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75)
2023(15534)
2022(13382)
2021(12656)
2020(10559)
2019(24820)
2018(24312)
2017(46865)
2016(25019)
2015(28300)
2014(27915)
2013(27543)
2012(25180)
2011(22611)
2010(22069)
2009(20096)
2008(19287)
2007(16227)
2006(13827)
2005(11866)
作者
(69016)
(57735)
(56806)
(54247)
(36638)
(27372)
(25933)
(22692)
(21844)
(20127)
(19512)
(19323)
(17910)
(17907)
(17901)
(17366)
(17086)
(16936)
(16455)
(16359)
(13994)
(13948)
(13716)
(13018)
(12809)
(12775)
(12430)
(12285)
(11453)
(11221)
学科
(104661)
经济(104547)
管理(70616)
(66641)
(54637)
企业(54637)
方法(53153)
数学(47647)
数学方法(47082)
中国(28261)
(27069)
(25277)
业经(21602)
(20666)
贸易(20658)
(20122)
(20109)
地方(18052)
农业(17635)
(16588)
(16207)
财务(16138)
财务管理(16104)
环境(15691)
(15425)
理论(15403)
企业财务(15295)
技术(15295)
(14962)
金融(14960)
机构
大学(352785)
学院(348589)
(147659)
经济(144916)
管理(142525)
理学(125405)
理学院(124115)
管理学(121956)
管理学院(121340)
研究(115339)
中国(86694)
(73982)
科学(69269)
(64187)
(55380)
财经(53439)
中心(52659)
(51935)
研究所(50966)
业大(50773)
(49090)
北京(46728)
(46361)
经济学(45891)
(44839)
师范(44453)
(42417)
经济学院(41663)
农业(40774)
财经大学(40341)
基金
项目(247997)
科学(196852)
基金(183800)
研究(181035)
(159780)
国家(158557)
科学基金(137478)
社会(116508)
社会科(110653)
社会科学(110626)
基金项目(97098)
(93028)
自然(89314)
自然科(87307)
自然科学(87286)
自然科学基金(85743)
教育(83193)
(79392)
资助(76616)
编号(72349)
成果(57247)
(56128)
重点(54916)
(51868)
(51316)
国家社会(49094)
教育部(48812)
课题(48729)
创新(47939)
科研(47777)
期刊
(146459)
经济(146459)
研究(100550)
中国(57962)
学报(52534)
管理(50159)
科学(49685)
(46813)
(45312)
大学(40875)
学学(38453)
教育(34914)
农业(32244)
技术(30182)
(27040)
金融(27040)
财经(25528)
经济研究(25127)
业经(22791)
(21777)
问题(19215)
理论(18676)
(17345)
统计(17173)
实践(17025)
(17025)
图书(16929)
技术经济(16913)
(16592)
科技(15873)
共检索到489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普亮  贾卫丽  
中国税收持续快速增长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并存的现实引发了人们对税收负担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关注。本文的分析表明,税收负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十分复杂,理论上前者并不必然会对后者产生挤出效应。基于1998—2011年省际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税收收入增长不仅没有抑制居民消费增加,反而对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挤入效应。这一似乎违背直觉的结论表明,税收收入快速增长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实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进而推动税收收入与居民消费的协同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慧  范从来  
科学判定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对于货币当局实现经济周期波动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平衡至关重要。鉴于经济全球化与虚拟经济的发展使通货膨胀机理发生了深刻地变化,CPI通胀率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通胀水平,本文构建纳入资产价格的广义价格指数(GPI)作为新的通胀衡量指标,分析经济周期波动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联,检验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研究发现:在本文考察的样本区间内,GPI通胀率对于经济周期波动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假说在中国并不适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博  雍家胜  
菲利普斯曲线经历了近80年的不断发展,始终受到经济学界异乎寻常的重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增长和发展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分析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确定国家政策目标时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的形态如何,通过对它的研究又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有何启示,这就是我们在系统的回顾了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研究的基础上所要讨论的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璐  
菲利普斯曲线是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变动关系的一个强有力工具 ,并可以勾勒出经济运行态势。但是 ,由于经济活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及其组合在各国之间的差异 ,特别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及正处于经济转轨这一特殊的发展时期 ,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及其理论无法直接拟合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曲线模型。本文通过引入经济增长率变量 ,运用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三者相互连动的关系模型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得出了拟合程度较高的计量模型 ,并从我国的经济背景、政策含义的角度给出了理论解释 ,从而对菲利普斯曲线走势的差异做出更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何雁明  许可  李万业  
