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69)
2023(14367)
2022(11932)
2021(11081)
2020(9123)
2019(21217)
2018(20632)
2017(39609)
2016(21383)
2015(24541)
2014(24552)
2013(24729)
2012(23685)
2011(21816)
2010(21953)
2009(20462)
2008(20487)
2007(18331)
2006(16205)
2005(14875)
作者
(63467)
(53144)
(53105)
(50428)
(34094)
(25595)
(24263)
(20602)
(20321)
(18865)
(18250)
(17921)
(17176)
(16789)
(16765)
(16498)
(15916)
(15735)
(15383)
(15345)
(13403)
(13100)
(13009)
(12120)
(11997)
(11974)
(11791)
(11764)
(10750)
(10617)
学科
(103943)
经济(103850)
管理(58099)
(55669)
方法(43706)
(42038)
企业(42038)
数学(39119)
数学方法(38838)
中国(32019)
(28717)
地方(25133)
(22121)
业经(21250)
(20902)
贸易(20886)
(20253)
农业(19430)
(18562)
(18108)
(16548)
银行(16521)
(16456)
金融(16453)
环境(16008)
(15964)
(15425)
(15364)
地方经济(13924)
技术(13544)
机构
大学(318137)
学院(317610)
(140933)
经济(138238)
管理(118192)
研究(116529)
理学(100646)
理学院(99449)
管理学(98001)
管理学院(97381)
中国(90326)
科学(68957)
(68861)
(63239)
(59919)
(54233)
研究所(54153)
中心(52692)
财经(50055)
(48178)
(45541)
北京(44685)
经济学(44647)
业大(44507)
(43125)
师范(42723)
农业(42495)
(41628)
经济学院(40392)
(38510)
基金
项目(205184)
科学(161493)
研究(152385)
基金(148712)
(129314)
国家(128228)
科学基金(108593)
社会(98150)
社会科(93160)
社会科学(93134)
(78736)
基金项目(77356)
教育(69646)
自然(66977)
(66834)
自然科(65326)
自然科学(65304)
自然科学基金(64160)
资助(61931)
编号(61619)
成果(50904)
(49661)
(46928)
重点(46830)
课题(43305)
(42270)
国家社会(41453)
发展(40422)
教育部(40160)
(39776)
期刊
(159228)
经济(159228)
研究(98071)
中国(67421)
(50297)
学报(48502)
(47187)
科学(45488)
管理(42741)
大学(36308)
教育(34714)
农业(34500)
学学(33792)
(32882)
金融(32882)
技术(27163)
经济研究(26620)
业经(25794)
财经(25274)
(21826)
问题(21577)
(19298)
(19239)
世界(16827)
国际(16726)
技术经济(16632)
图书(16424)
资源(15459)
统计(15458)
商业(14718)
共检索到491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曦  武力超  
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广,我国海外直接投资(OFDI)在政府政策鼓励下迅猛发展,加之经济快速发展引致的资源需求增长的驱动,直接投资较为密集的能源资源类行业的OFDI发展尤为突出,逐渐成为能源资源类OFDI大国,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类OFDI的规模、地位、种类、合作范围等发展现状及基本模式的基础上,以拓展的邓宁IDP理论为基础,使用非参数LOWESS估计方法,对我国能源资源类OFDI的投资动因和投资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能源资源类OFDI投资大致处于IDP理论第4阶段的结果,进而阐述当前形势下该类投资面临的主要机遇与挑战,最后从能源资源类OFDI企业和我国政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芳  曹洪军  
当前中国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协调与冲突并存。一方面两者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呈现出较强的关联性,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与能源发展矛盾突出、能源过度不合理使用导致经济代价高昂。本文创建能源、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进行能源-经济系统协调度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至2012年间,中国能源-经济系统协调程度属中度协调水平,协调度平均值为0.7083。但由于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资源瓶颈约束、国际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协调度波动性大,距离稳定的优质协调发展目标还有较长距离。建议政府通过推行"龙头企业引领发展"的模式体系、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非常规石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镭  刘立涛  
本文从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入手,分析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能源决策的完整性、能源供给安全、能源消费的可持续性以及能源技术与教育4个方面构建中国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揭示出中国可持续能源政策所处阶段及其薄弱环节。研究认为:①中国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能源价格快速攀升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是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大关键挑战,制订中国可持续能源政策需从能源安全供给、经济竞争力以及环境可持续性3个角度入手,协调好3者之间的关系,促进3者共同发展;②通过构建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发现,中国现阶段能源政策处在由非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的过渡阶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齐陶  
当前中国正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中国的经济也正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转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呈良好的发展势头。 自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增长率已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199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1380亿元,比1992年增长13.4%;工业增加值14140亿元,比1992年增长21.1%,其中,轻工业比1992年增长19.9%,重工业增长22.2%;能源生产总量10.61亿吨(标准燃料),比1992年增长2.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沛  
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产业的发展历来受到政界、学界的重视。文章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域层面的产业数据,对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使用空间计量方法,得出了"中国区域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正效应,而对相邻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却呈现显著的负效应;同时,中国区域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正效应随时间推移逐年减小,而对相邻区域经济发展的负效应却随时间逐年增大"的结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鞠可一  周德群  王群伟  吴君民  
