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0)
- 2023(12851)
- 2022(11256)
- 2021(10960)
- 2020(9064)
- 2019(21476)
- 2018(21229)
- 2017(39691)
- 2016(21856)
- 2015(25213)
- 2014(25210)
- 2013(25039)
- 2012(23028)
- 2011(20798)
- 2010(20586)
- 2009(18658)
- 2008(18333)
- 2007(15394)
- 2006(13256)
- 2005(11759)
- 学科
- 济(86902)
- 经济(86807)
- 管理(57535)
- 业(53636)
- 企(44773)
- 企业(44773)
- 方法(41485)
- 数学(35550)
- 数学方法(35178)
- 中国(26826)
- 农(22283)
- 财(19377)
- 学(19144)
- 业经(18435)
- 贸(17934)
- 贸易(17925)
- 易(17451)
- 地方(16391)
- 理论(16329)
- 和(14948)
- 制(14537)
- 农业(14503)
- 教育(14162)
- 环境(13643)
- 技术(12799)
- 银(12502)
- 银行(12455)
- 融(12285)
- 金融(12282)
- 行(11969)
- 机构
- 大学(308443)
- 学院(303829)
- 济(123743)
- 经济(121192)
- 管理(118506)
- 研究(108187)
- 理学(103041)
- 理学院(101793)
- 管理学(100026)
- 管理学院(99491)
- 中国(79859)
- 京(67038)
- 科学(66284)
- 所(54326)
- 财(53702)
- 研究所(49897)
- 中心(47616)
- 农(47429)
- 业大(44209)
- 财经(43697)
- 北京(43262)
- 范(42798)
- 师范(42426)
- 江(41927)
- 经(40077)
- 院(39142)
- 经济学(37405)
- 农业(37177)
- 师范大学(34628)
- 州(34352)
- 基金
- 项目(210737)
- 科学(165454)
- 研究(155978)
- 基金(152959)
- 家(133518)
- 国家(132416)
- 科学基金(112703)
- 社会(97630)
- 社会科(92343)
- 社会科学(92320)
- 基金项目(81149)
- 省(79633)
- 自然(72662)
- 教育(72543)
- 自然科(70975)
- 自然科学(70958)
- 自然科学基金(69695)
- 划(68354)
- 资助(63447)
- 编号(63298)
- 成果(52357)
- 部(47703)
- 重点(47523)
- 发(44525)
- 课题(44214)
- 创(43517)
- 教育部(41055)
- 创新(40475)
- 国家社会(40050)
- 大学(40040)
- 期刊
- 济(131979)
- 经济(131979)
- 研究(93375)
- 中国(61065)
- 学报(49603)
- 科学(46081)
- 管理(43405)
- 农(42745)
- 教育(41636)
- 财(38506)
- 大学(37749)
- 学学(34952)
- 农业(30690)
- 技术(26320)
- 融(23228)
- 金融(23228)
- 经济研究(21806)
- 财经(21311)
- 业经(19539)
- 经(18272)
- 图书(17970)
- 问题(17150)
- 业(16986)
- 贸(15400)
- 理论(15051)
- 世界(14729)
- 科技(14475)
- 技术经济(14155)
- 版(13831)
- 国际(13797)
共检索到449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启翔
该文论述了中国花文化形成中华悠久文明发展历史及数千年花卉栽培历史的关系,以及花卉资源多样性与花文化内涵多样性的联系。强调了花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花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本身与形成文化的自然因子有密切的关系。中国花文化的符号正是中国人在对花卉各种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认识的基础上,将花卉的各种自然属性与人的品格、人的情操来进行类比,逐步形成花卉自然属性与人性的种种关联,进而形成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观念。花文化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关键词:
花文化 文明进步 自然资源 历史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燕
该文讨论了花文化和花卉产业的关系,分析了中国花文化和花卉产业的特点。认为中国花文化对发展中国花卉产业有重要作用。弘扬中华花文化可以创造国人对花卉的需求,培育有巨大潜力的国内花卉消费市场;促使中国传统花卉的产业化生产;为中国花卉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从而形成中国花卉产业的特色和优势,逐步改变我国花卉在国际花卉业中的弱势地位。
关键词:
花文化 花卉产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启翔
花文化是以花卉为载体,融入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现象,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中介文化。它既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而是具有双重属性并完美结合的一种文化形式。该文论述了花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这对于理解花文化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花文化 结构 特点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志强
肖东发的新著《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 ,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国图书印刷文化做了系统概括和总结 ,理清了中国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进一步论证了是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该书反映了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就
关键词:
中国 出版史 印刷史 书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谢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始建于1901年,当时名为“宏济医院”,民国期间改为“两广教会医院”,1951年7月改为“中南海军医院”,1954年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1955年确定为“南海舰队中心医院”。该院于1995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和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琰芳 刘洪涛
中国花卉科研技术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陈琰芳刘洪涛10多年来,我国花卉科研人员积极努力,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一、花卉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利用1.野生资源的调查、整理和利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及各省市植物所(园)、有关大专院校先后调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R·J·G·Bandell 张少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俊愉
该文介绍了花卉品种二元分类体系的形成及其35年来推广应用情况,并着重指出其原理与优点:①品种演化关系与形态、实用兼顾,而以前者为主,科学性较强,可以指导生产;②“种源组成”是二元分类的前提性一级标准(“系统”或简称“系”),这就把品种分类放在种的分类基础之上;③在各系统之下,再按性状相对重要性依次分列各级标准,如类(群)、型等,从而构成了3(4)级分类体系.在论述二元分类的研究方法之后,提出该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它的发展前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嘉珏 何丽霞
梅花与牡丹均为中国传统名花,其文化内涵之丰富,又居于名花之首。梅花、牡丹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花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象征意义。但在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她们又都带有吉祥、喜庆的寓意。梅文化与牡丹文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成为中国花文化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
梅花文化 牡丹文化 历史背景 文化象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璐璐 付洪冰
花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中国园艺产业的重要分支。中国花卉种植面积处于世界领先,但花卉出口却远远落后于其他花卉出口国,表现为国际市场占有率低、缺乏竞争优势。通过中国与主要花卉出口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比较分析,笔者提出中国应加快花卉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进程,带动花卉出口,推动产业升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石美玲
中国花卉产业2012年增长迅速,凭借劳动力资源禀赋和国际产业转移,中国花卉产业的出口能力不断增强。但是花卉产品还处于价值链低端、企业规模较小和行业标准落后等问题。因此,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研发投入和产品质量,加速产业标准化发展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等。
关键词:
花卉 出口 政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姚志文
中国崛起是多元现代性成功的历史实证,它不仅是民族国家的崛起,也是一种轴心文明的复兴。西方现代性全球化的后果是形成了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世界霸权体系,建立在文化霸权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普世主义日益把西方文明引向同其它文明的冲突。中国崛起为世界秩序的重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文明的对话,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将为人类通向历史目标的新轴心时代贡献价值精神的创造。基于文明视角思考中国崛起的国家战略,应该将道德崛起作为中国崛起的根本支撑,文明对话是中国实现道德崛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国崛起 轴心时代 文明对话 历史的目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亮 杨财祥
以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开展的橡胶树北移栽培研究作为研究对象,从科学史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在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橡胶禁运的背景下,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与当时林垦部下辖地方农垦系统、地方科研院所面对国家需求,在华南与云南分别开展系统的中国热带生物资源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橡胶宜林地,开展橡胶树抗寒抗风研究,最终成功实现橡胶树北移栽培,满足了国家对橡胶这一战略物资需求的过程。这有助于深入理解20世纪50—80年代国家实施的“任务带动学科”的科学发展方针,同时对于认识当代科学研究如何满足国家需求、重大科学研究中不同机构如何更好开展协同攻关,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亮 杨财祥
以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开展的橡胶树北移栽培研究作为研究对象,从科学史的视角,系统梳理了在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橡胶禁运的背景下,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与当时林垦部下辖地方农垦系统、地方科研院所面对国家需求,在华南与云南分别开展系统的中国热带生物资源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橡胶宜林地,开展橡胶树抗寒抗风研究,最终成功实现橡胶树北移栽培,满足了国家对橡胶这一战略物资需求的过程。这有助于深入理解20世纪50—80年代国家实施的“任务带动学科”的科学发展方针,同时对于认识当代科学研究如何满足国家需求、重大科学研究中不同机构如何更好开展协同攻关,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