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9)
- 2023(4812)
- 2022(3896)
- 2021(3904)
- 2020(3171)
- 2019(7376)
- 2018(7133)
- 2017(13199)
- 2016(6988)
- 2015(8206)
- 2014(7793)
- 2013(8068)
- 2012(7676)
- 2011(7360)
- 2010(7147)
- 2009(6761)
- 2008(6681)
- 2007(5605)
- 2006(4906)
- 2005(4532)
- 学科
- 济(34565)
- 经济(34531)
- 管理(18566)
- 方法(15499)
- 数学(14473)
- 数学方法(14425)
- 业(14007)
- 中国(13386)
- 企(9625)
- 企业(9625)
- 贸(8878)
- 贸易(8872)
- 易(8779)
- 农(8083)
- 环境(6731)
- 资源(6527)
- 学(6054)
- 制(6012)
- 发(5935)
- 关系(5903)
- 和(5756)
- 财(5587)
- 银(5474)
- 银行(5471)
- 行(5384)
- 出(5347)
- 农业(5308)
- 融(5304)
- 金融(5304)
- 业经(5235)
- 机构
- 大学(109013)
- 学院(104513)
- 济(55362)
- 经济(54693)
- 研究(44626)
- 管理(38753)
- 中国(35760)
- 理学(33122)
- 理学院(32703)
- 管理学(32381)
- 管理学院(32177)
- 科学(24903)
- 京(24793)
- 所(22564)
- 财(22146)
- 研究所(20826)
- 经济学(19244)
- 中心(18856)
- 财经(18347)
- 经济学院(17392)
- 经(17151)
- 北京(16653)
- 院(15761)
- 农(15572)
- 科学院(14761)
- 财经大学(13969)
- 范(13808)
- 师范(13708)
- 研究中心(13058)
- 业大(12842)
- 基金
- 项目(71480)
- 科学(57508)
- 基金(55974)
- 研究(51788)
- 家(49970)
- 国家(49668)
- 科学基金(41666)
- 社会(36398)
- 社会科(34712)
- 社会科学(34703)
- 基金项目(28522)
- 自然(25328)
- 自然科(24643)
- 自然科学(24635)
- 自然科学基金(24251)
- 资助(23629)
- 教育(22524)
- 省(22335)
- 划(20892)
- 中国(18516)
- 编号(18493)
- 部(18270)
- 国家社会(17306)
- 重点(16531)
- 发(16113)
- 教育部(15762)
- 成果(15352)
- 人文(14248)
- 创(14128)
- 重大(13857)
共检索到160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镭 刘立涛 高天明 薛静静 陈枫楠
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能源资源在中国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保障中国区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能源资源区划研究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能源区划研究起步较晚,从区域尺度系统探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本底、区际流动,并据此进行能源资源供给区划编制的研究成果较少,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上述7种能源资源,开展了能源资源本底、区际流动以及区划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①从能源资源本底来看,位列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量前五的省(区、市)...
关键词:
能源资源供给 资源本底 能源流动 区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立涛 沈镭
论文在综合运用基于IPAT方程的情景分析法,借助ArcG IS空间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分区技术,基于该技术开展了中国能源分区及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持续到21世纪中叶,能源消费仍集中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而能源供给则集中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②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具体包括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广东与海南,而能源对外依存度最小的省份则主要分布于"三北"地区;③按能源可持续利用情况把中国划分为五大区,即能源强不可持续区(I)、能源不可持续区(II)、能源弱可持续区(III)、能源...
关键词:
能源分区 情景分析 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义强 葛全胜 郑景云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形势下,能源保障风险日益凸现。全国能源保障分区研究不仅是能源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发展对能源产业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阐述了全国能源资源的基础形势,并对1996年~2005年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由能源储量比、对外依存度、库存增减量、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运输线路长度6个指标组成的能源保障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根据灰色聚类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十五"期间的能源保障能力进行了评估与分区。结果表明: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具有南低北高、东低西高的特点;能源低保障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能源中等保障区主要涵盖华北、华东、...
关键词:
能源风险 能源保障 灰色聚类 分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金杰
无论出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国际市场商业利益的角度,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进行资源寻求型海外直接投资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中,以石油为主的能源与资源产需关系日益呈现出严峻的态势,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又不断攀升。无论出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国际市场商业利益的角度,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进行资源寻求型海外直接投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孝纯
概述中国能源消耗量已超过世界总能耗的10%。2003年世界能源消耗结构比例如下:煤26.5%;石油37.3%;天然气23.9%;其余12.3%。2003年中国能源消耗结构比例如下:煤67.1%;石油22.7%;天然气2.8%;其余7.4%。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与生产国家之一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是国家持续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和基本任务。鉴于迅速变化的消费结构、有限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基础 ,2 1世纪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任务是 :在不断扩大资源国际化的基础上 ,实现资源进口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及及早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穆献中 宗玉生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石油天然气矿物能源紧缺的现状,系统分析了我国矿物能源节约利用的潜力以及世界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从能源结构的合理性、消费利用的经济性等不同角度来分析我国不可再生矿物能源消费利用的途径,并以技术、经济、环境的大量实际数据资料为依据对我国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矿物能源不同消费用途进行定量比较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资源作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替代利用,乙醇汽油替代常规汽油,煤炭液化和石油化工,煤炭、天然气发电以及天然气化工等不同消费途径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比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矿物能源资源的消费结构、替代措施、矿物能源的深加工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等...