能源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是能源安全的两大组成部分。我国能源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本文将能源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作为衡量能源安全的目标,从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能源消费结构出发,对1980年-2007年以来的各项指标展开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①单位新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能源安全的贡献能力远大于传统能源;②自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安全整体上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③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能源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的负面影响。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生玲  郝宇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能源生产不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导致能源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进口和海外开发又面临较多挑战。国内能源开发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较晚,能源战略储备不完善等问题也很突出。本文在中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两时期消费最优化模型,并综合考虑本国能源与能源进口和海外开发之间、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之间这两个关键的替代关系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可能影响,得出了中国能源消费的最优跨期消费路径。当前能源消费中的很多问题,包括日益增大的"能源缺口",都源于实际能源消费量严重偏离了这一"最优路径"所规定的消费水平。因此,为了有效缓解乃至从根...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杰  邱立成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从对中国能源消费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从不同的时间序列对中国石油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单向因果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晶  王涛  
文章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变化关系为研究基础,以我国省份为研究对象,用半参数部分线性模型拟合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曲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全国能源消费和产出拟合线作为参照标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曲线关系相对稳定,西部地区曲线变化比较复杂;对曲线的凹凸性进行分析,发现二阶导数在动态时点下有不同的正负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动态性、非同步性和周期性三个特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晓丽  胡军峰  史雪飞  
运用指数因素分析法将中国各行业能源消费指数分解为外商直接投资(FDI)数量效应、FDI行业分布效应和投资能源强度效应,拟揭示FDI行业分布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认为,FDI行业分布对中国能源消费影响较大并呈现加强态势。因此,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FDI的行业分布,可以有效地降低中国能源消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勤  彭希哲  陆志明  吴开亚  
本文综合考量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应用该模型对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分析,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量化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效应对我国该阶段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52.73%,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大小依次是:能源强度效应为-79.93%,人口规模效应为20.20%,产业结构效应为7.78%,能源结构效应为-0.77%。研究认为,产业结构整体变化对该阶段碳排放增长未能表现出负效应,其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晶  王涛  
文章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变化关系为研究基础,以我国省份为研究对象,用半参数部分线性模型拟合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曲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全国能源消费和产出拟合线作为参照标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曲线关系相对稳定,西部地区曲线变化比较复杂;对曲线的凹凸性进行分析,发现二阶导数在动态时点下有不同的正负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动态性、非同步性和周期性三个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艳芬  
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能源使用的巨大环境影响使能源消耗的生态占用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法(EFA)的理念,计算了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生态足迹,并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方法将广义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个部分,然后采用时间序列法实证分析了这3个部分和能源专有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确实能够降低能源生态足迹,但各因素的相对作用和作用周期有一定的差异;比较而言,广义技术进步的作用要大于能源专有技术的作用;规模效率的滞后性最明显;技术效率的相对作用较大,科技进步的贡献相对低些,但随着时间推移,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栾贵勤  杨青  周雯瑜  
通过对比分析美国、日本、印度及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探索中国的能源消费状况与经济增长模式。通过比较分析,证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不能准确反映出以上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提出"绝对能源消费系数"的新概念来评价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关联性,并以此为根据,从能源消费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对比提出几点建议及对策以供政府、企业决策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立涛  沈镭  
论文在综合运用基于IPAT方程的情景分析法,借助ArcG IS空间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分区技术,基于该技术开展了中国能源分区及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持续到21世纪中叶,能源消费仍集中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而能源供给则集中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②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具体包括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广东与海南,而能源对外依存度最小的省份则主要分布于"三北"地区;③按能源可持续利用情况把中国划分为五大区,即能源强不可持续区(I)、能源不可持续区(II)、能源弱可持续区(III)、能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