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3)
- 2023(13921)
- 2022(11841)
- 2021(11246)
- 2020(9617)
- 2019(22556)
- 2018(22388)
- 2017(42964)
- 2016(23186)
- 2015(26541)
- 2014(26456)
- 2013(26299)
- 2012(24510)
- 2011(21993)
- 2010(21777)
- 2009(20461)
- 2008(20248)
- 2007(17988)
- 2006(15339)
- 2005(13786)
- 学科
- 济(103435)
- 经济(103331)
- 管理(65070)
- 业(63133)
- 方法(51821)
- 企(50667)
- 企业(50667)
- 数学(46456)
- 数学方法(45823)
- 中国(27363)
- 农(26464)
- 财(26250)
- 学(21328)
- 贸(20514)
- 贸易(20506)
- 易(20038)
- 业经(19405)
- 制(18493)
- 地方(17472)
- 农业(17429)
- 务(16471)
- 财务(16417)
- 财务管理(16370)
- 企业财务(15499)
- 银(15023)
- 银行(14981)
- 融(14582)
- 金融(14579)
- 和(14568)
- 行(14252)
- 机构
- 大学(340530)
- 学院(336927)
- 济(146908)
- 经济(144226)
- 管理(129483)
- 研究(116264)
- 理学(112152)
- 理学院(110921)
- 管理学(108833)
- 管理学院(108216)
- 中国(89379)
- 京(72084)
- 科学(70731)
- 财(65092)
- 所(58766)
- 农(57220)
- 中心(53664)
- 研究所(53636)
- 财经(52819)
- 业大(50535)
- 江(48332)
- 经(48180)
- 经济学(47009)
- 北京(45479)
- 农业(45264)
- 经济学院(42517)
- 范(42293)
- 师范(41802)
- 院(41758)
- 财经大学(39392)
- 基金
- 项目(226716)
- 科学(178965)
- 基金(168383)
- 研究(160819)
- 家(148105)
- 国家(146998)
- 科学基金(125786)
- 社会(104121)
- 社会科(98885)
- 社会科学(98859)
- 基金项目(87742)
- 省(85239)
- 自然(82153)
- 自然科(80358)
- 自然科学(80334)
- 自然科学基金(78938)
- 教育(74303)
- 划(73039)
- 资助(71379)
- 编号(62675)
- 部(51732)
- 重点(51435)
- 成果(50514)
- 发(48171)
- 创(46200)
- 国家社会(44643)
- 科研(44350)
- 教育部(44296)
- 创新(43497)
- 课题(42892)
共检索到49114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旭光 席玮
本文应用Shift-Share方法对近年来中国能源生产率变动状况在地区和产业层次上进行要素分解分析,研究表明,不管是在地区能源配置还是在部门能源配置中,效率因素始终是总体能效变动的决定性因素,结构因素作用较小。研究还发现,中国能源效率的变动受需求因素影响较大,这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中增长方式粗放等深层次矛盾。因此,针对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努力降低各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强度,提高各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能耗小的新型产业,提高经济运行整体质量,立足长远目标,调整产业结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艳平 刘长秀
在估算三次产业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湖北省1978~1989年、1990~2010年两个阶段生产要素构成变化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以及三次产业中劳动力和资本两大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并应用shift-share分析法对湖北省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分解,发现劳动力在1978~1989年和1990~2010年一直符合"结构红利假说",而资本则在长期不符"结构红利假说",存在"结构负利"。本文对"结构红利假说"分析方法进行了拓展,动态分析各效应与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丽英 刘后平
自国家实施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利用1997—2008年各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hift-share模型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度量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近10年中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产业内技术效率的提高,但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也不可忽视;西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有效的,而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理想;各区域内部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呈现分化的趋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查贵勇
2012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达到"服务经济"的国际标准。采用shiftshare方法对2002—2011年上海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结构奖赏"和"结构负担"效应并存,且"奖赏"强于"负担";服务业内部结构转换有助于提升产业总体劳动生产率,但力度有限;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来源于内部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市场化改革是其主要推动力;内部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而公共服务业内部增长效应偏低;在生产性服务业中金融业内部劳动生产率增长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云 黄玛兰 曾琳琳 张安录
本文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长江中游四省的粮食作物结构内部优势与竞争力进行了比较,以分析粮食连年丰收背景下作物内部增长的结构与竞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水稻不具备结构性优势与竞争优势;小麦同时具有结构性优势和竞争优势;玉米具有结构性优势但是缺乏竞争优势;豆类、薯类无结构性优势,但是豆类由于单产水平提高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从农作物内部结构看,2004年以来长江中游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保持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62%的比例。其中四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扩张空间有限;安徽和湖北小麦有较大幅度增长;除江西外其他三省玉米均呈现出上涨趋势。长江中游作为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发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利阳 毕诚
本文基于生产率和效率的内涵界定,探讨了能源生产率、能源效率及变化率的衡量指标,指出若要度量能源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生产率增长指标比效率改进指标更为合适;同时全要素框架下测算能源生产率增长率(即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率)应比单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率更能准确反映能源生产率变动情况。通过将这两个指标用于2000~2010年能源生产率增长情况,本文发现两者在反映能源生产率增长率的纵向变化趋势时基本一致,但在横向比较时有一定差别。本文还发现受经济周期和政策环境变动的影响,2000~2010年我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率的演化趋势可分为4个阶段。最后,利用计量模型考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并对在"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慧 王苗苗 刘子毅
