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5)
- 2023(8596)
- 2022(6936)
- 2021(6799)
- 2020(5415)
- 2019(12423)
- 2018(12405)
- 2017(22230)
- 2016(12111)
- 2015(14115)
- 2014(13888)
- 2013(13483)
- 2012(12602)
- 2011(11765)
- 2010(11721)
- 2009(10759)
- 2008(10643)
- 2007(9483)
- 2006(8253)
- 2005(7454)
- 学科
- 济(47248)
- 经济(47187)
- 管理(33312)
- 业(27538)
- 企(22987)
- 企业(22987)
- 方法(19338)
- 中国(17800)
- 数学(16418)
- 数学方法(16283)
- 农(12261)
- 学(11711)
- 财(11307)
- 贸(11057)
- 贸易(11049)
- 制(10988)
- 易(10877)
- 业经(10142)
- 理论(9782)
- 体(9033)
- 银(8741)
- 银行(8722)
- 行(8471)
- 教育(8351)
- 融(8205)
- 金融(8198)
- 和(8173)
- 技术(7930)
- 策(7527)
- 农业(7459)
- 机构
- 大学(172849)
- 学院(170320)
- 济(73690)
- 经济(72304)
- 研究(65676)
- 管理(60963)
- 理学(51485)
- 理学院(50860)
- 中国(50609)
- 管理学(50161)
- 管理学院(49822)
- 京(38287)
- 科学(37852)
- 财(33449)
- 所(32916)
- 研究所(30036)
- 中心(28886)
- 农(27188)
- 财经(26228)
- 江(25280)
- 北京(24798)
- 范(24251)
- 经(24110)
- 师范(23978)
- 院(23924)
- 经济学(23823)
- 业大(22705)
- 经济学院(21321)
- 农业(21306)
- 州(20039)
- 基金
- 项目(112878)
- 科学(88808)
- 研究(86557)
- 基金(81894)
- 家(72357)
- 国家(71774)
- 科学基金(59993)
- 社会(55219)
- 社会科(52272)
- 社会科学(52263)
- 基金项目(41879)
- 省(41266)
- 教育(40907)
- 划(36082)
- 自然(35751)
- 编号(35152)
- 自然科(34933)
- 自然科学(34916)
- 自然科学基金(34332)
- 资助(33443)
- 成果(30878)
- 部(26423)
- 重点(25947)
- 课题(25267)
- 国家社会(24353)
- 发(24222)
- 创(23924)
- 中国(23786)
- 教育部(22886)
- 创新(22387)
共检索到268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锦程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也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体系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知识体系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的载体。由于西方知识体系在清末民初对中国传统知识体系带来了“覆盖式”的冲击,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重构价值观念的历史任务迫在眉睫。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体现出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知识体系 价值取向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锦程
逻辑是具有工具性的论证科学,作为西方哲学的基础从古至今与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而现在的中国逻辑(一般称为“名辩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以来比照西方传统逻辑的教学体系而构造的,对中国传统哲学并不能起到逻辑于西方哲学那样的基础作用。本来意义上的中国逻辑是基于中国传统学术与文化这一特定的思想生态,在名实关系、物类关系、象物关系的基础上,以正名为目的、以类为基础、以推类为方法,对名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的考察与研究。中国逻辑通过察实、分物、归类进而正名,归类的依据是类的同异,基本方法是从名到类、从类到名的推类,而且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演变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
知识体系 正名 中国逻辑 推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文博 胡宝珅 黄瑞海
教材的知识体系包含对基础性知识的讲解、说明、技能的培养、不同基础知识的链接以及课内外习题的挖掘等。对教材知识体系的理解程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高职统计学基础教材不仅要重视知识体系,而且要优化知识体系,由偏重知识传授向强化统计技能培养转变,突出在统计学基础的教学中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现在许多高职统计学基础教材是以本科的社会经济统计原理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
关键词:
基础教材 社会经济统计 教学质量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周烈 昝涛 金忠杰 田文林 殷之光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指示后,中东研究学者更加重视“构建自主的中东区域国别研究知识体系”这一现实问题。学者们既需要转变认知范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依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构建路径,又需要结合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以中国为方法的方法论自觉。面对新的时代任务,中国中东研究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定位与科教兴国战略、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以及中央人才工作战略等三个重要基础,积极培养自主知识型的中东区域国别研究人才队伍。在建构包括中东地区在内的区域国别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既要避免陷入“中国中心论”的误区,又要批判吸收西方区域国别研究成果中的有益成分。也就是说,对中国特色区域国别研究的思考,其原点是对霸权关系的反思,及在此基础上围绕平等关怀展开的对战争、和平与发展的理论与制度性思考。
关键词:
区域国别研究 中东研究 自主知识体系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广达
中国自主环境资源会计知识体系的构建,应当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建设,对该领域学术研究进行整体设计和计划安排,努力使之兼具前沿性、科学性、创新性、原创性。基于此,文章从总体布局、技术设计和内容设计三方面进行了中国自主环境资源会计知识体系初步设计,提出基本思路,旨在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彰显中国环境资源会计学术的影响力,贡献中国会计智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余菁
长期以来,中国管理学学术界沿着中西会通或东西交融的方向来发展中国管理理论。过去十余年,又涌现了发展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本土化中国管理理论的强烈自觉。然而,中国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为西方理论及其话语体系所主导的被动局面一直未得到有效改观。本文认为,突破中国管理理论创新难的困局,需要转向以“中道”为主且兼具“西用”特质的发展方向。文中的“中道西用”,意指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知识的发展应该紧密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全面深入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高理论价值的现象。未来,中国管理学研究者应加强对中国管理学自主性的认同,通过重置研究标尺和聚焦弱相互作用来深入充斥隐性知识的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场景,大力探索和发展能够有效应对当下人类与科技智能共生的不确定性的新管理理论知识。只有聚焦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与文化价值观、与人紧密相关的丰裕隐性知识,才有可能驾驭和超越西方管理理论中主要与有形的物化因素、与工具理性相关的显性知识,持续生成符合中国国情和有重要时代意义的管理理论知识,进而指引中国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加快推进中国式管理现代化的实践。
关键词:
管理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中道 西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新忠
