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29)
2023(5975)
2022(4946)
2021(4841)
2020(4019)
2019(9293)
2018(9009)
2017(16456)
2016(8954)
2015(10374)
2014(9978)
2013(10108)
2012(9901)
2011(9316)
2010(9112)
2009(8439)
2008(8436)
2007(7053)
2006(6398)
2005(5875)
作者
(27845)
(23620)
(23472)
(22616)
(15219)
(11357)
(10388)
(9292)
(9243)
(8628)
(8377)
(8161)
(7903)
(7756)
(7735)
(7360)
(6949)
(6841)
(6840)
(6427)
(6094)
(5865)
(5769)
(5516)
(5460)
(5247)
(5240)
(4863)
(4786)
(4722)
学科
(42438)
经济(42396)
管理(19305)
方法(19088)
(18388)
数学(17334)
数学方法(17188)
中国(14031)
(12709)
企业(12709)
(11255)
(11248)
(10372)
贸易(10367)
(10184)
(7482)
环境(7476)
农业(7345)
(6965)
业经(6953)
地方(6692)
(6587)
金融(6586)
(6416)
银行(6388)
(6271)
(6071)
关系(6007)
(5867)
(5798)
机构
大学(141549)
学院(136405)
(64134)
经济(63298)
研究(59320)
管理(47551)
中国(45418)
理学(41111)
理学院(40449)
管理学(39698)
管理学院(39453)
科学(37088)
(31721)
(31369)
研究所(29260)
(27453)
(26451)
中心(24655)
农业(22118)
经济学(22019)
业大(21727)
财经(21718)
(21248)
北京(20490)
(20223)
经济学院(19922)
(19636)
科学院(19627)
师范(19453)
(18416)
基金
项目(95886)
科学(76554)
基金(74517)
(68394)
国家(67980)
研究(64997)
科学基金(56260)
社会(43794)
社会科(41624)
社会科学(41614)
基金项目(39041)
自然(37139)
自然科(36303)
自然科学(36290)
自然科学基金(35683)
(32370)
资助(30880)
(29778)
教育(28832)
(23170)
重点(23045)
编号(22605)
中国(22363)
(20831)
国家社会(20269)
教育部(19297)
(19134)
科研(18712)
成果(18555)
创新(18296)
期刊
(65831)
经济(65831)
研究(41993)
中国(27050)
学报(26658)
科学(25934)
(24254)
大学(19693)
学学(18761)
(17887)
农业(17268)
管理(16459)
(11801)
金融(11801)
经济研究(11787)
财经(11304)
资源(10429)
(10389)
(10197)
世界(10124)
(9842)
教育(9749)
国际(9564)
问题(9055)
技术(8452)
业经(7442)
(7276)
统计(6909)
业大(6891)
技术经济(6363)
共检索到204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建丽  葛翔宇  王敬哲  
在资料稀缺的背景下,遥感数据是提供湿地系统长时间序列的理想方案。然而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复杂下垫面,国家级湿地缺乏系统的长时序梳理。利用Landsat系列数据,基于随机森林分类模型,研究近30年中国典型尾闾湖湿地的时空分布模式、空间转换规律和景观连通性。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在艾比湖湿地分类应用中取得较高精度(Kappa系数大于0.9)。1991—2017年艾比湖湿地总面积增加425.06 km~2,河流增加47.97 km~2,湖泊增加233.95 km~2,人工湿地增加48.74 km~2,盐沼增加109.41 km~2,沼泽减少15.01 km~2。艾比湖湿地年内时空变化显著,年内季节间盐沼转化率最大,湖泊年内逐渐缩小,主要转化为沼泽。此外,艾比湖湿地空间连通性理想度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湿地景观连通性取决于较大面积的湿地斑块,连通效率东移。相关结果可弥补稀缺资料区基础湿地资料,为"一带一路"地区生态补水长效机制提供典型示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丽卿  刘海平  郭其强  潘刚  
近年来,青藏高原丰富的湿地资源和独特的鱼类组成正面临着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009年春、夏、秋,使用地笼调查了拉萨甲玛湿地的鱼类资源及其时空分布。根据植被类型和流速,将湿地分为静水沉水草型(SS)、流水挺水草型(FE)和流水沉水草型(FS)3种生境进行采样。共捕获6种鱼类计3318尾,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26.1%)和东方高原鳅Triplophysa orientali(s22.3%)是优势种。甲玛湿地是小型鱼类和较大型鱼类幼鱼的生活场所,相比于其他地区,其渔获物中缺乏异尾高原鳅和拉萨裸裂尻鱼较大个体的样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雨田   石军南   张怀清   吴炳伦  
【目的】探究洞庭湖湿地植被覆盖变化的长期时空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FSDAF(时空融合数据分析框架)算法融合Landsat和MODIS影像,获取洞庭湖湿地2000—2019年月尺度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采用改进的STL时序分解方法分离洞庭湖湿地植被NDVI季节和趋势分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量化湿地植被覆盖对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响应。基于线性回归方法与高时空分辨率的NDVI季节和趋势分量数据对洞庭湖湿地植被进行时空动态分析,识别湿地植被在不同尺度的时空动态格局。应用基于偏相关的分析方法定量评估2000—2019年3个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量和太阳辐射)和人为因素对趋势和季节性植被变化的贡献。【结果】1) 2000—2019年,洞庭湖湿地植被NDVI季节和趋势分量变化呈现出空间分异格局,但总体呈“绿化”趋势,变化率分别为4.8×10-3 a-1和0.4×10-3 a-1。2)温度和太阳辐射与植被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植被变化的季节相关性大于趋势相关性。降水量与植被变化的相关性相对较低,且与水稻的NDVI变化呈负相关关系(趋势分量偏相关系数R=-0.27;季节分量偏相关系数R=-0.42)。3) 2000—2019年,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对洞庭湖湿地植被变化的平均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8%和42%,其中人为因素对长期和季节性湿地植被生长与恢复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5%和62%,气候变化对长期和季节性湿地植被退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53%和56%。【结论】人为因素促进植被生长是洞庭湖湿地植被增绿的主要动因;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采取合适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仍是未来实现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春  刘元波  赵晓松  吴桂平  
