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3)
- 2023(9320)
- 2022(7908)
- 2021(7412)
- 2020(6304)
- 2019(14781)
- 2018(14225)
- 2017(27108)
- 2016(14795)
- 2015(17152)
- 2014(17187)
- 2013(17410)
- 2012(16544)
- 2011(15254)
- 2010(15015)
- 2009(14229)
- 2008(14249)
- 2007(12714)
- 2006(10920)
- 2005(9972)
- 学科
- 济(73851)
- 经济(73797)
- 管理(37553)
- 业(36491)
- 方法(33590)
- 数学(30718)
- 数学方法(30526)
- 企(26278)
- 企业(26278)
- 中国(21042)
- 农(19579)
- 地方(15868)
- 贸(15582)
- 贸易(15577)
- 易(15187)
- 财(14915)
- 学(13777)
- 农业(13007)
- 业经(12813)
- 制(11966)
- 环境(10846)
- 银(10430)
- 银行(10408)
- 融(10407)
- 金融(10405)
- 和(10107)
- 行(10035)
- 地方经济(9678)
- 发(8875)
- 出(8518)
- 机构
- 大学(226992)
- 学院(223915)
- 济(104244)
- 经济(102449)
- 研究(84152)
- 管理(82851)
- 理学(71420)
- 理学院(70525)
- 管理学(69484)
- 管理学院(69058)
- 中国(64032)
- 科学(50254)
- 京(48669)
- 财(43732)
- 所(43420)
- 农(40096)
- 研究所(39825)
- 中心(37448)
- 财经(35642)
- 经济学(34506)
- 业大(32703)
- 经(32566)
- 江(31861)
- 农业(31721)
- 经济学院(31318)
- 北京(31133)
- 范(29704)
- 院(29635)
- 师范(29458)
- 财经大学(26479)
- 基金
- 项目(149230)
- 科学(118020)
- 基金(110696)
- 研究(108294)
- 家(97562)
- 国家(96850)
- 科学基金(81386)
- 社会(71384)
- 社会科(67777)
- 社会科学(67758)
- 基金项目(57833)
- 省(55114)
- 自然(50594)
- 自然科(49390)
- 自然科学(49373)
- 教育(48852)
- 自然科学基金(48529)
- 划(47989)
- 资助(45774)
- 编号(42240)
- 部(34985)
- 重点(34515)
- 成果(34475)
- 发(33914)
- 国家社会(31178)
- 创(30495)
- 中国(30226)
- 教育部(29707)
- 课题(29353)
- 创新(28825)
共检索到329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聪颖 畅倩 霍学喜
采用GIS技术与重心理论及2005—2015年苹果生产数据,分析中国苹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土地产出率、生产集中度与产地集中度的区域分布特征及重心移动轨迹;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中国苹果生产区域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苹果生产已形成河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四川9省为主的地域分布格局;中国苹果生产重心"西移"特征明显,但"北扩"有待观察;苹果生产布局是温度、降雨量、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运输基础设施、技术进步与农业政策,以及种植业内部比较收益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区域内苹果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其政策含义是,应该依托苹果生产区域变迁规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注重发挥技术进步与资源禀赋的双重作用,优化中国苹果生产布局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小平 穆维松 田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发展迅速,葡萄种植区域生产布局也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该文在分析中国葡萄生产区域布局的基础上,运用行业集中率和区位基尼系数探讨了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地理集中及规模分布情况,并对影响葡萄生产区域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中国葡萄种植的地理集中程度仍很高,区域规模分布亦很不平衡,但集中程度和不平衡性程度有所下降,葡萄种植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扩张趋势。技术进步、农户逐利、政府推动和社会需求等因素促进了非传统产区的葡萄种植。
关键词:
葡萄 区域布局 变迁 影响因素 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天军 范英
30多年来中国苹果生产的区域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在区域之间呈现出由环渤海湾、黄土高原、黄河故道、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主产区逐步调整为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主产区的格局。另一方面,在区域内部呈现出"西移北扩"的特征。为了进一步弄清中国苹果主产区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本文运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1988—2009年影响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主产区苹果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自然灾害、非农就业机会、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技术进步、市场消费需求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对苹果生产布局有显著影响,但是由于区域差异,各因素对两大区域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立新 王晓君 吴敬学 毛世平
[目的]中国是西瓜甜瓜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产业发展对于保障城乡居民鲜果消费和带动农户增收非常重要。[方法]文章系统梳理了1961年以后中国西瓜和甜瓜产业变迁史,运用重心模型分析中国西瓜和甜瓜生产重心演变轨迹及优势主产区变化,解析其区域布局变迁背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1961年以来中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划分为缓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全面增长期和结构调整期4个阶段。(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瓜生产重心整体比较稳定,向西南移动了196.82 km,中国甜瓜生产重心变化剧烈,整体向西移动了545.64 km。(3)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西瓜和甜瓜东北优势区地位逐渐下降,西北优势区发展快、潜力大。(4)自然禀赋、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及消费需求升级是中国西瓜和甜瓜产业区域布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针对中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需求与制约瓶颈,提出未来要提升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能力,加大产业科研资金投入,创新绿色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快产销模式变革和业态功能创新,推动西瓜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聪颖 畅倩 霍学喜
阐明苹果生产区域特征,把握苹果生产布局变迁规律是推进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采用GIS技术与重心理论及2005-2015年苹果生产数据,分析中国苹果面积、产量、产值、土地产出率、生产集中度与产地集中度的区域分布特征及重心移动轨迹;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中国苹果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苹果生产已形成河北、辽宁、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新疆、四川9省为主的地域分工格局;中国苹果生产重心“西移”特征明显,但“北扩”有待观察;苹果生产布局是温度、降雨量、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运输基础设施、技术进步与农业政策,以及种植业内部比较收益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区域内苹果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其政策含义是,应该依托苹果生产布局变迁规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注重发挥技术进步与资源禀赋的双重作用,优化中国苹果生产布局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张俊亮 王炬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1978—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区域格局变动主要表现:粮食生产重心北移显著;中部粮食生产重要性凸显;东北和中部部分省份(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粮食生产能力逐渐加强,而东南沿海区部分省份(如浙江、广东)粮食生产能力逐渐缩减。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粮食单产、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水资源丰沛程度、财政支农力度、种粮经济效益比对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收入水平和成灾程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区域格局 生产集中度 影响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业龙 陆玉麒 赵俊华 马颖忆 柯文前
