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76)
2023(18083)
2022(15544)
2021(14497)
2020(12190)
2019(28289)
2018(27887)
2017(54090)
2016(29056)
2015(32721)
2014(32363)
2013(32107)
2012(29356)
2011(26449)
2010(26264)
2009(23929)
2008(23124)
2007(19850)
2006(17092)
2005(14849)
作者
(82189)
(68725)
(67971)
(64824)
(43577)
(32784)
(30925)
(27004)
(26025)
(24403)
(23273)
(23095)
(21666)
(21634)
(21345)
(21068)
(20422)
(20076)
(19587)
(19577)
(16923)
(16815)
(16695)
(15613)
(15354)
(15189)
(15011)
(14751)
(13700)
(13473)
学科
(124153)
经济(124025)
管理(83574)
(79157)
(65788)
企业(65788)
方法(60275)
数学(53434)
数学方法(52648)
中国(32201)
(31632)
(28913)
业经(26594)
(25519)
(23300)
贸易(23289)
地方(23214)
(22619)
(20931)
农业(20891)
环境(20177)
理论(19497)
(18875)
技术(18824)
(18294)
财务(18211)
财务管理(18172)
企业财务(17252)
(16940)
金融(16938)
机构
大学(413338)
学院(411801)
(171386)
经济(168155)
管理(164897)
理学(144536)
理学院(142972)
管理学(140186)
管理学院(139470)
研究(137546)
中国(101998)
(87469)
科学(84617)
(74615)
(67721)
(64270)
研究所(62215)
中心(61609)
财经(61473)
业大(61423)
(56730)
(56204)
北京(55206)
(52813)
经济学(52812)
师范(52277)
(50565)
农业(50411)
经济学院(47785)
财经大学(46073)
基金
项目(289059)
科学(228995)
基金(212451)
研究(209092)
(185610)
国家(184176)
科学基金(159203)
社会(133338)
社会科(126606)
社会科学(126575)
基金项目(111749)
(110899)
自然(104411)
自然科(102077)
自然科学(102054)
自然科学基金(100224)
教育(96608)
(93883)
资助(89287)
编号(83433)
成果(66074)
重点(64895)
(64377)
(61568)
(60109)
课题(57404)
创新(56122)
国家社会(55567)
教育部(55553)
科研(55549)
期刊
(175951)
经济(175951)
研究(117311)
中国(72298)
学报(64217)
科学(60570)
管理(60040)
(56845)
(55149)
大学(49486)
学学(46832)
教育(42642)
农业(39894)
技术(37169)
(31509)
金融(31509)
经济研究(30191)
财经(29685)
业经(28460)
(25485)
问题(22872)
(21665)
统计(21310)
技术经济(20615)
科技(19510)
(19312)
(18868)
图书(18775)
(18475)
商业(18334)
共检索到581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芳  江可申  
依据IPCC中的碳排放系数和不变价GDP计算了1978—2010年中国的碳强度,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碳强度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碳强度与煤炭消费比重以及第三产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煤炭消费比重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并具有持久的冲击作用;第三产业比重与碳强度负相关,短期内其影响稍弱。因此,降低煤炭消费比率和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有利于降低碳强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行  范中启  
本文以1990~2015年碳强度统计数据为样本,使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对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碳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大,具有持续性。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行  范中启  
本文以19902015年碳强度统计数据为样本,使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对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碳强度、城市化与能源结构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碳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大,具有持续性。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薇  
选取我国1978~2011年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及碳排放量的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技术对中国城市化、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及短期动态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城市化水平提高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原因,反之不成立;碳排放与第二产业之间也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碳排放量增加是第二产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具有高碳排放量的高耗能产业是我国第二产业的重要支柱,支撑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我国的经济增长遵循从"排放"到"增长"的路径。从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来看,城市化水平、第二产业对碳排放的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洪云波   朱博伟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云南省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关系面临着新的变革和调整。本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驱动的视角,通过收集和分析云南省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研究了云南省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2年期间,云南经济增长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共同带动转换为主要由第三产业带动,自2010年起,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差距逐渐拉大;(2)云南省能源消费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通过水电等清洁电力来满足各行业的需求;(3)云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呈长期稳定关系,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会滞后地影响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消费结构的贡献度小于能源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因此,云南在新质生产力驱动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全省水、风、光自然资源的优势,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优化,通过全社会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朝阳  李雪松  
基于非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本文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从单纯的线性影响关系推广到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技术进步达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才会显著改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推进型的产业结构升级才是能源效率提升的关键。同时,本文根据各地区技术进步水平所处区间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技术推动型、中间型和要素推动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多数省份仍处于中间型产业结构升级阶段。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多数地区产业升级仍有较大"政策调整空间",建议政府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青  罗志红  花明  
能源强度是体现一国经济结构合理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能源强度变化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构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的函数关系,利用1990—2012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结果显示,整体来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间存在协整关系;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影响系数为-10.46367,能源结构的影响次于产业结构,影响系数为5.489905;短期来看,能源结构的波动对能源强度的冲击大于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的累积效应较为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明  
本文首先构建服务化指数来量化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宏观标准。然后通过Moore值来测算我国产业结构动态化变迁速度,发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变迁速度不稳定,表现出周期性特征。进一步深入到产业内部测量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变迁速度,得知第二产业的变迁速度和第三产业相比表现疲软。在此基础上,以产业结构动态化变迁速度与服务化程度为变量,建立VAR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动态化变迁速度是服务化程度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并且存在正向推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明  
本文首先构建服务化指数来量化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宏观标准。然后通过Moore值来测算我国产业结构动态化变迁速度,发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变迁速度不稳定,表现出周期性特征。进一步深入到产业内部测量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变迁速度,得知第二产业的变迁速度和第三产业相比表现疲软。在此基础上,以产业结构动态化变迁速度与服务化程度为变量,建立VAR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动态化变迁速度是服务化程度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并且存在正向推动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胜达  敬莉  
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依托,产业结构调整演变从国际经验可知,是以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依次更替为标志的。新疆作为资源优势地区,其产业结构的变迁总体符合客观规律。但又有着自身特定演化路径。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着整个地区的经济运行质量。文中试图运用VAR模型对1978年-2010年的相关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进而阐释新疆劳动力转移、收入分配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动态演化关系。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解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闫笑非  杜秀芳  
为了探究影响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内在规律,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第一、二产业产值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与第三产业产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从短期波动角度看,能源消费量增长对中国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影响各不相同。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能源消费对中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同向拉动作用。通过这些分析结论,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中国能源供需失衡问题的方案。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霍忻  
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主要路径,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首先阐释了对外直接投资优化国内产业结构的实现机制,之后选取1982—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对外开放度、名义GNI及产业结构优化指标的相关数据,构建了VAR模型,并采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Granger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在短期内两者呈现出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丽娜  赵涛  刘广为  孙金帅  
能源强度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以及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可以由能源结构来表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VAR),分析1990-2010年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据。基于SVAR模型构建的所需条件,对3组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构建SVAR模型。通过S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应用方差分解技术,探究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能源强度变化中的贡献度。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燕  蒲佐毅  
生态安全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前提和基础。文章选取1990~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安全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是形成生态安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保障措施。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科  
大多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实证研究隐含地假定各地区具有相同的环境与收入的关系模式,这种假定抹灭了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本文运用动态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中国1995-2009年30个省份产业结构对EKC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EKC曲线,但该曲线会因高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的不同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当该比重值高于10.975%时,碳排放的转折点将大幅下降,因此提高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水平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某些中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不利于碳减排。此外,中国的碳排放模式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发展低碳环保的居民消费方式是中国未来实现可持续性碳减排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