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14)
2023(16188)
2022(13339)
2021(12383)
2020(10459)
2019(24164)
2018(23503)
2017(44862)
2016(24360)
2015(27824)
2014(27761)
2013(27596)
2012(25171)
2011(22702)
2010(22266)
2009(20782)
2008(20406)
2007(17796)
2006(15320)
2005(13771)
作者
(69917)
(59045)
(58656)
(55991)
(37269)
(28292)
(26735)
(22927)
(22381)
(20653)
(19970)
(19759)
(18577)
(18483)
(18442)
(18209)
(17608)
(17508)
(16959)
(16840)
(14410)
(14351)
(14310)
(13368)
(13304)
(13272)
(12942)
(12751)
(11849)
(11749)
学科
(111431)
经济(111329)
管理(68409)
(65937)
方法(52547)
(52237)
企业(52237)
数学(47342)
数学方法(46805)
中国(30516)
(29866)
(26008)
业经(22755)
地方(22276)
(21205)
贸易(21195)
(20635)
(20286)
农业(19724)
(18770)
(16126)
财务(16062)
财务管理(16024)
(15814)
金融(15811)
(15795)
银行(15760)
环境(15685)
(15248)
企业财务(15200)
机构
大学(354065)
学院(352577)
(153192)
经济(150466)
管理(136749)
研究(120792)
理学(118755)
理学院(117456)
管理学(115470)
管理学院(114825)
中国(91642)
(74076)
科学(72762)
(67200)
(60199)
(59415)
中心(55882)
研究所(54961)
财经(54716)
业大(51961)
(50754)
(49992)
经济学(48703)
农业(46845)
北京(46171)
(45136)
师范(44679)
经济学院(44082)
(43246)
财经大学(40843)
基金
项目(241370)
科学(191792)
基金(178819)
研究(173672)
(156534)
国家(155358)
科学基金(133785)
社会(113527)
社会科(107835)
社会科学(107809)
基金项目(93726)
(92355)
自然(86164)
自然科(84218)
自然科学(84194)
自然科学基金(82722)
教育(80223)
(78718)
资助(73884)
编号(68394)
重点(54843)
成果(54748)
(54569)
(52326)
(50057)
国家社会(48587)
课题(47146)
创新(47008)
教育部(46978)
科研(46656)
期刊
(159051)
经济(159051)
研究(100429)
中国(63869)
学报(55341)
(53716)
(51654)
科学(51389)
管理(48972)
大学(42142)
学学(39809)
农业(36853)
教育(32713)
技术(31533)
(30586)
金融(30586)
财经(27141)
经济研究(27072)
业经(25001)
(23363)
问题(21802)
(20722)
(19018)
统计(18853)
技术经济(18064)
(16951)
(16901)
世界(16875)
资源(16038)
国际(16002)
共检索到509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岳云  卢中华  凌振春  
文章试图探索中国蔬菜生产区域化的演化和优化的内在机制,为此首先分析了中国蔬菜生产区域化的演化历程、机制以及存在问题,指出其演化动力根源于生产者的利益驱动,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集聚效应向具有生产综合比较优势的区域集中;然后运用综合优势指数和聚类分析实证研究了中国31省区蔬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发现有20个省区具有蔬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并且按照优势不同又可分为四类;进而提出构建四大蔬菜产业带(环渤海、黄淮、东南沿海和中南)的优化设想,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曜祖  毕洁颖  包盛  
文章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首次对中国农村金融扶贫效率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后,综合技术效率均值、纯技术效率均值和规模效率均值都被低估,投入规模不足和创新不足是制约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效率提升的瓶颈。此外,我国各区域农村金融扶贫效率差异显著,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东北"的空间格局。通过对Malmquist指数分解可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变化值的演变趋势基本相同,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技术进步的依赖。因此,各类金融扶贫机构及组织应扩大金融扶贫规模,增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投入来提升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效率,不同区域应根据种子型、发展型、成长型、成熟型四种效率类型选择相应的区域金融扶贫效率优化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建寨  张建华  宋伟  徐克  孔繁涛  
近年来,跨区域的蔬菜供应已经成为常态,大市场、大流通的蔬菜供需格局基本形成,开展新形势下中国蔬菜生产优势度演变研究,对正确引导蔬菜生产布局,推动区域供需匹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国省域蔬菜播种面积与产量变动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区域蔬菜生产优势度指数,探讨了1995~2013年间中国区域蔬菜生产优势空间格局演变,并分析了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各地区播种面积与产量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面积、产量主要增加区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增加幅度显著的区域多为西北、西南的边远地区,产量比重北升南降,东减西增。区域蔬菜生产综合优势为东、中、西顺序递减,但东部地区生产领先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凯  易静  
利用Gini系数、E-G指数、行业地区集中度等产业集聚指标以及产业利润率、就业系数、劳动生产率等产业绩效衡量指标,基于2010年的截面数据,探究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及其与产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旅游产业的集聚程度较低,但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区域集聚特征明显;旅游产业集聚程度的区域差异与区位条件差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旅游产业集聚总体上对产业绩效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旅游产业集聚对产业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对于就业机会的增加影响甚微。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雪  傅泽田  常虹  
对全国不同省份蔬菜生产的对称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对称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以及对称性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认为我国蔬菜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蔬菜生产的区域优势地区大多具备良好的市场区位条件 ,而且蔬菜生产的格局已经开始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为了进一步发挥我国蔬菜生产的区域优势 ,提出以下建议 :1)蔬菜生产应该走规模化的道路 ;2 )要建立国内统一的蔬菜流通体系 ,确保蔬菜区际贸易的高效畅通 ;3)政府应制定区域优势互补的蔬菜产业政策 ;4 )各地要协调好蔬菜生产与发挥区域农业比较优势的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世尧  王树进  