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日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对于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展开了探讨,但大多为一般理论性的探讨,缺乏结合具体案例而展开的实践路径的探讨。以生命史学概念和理论的建构为例,探讨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可能性和实践路径,可以发现,现实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吸纳古今中外优秀精华的现代历史学学科的创建以及中国丰厚的史学传统,都为当代中国构建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可能。生命史学这一具有范式性的概念以及理论和方法的建构实践表明,只要我们拥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主动感知时代脉搏和需求,破除学科壁垒,立足中国实际,从构建原创性的概念体系入手,开展理论和方法创新,以恒心和耐心,持续发力,就完全有可能构建有生命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晨 杨满福 季益龙
建构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必须突出人民性、民族性、适应性、开放性的理论品质。实践过程中,应立足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的知识属性,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的知识面向,以凸显文化自觉为使命的知识根基。在自主化、类型化发展的背景下,建构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需要聚焦职业教育实践的“元”问题,服务职业教育实践,锚定知识体系宏观方位,实现守正创新与自信自立、自主发展与社会适应、知识创新与内外融通相统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淑珍 洪冠新 燕丽
分析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及其知识单元,在此基础上,指出软件工程硕士应该加强基础开发技能、团队合作能力、文档撰写能力、系统建模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的训练。以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核心,论文提出了包括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工程提高类、相关学科交叉类和特定技术应用类课程群的三层课程体系架构及相应的实践环节安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喜平 马晨钤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努力的方向。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深入探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应该重点从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内容和架构范式四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标识性概念,推进经济学研究方法融合创新,吸纳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精髓,构建系统化的自主政治经济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政治经济学 标识性概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构建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坚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准确把握和遵循不同类型学科划分的逻辑和价值取向,结合高等教育实际不断拓展研究内容,完善问题导向和多学科研究范式,科学界定学科边界,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客观开展中美教育学研究生比较,凸显中国特色,打造高等教育学的中国式研究范式、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照海
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具有自身逻辑、生成机理和内在规定的知识生产、积累和应用体系。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思想先导。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是一种“嵌入性自主”,是在中国与世界、知识与实践、体系与问题、政策与学术的多重互动中生成的。从内在的逻辑建构与外在的社会建构来说,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可分为知识本体层面的理论建构、文化价值层面的意义建构、学科地位层面的制度建构和社会地位层面的生态建构。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明确什么知识、谁的知识、谁生产知识、谁使用知识,把握理论、文化、制度和社会四重逻辑。在理论逻辑中重视原创性和系统性,在文化逻辑中重视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制度逻辑中重视学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在社会逻辑中重视实用性和可信性,最终促进知识增长、文化自觉、学科建设和知识应用。教育强国建设只有在知识体系这一底层逻辑上实现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发展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明辉 王扬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整体论述精神,建构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及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归纳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审计理论研究基本成就、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系统探讨了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的建构价值、理论品质、内容框架和建构原则、目标及路径。研究指出,从长期看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的建构目标是建构一套中国自主、体系完备、切合时情、融合贯通、支撑实践的高水平审计知识体系,建构路径包括中国传统审计文化的学理化发展、中国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挖掘、中国审计经验的理论解释和中国审计制度文本的学理研究等十个方面。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道武
传统经济学从企业微观层面和国家宏观层面考察经济增长问题,构建了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微观基础和宏观框架。微观经济学以研究资源配置为目标,假定资源利用不成问题。但缺陷是:将资源稀缺视为资源配置中的唯一假设和前提条件,将产业经济视为市场领域中唯一的经济形态,将企业行为视作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唯一方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财政学在世界各国有共性的一面,也有特色的一面,这与不同国家的底层逻辑相关。要形成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从财政学的底层逻辑入手:树立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基本性质的世界观,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观,构建促进公共风险最小化的风险国家观。只有从世界观、发展观和国家观三个基本问题来创新财政学的底层逻辑,才能回答好“财政究竟是什么”“财政应该干什么”“财政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以及央地关系”等问题,为构建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价值取向与实践逻辑
建构中国自主会计审计知识体系的有益尝试——读《会计规则的由来》
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理论阐释与实现路径
建设中国经济学的科学生态体系——以教材体系为突破 以知识体系为基础 构建中国经济学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
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渊源、新议题与新方向
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五年实证研究
坚持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建构中国自主会计知识体系——“厦门大学会计学科百年回眸与共创一流”系列活动综述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学概论》出版座谈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地域类型视角下中国旅游学的知识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