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7)
- 2023(12483)
- 2022(10795)
- 2021(10366)
- 2020(8601)
- 2019(20003)
- 2018(19661)
- 2017(37602)
- 2016(20303)
- 2015(22968)
- 2014(22580)
- 2013(22523)
- 2012(20691)
- 2011(18795)
- 2010(18413)
- 2009(16681)
- 2008(16124)
- 2007(13395)
- 2006(11627)
- 2005(10119)
- 学科
- 济(82291)
- 经济(82203)
- 管理(54110)
- 业(50322)
- 企(40857)
- 企业(40857)
- 方法(38759)
- 数学(34184)
- 数学方法(33850)
- 中国(23698)
- 农(20802)
- 学(19057)
- 财(18185)
- 业经(16910)
- 贸(16759)
- 贸易(16751)
- 易(16319)
- 地方(15584)
- 农业(13819)
- 环境(13731)
- 和(13547)
- 制(13440)
- 理论(12062)
- 技术(11887)
- 银(11727)
- 银行(11691)
- 行(11234)
- 融(11170)
- 金融(11168)
- 划(11143)
- 机构
- 大学(289380)
- 学院(284392)
- 济(117423)
- 经济(115095)
- 管理(113534)
- 研究(101404)
- 理学(99107)
- 理学院(97938)
- 管理学(96329)
- 管理学院(95833)
- 中国(75256)
- 科学(63608)
- 京(62726)
- 所(50557)
- 财(50366)
- 研究所(46823)
- 中心(44667)
- 农(44307)
- 业大(42417)
- 财经(41625)
- 北京(40184)
- 范(38571)
- 师范(38254)
- 经(38225)
- 江(38062)
- 院(37462)
- 经济学(35869)
- 农业(34808)
- 经济学院(32467)
- 师范大学(31703)
- 基金
- 项目(203535)
- 科学(160896)
- 基金(150505)
- 研究(147202)
- 家(132509)
- 国家(131522)
- 科学基金(112437)
- 社会(93429)
- 社会科(88614)
- 社会科学(88592)
- 基金项目(80695)
- 省(75549)
- 自然(74133)
- 自然科(72277)
- 自然科学(72258)
- 自然科学基金(70966)
- 教育(66181)
- 划(65495)
- 资助(61703)
- 编号(58257)
- 成果(46920)
- 重点(45734)
- 部(45729)
- 发(43185)
- 创(41787)
- 课题(39845)
- 科研(39239)
- 国家社会(39125)
- 创新(39078)
- 教育部(39050)
- 期刊
- 济(121503)
- 经济(121503)
- 研究(85433)
- 中国(49710)
- 学报(46216)
- 科学(44274)
- 管理(39889)
- 农(39296)
- 财(34779)
- 大学(34640)
- 学学(32560)
- 教育(28803)
- 农业(28215)
- 技术(22308)
- 融(20867)
- 金融(20867)
- 经济研究(20321)
- 财经(19608)
- 业经(17981)
- 经(16710)
- 问题(16179)
- 业(15394)
- 图书(15219)
- 资源(14509)
- 科技(14113)
- 理论(13753)
- 贸(13438)
- 技术经济(13288)
- 世界(12943)
- 现代(12593)
共检索到404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晟哲
文章应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GIS技术,测算并绘制出自然灾害受灾面积省域分布Moran's I散点图,藉此呈现自然灾害高—高、低—低、高—低、低—高集聚4种空间象限关系,并通过LISA集聚图划分了集聚分布区域,发现空间分布并非随机而是具有规律可循的,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特征,并呈现出省域旱灾、风雹等损失类型的带状、团状、点状或离散等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研究发现,自然灾害频发、生态脆弱区域往往与贫困地区存在空间叠加关系,致贫返贫效应长期恶性循环且难以消除。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空间特征 扶贫搬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绪娴
通过投影寻踪—因子分析,构建了弱势群体易损性、社会及社会保障易损性、人口易损性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西部地区2000—2011年数据为例,运用投影寻踪聚类方法,对其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空间特征和区域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然灾害社会易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西、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宁夏为第一类,自然灾害社会综合易损度最高。陕西、甘肃、西藏、云南、内蒙古、新疆、青海为第二类,自然灾害社会综合易损度较高。江西、安徽、重庆、四川为第三类,自然灾害社会综合易损度较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晓华 曹天邦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农田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农田因自然灾害所致的受灾与成灾特征、机制等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在尚未充分认识、把握灾害的发生机制之前,根据历史统计资料记载的灾害事实,运用统计方法探寻其发生的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霞
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造成的巨大损失,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技术之一,风险转移技术可以分为控制型和融资型两类。保险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型风险转移技术,可以适用于自然灾害风险转移。自然灾害风险可以保险方式转移的前提是其必须满足技术、经济与社会三大条件,即符合保险精算原则、供求双方愿意交易和法律政策允许。具体的自然灾害风险转移方式包括保险转移方式、再保险转移方式和ART方式。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风险转移 保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尹衍雨 王静爱 雷永登 易湘生
自然灾害损失虽然不可避免,但可通过调整人类活动规避或减轻风险,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灾害共存的协调适应。本文基于适应自然灾害研究发展的历程,综述了现有适应性研究中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前者主要集中在对多尺度的适应主体综合分析、底层家庭或群体适应以及顶层的政策适应等方面;而后者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适应、民众或区域适应对策优选及适应能力评估等方面。基于数理模型或者实地观测实验的定量评估以及多指标、多标准的综合评估方法是适应自然灾害定量研究的主流。研究表明:①适应自然灾害研究有向综合性和精细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一些系统综合分析方法以及本地乡土的适应自然灾害逐渐引起重视。②目前适应自然灾害研究方法上存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研究途径,而探索这两种途径有效结合的多尺度综合研究方法是适应自然灾害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
适应自然灾害 研究方法 定性 定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华 孔冬艳 陈会广