建立了一个农户种植行为决策的经济理论模型,从蔬菜生产者微观视角来研究蔬菜种植面积的变化。与以往的研究相比,该模型将农户的预期相对收益作为关键变量,而预期相对收益是由蔬菜与其替代作物的相对价格以及相对单产来决定,并利用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其函数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蔬菜的种植行为决策是农户以往蔬菜种植经验和预期相对收益的函数,是由蔬菜种植经验的积累及其预期相对价格和相对单产来决定。预期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增加蔬菜生产的科技以及降低蔬菜生产、流通成本等措施的长期投入,从而维持不同作物之间的相对单产的增长趋势,有效地引导农户的生产决策,实现市场供求调节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中华  李岳云  
文章以山东省苍山县为例,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蔬菜生产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苍山县蔬菜经济发展的初期,蔬菜价格指数、劳动力、露地蔬菜播种面积、蔬菜运输人员、化肥、成灾面积、政府公共投资是苍山县蔬菜生产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其快速发展时期,蔬菜价格指数,加工企业、集中度、大棚蔬菜播种面积、批发市场、运输动力、通讯、排灌、化肥和公共投资是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垄基  穆月英  付文革  
本文依据对蔬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大城市蔬菜生产经营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蔬菜生产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多为设施种植,蔬菜销售没有形成规范的流通渠道。经济收益情况是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主要因素,农户对影响蔬菜质量和产量的种植技术需求较高,许多农户使用了考虑环境和食品安全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政府对生产中支出较大的物资补贴范围较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凌霄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采用集中度、生产规模指数、绝对离差和相对离差等指标衡量蔬菜生产的集中程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蔬菜生产地区专业化及其变动状况。指出中国蔬菜生产已经呈现出区域性的集中和结构性过剩,这是各产区为追求比较利益而互相竞争的必然结果。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检验检疫、信息发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供需有机衔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瑞涵  李先德  
本文在简介英国农业发展和蔬菜供求特点的基础上,利用蔬菜进出口数量、金额、出口均价以及进口率等指标,分别从中国出口蔬菜和英国进口蔬菜的角度,对两国蔬菜贸易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据此提出中国深入开拓英国乃至欧盟蔬菜市场的主要建议蔬菜出口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在出口市场定位上考虑发挥中国蔬菜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政府应为蔬菜出口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政策支持等服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维霞  吉迎东  
[目的]论证"移动互联网+"蔬菜供应链社群经济创新模式有以往传统电商蔬菜供应链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方法]在提出"移动互联网+"蔬菜供应链社群经济创新模式之后,以对陕西省3个蔬菜基地的293个青椒农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蔬菜供应链因果关系图和蔬菜供应链模式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系统仿真,分析比较"移动互联网+"蔬菜供应链社群经济创新模式和传统电商蔬菜供应链模式的农户收益和蔬菜安全情况。[结果]"互联网+"蔬菜供应链社群经济模式在减少农户的种植总成本,增加农户利润收益、保障蔬菜安全方面都优于传统电商蔬菜供应链模式。[结论]要完全实现"移动互联网+"蔬菜供应链社群经济创新模式的价值,社区平台运营商(即蔬菜销售商)必须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增强线下消费体验;物流企业必须提高冷链效率、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娟  李学婷  杨锐  包玉泽  
生产者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是形成我国蔬菜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演化博弈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有限理性的蔬菜生产者与采购商之间的策略选择问题,探讨分析双方收益、违约罚金及信誉对生产者与采购商行为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建议,为解决蔬菜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张俊亮  王炬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1978—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区域格局变动主要表现:粮食生产重心北移显著;中部粮食生产重要性凸显;东北和中部部分省份(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粮食生产能力逐渐加强,而东南沿海区部分省份(如浙江、广东)粮食生产能力逐渐缩减。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粮食单产、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水资源丰沛程度、财政支农力度、种粮经济效益比对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收入水平和成灾程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影响不显著。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桂芹  赵翠萍  方湖柳  
基于时间序列,实证分析了农户出售量对蔬菜生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人均蔬菜出售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农村人均蔬菜出售量对蔬菜生产价格的影响力不大,蔬菜生产价格的形成表现出较强的"单向决定"或"非对称性"特征。要提高农户对蔬菜生产价格的影响水平,必须要采取措施提高菜农的组织化水平、冷库储藏能力和价格信息掌握水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申俊喜  曹源芳  封思贤  
货币政策的区域异质性效应是指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差异性效果。与大多现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首先运用AD-AS模型梳理出了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形成机理,然后采用中国31个省域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指出了货币配给机制与外汇管理机制是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异质性效应的主要因素。本文建议:为消除异质性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实施区域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改变银行信贷资金纵向管理和区域分割等体制、增强要素的跨区流动性,并重新设计央行的"大区行体制"组织架构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