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5)
- 2023(6401)
- 2022(5212)
- 2021(5018)
- 2020(4182)
- 2019(9793)
- 2018(9508)
- 2017(18346)
- 2016(9682)
- 2015(11174)
- 2014(10777)
- 2013(11096)
- 2012(10479)
- 2011(9711)
- 2010(9641)
- 2009(9249)
- 2008(9457)
- 2007(8091)
- 2006(7326)
- 2005(6705)
- 学科
- 济(48341)
- 经济(48305)
- 管理(31339)
- 业(27729)
- 方法(22784)
- 企(22754)
- 企业(22754)
- 数学(20784)
- 数学方法(20707)
- 中国(15553)
- 财(12574)
- 贸(11498)
- 贸易(11489)
- 易(11355)
- 农(9891)
- 制(9129)
- 务(8507)
- 财务(8497)
- 财务管理(8491)
- 银(8316)
- 银行(8315)
- 环境(8250)
- 企业财务(8183)
- 业经(8058)
- 行(7997)
- 融(7756)
- 金融(7756)
- 关系(7666)
- 和(7424)
- 学(7032)
- 机构
- 大学(149827)
- 学院(145187)
- 济(75366)
- 经济(74416)
- 管理(57216)
- 研究(54521)
- 理学(49248)
- 理学院(48778)
- 管理学(48325)
- 管理学院(48044)
- 中国(44494)
- 财(33109)
- 京(32171)
- 科学(28489)
- 财经(27079)
- 所(26971)
- 经济学(25165)
- 经(24974)
- 研究所(24424)
- 中心(23115)
- 经济学院(22693)
- 北京(21408)
- 财经大学(20502)
- 院(19329)
- 江(18704)
- 农(17965)
- 范(17426)
- 师范(17331)
- 科学院(16742)
- 商学(16737)
- 基金
- 项目(94415)
- 科学(76164)
- 基金(73410)
- 研究(69867)
- 家(63877)
- 国家(63442)
- 科学基金(54527)
- 社会(48839)
- 社会科(46594)
- 社会科学(46580)
- 基金项目(37622)
- 自然(33397)
- 自然科(32508)
- 自然科学(32498)
- 自然科学基金(32004)
- 教育(31382)
- 资助(31222)
- 省(31107)
- 划(27680)
- 编号(25896)
- 部(23970)
- 中国(22306)
- 国家社会(22264)
- 成果(21332)
- 重点(21319)
- 教育部(21157)
- 发(20360)
- 人文(19811)
- 创(19107)
- 社科(18302)
共检索到222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思 马野青 翁润
在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企业对外投资的高端环节和低端环节转移,并用2003—2010年中国能源资源对外投资的投资个案实证检验了生产率、东道国特定因素和价值链环节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对外投资的高端环节表现出明显的高生产率偏好;企业拥有高生产率,投资东道国人均GDP、能源资源禀赋越大,越倾向选择高端环节转移;东道国市场竞争度和中间品贸易成本不符合预期,原因在于能源资源行业特性决定了企业只要条件允许,都会选择高端进入;分样本检验表明投资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偏好差异。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上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建刚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攻坚阶段,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源需求随之猛增,而能源供应存在较大压力。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既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企业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一、我国能源行业对外直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铁军 刘传哲
本文从23个国家在经济、制度和政策三方面选取了11个变量,通过对截面数据的逐步回归,筛选出了中国能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合理的区位选择路径。结论为:中国能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受东道国GDP、外资政策、与中国的贸易联系、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中国能源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时,应首先考虑与我国贸易联系紧密的东道国;其次,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减轻企业获取能源开采经营权的阻力;最后加强与东道国沟通,争取有利的优惠政策。
关键词:
能源企业 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连星 罗玉辉
研究目标:通过对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测定,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其对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3~2011年行业层面数据,采用两步系统动态GMM方法。研究发现: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呈现显著的促进效应;但是在分行业视角下,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密集型行业,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促进效应并不显著;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行业贸易规模扩大均对行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研究创新:本文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程度和地位进行了全面实证分析。研究价值: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完善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机制,着重推动技术密集型企业参与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金杰
无论出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国际市场商业利益的角度,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进行资源寻求型海外直接投资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中,以石油为主的能源与资源产需关系日益呈现出严峻的态势,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又不断攀升。无论出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国际市场商业利益的角度,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进行资源寻求型海外直接投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晓丽 胡军峰 史雪飞
运用指数因素分析法将中国各行业能源消费指数分解为外商直接投资(FDI)数量效应、FDI行业分布效应和投资能源强度效应,拟揭示FDI行业分布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认为,FDI行业分布对中国能源消费影响较大并呈现加强态势。因此,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FDI的行业分布,可以有效地降低中国能源消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国云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在坚持"引进来"战略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和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产业选择上应以资源开发产业和劳动密集-技术成熟产业为主;针对未来的长远发展,中国应大力发展对海外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最后,本文给出了发展海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选择 高新技术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超 张诚
本文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路径。通过使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同时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2008年以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其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但对低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最后,中国对高收入国家及中等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均对国内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产生了显著性影响,但对中等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超 张诚
本文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路径。通过使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同时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2008年以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其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升了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但对低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最后,中国对高收入国家及中等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均对国内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产生了显著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晓燕 蒋冠
对外直接投资不但促进母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还直接影响母国的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和结构。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国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的扩张,其中对简单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的促进效应最大,不利于全球价值链生产结构的深化;对外直接投资短期内不利于中国全球价值链生产产业结构的内涵式优化,但有利于后期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短期内有利于中国全球价值链生产产业结构的外延式优化,但长期来看该效用趋于弱化。应加强对企业的政策引导,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复杂全球价值链生产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在全球价值链生产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进而倒推整体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日东 衣长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世界生产大国、贸易大国地位的巩固为我国发展成为对外直接投资(FDI)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具有远大前途的新生力量,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愈益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赛 胡必亮
文章运用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东道国投资风险测度体系,实证检验了东道国投资风险对中国OFDI的影响。结果显示:2003—2018年各东道国投资风险呈现较为一致的变化态势,但同类风险在国家间差异显著;综合风险与中国OFDI显著正相关,军事政治风险与中国OFDI显著负相关,经济金融风险和双边关系风险则与中国OFDI显著正相关;在低收入国家,双边关系风险对外资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在高收入国家,军事政治风险更为显著;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紧密的双边关系能够显著拉动中国OFDI,而在非沿线国家,军事政治风险指标则更为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景守武 陈红蕾
本文在方向距离函数的基础上,构造了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中国能源环境效率。作者采用2002-2014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能源环境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以及外商独资经营也改善了能源环境效率。就产业层面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能源环境效率的促进作用只发生在第二产业中;不论是来自发达国家还是"亚洲小龙"国家的外资都促进了中国能源环境效率的提高。加入环境规制、人力资本、对外贸易以及技术创新四个控制变量之后检验结果仍然稳健;并且环境规制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当跨越过第2道门槛之后,环境规制才能显著提高中国能源环境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添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并呈现出明显的"价值链攀升"特征。基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现实背景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促进了中国"绿地式"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增长;从产业价值链环节来看,仅生产、营销环节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汇率波动具有较高敏感度。结合近年来贸易摩擦频繁的国际市场环境和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要求,中国企业应把握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契机,利用汇率波动的实物期权效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加快传统加工贸易转移,促进中国产业价值链攀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