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9)
- 2023(10870)
- 2022(9009)
- 2021(8423)
- 2020(6827)
- 2019(15343)
- 2018(15032)
- 2017(28623)
- 2016(15456)
- 2015(17312)
- 2014(17104)
- 2013(16946)
- 2012(16362)
- 2011(15277)
- 2010(15652)
- 2009(15003)
- 2008(14743)
- 2007(13205)
- 2006(12407)
- 2005(11744)
- 学科
- 济(86326)
- 经济(86246)
- 管理(45433)
- 业(40253)
- 企(31966)
- 企业(31966)
- 方法(28301)
- 数学(25401)
- 数学方法(25173)
- 中国(23971)
- 农(19910)
- 地方(19826)
- 财(18283)
- 制(16957)
- 业经(15833)
- 贸(15801)
- 贸易(15789)
- 易(15403)
- 学(13924)
- 地方经济(13407)
- 银(13217)
- 银行(13217)
- 行(12877)
- 融(12779)
- 金融(12779)
- 农业(12571)
- 体(12512)
- 策(12474)
- 环境(12279)
- 发(10540)
- 机构
- 大学(228793)
- 学院(227160)
- 济(115471)
- 经济(113496)
- 研究(86514)
- 管理(84935)
- 理学(71195)
- 理学院(70443)
- 管理学(69675)
- 中国(69542)
- 管理学院(69215)
- 财(53713)
- 京(48248)
- 科学(44121)
- 所(42179)
- 财经(41500)
- 中心(38810)
- 经济学(37932)
- 经(37743)
- 研究所(37366)
- 江(35141)
- 经济学院(33846)
- 北京(31763)
- 院(30716)
- 财经大学(30515)
- 农(29717)
- 范(29631)
- 师范(29490)
- 州(27158)
- 科学院(25223)
- 基金
- 项目(136916)
- 科学(110265)
- 研究(106504)
- 基金(102921)
- 家(87588)
- 国家(86883)
- 科学基金(74672)
- 社会(73293)
- 社会科(69690)
- 社会科学(69675)
- 基金项目(51508)
- 省(48542)
- 教育(47893)
- 资助(43296)
- 自然(42767)
- 自然科(41765)
- 自然科学(41755)
- 划(41499)
- 编号(41428)
- 自然科学基金(41067)
- 成果(36225)
- 部(33083)
- 国家社会(32062)
- 发(31085)
- 重点(30819)
- 课题(29493)
- 教育部(29452)
- 中国(29378)
- 性(28361)
- 人文(28278)
- 期刊
- 济(139177)
- 经济(139177)
- 研究(81940)
- 中国(47933)
- 财(40324)
- 管理(34307)
- 融(29116)
- 金融(29116)
- 农(28964)
- 科学(28390)
- 学报(26803)
- 经济研究(23693)
- 教育(22999)
- 财经(22439)
- 大学(22149)
- 学学(20492)
- 经(19657)
- 农业(19338)
- 业经(18876)
- 技术(18788)
- 问题(18218)
- 贸(17405)
- 国际(16057)
- 世界(15559)
- 技术经济(13003)
- 统计(11618)
- 经济问题(11330)
- 经济管理(10514)
- 现代(10389)
- 坛(10124)
共检索到374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厚双 邓平平
(一)进一步增强国力为获取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应内外兼修,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同时加强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全方位构建开放型经济,进而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改变我国在世界体系中的边缘角色,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二)依托G20等国际组织平台获取全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话语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厚双 邓平平
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的争夺是当前国内外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安排方面具有与自身国力和发展要求相匹配的话语权。而中国要真正获取这样的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必须对影响中国获取话语权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科学地制定获取话语权的策略。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 影响因素 策略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伟光 王燕
全球经济治理语境下制度之争已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范式。当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垄断地位因不断崛起的新兴经济体而受到冲击,出现了新的权力分配格局。在新兴经济体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并创新治理机制的情势下,传统霸权国家亦通过WTO内部的"俱乐部"合作及外部的FTA缔约而试图重塑国际经贸规则。中国未来需理性设定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话语权提升的目标,向国际社会提供代表中国"共同发展观"的制度公共产品,并通过对既有多边制度的维系及创新话语机制的方式逐步取得全球经济治理下制度性权力的突破。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制度性话语权 中国与全球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伟光 王燕
全球经济治理是基于制度的治理,围绕制度的纷争及其话语权的大国博弈是当下全球经济治理的特征。二战之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体系因权力格局的变化和博弈,由美国主导的西方话语垄断体系发展为G7/8的话语补充体系以及G20多极话语合作体系。随着美国实力相对的持续下降,美国背弃多边制度体系,引发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话语权博弈。中国需根据自身的国际定位、发展阶段和外部制约,审慎地选择话语对象,避免话语对抗、维护多边制度,并选择适当的策略路径提升制度性话语权,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制度体系的合理变革。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制度 博弈 制度性话语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铭辰
国家能源发展问题是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新时期下,中国应重点提升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影响力和塑造力。从国际形势来看,随着各国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全球天然气消费的不断增长,天然气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显著变化。针对上述变化,本文提出了全球天然气治理话语权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由天然气资源掌控权、通道掌控权、定价权以及消费需求影响力共同构成的综合权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在全球天然气治理中的地位,并提出中国提升在全球天然气治理中地位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地缘政治经济占据优势,但将长期身处与其他大国进行资源、利益角逐与博弈的环境;中短期内天然气资源安全可供,但中长期天然气供应安全面临潜在挑战;在贸易环节既面临问题也具有优势。为提升在全球天然气治理中的地位,中国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天然气合作,进口来源有所侧重;重点打造亚洲天然气金融中心,争取主导制定亚太区域贸易规则,加速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环节的综合服务及配套能力;同时适当控制天然气需求,进一步完善我国多样化的能源供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凯音
