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4)
- 2023(12035)
- 2022(10473)
- 2021(10081)
- 2020(8317)
- 2019(19519)
- 2018(19237)
- 2017(36659)
- 2016(19774)
- 2015(22416)
- 2014(22186)
- 2013(22092)
- 2012(20246)
- 2011(18492)
- 2010(18068)
- 2009(16409)
- 2008(15950)
- 2007(13289)
- 2006(11552)
- 2005(10149)
- 学科
- 济(81633)
- 经济(81541)
- 管理(54160)
- 业(50327)
- 企(41353)
- 企业(41353)
- 方法(38785)
- 数学(34082)
- 数学方法(33723)
- 中国(23612)
- 农(20471)
- 财(17988)
- 业经(17231)
- 学(17228)
- 贸(16736)
- 贸易(16727)
- 易(16343)
- 地方(14956)
- 制(13732)
- 农业(13618)
- 环境(13387)
- 和(13356)
- 理论(12699)
- 技术(11872)
- 银(11728)
- 银行(11694)
- 融(11248)
- 金融(11247)
- 行(11216)
- 划(11123)
- 机构
- 大学(282662)
- 学院(277940)
- 济(116257)
- 经济(114005)
- 管理(112241)
- 理学(97959)
- 研究(97815)
- 理学院(96871)
- 管理学(95326)
- 管理学院(94830)
- 中国(72781)
- 京(61337)
- 科学(60048)
- 财(49585)
- 所(48490)
- 研究所(44731)
- 中心(43024)
- 农(42406)
- 业大(40806)
- 财经(40806)
- 北京(39563)
- 经(37476)
- 范(36788)
- 江(36757)
- 师范(36490)
- 院(35646)
- 经济学(35374)
- 农业(33260)
- 经济学院(32001)
- 财经大学(30677)
- 基金
- 项目(196331)
- 科学(154670)
- 基金(144229)
- 研究(143969)
- 家(126110)
- 国家(125131)
- 科学基金(107155)
- 社会(91132)
- 社会科(86438)
- 社会科学(86415)
- 基金项目(76602)
- 省(73242)
- 自然(69597)
- 自然科(67836)
- 自然科学(67818)
- 自然科学基金(66602)
- 教育(65209)
- 划(62934)
- 资助(59888)
- 编号(57412)
- 成果(46518)
- 部(44362)
- 重点(43714)
- 发(41651)
- 创(40507)
- 课题(39392)
- 教育部(38144)
- 国家社会(38086)
- 创新(37843)
- 科研(37498)
- 期刊
- 济(121094)
- 经济(121094)
- 研究(83756)
- 中国(49904)
- 学报(43930)
- 科学(41636)
- 管理(40475)
- 农(38043)
- 财(34698)
- 大学(33349)
- 学学(31194)
- 教育(30009)
- 农业(27460)
- 技术(23257)
- 融(21020)
- 金融(21020)
- 经济研究(20268)
- 财经(19301)
- 业经(17999)
- 经(16480)
- 问题(15851)
- 图书(15254)
- 业(14815)
- 理论(13803)
- 科技(13670)
- 贸(13550)
- 技术经济(13381)
- 世界(12954)
- 资源(12846)
- 实践(12369)
共检索到397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宗晋 高庆华
在回顾中国自然灾害研究进程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包括在自然灾情调查与综合研究、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自然灾害区域危险性危害性风险性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互馈系统问题综合研究、自然灾害综合预报探索等方面的进展,以及研究并提出推动减灾系统工程,建立了自然灾情评估统计标准体系,进行了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开展了国际灾害与减灾科学交流。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包括:提出了"自然灾害双重属性"的新观念,奠定了灾害社会属性和灾害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界定了自然灾变与自然灾害的科学涵义;将系统科学引入灾害科学研究;建立了自然灾害研究的工作系列和模式;深入发展了"灾度"概念...
关键词:
中国自然灾害 研究进展 主要成果 60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庆华 苏桂武
为了了解我国的灾情总况 ,研究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特点和规律 ,提出我国宏观减灾对策。为此 ,研究组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从九个方面概述了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进展状况。
关键词:
中国 自然灾害 综合研究 进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俊晔 张峭 赵思健
【目的】探索建立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对省级单元小麦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方法】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理论,构建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差异化赋权方法,综合加权得到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I),基于I进行风险综合评价和分级,并利用小麦因灾损失估算值(L)进行验证。【结果】基于以小麦为承灾体的不同类型灾害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分析致灾因子的构成和危险性的区域分异;利用14个评价指标对不同省区小麦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不稳定性(S)、致灾因子危险性(H)、承灾体脆弱性(V)和抗灾减灾能力(C)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利用各省区小麦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值,借助GIS技术将风险...
