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2)
2023(6164)
2022(5033)
2021(4877)
2020(4023)
2019(9382)
2018(9135)
2017(16705)
2016(9126)
2015(10654)
2014(10200)
2013(10435)
2012(9943)
2011(9494)
2010(9442)
2009(9008)
2008(9270)
2007(7879)
2006(7075)
2005(6501)
作者
(28743)
(24169)
(24139)
(22921)
(15381)
(11533)
(10743)
(9504)
(9267)
(8655)
(8498)
(8140)
(8045)
(7912)
(7824)
(7292)
(7191)
(6990)
(6940)
(6910)
(6206)
(5947)
(5825)
(5499)
(5476)
(5410)
(5338)
(5046)
(5020)
(4966)
学科
(41957)
经济(41910)
管理(25028)
(21549)
方法(18617)
(16777)
企业(16777)
数学(16452)
数学方法(16314)
中国(14291)
(10348)
贸易(10341)
(10186)
(10142)
(9637)
(8491)
业经(7691)
环境(7584)
(7501)
(7385)
资源(6907)
(6736)
农业(6590)
(6337)
银行(6314)
关系(6205)
(6131)
(6069)
金融(6068)
(5824)
机构
大学(147044)
学院(142015)
(65227)
经济(64299)
研究(58760)
管理(50040)
中国(44551)
理学(43096)
理学院(42514)
管理学(41831)
管理学院(41564)
科学(36097)
(33036)
(31264)
研究所(29005)
(27526)
(27520)
中心(24230)
财经(22729)
农业(22041)
经济学(22015)
北京(21553)
(21020)
业大(20955)
(20248)
(19885)
经济学院(19822)
科学院(19754)
师范(19698)
(19317)
基金
项目(95784)
科学(75750)
基金(73028)
研究(67264)
(66548)
国家(66115)
科学基金(54281)
社会(44974)
社会科(42672)
社会科学(42659)
基金项目(37287)
自然(34707)
自然科(33766)
自然科学(33748)
自然科学基金(33216)
(32680)
资助(30548)
教育(30045)
(30026)
编号(24515)
(23340)
重点(22700)
中国(21934)
(21202)
成果(21117)
国家社会(20646)
教育部(19506)
(19385)
科研(18443)
创新(18343)
期刊
(68592)
经济(68592)
研究(43071)
中国(29664)
学报(27418)
科学(25000)
(24559)
(19874)
大学(19045)
管理(18383)
学学(17723)
农业(17140)
教育(12732)
经济研究(12215)
财经(12078)
(11175)
(10943)
金融(10943)
(10541)
(10346)
世界(10145)
问题(9591)
国际(9525)
资源(9375)
技术(9345)
业经(8387)
图书(7930)
(6970)
技术经济(6879)
业大(6157)
共检索到214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雪妮  唐宇  丁梦琦  未丽  李金博  吴燕民  邵继荣  周美亮  
荞麦(Fagopyrum)是我国传统的食药两用植物,兼具优良的饲用价值。目前,荞麦栽培品种经过培育和演变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类型,在我国西南部地区亦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荞麦种质资源。本文介绍了荞麦种质资源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栽培荞麦的种类和栽培范围,荞麦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应用价值等,着重分析了荞麦,尤其是野生金荞麦作为饲草在营养、产量、适口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等方面的优势,揭示出饲用荞麦的应用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对当前荞麦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探讨,指出今后荞麦研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新的野生资源的挖掘及饲用荞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丁梦琦  吴燕民  未丽  唐宇  王成龙  杨富裕  邵继荣  周美亮  
荞麦(Fagopyrum esulentum)原产于中国,其栽培种甜荞和苦荞在世界各地已被广泛种植,我国西南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野生荞麦资源。荞麦营养丰富,除含有常见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糖类外,还富含芦丁等抗氧化物质,具有耐瘠薄、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等优点,特别是一些野生种叶片大、叶量多,更适合于刈割,这些优点使其成为一种很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牧草资源。但目前荞麦的饲用价值仍未得到充分的发掘与利用。本文着重介绍了荞麦在我国的栽培、饲用历史和现状,结合荞麦饲用于猪、反刍动物及家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荞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邻渭  章华伟  姜莉  
对我国荞麦资源和加工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表明 ,我国荞麦生产前景令人担忧 ,荞麦深加工仍处于空白。针对这一现象 ,就如何进行荞麦深加工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工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花  吴俊林  