对土地整治和自然灾害的内涵进行界定,借助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的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以及相关资料,并在相关理论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从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地震灾害等对土地影响较大的灾害,土地整治中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存在问题较多的农村土地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结果发现:地质灾害与土地整治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农村土地整治方面的研究较多,另外以丘陵区为例进行土地整治项目也较多。在整治区域上,以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西部地区为主。RS和GIS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土地整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未来相关研究应更加全面的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在土地整治前后充分考虑可能遭受的灾害和遭受灾害后如何实现最大效益,从而保障被整治土地最大化的为人民服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宗晋 高庆华
在回顾中国自然灾害研究进程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包括在自然灾情调查与综合研究、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自然灾害区域危险性危害性风险性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互馈系统问题综合研究、自然灾害综合预报探索等方面的进展,以及研究并提出推动减灾系统工程,建立了自然灾情评估统计标准体系,进行了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开展了国际灾害与减灾科学交流。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包括:提出了"自然灾害双重属性"的新观念,奠定了灾害社会属性和灾害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界定了自然灾变与自然灾害的科学涵义;将系统科学引入灾害科学研究;建立了自然灾害研究的工作系列和模式;深入发展了"灾度"概念...
关键词:
中国自然灾害 研究进展 主要成果 60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庆华 苏桂武
为了了解我国的灾情总况 ,研究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特点和规律 ,提出我国宏观减灾对策。为此 ,研究组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从九个方面概述了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进展状况。
关键词:
中国 自然灾害 综合研究 进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玉玲 袁艺 程姚英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是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2005年被纳入《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发展变化和"以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新思路。收集整理2005~2010年国家启动的历次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情况,对应急响应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2005~2010年,国家共针对130次重大灾害事件启动应急响应235次,各级别响应的比例与灾害发生的频次比例相当;(2)近年应急响应以洪涝、台风及其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为主,高发重发期在汛期(6~9月),尤以7月为最;而旱灾、低温冷冻和雪灾以及风雹灾害的关键期分别为春夏秋三季、冬春季节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扬 李宁 吴吉东 吉中会 范碧航 金宝森
探讨中国减灾救灾标准的现状及其完备性对健全和完善减灾救灾标准体系意义重大。基于中美两国现有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分析了两国现有减灾救灾标准数量上的差异;同时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从综合、灾害监测预警、救灾准备、灾害应急响应、灾后恢复重建和减灾6个方面构建了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故障树,评价了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性。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已颁布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中国共有减灾救灾相关标准779条,美国共有263条;中国现有标准中国标、行标、地标和企标分别有180条、358条、233条和8条;中国现行自然灾害相关标准有664条,其中强制性标准150条、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慧彦 赵晗萍 黄崇福 陈艳
保险是风险转移和分担的管理工具之一,保险在自然灾害灾后恢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同。本文对日本灾害保险的保险体系、费率厘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中国自然灾害保险的现实情况,提出了管理体制、产品设计、风险研究等方面的借鉴启示。
关键词:
自然灾害 保险 日本 中国 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商彦蕊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影响和损失,政府、科学家和人民群众进行了大量的减灾研究和实践,在致灾因子、灾害监测预报、灾害评估、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防灾减灾综合化等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减灾思路逐渐从以致灾因子研究和工程预防措施为主调整为全面降低灾害系统脆弱性方面。
关键词:
自然灾害 致灾因子 减灾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宗龙
文章基于熵权理论构建一种新的农业自然灾害灾情指数,以该指数为标的开发自然灾害灾情指数期权合约。以保险精算定价理论为基础,基于跳扩散过程对期权定价。研究表明:不同地区评价因子的权重不同,基于熵权理论的灾情指数编制法能有效避免人为设置权重的主观任意性,该指数能有效捕捉并刻画灾情程度。含跳扩散过程的二元期权价格普遍高于B-S模型下的价格,且到期时间越长,价差越大。
关键词:
熵权理论 灾情指数 跳扩散过程 期权定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俊晔 张峭 赵思健
【目的】探索建立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对省级单元小麦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方法】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理论,构建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差异化赋权方法,综合加权得到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I),基于I进行风险综合评价和分级,并利用小麦因灾损失估算值(L)进行验证。【结果】基于以小麦为承灾体的不同类型灾害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分析致灾因子的构成和危险性的区域分异;利用14个评价指标对不同省区小麦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不稳定性(S)、致灾因子危险性(H)、承灾体脆弱性(V)和抗灾减灾能力(C)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利用各省区小麦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值,借助GIS技术将风险...
关键词:
小麦 自然灾害风险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乃云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王国敏教授等撰写的《中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防范体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一书,是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管理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