关键词:
小麦 自然灾害风险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培军 袁艺
基于作者近年对多次重特大自然灾害综合评估的实践,就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破坏程度、直接经济损失的综合评估予以阐述。重特大自然灾害快速评估结果是制定应急救援、转移安置方案和恢复重建规划的科学依据。综合现场调查、遥感监测、模型评估和地方上报数据于一体,是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评估结果准确度和精度的关键。制定科学合理的重特大自然灾害评估指标体系,仍然需要在大量综合评估的实践中完善。
关键词:
重特大自然灾害 综合评估 指标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银山 香宝 雷军 阿拉腾图雅 包玉海
以 2 0 0 0年TM影像为基础获取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 ,结合近 4 0a的气象资料 ,选择干旱、沙漠化、水土流失、白灾、盐渍化、霜冻等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分区与评价研究。进一步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极重灾害区、重灾害区、中灾害区、轻灾害区、微灾害区等 5个灾害等级区域 ,并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自然灾害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
内蒙古 自然灾害 综合分区与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勇军 况明生 李林立 方佳军 何凌云 曹晓林
从重庆市自然灾害情况和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了该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整体设计和界面的开发。该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自然灾害数据库模块、远程通信管理模块、应用分析模型库和决策支持模块四大部分,四大模块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连结,成为一体化系统,对市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从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重庆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尹衍雨 王静爱 雷永登 易湘生
自然灾害损失虽然不可避免,但可通过调整人类活动规避或减轻风险,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灾害共存的协调适应。本文基于适应自然灾害研究发展的历程,综述了现有适应性研究中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前者主要集中在对多尺度的适应主体综合分析、底层家庭或群体适应以及顶层的政策适应等方面;而后者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适应、民众或区域适应对策优选及适应能力评估等方面。基于数理模型或者实地观测实验的定量评估以及多指标、多标准的综合评估方法是适应自然灾害定量研究的主流。研究表明:①适应自然灾害研究有向综合性和精细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一些系统综合分析方法以及本地乡土的适应自然灾害逐渐引起重视。②目前适应自然灾害研究方法上存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研究途径,而探索这两种途径有效结合的多尺度综合研究方法是适应自然灾害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
适应自然灾害 研究方法 定性 定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晟哲
文章应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GIS技术,测算并绘制出自然灾害受灾面积省域分布Moran's I散点图,藉此呈现自然灾害高—高、低—低、高—低、低—高集聚4种空间象限关系,并通过LISA集聚图划分了集聚分布区域,发现空间分布并非随机而是具有规律可循的,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特征,并呈现出省域旱灾、风雹等损失类型的带状、团状、点状或离散等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研究发现,自然灾害频发、生态脆弱区域往往与贫困地区存在空间叠加关系,致贫返贫效应长期恶性循环且难以消除。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空间特征 扶贫搬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勇军 况明生 李林立 冯绍国 方佳军 高方立 曹晓林 杨定中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和承灾体3个方面分别选取评价指标,通过GIS分析分别得到了重庆市孕灾环境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危险度图和区域承灾体脆弱度图。将孕灾环境的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的风险度图和承灾体的脆弱度图在GIS软件中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单元。经过对基本单元属性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对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进行分析,并进行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得到四个自然灾害区。最后分别论述了每个自然灾害区的自然灾害、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情况。通过对自然灾害基本单元的确定、空间单元属性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珍 郭晓梅 李航 胡小兵
以我国民用机场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民用机场基础设施进行系统细分,并建立民用机场综合灾害脆弱性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基于专家经验绘制民用机场综合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评估的52组价值函数,对民用机场关键基础设施在综合灾害影响下的脆弱性进行定量分析,一方面为机场行业建立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减灾与应急策略,提高机场安全建设能力,特别是支线中、小机场的防御灾害风险的能力提供基础性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对全国范围内机场灾害防御能力的定量对比,为航空保险以及民航相关承保标的风险定价以及风险查勘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商彦蕊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影响和损失,政府、科学家和人民群众进行了大量的减灾研究和实践,在致灾因子、灾害监测预报、灾害评估、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防灾减灾综合化等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减灾思路逐渐从以致灾因子研究和工程预防措施为主调整为全面降低灾害系统脆弱性方面。
关键词:
自然灾害 致灾因子 减灾思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时雄 何宇航
社会复杂度的显著增加导致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变得日趋复杂,早期的自然灾害经济学研究已不能满足当下的灾害治理需求。近年来,随着数据可得性的提高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灾害经济学研究也进入新阶段,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区域层面上的直接经济损失,而是重点考察宏观或微观层面的间接经济影响。本文基于现有最新文献,首先总结了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领域的新进展,包括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和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然后分别从长期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消费者行为以及婚育意愿四个方面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间接经济影响进行梳理归纳;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未来我国的自然灾害经济学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
灾害治理 自然灾害 损失评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霞
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造成的巨大损失,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技术之一,风险转移技术可以分为控制型和融资型两类。保险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型风险转移技术,可以适用于自然灾害风险转移。自然灾害风险可以保险方式转移的前提是其必须满足技术、经济与社会三大条件,即符合保险精算原则、供求双方愿意交易和法律政策允许。具体的自然灾害风险转移方式包括保险转移方式、再保险转移方式和ART方式。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风险转移 保险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华 孔冬艳 陈会广
对土地整治和自然灾害的内涵进行界定,借助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的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以及相关资料,并在相关理论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从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地震灾害等对土地影响较大的灾害,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存在问题较多的农村土地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结果发现:地质灾害与土地整治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农村土地整治方面的研究较多,另外以丘陵区为例进行土地整治项目也较多。在整治区域上,以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西部地区为主。RS和GIS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土地整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未来相关研究应更加全面的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在土地整治前后充分考虑可能遭受的灾害和遭受灾害后如何实现最大效益,从而保障被整治土地最大化的为人民服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侯东德 宋修卫
对农业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模式经济属性的分析表明,我国建设农业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模式不仅需要公共产品的供给,还需要私人产品的供给。因此,建立农业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模式必须正确定位政府、社会组织、农民等利益主体的角色、合理分散风险、公平分摊成本,才能最终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和社会组织等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