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11)
- 2023(16224)
- 2022(14025)
- 2021(13221)
- 2020(10815)
- 2019(25149)
- 2018(25001)
- 2017(47334)
- 2016(25549)
- 2015(28751)
- 2014(28623)
- 2013(28596)
- 2012(26663)
- 2011(24361)
- 2010(24357)
- 2009(22233)
- 2008(21693)
- 2007(18837)
- 2006(16783)
- 2005(15182)
- 学科
- 济(111886)
- 经济(111774)
- 管理(70719)
- 业(67208)
- 企(53403)
- 企业(53403)
- 方法(46448)
- 数学(40311)
- 数学方法(39898)
- 中国(33954)
- 农(30041)
- 地方(28133)
- 业经(24122)
- 财(23981)
- 学(23236)
- 贸(22551)
- 贸易(22533)
- 易(21862)
- 环境(20586)
- 农业(20386)
- 制(18962)
- 和(17454)
- 银(17300)
- 银行(17258)
- 融(17141)
- 金融(17139)
- 行(16701)
- 技术(16448)
- 发(16125)
- 理论(15944)
- 机构
- 大学(366841)
- 学院(363950)
- 济(152415)
- 经济(149336)
- 管理(141856)
- 研究(132264)
- 理学(122265)
- 理学院(120819)
- 管理学(118905)
- 管理学院(118263)
- 中国(99540)
- 科学(81052)
- 京(80533)
- 所(67183)
- 财(66950)
- 研究所(61362)
- 农(59660)
- 中心(58519)
- 财经(53502)
- 业大(53203)
- 江(52464)
- 北京(51986)
- 范(50234)
- 师范(49776)
- 经(48827)
- 院(47989)
- 农业(46500)
- 经济学(46056)
- 州(42841)
- 经济学院(41532)
- 基金
- 项目(248424)
- 科学(195621)
- 研究(181763)
- 基金(180760)
- 家(158291)
- 国家(157016)
- 科学基金(133926)
- 社会(115571)
- 社会科(109557)
- 社会科学(109530)
- 基金项目(95668)
- 省(94806)
- 自然(86195)
- 自然科(84178)
- 自然科学(84158)
- 自然科学基金(82628)
- 教育(82240)
- 划(80794)
- 资助(74818)
- 编号(72882)
- 成果(59283)
- 发(56591)
- 重点(55983)
- 部(55338)
- 创(51016)
- 课题(50938)
- 国家社会(48053)
- 创新(47676)
- 科研(47277)
- 教育部(47246)
- 期刊
- 济(170142)
- 经济(170142)
- 研究(113052)
- 中国(73494)
- 学报(57215)
- 农(54628)
- 科学(54466)
- 管理(52959)
- 财(47712)
- 大学(43177)
- 教育(41625)
- 学学(40314)
- 农业(38599)
- 融(32870)
- 金融(32870)
- 技术(30834)
- 经济研究(28149)
- 业经(27610)
- 财经(25580)
- 问题(22144)
- 经(21981)
- 业(20707)
- 图书(20135)
- 贸(18233)
- 资源(17719)
- 技术经济(17693)
- 科技(17583)
- 世界(17296)
- 理论(16986)
- 国际(16189)
共检索到548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邱康权 陈静 吕雁琴
研究目标:构建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揭示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规律。研究方法:熵权法、整体与维度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Markov链转移概率矩阵。研究发现:2008~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优化上升趋势,但优化进程较慢,内部指标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等级转移乏力;四大地区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发展水平较好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先后被中西部地区超越;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其中绝对差异在扩大,而相对差异总体上在缩小,地区间差异是造成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的集聚模式较为稳定。研究创新:基于营商开展环境和营商生活环境两个维度构建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分别从整体、分维度、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空间相关性和等级转移概率等角度全面分析中国营商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以及动态演变趋势。研究价值:从营商开展环境和营商生活环境两个角度评估中国营商环境存在的现状问题,为未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决策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地区差异 动态演变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姚娟 施健龙
采用2017年中国东部10省(市)的截面数据,在梳理了物流评价体系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物流综合评价指标,利用突变级数法,结合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测度了中国东部地区的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最后根据中国东部区域物流的实证结果分析其物流发展水平情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林广
构建包含农业、农村、农民与城乡融合现代化4个维度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核密度估算法等方式揭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规律。研究表明:2009~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四大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全国及东、中、西与东北地区的核密度分布位置曲线逐步向右移动。地区内东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最大,西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地区间东、西部之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最大,中、西部之间差异最小。据此,应加强农村顶层规划设计,补齐基础服务供给短板;优化特色产业集群,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农业农村新业态模式,健全差异化发展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正柱 顾宏金
技术市场的发展往往通过引入新的技术,从而改进生产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企业通过低成本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不仅能够降低产品或服务价格,还能有效地将这些更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和服务传递给消费者,从而显著提升消费者福利。本文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Markvo链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22年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程度相较于基期2011年上升;我国技术市场总体区域差异相较于基期2011年变小,其中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技术市场发展程度在不同等级较为稳定。基于此,提出应完善技术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发挥区域辐射效应,促进技术市场各地区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水平的技术市场,发挥地区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卓熙 李思琦 祝志川
营商环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文章通过熵权TOPSIS法测算了我国营商环境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和β收敛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营商环境发展水平现状、空间差异与收敛趋势,结果发现:我国营商环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区域发展不均衡;营商环境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次之,超变密度最小;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β收敛趋势。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分布动态 地区差异 空间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慧媛
文章构建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于熵值法测算沿海11省份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对新型城镇化各构成要素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度量。结果表明,11省份间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要素间耦合协调情况不容乐观,总体仍然存在进一步协调发展的空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向阳 汪洁 刘备
