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8)
- 2023(6980)
- 2022(5710)
- 2021(5546)
- 2020(4584)
- 2019(10483)
- 2018(10475)
- 2017(18779)
- 2016(10200)
- 2015(11907)
- 2014(11854)
- 2013(11598)
- 2012(10925)
- 2011(10017)
- 2010(10308)
- 2009(9616)
- 2008(9044)
- 2007(7925)
- 2006(6976)
- 2005(6394)
- 学科
- 济(40781)
- 经济(40731)
- 管理(26614)
- 业(22059)
- 企(17853)
- 企业(17853)
- 方法(17558)
- 中国(16297)
- 数学(14709)
- 数学方法(14616)
- 审计(12103)
- 学(10152)
- 农(10118)
- 贸(10065)
- 贸易(10052)
- 易(9911)
- 制(9898)
- 财(9680)
- 体(8109)
- 业经(7702)
- 银(7529)
- 银行(7510)
- 技术(7483)
- 融(7377)
- 金融(7370)
- 行(7344)
- 和(6405)
- 理论(6401)
- 关系(6322)
- 策(6299)
- 机构
- 大学(147642)
- 学院(143990)
- 济(64868)
- 经济(63724)
- 研究(56877)
- 管理(51460)
- 中国(44948)
- 理学(43568)
- 理学院(43050)
- 管理学(42510)
- 管理学院(42231)
- 京(33895)
- 科学(32356)
- 财(30221)
- 所(29310)
- 研究所(26287)
- 中心(24768)
- 财经(23997)
- 农(23481)
- 经(22140)
- 北京(21307)
- 江(21154)
- 经济学(21095)
- 院(20478)
- 范(19287)
- 师范(19073)
- 业大(18912)
- 经济学院(18904)
- 农业(18484)
- 财经大学(17956)
- 基金
- 项目(95144)
- 科学(75111)
- 研究(71155)
- 基金(70705)
- 家(63048)
- 国家(62591)
- 科学基金(52006)
- 社会(46594)
- 社会科(44302)
- 社会科学(44294)
- 基金项目(36281)
- 省(33513)
- 教育(32530)
- 自然(31405)
- 自然科(30677)
- 自然科学(30662)
- 自然科学基金(30139)
- 划(29598)
- 资助(29319)
- 编号(27921)
- 成果(24939)
- 部(22814)
- 重点(21788)
- 中国(21110)
- 国家社会(20914)
- 发(20077)
- 课题(19918)
- 创(19792)
- 教育部(19701)
- 创新(18739)
共检索到231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明辉 王扬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整体论述精神,建构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及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归纳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审计理论研究基本成就、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系统探讨了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的建构价值、理论品质、内容框架和建构原则、目标及路径。研究指出,从长期看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的建构目标是建构一套中国自主、体系完备、切合时情、融合贯通、支撑实践的高水平审计知识体系,建构路径包括中国传统审计文化的学理化发展、中国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挖掘、中国审计经验的理论解释和中国审计制度文本的学理研究等十个方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曹越
四卷本《会计规则的由来》为建构中国自主会计审计知识体系提供了有益尝试。本文从历史研究、本土构建和未来展望三个维度阐述该书所拥有的可贵品质:一是在历史研究维度,作者运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勾画会计规则的演化轨迹与规律;二是在本土构建维度,作者着力建构中国自主的会计审计知识体系,涉及根据法律事实记账、建立以信息真实性为基础的证券监管制度、创建公共会计师为政府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关提供委托审计的新模式、论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不可能性、强调在增强会计立法自主性前提下建立稳定合理的“法律遵从型”会计制度以及提出完善我国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可行路径;三是在未来展望维度,作者基于学科交叉的历史研究和辩证分析为建构自主会计审计知识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连志英
[目的/意义]通过对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及其建构的理论研究,深化学界对此知识体系的认识,并推动其建构。[方法/过程]阐释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和构成,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解析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当代意义,并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探究。[结果/结论 ]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基于特定的逻辑基础和方法论,围绕本学科的元问题,扎根本土实践开展研究所形成的知识系列,它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3个层面的知识。建构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档案学人的学科自觉及理论建构在新时代的延续和深化,也是中国档案学人打破西方档案学中心主义、建构档案天下大同的学科使命。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做到本土化和国际化。
关键词:
档案学 自主知识体系 本土化 国际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思洛 吴丽娟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亟需走出一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特色之路。文章结合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现状、时代环境和使命担当,分析其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把握关键特征、坚守建构原则、明晰建构路径的三步策略,尝试回答该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何必要”“以何基础”“有何挑战”“如何推进”四大关键问题,助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加快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晨 王屹
中国式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对中国式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现代化发展战略需求状态的基本判断。既需要对中国式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作为特定的职业教育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规律体系的存在进行学术性规定,还需要对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指引的知识属性、以推动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进程为使命的知识面向、以彰显中国式文化自觉为导向的知识根基进行系统性厘定。在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姿态上,应立足学术实践,保障中国式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之“真”;根植思想逻辑,守住中国式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之“善”;遵循开放姿态,彰显中国式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之“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浩进 纪玉山 申浩然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新的学理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新质生产力理论延伸、拓展了生产力理论体系,是一场“范式革命”,对于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中能级跃升,是新质态的生产力。对新质生产力特质、机理、方法论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能够避免“泛泛而论”“虚置虚化”的研究趋向,为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创新范式。