关键词:
矿物能源 经济有效性 替代利用 合理利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思 马野青 翁润
在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企业对外投资的高端环节和低端环节转移,并用2003—2010年中国能源资源对外投资的投资个案实证检验了生产率、东道国特定因素和价值链环节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对外投资的高端环节表现出明显的高生产率偏好;企业拥有高生产率,投资东道国人均GDP、能源资源禀赋越大,越倾向选择高端环节转移;东道国市场竞争度和中间品贸易成本不符合预期,原因在于能源资源行业特性决定了企业只要条件允许,都会选择高端进入;分样本检验表明投资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偏好差异。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关伟 赵湘宁 许淑婷
能源与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能源水足迹能够反映能源生产过程中真实的水资源占用情况。本文借助能源水足迹评价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化石能源和电力生产生命周期水足迹,研究2004—2016年中国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火电5类能源水足迹时间和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中国能源水足迹与水资源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期内,化石能源水足迹以2012年为界先增后减,水电水足迹快速增长助推电力水足迹持续增长。②在空间格局上,化石能源水足迹以胡焕庸线为界西向增加东向减少,以蒙晋陕地区为高值集聚区;而电力水足迹中水电水足迹与火电水足迹的空间分界显著,水电水足迹的快速增长使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东南沿海逐渐形成电力水足迹高值集聚区。③能源水足迹与水资源的空间匹配程度以南高北低格局呈波动下降趋势,化石能源水足迹较电力水足迹与水资源的空间匹配度低,原煤生产与火力发电的能-水矛盾最突出,全国1/3的地区存在能-水不匹配问题,能源水足迹高的华北地区能-水匹配压力大。能源生产与水资源配置上的矛盾仍然存在。真实反映能源水足迹与水资源的匹配关系,有助于优化能源与水资源综合管理,为最大限度的发挥能-水协同作用提供量化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曦 武力超
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广,我国海外直接投资(OFDI)在政府政策鼓励下迅猛发展,加之经济快速发展引致的资源需求增长的驱动,直接投资较为密集的能源资源类行业的OFDI发展尤为突出,逐渐成为能源资源类OFDI大国,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类OFDI的规模、地位、种类、合作范围等发展现状及基本模式的基础上,以拓展的邓宁IDP理论为基础,使用非参数LOWESS估计方法,对我国能源资源类OFDI的投资动因和投资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能源资源类OFDI投资大致处于IDP理论第4阶段的结果,进而阐述当前形势下该类投资面临的主要机遇与挑战,最后从能源资源类OFDI企业和我国政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凤芹 苏明 傅志华 黄运
开征能源税既是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对国际经验的有益借鉴。我国征收能源税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以"调控"为主,兼顾"收入";限制与鼓励并举,着力调整能源结构;循序渐进。据此,本文进一步就能源税的若干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基本结论和建议是:能源税的征税对象应定位于原煤及煤炭制品、原油及石油制品,纳税环节宜确定在生产销售环节,而计税依据应采用从量计征的方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齐陶
当前中国正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中国的经济也正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转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呈良好的发展势头。 自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增长率已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199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1380亿元,比1992年增长13.4%;工业增加值14140亿元,比1992年增长21.1%,其中,轻工业比1992年增长19.9%,重工业增长22.2%;能源生产总量10.61亿吨(标准燃料),比1992年增长2.2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巧生 王华 成金华
全球化和加入WTO ,有助于中国从更大范围内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从中国能源战略评价的角度来讲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实施石油安全战略 ;能源工业作为竞争性行业 ,必将融入到开放型经济体系中 ,市场化是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未来能源政策的走向是国际化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调整能源结构 ,协调全球和本国发展与能源及环境之间的矛盾 ,恰当地处理多种社会集团和人群利益主体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使之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运行和发展。
关键词:
能源战略评价 产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腾 严良 易明
提高能源生态效率,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能源短缺、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社会福利,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将环境非期望产出和社会福利要素纳入到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将能源、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要素,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福利三个维度衡量产出,构建能源生态效率理论框架。通过搜集2000—2014年数据,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同时考虑环境非期望产出和社会福利的能源生态效率均低于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中国能源生态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福利间矛盾突出,亟待改善;能源生态效率值从东部沿海向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呈"东高西低"分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倩 姚兰 胡国松
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新一轮变革,能源供应和生产格局同时呈现"多极化"、"多元化"局面,能源权力中心分散化越明显。作为世界能源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的中国,能源的安全问题面临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走高、运输安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能源地缘政治经济环境更复杂、能源外交等诸多挑战。本文从协调能源消费大国之间关系,加强能源进口供给多元化和油气进口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能源安全的区域战略布局,高效开发页岩气等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以及提升国际能源话语权等方面,提出了世界能源新格局下我国加强能源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
能源安全 社会发展 优化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