本文通过回顾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历程,详细描述了该理论的变迁过程,并对曲线背后经济学理论及其对现实经济政策的指导进行了评述。同时对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是否存在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检验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哲理  
本文通过简要回顾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曲线的形状及其背后的经济学理论。同时运用中国的相关数据对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是否存在进行了验证,并对所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振  杨晓光  
本文采用基于VAR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估计和检验,数据样本为1994年到2005年的季度数据。结果显示,单位产出劳动力边际成本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小,产出缺口仍然是实际边际成本的有效替代变量;理性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显著的,同时通货膨胀过程也表现出很强的惯性特征,这表明相对于纯前望模型,混合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通货膨胀的动态过程。在混合模型中,通货膨胀惯性和预期起主导作用,而产出缺口的作用有限,说明我国控制通货膨胀应当采取循序渐进和稳定预期的策略以保持经济的平稳。此外,对混合模型参数模型的进一步计算还表明在我国约有70%左右厂商定价行为是属于后望形式的,他们的定价规...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焕明  
用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的四种形式及其理论无法解释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事实上也无法直接拟合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曲线模型。通过引入经济增长率变量 ,得出了拟合程度较高的计量模型 ,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直线 ,而在长期内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并从经济体制和经济周期的角度给出了理论解释 ,创新之处在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形式及解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冠超  郭凯  李政  
本文采用双阈值LSTR模型对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具有通胀预期为阈值变量的二阶LSTR的非线性形式,通胀预期的双阈值分别为2.43%和7.37%,当通胀预期低于2.43%或高于7.37%时,菲利普斯曲线处于高机制,当通胀预期位于2.43%~7.37%时,菲利普斯曲线处于低机制;产出缺口对通胀具有非对称影响,当菲利普斯曲线位于高机制时,产出缺口与通胀正相关,反之则负相关;我国通胀具有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的混合动态特征,且高机制时通胀惯性对我国通胀的影响弱于低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冠超  郭凯  李政  
本文采用双阈值LSTR模型对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具有通胀预期为阈值变量的二阶LSTR的非线性形式,通胀预期的双阈值分别为2.43%和7.37%,当通胀预期低于2.43%或高于7.37%时,菲利普斯曲线处于高机制,当通胀预期位于2.43%7.37%时,菲利普斯曲线处于低机制;产出缺口对通胀具有非对称影响,当菲利普斯曲线位于高机制时,产出缺口与通胀正相关,反之则负相关;我国通胀具有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的混合动态特征,且高机制时通胀惯性对我国通胀的影响弱于低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钱宥妮  
文章着重检验了我国经济中的基于产出缺口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性。文章首先将实际产出分解成不可观测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设定它们服从一个简单的向量自回归过程,再运用卡尔曼滤波技术估计出我国1952~2002 年的实际产出,从而得到产出缺口的估计值。然后以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的滞后值作为解释变量对通货膨胀率进行回归,发现在我国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内是不成立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树成  
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刘树成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的关系,是各国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中所必须把握的两大重要经济关系,这涉及到菲利普斯曲线问题。本文旨在探讨:(1)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在中国是否存在(对此,我国学术界有人持否定观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凤良  张海阳  
菲利普斯曲线一经发现就很快成为西方宏观经济学关注的热点,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新古典综合、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等经济学派的论争在很大程度上与菲利普斯曲线有关。虽然菲利普斯曲线备受争议,但它对于解释经济波动以及阐述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20世纪8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卞志村  胡恒强  
本文在引入预期和平滑机制的泰勒规则基础上建立状态空间模型,通过Kalman滤波估计不同时期对当期通胀率和产出缺口增长率的预期,进而估计中国粘性信息模型(SIPC)和双粘性模型(DSPC)。研究显示,中国企业平均每4到9个季度更新1次信息,每3个季度更新1次价格。通过进一步比较各模型在解释中国通胀动态时的表现,本文发现SIPC对通胀的解释力严重不足;DSPC主要体现出粘性价格成分,其估计结果同粘性价格模型(nKPC)相似且拟合效果很好;而混合nKPC对通胀的解释力则稍强一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小军  
本文构建了附加利率的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运用广义矩估计的研究方法,运用中国1997-2008年的季度数据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估计与检验。经验结果表明,利率作为通货膨胀的驱动因素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都具有显著性,并且较国外许多国家更明显;当期通货膨胀动态变化受通货膨胀惯性和预期的共同影响,而预期起主导作用;厂商的定价行为既有前瞻性,又有后顾性,但后顾性处于主导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