新质生产力的特质在于进化性、集成性、风险性等,运行机理在于微观维度上的新质企业、中观维度上的新质产业、宏观维度上的新质经济体系等。在此基础上,研究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新质”方法论,确立“人是创新之本”,把握好量变—质变—裂变、可能性—现实性—颠覆性、偶然性—突变性—必然性等方法论,以实现精准“导航”、深化拓展理论研究。因地制宜地践行新质生产力,就要在其运行机理的基础上,立足创新活动的实践,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演化中持续发挥效能,推动整体上的创新驱动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熊金武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第二个结合”的应有之义,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以民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以民生为特质的经济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稳固的伦理基础。民生思想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硬核”,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的“民生奇迹”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实践基础,建构以民生为特质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具有文化根基和实践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丹丹
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增强教育研究的理论自觉,是当代教育学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同时更需要几代学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教育学论纲》作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阶段性成果,一经发表,便引起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2023年5月15日,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座谈会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十余位教育等领域的学者就如何建构新时代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展开研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瑞
高等教育宏观理论具有强烈的本土性、政治性与发展性特征,在高等教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理论发展经历了创建、重构和升华的历程,取得了历史性成效,积累了重要经验,也存在明显不足。以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宏观理论创新,应正确处理三个重大关系,进一步深化党的百年教育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加强重大理论问题、实践问题的协同攻关,优化宏观理论研究的体制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晨 杨满福 季益龙
建构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必须突出人民性、民族性、适应性、开放性的理论品质。实践过程中,应立足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的知识属性,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实践的知识面向,以凸显文化自觉为使命的知识根基。在自主化、类型化发展的背景下,建构职业教育自主知识体系需要聚焦职业教育实践的“元”问题,服务职业教育实践,锚定知识体系宏观方位,实现守正创新与自信自立、自主发展与社会适应、知识创新与内外融通相统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宝贵 李慧
建构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首先阐明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概念内涵,从时代之维、历史之维和世界之维阐述建构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价值意蕴,解析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进而提出建构策略:以问题导向为基石,促进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系统建构;以中华文明为根基,丰实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意蕴;以中文应用为目标,发挥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服务功能;以数智转型为动力,推动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余逊达
学术体系的形式主要是理论,理论的载体是知识。知识是人类总结归纳出的以经验、符号、概念、命题、范式和操作方法、程序、技能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具有真实性和文明导向性的人的认识;理论则是为证明、回答或解决特定问题依据一定的逻辑而建构起来的体系化的知识。因此检验一种学术体系发展的成效,基础是评判这一学术体系赖以建构的知识体系的状况;而任何一种促进学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锦程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也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体系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知识体系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的载体。由于西方知识体系在清末民初对中国传统知识体系带来了“覆盖式”的冲击,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重构价值观念的历史任务迫在眉睫。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体现出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知识体系 价值取向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周烈 昝涛 金忠杰 田文林 殷之光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指示后,中东研究学者更加重视“构建自主的中东区域国别研究知识体系”这一现实问题。学者们既需要转变认知范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依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构建路径,又需要结合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以中国为方法的方法论自觉。面对新的时代任务,中国中东研究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定位与科教兴国战略、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以及中央人才工作战略等三个重要基础,积极培养自主知识型的中东区域国别研究人才队伍。在建构包括中东地区在内的区域国别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既要避免陷入“中国中心论”的误区,又要批判吸收西方区域国别研究成果中的有益成分。也就是说,对中国特色区域国别研究的思考,其原点是对霸权关系的反思,及在此基础上围绕平等关怀展开的对战争、和平与发展的理论与制度性思考。
关键词:
区域国别研究 中东研究 自主知识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照海
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具有自身逻辑、生成机理和内在规定的知识生产、积累和应用体系。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思想先导。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是一种“嵌入性自主”,是在中国与世界、知识与实践、体系与问题、政策与学术的多重互动中生成的。从内在的逻辑建构与外在的社会建构来说,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可分为知识本体层面的理论建构、文化价值层面的意义建构、学科地位层面的制度建构和社会地位层面的生态建构。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明确什么知识、谁的知识、谁生产知识、谁使用知识,把握理论、文化、制度和社会四重逻辑。在理论逻辑中重视原创性和系统性,在文化逻辑中重视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制度逻辑中重视学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在社会逻辑中重视实用性和可信性,最终促进知识增长、文化自觉、学科建设和知识应用。教育强国建设只有在知识体系这一底层逻辑上实现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发展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