针对鄱阳湖水情变化如何影响湖区湿地植被生长过程的问题,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蚌湖—吴城生态断面上,选取3个梯度分布MODIS像元样点,基于2001~2010年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时间序列,分析了近10a来退水期植被生长动态变化过程;结合星子站水位资料,探讨了鄱阳湖退水期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样点EVI年内均值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特征,多年平均值在10月份最大,高程越高的样点其EVI达到年最大值的时间越早;不同水位持续长短及其起讫时期影响植被的生长变化,EVI均值与生长期的拟合优度(0.75)高于最大值与生长期的拟合优度(0.49);样点每提前出露1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杨  尚士友  杨景荣  吴利斌  刘海亮  栾奎峰  
以半荒漠地区乌梁素海湿地为研究区域,利用GIS、R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1986-2008年不同时间、空间粒度的多源遥感影像进行信息提取,描述不同类型区景观斑块指数动态变化,进行湿地生态资源时空异质性分析,对乌梁素海湿地类型区之间的演化关系和演化方向进行研究,定量分析湿地各类型区景观动态演化趋势。结果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明水区丧失,水下水草丛生,以芦苇为主的大型挺水植物平均面积约占湿地的49%以上,是湖泊湿地类型区演化的主导类型。湿地时空格局演变和气候、水文条件及人为影响相关,再现了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的干扰过程和干扰强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慧亮  王学雷  厉恩华  
气候变化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洪湖湿地区域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对洪湖周边4个站点1961~2004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从气象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洪湖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洪湖湿地区域气温有显著升高趋势,气温增加倾向率为0.264℃/10a;年降水量有微弱升高趋势,增加倾向率为49.964mm/10a;降水量夏季和冬季有升高趋势,但是春季和秋季有减弱趋势。气候要素的综合变化使洪湖湿地区域湿润系数具有降低趋势。气候变化造成洪湖湿地面积萎缩、水位降低,同时造成了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物入侵,降水格局的变化改变了湿地水文状况,加剧了湿地的生态不稳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少荣  黎明政  朱其广  王美荣  刘焕章  
为系统阐明鄱阳湖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鄱阳湖的鱼类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2010年4~11月对鄱阳湖鱼类群落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调查到鱼类72种,隶属于7目14科46属。在群落结构上,江湖洄游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25.00%,河流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19.44%,湖泊定居型鱼类占鱼类种数的55.56%。在空间结构上,沿岸带共采集到鱼类49种,其中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鲇(Silurus aso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等10个种类在数量上占优势;敞水区共采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黔湘  于秀波  李家永  
基于1987年、1993年、2000年TM卫星遥感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涨渡湖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库,通过提取湿地信息,对该流域湿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从人文因素方面阐述了湿地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①涨渡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是以湿地为主,其他用地为辅的形式;②1987~2000年涨渡湖流域地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均减少,其中水田减少面积最大;③在1987~2000年14年期间,影响涨渡湖流域湿地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调整、围湖(滩地、沼泽)造塘、城市化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利  刘勇  
【目的】研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变化,把握景观变化发展趋势,有利于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方法】以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0、2015、2019年四期LandsatTM/OLI遥感影像,借助景观格局指数、移动窗口法和人为干扰度指数等方法,【结果】1)2005—2019年,草地与水体面积增加,耕地与林地面积波动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先增后减。2)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破碎度与分离度增加,结合度降低;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异质性增强。空间上东南部破碎度最高,呈带状往西北部蔓延;内部斑块形状复杂,东南—西北沿线景观多样性最高;外围地带形状简单,景观多样性低。3)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干扰程度先减后增再减。空间上东南部和西北部干扰较严重,2015年后干扰程度减弱。【结论】人为干扰对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是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旅游活动和经济发展造成湿地公园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增加,连通性下降,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需关注居民生产生活和旅游活动发展对湿地公园景观格局的影响,继续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合理调控游客流量;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修复破碎景观,增强景观连通性;加强湿地公园管理法制化建设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瑷玲  刘洁  王彩艳  李方方  
