- 年份
- 2024(2854)
- 2023(4368)
- 2022(3633)
- 2021(3619)
- 2020(2982)
- 2019(7024)
- 2018(6703)
- 2017(12305)
- 2016(6618)
- 2015(7850)
- 2014(7391)
- 2013(7618)
- 2012(7273)
- 2011(6867)
- 2010(6606)
- 2009(6099)
- 2008(6047)
- 2007(5131)
- 2006(4511)
- 2005(4349)
- 学科
- 济(30980)
- 经济(30948)
- 中国(14014)
- 管理(13573)
- 方法(13487)
- 业(12915)
- 数学(12660)
- 数学方法(12613)
- 贸(9270)
- 贸易(9265)
- 易(9149)
- 农(8205)
- 企(8109)
- 企业(8109)
- 制(5966)
- 关系(5749)
- 财(5485)
- 学(5478)
- 出(5359)
- 农业(5271)
- 银(5258)
- 银行(5246)
- 行(5178)
- 人口(5105)
- 环境(4893)
- 融(4859)
- 金融(4858)
- 发(4840)
- 业经(4778)
- 口(4351)
- 机构
- 大学(101182)
- 学院(97132)
- 济(51263)
- 经济(50617)
- 研究(43899)
- 中国(33965)
- 管理(33459)
- 理学(28524)
- 理学院(28125)
- 管理学(27821)
- 管理学院(27635)
- 科学(24214)
- 所(23006)
- 京(22928)
- 研究所(21195)
- 财(20575)
- 中心(18227)
- 经济学(18084)
- 财经(16973)
- 经济学院(16324)
- 农(16276)
- 经(15832)
- 北京(15515)
- 院(15259)
- 科学院(14418)
- 范(13387)
- 师范(13290)
- 财经大学(12838)
- 农业(12771)
- 研究中心(12425)
- 基金
- 项目(65236)
- 科学(51907)
- 基金(50182)
- 研究(47790)
- 家(45111)
- 国家(44791)
- 科学基金(36902)
- 社会(32994)
- 社会科(31352)
- 社会科学(31348)
- 基金项目(25496)
- 自然(21939)
- 自然科(21487)
- 自然科学(21480)
- 资助(21251)
- 自然科学基金(21166)
- 教育(21077)
- 省(20553)
- 划(19492)
- 中国(17495)
- 编号(17019)
- 部(16618)
- 国家社会(15539)
- 重点(15210)
- 成果(14789)
- 发(14766)
- 教育部(14225)
- 创(13062)
- 重大(12822)
- 大学(12819)
共检索到151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怀阳,李希如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藏族人口总量与死亡水平的变化、地区分布、性别年龄结构及藏族主要聚居区人口民族构成的现状分析,说明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藏族人口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平稳增长,死亡率水平明显下降,藏族人民生存的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思炎
1992年7月24日~26日,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举行了建国以来首次中国藏族人口科学讨论会。自治区政府主席江村罗布、国家统计局局长张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多杰才旦等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热烈祝贺讨论会的召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司长孙怀阳在闭幕式上作了总结发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才旺平措,格达,富振英
西藏解放已40年,但西藏地区的藏族居民寿命究竟有多大,是人们所关注的,但很少有这方面的详细报导。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曾公布西藏地区人口寿命,但包括了一部分其它民族。由于客观存在许多困难如海拔高、地广人稀,部分居民为游牧生活,并缺少人口、出生、死亡登记制度和婴儿死亡情况,所以无法编制寿命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戎,潘乃谷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是,有关藏族人口的历史资料存留甚少。解放后第一、二次人口普查对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只有估计数字,所以国内外对于我国藏族人口究竟有多少,曾有种种预测,出入极大。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盛中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稀少的民族之一,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共有4132人。历史上,鄂伦春族是一个以散居游猎为生的民族,过着一人一马一条枪,兽皮作衣,兽肉为食的生活,人口发展极为缓慢。 解放后,鄂伦春族获得了新生。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鄂伦春族的兴旺发达。经过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鄂伦春族人口的总量有了补偿性的发展。但是,调查资料表明,这个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仍是缓慢的。因此,研究鄂伦春族的人口发展,不仅是鄂族本身关注的问题,也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文
苗族是我国人数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达503万(1982年普查数字),约占全部少数民族人口的7.5%。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湖北、广东等省、区。其中以贵州最多。四川约有13万人,占苗族总人口的4%左右。 四川苗族主要分布在川南的宜宾和川东的涪陵两地区。此外凉山、乐山、渡口、重庆等地也有少量散居。宜宾地区有苗族9.86万人,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超 张宏岩
青海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也相对较低,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究其根源在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落后。实现藏族地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加大对藏族地区的财政投入和扶持力度,增加藏族地区居民的收入;发展教育事业,提高藏族地区群众的文化水平;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藏族地区群众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
青海藏族地区 人力资源 开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天路,季咏华
80年代以来,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人口,在数量、婚姻、生育、死亡、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进步。当然,有的民族的人口问题还相当严峻,但同时,已有个别民族进入了或即将进入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 一、80年代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捌马阿末 巴登尼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后,甘孜州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农牧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前教育办学形式的区域适应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师资专业化程度较低、课程适宜性仍待提高等。分析上述问题的根源,应完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系、建立平民化的实用型学前教育机构、力求职前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和本土化、开发适宜于区域内学前儿童需要的课程及活动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鉴塘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地区。藏族是西藏的主体民族。据1990年人口普查,藏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93.14%、1982年的94.41%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天路
西藏人口的过去、现状与前瞻张天路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疆,全区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2.8%。西藏地区长期封闭,封建农奴制度持续了八九个世纪,独特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特殊的社会、婚姻传统文化,以及1951年和平解放,特别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党宝宝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1024名藏族中学生,从理科课程的偏好度、学业难度、双语授课态度、实验课程开设情况、师生交流情况五个方面,考察藏族中学生理科课程的学习现状。结果表明:藏族中学生的理科学业成绩明显低下,且在初中阶段,理科学业成绩低下的问题已经开始凸显;性别、年级以及聚居环境等人口学信息,成为影响藏族中学生理科偏好程度的重要因素;藏族中学生普遍存在理科课程学习困难的现象,且学生的理科课程作业均存在完成困难问题;藏语仍然作为藏族中学的理科课程教学语言,且具有较高的诉求性;大部分藏族中学的理科实验课程开设基本处于悬空状态,理科实验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藏族中学生与理科教师存在交流不畅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1)改革理科双语教育模式为"混合式双语教育模式";(2)优化藏区的理科师资结构,提升藏族理科教师的教学能力;(3)积极推进理科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课程开设比率;(4)开展以培养藏族中学生理科学习兴趣为首要目的课堂教学改革;(5)师生间应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宗传 段超
中国土家族人口的婚姻状况分析杨宗传段超土家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共有5725049人,在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排列第七位。土家族人口的婚姻状况有一定的特点,下面利用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一、未婚人口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彩霞
本文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对藏族女性的婚姻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如下结论:1.和其它人口群体相比,藏族女性的婚姻状况为有配偶率低、未婚率高、离婚和丧偶的人口比重高;2.其婚姻模式表现为初婚年龄高、不婚率高的婚姻模式。究其原因,一是独特的性比例造成女性可婚对象减少;二是藏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使女性没有必须处于婚姻状态的压力,对川藏两地藏族女性婚姻状况的比较说明民族融合有助于藏族女性婚姻模式的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