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1)
2023(7552)
2022(6295)
2021(6022)
2020(4834)
2019(11222)
2018(10724)
2017(20723)
2016(10864)
2015(12294)
2014(11972)
2013(11872)
2012(11284)
2011(10445)
2010(10397)
2009(9739)
2008(9576)
2007(8303)
2006(7482)
2005(6968)
作者
(29262)
(24439)
(24348)
(23406)
(15840)
(11551)
(11022)
(9431)
(9424)
(8844)
(8541)
(8070)
(7949)
(7921)
(7814)
(7653)
(7385)
(7137)
(6993)
(6848)
(6235)
(5932)
(5854)
(5551)
(5539)
(5509)
(5297)
(5249)
(4882)
(4815)
学科
(48705)
经济(48662)
管理(31162)
(28327)
(21120)
企业(21120)
方法(19299)
数学(17855)
数学方法(17684)
中国(17506)
(14246)
(13237)
贸易(13231)
(13015)
(11667)
(9795)
(9754)
地方(9210)
农业(9036)
业经(8922)
(8780)
银行(8780)
环境(8750)
(8573)
(7963)
金融(7963)
及其(7797)
(7245)
(7119)
(7088)
机构
大学(156564)
学院(155723)
(78977)
经济(77773)
研究(60122)
管理(60031)
理学(51187)
理学院(50631)
管理学(50077)
管理学院(49766)
中国(48168)
(35447)
(33332)
科学(31317)
(29092)
财经(27652)
中心(26515)
研究所(26186)
经济学(25846)
(25498)
经济学院(23211)
北京(21971)
(21828)
(21655)
(21040)
财经大学(20575)
(20251)
师范(20149)
业大(17783)
科学院(17768)
基金
项目(100690)
科学(81963)
研究(77263)
基金(76926)
(66174)
国家(65708)
科学基金(56730)
社会(52789)
社会科(50325)
社会科学(50319)
基金项目(38786)
(35023)
教育(34819)
自然(33925)
自然科(33173)
自然科学(33165)
自然科学基金(32629)
资助(32466)
(30911)
编号(29445)
成果(24869)
(24682)
国家社会(23225)
(23027)
重点(22797)
中国(22774)
教育部(21725)
课题(21169)
(20864)
人文(20621)
期刊
(85874)
经济(85874)
研究(53995)
中国(32148)
(24850)
管理(23338)
科学(19873)
(19669)
(18240)
金融(18240)
学报(18146)
经济研究(15516)
教育(15414)
大学(14826)
财经(14084)
农业(13935)
学学(13806)
(12841)
技术(12485)
(12275)
国际(11928)
业经(11807)
问题(11463)
世界(11008)
(8088)
技术经济(7938)
统计(7530)
现代(7025)
经济问题(6807)
(6758)
共检索到244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国兴 高秀林 汪应洛 郭菊娥 汪寿阳  
本文收集了我国1978-2013年间的节能减排政策.从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开发了节能减排政策量化标准并据此对收集的政策进行了量化.构建了政策效力和政策协同度的度量模型.利用量化数据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颁布的节能减排政策数量越来越多.政策总效力越来越大.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在节能减排政策的演变过程中.政策总效力的增加主要是由政策数量的增多引起的.政策的平均力度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逐渐降低.并且政策的制定表现出一定的战略和系统缺乏性;随着政府对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部门协同、措施协同和目标协同的协同状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国兴  高秀林  汪应洛  郭菊娥  汪寿阳  
本文收集了我国1978-2013年间的节能减排政策,从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开发了节能减排政策量化标准并据此对收集的政策进行了量化,构建了政策效力和政策协同度的度量模型,利用量化数据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颁布的节能减排政策数量越来越多,政策总效力越来越大,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在节能减排政策的演变过程中,政策总效力的增加主要是由政策数量的增多引起的,政策的平均力度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逐渐降低,并且政策的制定表现出一定的战略和系统缺乏性;随着政府对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部门协同、措施协同和目标协同的协同状况...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国兴  李佳雪  管欣  
政府内部的跨部门协同是协同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否可以通过研究节能减排政策发文领域的部际合作关系演进来探究跨部门间的博弈与协同显然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收集1978年以来由国务院各部委颁布的1493条节能减排政策,基于政策文本解释了各部门在政策措施选择方面的差别及联系;以七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为时间节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了各阶段政策颁布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探讨了政策发文过程中政策措施选择方面的合作现象及部门博弈与协同的内在成因。研究表明:(1)部门特点、政策目标和各部门在部际合作中所处的地位是影响各部门政策措施选择的核心因素;(2)节能减排政策制定部门的部际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并逐渐形成了以"发改委-环保部-财政部"为核心的联合发文网络。部际合作关系的演进过程中贯穿着部门之间的博弈与协同,而其背后的原因在于部门追求利益与履行职责之间的冲突和协调;(3)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次数及广度明显上升,其合作逐渐演化成"轴心-辐条"的网络结构特征。文章还从打破部门等级界限、明确责任归属、完善部门绩效评价体制及全面提升部门协同参与积极性的角度提出了促进节能减排政策部门协同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凡银  
节能减排政策源于消除外部性的庇古税和科斯定理,主要由一般性、特殊性和间接引导性等政策工具构成。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特殊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性和选择性控制措施;间接引导性工具包括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方法。本文对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工具进行了归类,阐述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机制,并提出了优化和改进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国兴  李佳雪  胡毅  高杨  汪凡智  
本文基于政策文献计量分析,从科技政策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节能减排的角度,刻画1998年以来我国节能减排科技政策的颁布情况、政策措施使用情况,揭示我国节能减排科技政策使用的演变过程,并在政策文献内容计量的基础上构建了政策目标与措施协同对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影响的计量模型,分析政策措施与政策目标的协同有效性。研究表明:自1998年以来,我国节能减排科技政策的颁布数量处于总体上升状态,且政策的内容更加具体;政策的实施以行政措施居多,同一政策措施的具体表述形式和实施方式发生了变化;每一种政策措施都有与之相匹配的政策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国兴  高秀林  汪应洛  郭菊娥  
