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67)
2023(3913)
2022(3201)
2021(3176)
2020(2592)
2019(6189)
2018(5945)
2017(11187)
2016(5765)
2015(6946)
2014(6653)
2013(6744)
2012(6455)
2011(6063)
2010(5851)
2009(5381)
2008(5237)
2007(4356)
2006(3747)
2005(3521)
作者
(15990)
(13391)
(13330)
(12868)
(8578)
(6323)
(6077)
(5291)
(5242)
(4831)
(4544)
(4452)
(4387)
(4270)
(4184)
(4162)
(4095)
(3861)
(3749)
(3476)
(3367)
(3141)
(3092)
(3061)
(2990)
(2984)
(2826)
(2700)
(2692)
(2637)
学科
(31240)
经济(31214)
方法(15476)
数学(14838)
数学方法(14753)
管理(13939)
(11947)
中国(11535)
(8740)
贸易(8735)
(8658)
(8085)
企业(8085)
(6792)
关系(5360)
(5324)
(5186)
(5096)
环境(4842)
(4739)
银行(4739)
(4676)
(4506)
金融(4506)
(4341)
出口(4236)
出口贸易(4236)
(4236)
农业(4142)
业经(4109)
机构
大学(89936)
学院(86066)
(49764)
经济(49307)
研究(36810)
管理(32212)
中国(29723)
理学(27818)
理学院(27519)
管理学(27224)
管理学院(27064)
(19907)
(19560)
科学(18687)
(17953)
经济学(17490)
研究所(16475)
财经(16298)
经济学院(15789)
中心(15518)
(15294)
北京(13538)
(13038)
财经大学(12441)
科学院(11671)
(11477)
研究中心(11011)
社会(10434)
(10271)
师范(10199)
基金
项目(57865)
科学(47130)
基金(46419)
研究(42376)
(40956)
国家(40741)
科学基金(34571)
社会(30682)
社会科(29324)
社会科学(29320)
基金项目(23172)
自然(20578)
资助(20218)
自然科(20186)
自然科学(20181)
自然科学基金(19867)
教育(18750)
(17196)
中国(16316)
(16307)
(15279)
国家社会(14737)
编号(14400)
教育部(13475)
重点(13226)
(12754)
人文(12105)
成果(11910)
重大(11723)
社科(11578)
期刊
(48934)
经济(48934)
研究(29931)
中国(16430)
(13037)
科学(12521)
管理(12273)
学报(11412)
(10151)
经济研究(9947)
大学(9235)
财经(8749)
学学(8668)
(8605)
(8288)
金融(8288)
世界(8246)
国际(7898)
(7706)
农业(7415)
问题(6940)
技术(6504)
统计(5615)
教育(5540)
(5227)
技术经济(5020)
业经(4879)
(4575)
决策(4254)
资源(4112)
共检索到131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龙全  魏晓平  张炎治  
随着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高潮的启动,能源的瓶颈问题表现得日益突出。研究未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预测未来能源的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制定使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供应战略和供需平衡策略,是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曾胜  
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并运用灰色技术对其进行改进,采用C-D生产函数扩展模型,揭示了GDP和能源消费增长之间的内在比例关系。通过对能源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发现采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用于测算和预测能源消费的增长率比较理想,由此测算了未来几年的能源消费量。得出结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是必须实行节能降耗;二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三是加大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能源的科研开发,有序发展清洁能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兰凤  易行健  
本文模拟了1953~2005年间中国的能源需求函数,并在模拟基础上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明显提高,但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需求的影响小于国民收入对能源需求的影响;另外,中国人口也是影响能源需求的一个显著因素,能源价格对能源需求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在对中国长期能源需求进行了预测和模拟的基础上为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减缓能源需求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卫东  朱红杰  
能源需求预测是能源规划和政策制定的基础。经济增长、总人口、产业结构、城市化率、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都会影响能源需求。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两种函数形式(线性和指数)建立了基于影响因素的能源需求预测模型。以1980-2005年的各指标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并使用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检测样本来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模拟结果显示,指数模型的预测能力略优于线性模型,但两者的能源消费量预测值都接近真实值,估计误差较小:拟合部分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6%和0.57%,检测部分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8%和0.624%。这说明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解决我国能源系统非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阳威  孙梅  王小芳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有效地预测能源需求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自学习、自适应的特点,适用于难于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系统,但是传统的BP网络在学习过程中易发生震荡,且收敛缓慢。文章通过加入动量项改进了传统的BP神经网络,综合考虑了影响中国能源需求的各个因素,并选取了主要且可量化的因素:国民生产总值(GDP)、城镇人口比例、产业结构、能源价格、能源结构、技术进步、消费水平。应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结合1990到2007的各项实际数据,建立了中国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并用MATLAB仿真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和较好的实用价值,最...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邢小军  周德群  
本文运用主成份分析法辅助协整和误差校正模型建立中国能源需求的预测模型,并利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能源价格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能源供求状况,而且利用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的方法是可行的。在长期中,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燃料价格、消费水平、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进出口水平影响着中国的能源需求;在短期中,经济产出和产业结构灵敏度较高,显著影响能源需求。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以为能源需求的预测与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伯敬  
