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5)
- 2023(17666)
- 2022(15196)
- 2021(14025)
- 2020(11691)
- 2019(26775)
- 2018(26607)
- 2017(50681)
- 2016(27305)
- 2015(30899)
- 2014(30735)
- 2013(30681)
- 2012(28856)
- 2011(26499)
- 2010(26537)
- 2009(24529)
- 2008(23931)
- 2007(20974)
- 2006(18802)
- 2005(17287)
- 学科
- 济(131167)
- 经济(131040)
- 管理(76953)
- 业(71551)
- 企(57028)
- 企业(57028)
- 方法(52281)
- 数学(45618)
- 数学方法(45237)
- 中国(36654)
- 农(31959)
- 地方(30601)
- 财(26835)
- 业经(26763)
- 学(26210)
- 贸(23990)
- 贸易(23974)
- 易(23188)
- 环境(21746)
- 农业(21607)
- 制(21529)
- 融(19508)
- 金融(19506)
- 银(19391)
- 银行(19348)
- 行(18709)
- 和(18619)
- 地方经济(17573)
- 技术(17571)
- 理论(17518)
- 机构
- 大学(400347)
- 学院(396935)
- 济(172682)
- 经济(169251)
- 管理(152983)
- 研究(144461)
- 理学(131360)
- 理学院(129873)
- 管理学(127903)
- 管理学院(127192)
- 中国(109251)
- 京(86861)
- 科学(86218)
- 财(76533)
- 所(73566)
- 研究所(66753)
- 农(63924)
- 中心(63590)
- 财经(61081)
- 江(58082)
- 业大(56604)
- 北京(56146)
- 经(55618)
- 经济学(53393)
- 范(53155)
- 师范(52668)
- 院(52155)
- 农业(49812)
- 经济学院(47935)
- 州(46947)
- 基金
- 项目(264553)
- 科学(208174)
- 研究(194760)
- 基金(192467)
- 家(167780)
- 国家(166402)
- 科学基金(141949)
- 社会(124807)
- 社会科(118380)
- 社会科学(118352)
- 基金项目(101093)
- 省(101015)
- 自然(90071)
- 教育(88355)
- 自然科(87949)
- 自然科学(87929)
- 自然科学基金(86379)
- 划(85613)
- 资助(80249)
- 编号(77795)
- 成果(64070)
- 发(60144)
- 重点(59409)
- 部(59374)
- 课题(54565)
- 创(54313)
- 国家社会(52064)
- 教育部(51036)
- 创新(50802)
- 科研(50154)
- 期刊
- 济(196184)
- 经济(196184)
- 研究(125129)
- 中国(80417)
- 学报(61428)
- 农(58462)
- 管理(57989)
- 科学(57599)
- 财(55418)
- 大学(46511)
- 教育(43638)
- 学学(43577)
- 农业(40746)
- 融(38101)
- 金融(38101)
- 技术(34301)
- 经济研究(32381)
- 财经(30642)
- 业经(29783)
- 经(26350)
- 问题(25424)
- 业(21747)
- 贸(21655)
- 图书(20947)
- 技术经济(20699)
- 世界(20111)
- 国际(19453)
- 理论(18714)
- 科技(18227)
- 现代(17749)
共检索到607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伟 张萃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空间作为空间维度,就中国区域间制造业结构趋同与趋异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区域专业化与行业集中度两个视点切入对两大三角洲制造业同构与异构变化的分析揭示,目前两大三角洲的制造业结构已经走出了以往趋同阴影而朝着趋异演进;纵向比较考察揭示,1980年代以来两大三角洲制造业结构的趋同、趋异演进,大体上经历了由趋异而趋同再到趋异的三阶段路径,三个阶段的分野先后显现于1990年代初期和新旧世纪交替年份。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两大三角洲制造业结构的上述三阶段演进,大体上与这两大地区之区域经济"二重开放"路径模式差异变化阶段相吻合;实证检验在很大程度上也证明,在两个三角洲制造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芳
本文创建能源-经济-环境(3E)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对中国3E系统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0—2007年间,3E系统协调度平均为0.6860,处于弱协调状态;能源与经济处于轻度不协调等级;能源与环境属弱协调等级;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平均为0.4866,呈中度不协调状态。3E系统处在动态调整之中,系统总的协调发展趋势趋向好转,但距离稳定的优质协调发展目标还有较长距离。应通过建立3E协调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绿色资本市场、建立国家级新能源基地等来进一步改善3E协调状况。
关键词:
3E系统 协调发展 主成分分析 协调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瑞瑞 蒋震
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共12个准则层、35个指标层。运用上海地区2000~2012年的能源、经济、环境的宏观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上海地区的3E系统发展综合指数,并对系统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 3E系统 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正柱 王俊龙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探讨,并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协调发展度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省市看,耦合度除上海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类型主要处于磨合阶段和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发展度除上海和云南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也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主要集中在中度协调类;(2)从各区域看,协调发展总体上呈现中部区域大于东部区域大于西部区域的空间特征;(3)从区域整体看,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都波动上升,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生态环境响应和压力。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时空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芳 曹洪军
当前中国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协调与冲突并存。一方面两者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呈现出较强的关联性,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与能源发展矛盾突出、能源过度不合理使用导致经济代价高昂。本文创建能源、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进行能源-经济系统协调度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2年间,中国能源-经济系统协调程度属中度协调水平,协调度平均值为0.7083。但由于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资源瓶颈约束、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协调度波动性大,距离稳定的优质协调发展目标还有较长距离。建议政府通过推行"龙头企业引领发展"的模式体系、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非常规石油、...