用不同电场强度处理荞麦种子,并于二叶一心期用PEG模拟水分胁迫,测定荞麦幼苗在干旱胁迫期间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并运用数学隶属函数法对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来衡量电场处理对荞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电场处理能够促进苗期水分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可溶性糖的积累,提高体内SOD酶、POD酶的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缓解水分胁迫对荞麦幼苗的伤害,提高其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不同处理条件对荞麦幼苗在水分胁迫期间的适应性影响不同,4kV/cm×15min和4kV/cm×25mi...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齐杨菊  陈振江  李振霞  刘辉  王莉花  李春杰  
荞麦(Fagopyrum spp.)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重要杂粮,也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质饲草资源,病害的发生使荞麦的品质与产量下降,是影响荞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目前引起荞麦真菌病害有14种,病原物有16个属,另有其他病害8种,包括细菌、病毒和线虫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荞麦病害研究的文献归纳总结,国内外对其轮纹病、霜霉病和根腐病、立枯病等叶部、根部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其他叶部病害和种带真菌研究较少,今后应更多关注影响荞麦生长的主要病害种类,进行病原菌多样性,加强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冷宇鑫   闵义   付阳云   周奎   何颖   文晓鹏  
为精准鉴定贵州荞麦种质资源,采用SSR分子标记对60份荞麦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DNA分子身份证数据库。结果显示,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6对稳定性好、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在60份供试种质中共扩增出174个多态性条带;Shannon’s信息指数、Nei’s多样性指数、多态信息指数均值分别为0.337、0.206、0.693,引物的多态性较好,能有效揭示60份荞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在Dice遗传相似系数为0.374时,所有供试材料可聚为A、B、C三组;当Dice遗传相似系数为0.484时,将苦荞组(A组)更细分为A1、A2两个小组。采用毛细管电泳及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对SSR标记扩增产物进行双验证,2种方法的聚类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的高效性SSR分子标记能够有效地鉴定贵州荞麦重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且用于构建分子身份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安虎  蔡光泽  陈波  华劲松  
本文叙述了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考察队对四川及藏东南荞麦资源的详细调查结果。考察队共调查了40个乡镇的120个村,360余个村小组,共获得荞麦资源88份,其中苦荞资源64份,甜荞资源20份,野生荞麦资源4份。当地少数民族认知有价值的荞麦资源分别是长锥大粒型资源、短锥皮薄型资源、抗病资源、抗虫资源、抗旱资源和抗寒资源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建平  陈占宽  裴雁曦  张吉萍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除草剂Basta对单子叶植物莜麦和双子叶植物荞麦种子萌发和生长的作用 ;应用高温高压灭菌法和过滤灭菌法对Basta进行了处理 ,比较了二者之间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 ,当培养基中Basta的浓度超过 4mg·L- 1时 ,可有效杀灭荞麦的种苗 ,而对莜麦种苗的有效作用浓度为 6mg·L- 1以上。高温高压灭菌不会造成Basta的分解和杀灭效果的减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波  关攀锋  辛明明  汪永法  陈希勇  赵爱菊  刘曼双  李红霞  张明义  逯腊虎  魏亦勤  刘旺清  张金波  倪中福  姚颖垠  胡兆荣  彭惠茹  孙其信  
【目的】利用热感指数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分别对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热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冬小麦材料采用延期播种、春小麦材料种植在温度有显著差异的地理环境下,人为致使小麦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根据不同环境处理的千粒重值计算冬、春小麦各个材料的热感指数。依据热感指数,对来自中国不同小麦生态区和国外不同地区和组织的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包括688份冬小麦和637份春小麦,分别进行耐热性评价。热感指数小于0.5为极耐热材料、大于等于0.5小于1为中等耐热材料、大于等于1小于1.5为中等热敏感材料、大于等于1.5为极敏感材料。【结果】冬小麦和春小麦热胁迫处理组灌浆期平均最高温度分别高于对照组1.91℃和7.09℃,且热胁迫处理组千粒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根据热感指数分级评价结果,极耐热冬、春小麦材料31和48份,占供试材料的4.51%和7.54%;极敏感冬、春小麦材料19和58份,占供试材料的2.76%和9.11%;其余大多数材料为中间类型(中等耐热材料和中等热敏感材料)。从中国小麦生态区域的地理分布来看,来自南部麦区(西南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耐热性整体高于来自北部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对于春小麦,来自新疆春冬麦区的材料耐热性最强,平均热感指数为0.70,且其中88.00%的材料属于耐热材料(极耐热材料或中等耐热材料);此外,来自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的春小麦平均热感指数为0.88,也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来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六倍体材料耐热性最弱,平均HSI为1.18,其中69.58%的材料为热敏感材料(中等热敏感材料和极敏感材料)。【结论】采用延期播种或在高温的地理环境下种植能使小麦在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综合考虑正常条件下的产量潜力和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筛选出优异耐热资源103份,可用于相应生态区小麦的耐热性遗传改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德源  战伟龑  杨洪兵  衣艳君  