文章运用标准差指数、变差系数、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格局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研究表明:12001—2011年间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在不同尺度上均呈现出总体扩大的趋势,但是各尺度差异扩大的程度不同,依次为地带、地级、省级。中国粮食生产在省级与地级尺度上均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并且尺度越小,空间集聚特征表现得越强。2省级与地级尺度空间关联类型均以正相关为主,各空间关联类型在数量分布上差异明显,分布格局上也略有不同。省级与地级尺度热、冷点地区在空间格局上同样存在着局部差异。3大尺度的分析无法详尽地反映小尺度的空间格局,与大尺度相比,小尺度在空间分析上能更详尽地揭示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区域差异 多尺度 中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文杰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 2 9个省 (区 )花生生产的现状指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进行分析 ,由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划分出花生生产的四个类型区域 ,为我国花生生产区域分工并进而提高我国花生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决策上的依据。
关键词:
花生 生产区域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亚军 姚顺波 霍学喜
本文利用中国10个苹果主产省份2001—2009年苹果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对苹果生产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明确各指数的时序变动趋势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苹果生产的HMB指数及其分解的各指数的变动原因做出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中国苹果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HMB指数在此期间出现波动且呈总体小幅增长的趋势;技术进步效率指数的影响最大,但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减弱;规模效率低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等手段来改善苹果生产效率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白秀广 李纪生 霍学喜
基于1984—2012年中国苹果生产及气候面板数据,从大区和省区两个层面考察了苹果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趋势,指出近三十年来,中国苹果主产区出现了由东向西、向西北黄土高原及新疆地区迁移的现象,且随着气温变暖,各省苹果种植边界逐渐北移。利用基于蛛网模型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苹果生产空间布局的影响,结果显示,气温对苹果生产布局的变迁有正的影响,而日照时数和受灾面积则呈负的影响;苹果生产存在显著的正空间溢出效应;非农机会、比较收益、技术进步和政策等因素对生产布局也有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洁 安晓宁 王义明 杜彦明
立足于区域优势的发挥,在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总体水平的增长,其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重点地区和关键举措上。本文选择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构建模型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
玉米,区域优势,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洁 安晓宁
小麦是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本文采用秩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79~1994年间全国小麦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充分发挥小麦区域比较优势以提高区域间小麦生产水平,乃至最终实现全国小麦生产水平整体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薛龙飞 张雯丽 杨晨
本文运用生产集中度指数和生产规模指数,从省域和区域视角分析了2000—2016年中国特色油料作物生产区域变动特征,并通过28个省级行政区划面板数据对其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6年我国特色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连续下降。但受益于单产水平的提升,总产量呈稳定增长态势,向日葵、芝麻、胡麻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在省域分布上,内蒙古、新疆是我国特色油料作物产量最大的省份,近年来两者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华北主产区进一步集中,西北产区缓慢扩大,传统东北产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运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区域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日照、城镇化率、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气温、政策变化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因素共同驱动特色油料作物的区域变动。基于此,建议从利用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配置资源、开拓精深加工品消费市场、增强农业技术的增产作用、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等方面做好特色油料作物的产业发展工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岳云 卢中华 凌振春
文章试图探索中国蔬菜生产区域化的演化和优化的内在机制,为此首先分析了中国蔬菜生产区域化的演化历程、机制以及存在问题,指出其演化动力根源于生产者的利益驱动,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集聚效应向具有生产综合比较优势的区域集中;然后运用综合优势指数和聚类分析实证研究了中国31省区蔬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发现有20个省区具有蔬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并且按照优势不同又可分为四类;进而提出构建四大蔬菜产业带(环渤海、黄淮、东南沿海和中南)的优化设想,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辉 周玉玺 周林 杨洁 王盈桦
文章采用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实证分析了1994~2013年间中国小麦生产区域格局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更加集中,优势省份由15个减少至12个。黄淮海区小麦生产重要性更加突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向河南、山东、河北3省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安徽、江苏等小麦生产新兴省份对区域带动作用显著,促进长江中游区、东南沿海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持续上升,但由于部分沿海发达城市的小麦生产职能更加弱化,区域综合不具备比较优势。新疆受规模化影响逐步发展成为小麦生产大省,带动蒙新区小麦产量实现了增加。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及东北区综合优势指数与产量比重持续下降,区域小麦生产呈现逐步弱化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