关键词:
能源发展 经济增长 协调度 产业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艾江鸿 夏德建 任玉珑
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的燃油汽车而言,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其发展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评价电动汽车对经济、能源、环境3E体系的影响,揭示了经济、能源、环境三位一体在电动汽车发展中的内在规律与联系,以追求3E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和目的,提出了电动汽车的3E协调发展建议。
关键词:
电动汽车 3E评价 3E协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秋峰 党耀国
区域能源-环境-经济系统(3E)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区域3E系统协调发展预警流程,构建了区域3E系统协调发展预警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基于向量夹角思想建立了区域3E系统协调发展警度测度模型,并以宜兴市为例对其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预警实证分析,也为政府加强对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监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3E系统 预警模型 警度测度 宜兴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孙立成 梅强 周德群
在总结现有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方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LS-SEM方法的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模型,并从总量、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构建了3E系统指标体系,最后测度了1978年到2008年中国3E整体系统及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1)PLS-SEM模型能有效弥补现有测度方法的缺陷,适应于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2)考察期内中国3E整体系统及各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呈递增的态势,其中经济子系统增长较快,也是3E整体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增长的重要保证;(3)系统的总量维度隐变量对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变动的影响最大,质量维度和结构维度隐变量均较小,说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仍未摆脱粗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锋 傅利芳 秦豫徽
通过构建省域3E系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协调度评价模型,运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我国省域3E系统协调度的时间与空间差异、动态演化趋势,并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省域3E系统总体上处于良好的协调状态;省域间的空间差异较大,但具有随时间推移逐渐缩小的趋势,各经济区内部3E系统协调状态的空间差异性具有不同的演变趋势;省域3E系统协调度在全局上是空间正自相关的,局部集聚模式存在随时间的推移向"高-高"集聚模式演化的趋势。预测结果进一步证实,未来省域3E系统协调状态总体趋好、空间差异缩小,且是以"高-高"局部集聚模式为主的趋势,但空间正自相关性有所增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静 胡宗义 唐李伟
在对2004—2010年我国30个省域3E系统协调度进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我国3E系统协调度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采用非参数核密度分布对各空间集聚区3E系统协调度的动态演进趋势进行了估计与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3E系统协调水平总体上不容乐观,有26个省域3E系统协调水平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②我国3E系统协调水平的地区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形成了3E系统协调水平高值和低值两大空间集聚区,并且集聚区保持高度的空间稳定性。③我国3E系统协调水平整体上趋于下降,高值和低值两大空间聚集区以及中值片区3E系统协调水平呈现不同的动态演进趋势。我国依然面临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凤玲
3E系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通常情况下,在3E系统的研究中表现出缺乏对子系统内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尤其是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关系在研究中比较少见。因此,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一般耦合协调模型、灰色耦合协调模型以及熵变方程法对我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逐渐趋向协调。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度每年都在不断增大,协调性也越来越好。尽管如此,尤其是最近几年仍表现出经济滞后型,经济与能源系统之间的协调还可进一步提高。以上分析,为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和能源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以达到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健康发展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奕 郭军华 倪勤
文章建立的中国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计算了综合发展指数,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发展呈现逐步上升的状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通过自组织数据挖掘算法得到了经济与环境之间最佳复杂度的拟合公式,并由此计算两者之间的协调度。
关键词:
协调发展 投影寻踪 自组织数据挖掘 预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文兰
通过选取反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程度的8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的环境保护并不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环保准入、用污染减排倒逼经济结构调整、集中精力开展环境安全专项行动、壮大环保产业、树立生态理念等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安徽经济 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宁 吴刚 许庆瑞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而要实现这一战略,需要实现这一战略,需要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障碍及克服办法。下文即是针对水泥制造这一高污染行业的现状,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进行的实记性分析。我们希望,由此引起各个有关领域进行更多的高层次、实记性、综合性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