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2)
2023(11905)
2022(10545)
2021(10259)
2020(8518)
2019(20078)
2018(19871)
2017(38882)
2016(21142)
2015(24060)
2014(23833)
2013(23930)
2012(22024)
2011(19876)
2010(19663)
2009(18064)
2008(17674)
2007(15205)
2006(13536)
2005(12202)
作者
(59624)
(49143)
(48840)
(46884)
(31410)
(23451)
(22268)
(19321)
(18729)
(17636)
(16861)
(16834)
(15715)
(15355)
(15280)
(15175)
(14717)
(14368)
(14029)
(13753)
(12220)
(12034)
(11722)
(11245)
(10928)
(10905)
(10840)
(10759)
(9856)
(9696)
学科
(83874)
经济(83772)
管理(59486)
(54777)
(45190)
企业(45190)
方法(38899)
数学(34132)
数学方法(33756)
中国(24774)
(24376)
(21954)
(21856)
税收(20391)
(20219)
(17838)
贸易(17830)
(17425)
(17332)
业经(17327)
(15711)
地方(15297)
(14188)
农业(14178)
(13795)
财务(13729)
财务管理(13703)
环境(13526)
企业财务(12984)
(12847)
机构
大学(298771)
学院(294966)
(123598)
经济(121113)
管理(117504)
研究(102634)
理学(101500)
理学院(100398)
管理学(98880)
管理学院(98356)
中国(78606)
(64647)
科学(62025)
(60524)
(51769)
财经(47444)
研究所(46787)
中心(45181)
(43250)
(43083)
北京(42184)
(41365)
业大(40928)
(38251)
师范(37977)
经济学(37626)
(36902)
财经大学(35276)
经济学院(33974)
(33737)
基金
项目(198673)
科学(156152)
研究(147693)
基金(145648)
(126459)
国家(125475)
科学基金(107280)
社会(93179)
社会科(88322)
社会科学(88298)
基金项目(77160)
(73488)
自然(68723)
自然科(67131)
自然科学(67116)
教育(66293)
自然科学基金(65905)
(63155)
资助(60919)
编号(60074)
成果(50098)
(45018)
重点(43887)
(41935)
(40800)
课题(40530)
教育部(38874)
国家社会(38731)
创新(38138)
科研(37818)
期刊
(133260)
经济(133260)
研究(97088)
中国(52987)
学报(44534)
(44290)
管理(42359)
科学(41366)
(39228)
大学(33351)
学学(31110)
教育(31019)
农业(27780)
(24471)
金融(24471)
技术(23592)
财经(22325)
经济研究(21995)
业经(19505)
(18996)
问题(17769)
(16157)
图书(15952)
(15859)
(15563)
理论(15036)
(14490)
国际(14238)
技术经济(14177)
税务(14089)
共检索到440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凤芹  苏明  傅志华  黄运  
开征能源税既是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对国际经验的有益借鉴。我国征收能源税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以"调控"为主,兼顾"收入";限制与鼓励并举,着力调整能源结构;循序渐进。据此,本文进一步就能源税的若干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基本结论和建议是:能源税的征税对象应定位于原煤及煤炭制品、原油及石油制品,纳税环节宜确定在生产销售环节,而计税依据应采用从量计征的方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立军  
能源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安全的能源发展状态,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涉及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各个方面,从目前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来看,石油安全已经开始考验着我们各级政府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的能力。文章从能源安全的概念入手,系统分析了中国能源安全现状,给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敏英  PhilipAndrews-Specd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蔡秀云  
我国目前尚未建设起完善的能源税制,存在能源消费税和能源环境税主体税种缺失、能源资源税征收范围窄、对各能源税种功能认识不清、缺乏减少能源浪费的专门性税种和惩罚性措施等问题。面对日趋严峻的能源供应形势和环境状况,现行能源税制在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本文对我国能源税制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能源税制的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腾  严良  易明  
提高能源生态效率,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能源短缺、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社会福利,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将环境非期望产出和社会福利要素纳入到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将能源、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要素,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福利三个维度衡量产出,构建能源生态效率理论框架。通过搜集2000—2014年数据,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同时考虑环境非期望产出和社会福利的能源生态效率均低于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中国能源生态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福利间矛盾突出,亟待改善;能源生态效率值从东部沿海向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呈"东高西低"分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腾  严良  易明  
提高能源生态效率,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能源短缺、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社会福利,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将环境非期望产出和社会福利要素纳入到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将能源、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要素,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福利三个维度衡量产出,构建能源生态效率理论框架。通过搜集2000—2014年数据,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同时考虑环境非期望产出和社会福利的能源生态效率均低于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中国能源生态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志耘  姜桂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孝纯  
概述中国能源消耗量已超过世界总能耗的10%。2003年世界能源消耗结构比例如下:煤26.5%;石油37.3%;天然气23.9%;其余12.3%。2003年中国能源消耗结构比例如下:煤67.1%;石油22.7%;天然气2.8%;其余7.4%。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段婧婧  
从国内能源消费市场现状出发,通过阐述中国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及主要能源价格改革的历程,指出中国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期间主要存在比价关系不协调、竞争和垄断共存、相关补贴政策改革落后、改革过程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能源比价关系协调发展、依托市场配置构建科学合理的能源价格、推进能源财税政策改革、完善中国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模式等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央党校"能源安全问题研究"课题组  曹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于文金  邹欣庆  朱大奎  张永战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2005年石油进口量达到了12 280万t,对外依存度达到34%。由于我国陆上石油资源日益枯竭,海上石油开发就成为能源的战略重点。南海陆架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南海扼海上要冲——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是我国能源的海上生命线,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发展深海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技术,开发我国的南海深水石油资源,维护海域主权已经刻不容缓。优先进行南海石油开发是破解我国石油能源困局、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选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与生产国之一,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是国家持续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和基本任务。鉴于迅速变化的消费结构、有限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基础, 21世纪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任务是:在不断扩大资源国际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进口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及早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梦  孙毅  刘晓明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得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发展的一种趋势,能源消费总量作为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其分析预测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通过相关关系及走势图的分析,证明了运用GDP增长率预测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的可行性;而后根据MIDAS模型的建模理论,构建基于季度GDP增长率数据和年度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数据的混频模型,证明了混频模型在预测能源消费总量方面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最后基于混频模型预测出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9.3亿吨标准煤,在"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范围内,但仍须加强控制力度,因此相关部门可利用季度GDP数据对年度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为能源政策和相关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少华  陈浪南  
本文基于我国33个工业行业1992-200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PCSE稳健估计方法发现外包显著提高了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技术进步、产权结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等也对能源利用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的分析对于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和产业升级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奚潭  
为了探索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改进作用机制以进一步提高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文章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状况,在研读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能源利用效率改进的三大因素,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和能源消费结构,确立了反映这三大因素的五个具体指标,并收集了对应指标1989~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然后,使用路径分析模型对所选指标和数据进行建模实证分析,利用统计R语言编程求解路径分析模型并绘制出路径分析图,以直观形象展示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改进作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