高质量的流通体系能更大范围联接生产和消费,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在“十四五”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评价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熵权法测算213个城市2011—2019年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空间莫兰指数检验法、Markov链分析方法揭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存在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华东、华北、华南地区发展水平较高,华中、西南、东北地区虽然发展水平不高,但增长态势明显;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差异逐渐扩大,地区间交叉重叠问题是造成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并呈现空间聚集的“俱乐部收敛”趋势。因此,应通过促进流通业提质增效,摒弃粗放发展方式;聚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空间非均衡问题,推动流通业协调发展;注重焦点城市溢出资源的承接与利用,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流通业数字化建设,促进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流通业 高质量发展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振娟 王盼
进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与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之策。本文基于进口开放、进口福利、进口持续和进口竞争四个视角构建中国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综合评价法测算出200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22年的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中国整体及各省域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进口高质量发展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东部地区远高于全国整体和其它三大地区的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部高、中西部和东北部低”的空间不均衡分布特征;(2)中国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整体地区差异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其中地区间差距是差距的主要来源;(3)中国进口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表现出明显的偏态分布和不同程度的极化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发展报告课题组 方晓东 高丙成
根据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参考我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借鉴国内外教育综合发展指数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和各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东、中、西部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和特点,东部地区较高而西部地区较低;各省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大部分省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均衡性较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改善,能够促进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教育综合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发展指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占兰 高丙成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前教育现状,构建了由四项一级指标和六项二级指标构成的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对全国和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指数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显示,2003—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东、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和不同特点。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各省份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各省份间差异不大;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则在全国平均线以下,各省份间的差异也比较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男星 王纾 孙继红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建构了包含7个维度的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对2010年我国各省份的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东部省份的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省份;同时在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在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全国31个省份按其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可以分为5个类型,东部地区的省份在高等教育发展类型上较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样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荣敏 张燕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采用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考察了2000-2008年间的能源、经济、环境(3E)综合发展水平状况。研究发现,区域3E综合发展水平虽然整体趋势向好,但各子系统间的非平衡性矛盾依然突出。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协调发展区域3E的合理措施,为制定统筹兼顾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旭 洪祥镇 宋安斌
文章采用定基极差TOPSIS熵权法对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营商环境水平进行测度,通过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营商环境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并基于方差分解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对营商环境不均衡的结构性来源以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整体营商环境逐渐优化,但空间不均衡特征明显;营商环境差异具有缩小态势,东-中、东-西地区组间差异是总体基尼系数的主要来源,投资融资、企业市场和公共服务环境差距均是造成营商环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林艳丽 江润泽 刘嘉卿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对2010~2020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Markov链分析法、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法揭示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演变特征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2010~2020年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以年均3.72%的增长速度稳步上升,各地级市表现出由低质量水平向高质量水平转移的动态过程,逐渐形成了以正向空间聚集为特征的辽中南和哈长城市群;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现象,既存在向更高等级转移的可能性,又具有一定的向下转移风险,且邻域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等级越高,其空间溢出效应越大;东北地区发展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是组内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运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山西省11个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其在2000—2008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08年期间山西省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各地市的提高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增长能力差异是导致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差异加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