在收集我国1997至2011年节能减排政策的基础上,本文从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对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进行了量化,利用量化数据对不同政策措施协同和政策目标协同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中不同政策措施协同和政策目标协同的协同状况及政府对其的使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中不同政策措施之间和不同政策目标之间均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但不同协同方式的协同状况明显不同,不同政策措施协同和不同政策目标协同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方向性差异,且政府对不同政策协同方式的使用状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从完善相关政策、完善政策措施协同和政策目标协同的使用等方面提出了相...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广华  
首先,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其次,从微观的角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8个行业24家上市公司2003~2011年的绩效值进行评价,并研究了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对不同行业内企业绩效的影响有所不同,节能减排政策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生产过程或其产品与能源的关联性。最后,提出不同行业内企业应采取差异化政策等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季良  王希希  
构建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评价模型、基本指标体系、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及指标体系预测方程。以宝钢公司为例,实证研究企业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进程及趋势。结果表明宝钢"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持续提高,其中,减排效应比节能效应更为显著;通过预测"十三五"节能减排协同效应演变趋势和模拟仿真,发现薄弱环节,得出优化方案及主要影响因素以供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晓丽  洪东悦  
首先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的关键因素,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两个阶段研究了中国节能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其次,在进一步阐述国外能源政策新趋势对中国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未来节能政策的发展方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郎思琦  刘海芳  陈洁  李丽红  
基于协同学理论,识别子系统序参量构建建筑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模型,对我国建筑业2010-2019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复合系统协同度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轻度失调,主要是建筑业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协同度不高所致。科技创新子系统中R&D人员、技术装备率投入与节能减排子系统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序参量有序度变化影响复合系统协同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玲玲  武春友  
在综合考虑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的测度模型。利用1996—201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计算其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基于此,利用ArcGIS10.0软件分析中国节能潜力和减排潜力的时空演进情况,找到各省节能减排的最优路径。结果表明:整体上看,中国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其中节能减排潜力较大的省份主要有山西、贵州、云南、陕西和甘肃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节能减排潜力呈明显的"西-中-东"阶梯状分布格局,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均有向西部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云  张忠华  
基于ESI论文数据库,使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指标,从合作国家、学科、合作机构和高质量论文等方面,探究2003—2012年期间中国开展的节能减排国际科学研究合作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节能减排领域的国际合作论文总量快速增长,合作国家数不断增多,合作论文质量逐渐提高,合作深度不断增强,高质量论文主要集中在化学、材料科学和物理等中国传统优势学科领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跃中  杨宏伟  
2006年11月份,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按照当前的发展态势,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10年之前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排放国。国际社会对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别是以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越来越加以关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倩  
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诱因,中国已制定了节能减排目标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面临碳市场建设尚不完善、可再生能源补贴机制亟需转型、各类相关政策重叠交叉且缺乏统筹与衔接等问题,应从统筹协调好各类相关政策、完善碳交易市场、制定科学合理的可再生能源退坡及后补贴机制等方面着手,确保节能减排的有效性以及社会总成本的可承受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波  
节能减排不仅是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在我国,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目标,需要进行艰难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阶段跨越,并应采取体制、政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推进措施。包括政府投资、税收、政府采购和财政贴息在内的财税政策措施对于推进我国节能减排至关重要。本文认为,政府投资政策应重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应用,经由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应立足于综合采取增设环境污染税、低技术污染税以及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激励和惩罚并重措施;政府采购应通过扩大高效节能减排产品市场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