能源和经济增长有密切的关系,能源状况是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有些时候,甚至是决定的因素。因此,能源是我们实现四化的一个带战略性的问题。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根据计划期要求达到的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来预测能源需求量。目前,国内有不少文章探讨这个问题,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我们感到,要做好能源预测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尤其在预测方法的使用上还有不少矛盾之处。如有的把相关分析法视作能耗法的一种,同能源弹性系数法分列。这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求能源弹性系数可以不作相关分析,不必与统计回归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毕清华  范英  蔡圣华  夏炎  
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出发,根据不同的政策目标设定了3种经济发展情景:基准情景、强化低碳情景和粗放型情景。分析了3种情景下我国未来的一次能源需求量、能源消费结构及CO2排放趋势,为把握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形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分析工具。研究方法是在Monash模型的基础上构造的我国能源经济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DECGE)。结果显示,按照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率预期,如果没有额外的政策措施,2020年之前我国能源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但在适度的低碳政策引导下,我国2020年的能源需求将控制在45.52亿t标煤,CO2排放强度将达到1.635 t/万元,相对2005年下降45...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袁鹏  
基于二次型影子成本模型,建立能源需求增长的分解框架。采用1985~2010年中国省域数据的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扩张是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效率的提升则有效地降低了能源需求;技术变化对能源需求增长的影响较小;劳动力与能源之间价格扭曲的变化显著地增加了能源需求,而资本与能源之间的价格扭曲效应则不明显;能源对劳动力的替代和资本对能源的替代从正反两个方向对能源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正负相抵,总的替代效应较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林伯强  
Based on modern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nergy consump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terminants of energy demand in China,builds Chinese energy demand model,examines the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aggregat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main economic variables such as GDP using the Johansen multivariate approach.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unique long\|run relationship among the variables in the model over the sample period.An error correction model provides an appropriate framework for forecasting the short\|run fluctuations in the aggregate demand of china.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柳彬德  张丽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如何科学地预测我国能源需求量,对于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向量自回归模型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是处理多个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和预测最容易操作的模型之一,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能源需求量是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消费量组成,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应用VAR模型对我国中长期的能源需求总量、煤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元伟  段万春  李亚群  
为了对我国能源供需缺口进行科学评价,解决未来能源供需矛盾问题,文章结合我国能源储备与消费的特征,分别针对煤炭、石油、电力和天然气的能源预测问题,提出了"先细后粗,多寡有序,效果为先"的能源需求与供给的预测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制定相应政策措施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松丽  
本文对国内外普遍应用的预测交通需求量和交通能源需求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和比较。这些方法被分成两大类 :集合模型和非集合模型。前者将出行行为看作一种平均的行为 ,主要用来预测宏观和长期交通需求 ,最常用的模型是经济计量模型 ;后者建立在效用理论的基础上 ,更注重家庭和个人的选择 ,主要预测微观和短期的交通需求量和评价交通政策 ,通常使用的模型是逻辑模型和预算模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岩  王蕾  
根据三要素生产函数,从统计角度分析中国的能源消费与工业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工业产出与能源消费、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长期来看,工业产出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伴随着能源消费增加0.7个百分点,而且能源消费在时间上领先于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未来一段时间内要维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能源安全必然构成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政府应大力推进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管理技术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当前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适当的能源先行发展战略是合适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金铠  
本文用经济计量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数量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建立了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之间的长期协整方程和广义差分回归模型,对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进行了具体预测,并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能源供给和消费状况以及潜在能源危机的表现,指出如果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当前的能源消费状况,我国经济增长将是不可持续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