【目的】确定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主要拒Na+部位、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活性与其拒Na+特性的关系。【方法】以耐盐荞麦品种川荞1号和盐敏感荞麦品种TQ-0808为试验材料,采用"压力室"法压取木质部汁液,测定各部位拒Na+能力;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质膜和液泡膜,测定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活性。【结果】盐敏感品种的主要拒Na+部位在根部,耐盐品种的主要拒Na+部位在根部和茎基部,耐盐品种整体拒Na+能力明显大于盐敏感品种;相同盐浓度处理下,耐盐品种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活性明显大于盐敏感品种,说明耐盐品种主要拒Na+部位细胞...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湘元  张宏志  王建立  管正学  
微量元素硒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我国72%的地区处于缺硒、低硒带,约有3×108人口受到缺硒威胁。因此,开发富硒食品是关系到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课题。本文详细报道了荞麦作物富硒试验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拌种和花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荞麦富硒效果十分明显,试验组较对照组荞麦籽粒含硒量可提高180倍。同时,喷施硒肥还可使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文章还对富硒荞麦开发利用前景作了展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洪兵  
以盐敏感荞麦品种TQ-0808为试验材料,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甘露醇和山梨醇处理,研究外源多元醇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外源甘露醇和山梨醇处理能显著增加盐胁迫下荞麦种子的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明显促进盐胁迫下荞麦幼苗生长及显著增加荞麦幼苗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降低盐胁迫下荞麦幼苗的质膜透性,显著增加荞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说明适当浓度甘露醇和山梨醇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盐胁迫下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显著改善盐胁迫下荞麦幼苗的生理特性。外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洪兵  
以荞麦抗逆品种川荞4号和敏感品种川荞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渗透胁迫下不同浓度氨基酸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适当浓度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可显著增加渗透胁迫下荞麦种子发芽率、幼苗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适当浓度天冬氨酸处理使抗逆品种种子发芽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恢复至对照水平,但适当浓度氨基酸处理时敏感品种增加幅度较大,说明适当浓度氨基酸对渗透胁迫下荞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荞麦敏感品种氨基酸处理的最适浓度为30μmol/L,荞麦抗逆品种氨基酸处理的最适浓度为20μmol/L,且天冬氨酸的处理效果优于谷氨酸处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欣慰  赵锋  李艾莲  
为探讨金荞麦叶片作为药食兼用保健蔬菜的最佳采收期,以金荞麦优质高产新品种‘金荞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生长期黄酮类、多酚类和花青素类三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并进行营养成分评价。结果表明:1)金荞麦‘金荞1号’茎叶中黄酮类和花青素类物质含量在整个苗期均高于株系;多酚类物质含量在苗期第45d时开始高于绿茎株系,苗期60d时多酚类、黄酮类及花青素类物质含量均达到最高;2)与常见叶类蔬菜和对照株系相比,‘金荞1号’出苗后60d,叶片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C含量较高,脂肪含量显著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无差异。因此,以药食兼用品质为指标,‘金荞1号’叶片最佳采收期为出苗后60d左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琍  柏大全  邵继荣  罗庆林  唐宇  朱雪梅  何传云  
通过2006~2007年5次对四川省阿坝州9县172个乡镇450个不同生态点的野生荞麦资源进行考察、收集和整理,共获得分布于阿坝州不同生态环境下7个类型1个变种的野生荞麦资源种子和标本126余份。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阿坝州荞麦野生种存在着地理分布多样性和明显的集中分布区;发现一野生荞麦新种(待鉴定、命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