如何在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复杂国际环境中加快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中的话语权状况密切相关。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话语权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也面临严峻困境。如何走出困境、应对挑战,有效地扩展和增强中国话语权,推动中国更自信地走向世界,支持和保障中国的国家利益及国有和民间的涉外权益,不仅是有关加强与全球化相适应的中国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也是对加快实现中国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雅丽 史丁莎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波谲云诡的国际格局带来国际秩序的深层次变化。面对纷繁复杂、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视野,守正创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支柱,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程度的逐渐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增强中国的国际经济治理话语权对于提升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助力成为国际经济治理的引领者,更好地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际经济治理话语权的内涵与历史逻辑出发,总结中国国际经济治理话语权的现状,紧扣国家战略导向,提出准确定位、加强顶层设计、依托平台等措施。
关键词:
国际经济治理 话语权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岳圣淞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局势总体稳定、区域性冲突频发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在致力于提升自身物质性权力水平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非物质性权力,特别是制度性权力的获取和提升。通过借鉴话语制度主义理论,以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制度变迁为例进行分析,可以为国际制度话语权格局演变的动因及趋势提供一以贯之的解释逻辑。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制度演进遵循着系统性的话语逻辑,在制度创设、制度运行和制度竞争的不同阶段,国家行为体凭借对话语资源的掌控与调试,将自身参与特定领域制度互动的意图通过相应话语策略的实施导入制度框架中,使之成为维护制度运作的原则遵循。通过上述机制的实践,不同行为体得以在参与制度互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利益、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力。对制度话语权理论的再探索有助于弥补现有理论认知的不足,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深刻洞悉国际话语权理论进展,准确把握国际话语权,特别是制度话语权的演进规律,可为中国探索构建全面系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以营造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付睿
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教育领域协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全球教育话语权塑造则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核心价值,拥有全球教育话语权是教育强国的重要表征之一。中国通过平台融合、教育能力建设、全球非正式教育治理、多元共治塑造全球教育话语权取得显著成效,全球教育治理场域渐趋成型,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全球教育议程和规则制定能力增强,促进了全球教育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及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推动了全球教育秩序走向公平与公正。中国的全球教育话语权渐趋彰显,推动了建设教育强国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全球教育话语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进程中的多元化与广泛性角色,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文学 武政文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关系的改善和跨境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为进一步拓展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面临一系列现实难题,包括中国商业银行在东盟国家网点布局不合理、共同金融市场和货币结算体系缺失、金融合作的战略设计与制度创新欠缺、外部环境存在干扰制约等。基于国际金融话语权的视角考察分析,可以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格坤
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碳交易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缺失碳交易价格话语权是中国处在国际碳交易被动地位的主要原因。文章基于防范低碳经济"陷阱"的角度,对此观点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并分析了原因,进而从需求、供给、市场和政府限价因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碳交易价格机制的模型,指出从制度基础、碳价格实现场所、设立碳排放的登记机关、开展碳期货交易和建立碳经纪人制度等方面的运行条件。
关键词:
碳交易价格 话语权 质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荣久 杨凤鸣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经济全球化驱动下,全球经济成型。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出现巨大动荡,引起全球经济失衡,加大全球经济治理的呼声高涨。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关注,对1995年建立的WTO寄予厚望。一、全球经济概念与治理内涵(一)全球经济概念、特点与失衡全球经济一般是指世界贸易、生产、投资、金融、运输和信息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念鲁
如何正确分析预测未来10年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是一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该10年的发展趋势基本上仍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章华 陈建付
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和各个省份的人口红利变动趋势有所不同,西部地区人口红利期较东、中部滞后,省与省之间呈现出东部老年赡养负担重,西部少儿抚养负担重的差异格局。应该抓住机遇采取促进就业、加强劳动力合理流动、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适时推迟退休年龄等对策措施以获取人口红利。
关键词:
人口红利 负担系数 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由
(一)"共生、共享、共治"理念的提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下,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共同治理才能有效解决。当代世界是一个各种矛盾的混合体,将始终处于共生与对抗、对话与伐异、包容与排他、结伴与结盟相互转化的选择进程中,而当前物质力量领域的变化和观念领域出现的一些共识,正在积聚着对共生型国际体系生成有利的因素。根据国际发展的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 金砖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