论文采用1987、2000和2009年TM/ETM+影像,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1987-2009年东平湖湿地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东平湖湿地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集中在东平湖面、大汶河入湖口及稻屯洼等。湿地总规模从128.73km2增加至179.61km2,其中自然湿地增加33.44 km2,人工湿地增加17.44 km2;总规模呈增长-稳定趋势,其中自然湿地增长-萎缩、人工湿地持续增长。东平湖湿地时空演变是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平湖湿地在保护中开发、建设湿地保护监管体系及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津  洪宇  林志玮  阙翔  刘金福  连海峰  
【目的】为探究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环境破坏及景观结构变化的原因,【方法】以泉州湾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遥感影像提取地物信息,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建立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确定土地类型间数量转移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红树林湿地面积变化驱动力。【结果】(1)1990-2018年天然湿地面积占比呈减少趋势,人工湿地呈增加趋势;从景观水平看,湿地斑块分布呈规则化,聚拢程度减少,景观类型丰富。(2)红树林、互花米草群落动态度波动大,红树林面积比例以2000年为分界点,呈先减后增趋势;1990-2000年红树林主要向水域、养殖池转出,2010-2018年滩涂和互花米草群落转出为红树林。(3)2000年来,红树林面积大小与其他土地类型面积变化关联性强,尤其受到国内生产总值、园林绿地面积影响较大。【结论】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呈恢复趋势,互花米草群落蔓延速率减缓,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该研究为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提供科学实践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敏  张灿明  李姣  邓学建  
通过实地调查和制图分析,研究1983~2013年南洞庭湖区万子湖湿地和鱼类生境景观变化及其人为驱动,结果表明:湿地洲滩面积由1.410×104 hm2增加到2.135×104 hm2,敞水面面积由1.363×104 hm2减少到0.631×104 hm2;芦苇洲减少,但林地由0.056×104 hm2增加到0.728×104 hm2并扩展到保护区核心区;新增泥围21个、网围10个,引淤、沥水排水设施长度增加了201.71km。人为干扰对景观变化有极大影响,其中引种意大利杨及芦苇改变了地形和群落结构,挤占了自然演替条件下应有的草洲景观空间,使鱼类产卵、索饵的适宜生境减少;泥围作为有害渔法,与网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秀霞  楚新正  马晓飞  莫丰瑞  
本研究提取了艾比湖湿地不同年份(1998、2007、2011、2014年)的NDVI指数,并进行了实地考察,然后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研究区植被覆盖状况进行估算,并分析其在时空分布上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建立影响植被覆盖与微气候变化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西南部冲积平原植被覆盖等级最高,东北部覆盖等级略低于西南部,无覆盖和低覆盖等级分布面积最为广泛;在时间分布上,无覆盖面积处于下降趋势,低覆盖和中覆盖面积有所增加,较高覆盖与高覆盖等级面积处于下降趋势;2)不同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一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迪  胡文革  陈登稳  董艳艳  王艳萍  韩晶  
本文采用MPN计数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艾比湖湿地土壤固氮菌在不同土壤深度及春、夏、秋3个季节的数量分布,并对其与土壤有机质、生物量C、N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深度固氮菌数量分布中间土层高,表层最低;在季节中的分布差异显著,夏季最多,春秋次之。不同季节固氮菌数量在不同土层的分布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r>0.8),与微生物生物量N中度相关(0.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昔   张朦   谢婷婷   曹亮   黄小龙   张磊   王学雷   周正  
以湖北省第一大湖泊洪湖为研究对象,利用Sentinel-2遥感影像和现场监测数据,基于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构建洪湖湿地叶绿素a和浊度遥感反演模型并揭示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a与浊度反演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数据,R~(2)的值分别为0.888和0.878;2020~2022年,洪湖叶绿素浓度均值分别为58.127 μg/L、61.847 μg/L和82.017 μg/L,浊度均值分别为50.180 NTU、47.379 NTU和85.377 NTU;洪湖湖区浊度和叶绿素a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R~(2)=0.9641);三年间叶绿素a和浊度显著升高表明洪湖水质处于持续恶化趋势,长期围网围垸养殖过程的迟滞效应、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影响、流域外源污染负荷的居高不下加之内源污染释放的显著增强可能是导致洪湖水质根源性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本研究揭示洪湖湿地叶绿素a和浊度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主要驱动因素,对洪湖水华风险预警和重点区域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