面临内外部环境双重压力,建设具有韧性的区域经济体系,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度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韧性,采用shift-share方法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并通过三次产业分解分析经济韧性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1997-2022年我国区域经济韧性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在不同时期区域经济韧性表现差异明显;在经济冲击中,产业的竞争力对提高区域经济韧性发挥主要作用;由于发展阶段和冲击类型的差异,不同时期各产业竞争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不同。基于此,应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从而提升我国区域经济韧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晓洋 田帅 吕一 刘帅
[目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粮食种植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多元化发展,需要明确该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中不同作物的变化特点和竞争优势。[方法]文章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镰刀弯"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和竞争力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水稻、玉米、薯类、豆类以及其他作物的结构和竞争力优势差异。[结果]"镰刀弯"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作物的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变动速度不同。[结论]"镰刀弯"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玉米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晓洋 田帅 吕一 刘帅
[目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粮食种植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多元化发展,需要明确该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中不同作物的变化特点和竞争优势。[方法]文章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镰刀弯"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和竞争力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水稻、玉米、薯类、豆类以及其他作物的结构和竞争力优势差异。[结果]"镰刀弯"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作物的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变动速度不同。[结论]"镰刀弯"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玉米种植面积的调减,应当充分考虑不同作物之间的优势差异,在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且不形成过度供给的情况下,增加优势作物的种植,最终形成合理的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荣艳
在以零部件贸易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东亚生产网络框架内,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也呈现出不可忽视的增长。中国链接东亚区域内外的特殊地位,使其必然在发展零部件产业的同时,在生产者服务业方面也开始出现"后发"的增长态势,而在东亚生产网络中则表现为中国承接生产者服务外包业务不断涌现。本文利用动态Shift-Share方法,以东亚区域经济体为参照组,从产业结构效应、竞争效应以及交叉效应等角度,研究中国承接生产者服务外包优势的结构性问题,即对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出口优势进行结构分解研究,具体分析在中国承接外包优势中是哪些结构性因素导致了这些优势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进入2000年后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承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钟馗 杨俊 胡玮
本文基于DEA,对1997—2007年间我国29个主要能源生产省份的能源生产效率及生产率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产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显著、平均水平较低,相对来说常规能源的生产效率发挥比较充分;总体看来,生产率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规模效率的贡献较少;大多数省份的生产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引起各地变化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关键词:
能源产业 生产效率 生产率 DEA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苑 聂长飞 张东
本文将经济韧性界定为应对冲击的抵抗力和冲击后的恢复力,以中国11个城市群15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测度了2008-2010年抵抗期和2010-2017年恢复期城市群经济韧性,并进一步运用shift-share分解方法探索了经济韧性的由来。结果显示:抵抗期和恢复期中国城市群经济韧性均值分别为0.515和0.026,均强于全国层面经济韧性;经济韧性可分解为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分量,且抵抗力和恢复力的大小均主要由竞争力决定;不同时期各产业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抵抗期经济韧性主要由二、三产业竞争力共同决定,而恢复期经济韧性的决定因素转变为第三产业竞争力为主、第二产业竞争力为辅。最后就如何增强中国经济韧性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伟巍 秦双全
本文利用Petrin&Levinsohn(2011)(简称PL方法)提出的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分析方法,通过对2000~2007年制造业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分析表明,制造业总量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4.7%,其主要来源于存活企业的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资源配置效应,而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对总量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大。对各省制造业的分析发现,各省区的总量生产率增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他地区增长率快于东部地区,这为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而且,东部地区和其他地区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分别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和资源有效配置。最后,生产率水平发生急剧变化的企业占制造业的比重不高,但对其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玲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production function,the author analys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productivity of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y using index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44 73% of the change of productivity is induced by the shift of employed persons between industries.
关键词:
指数方法 劳动生产率 实证分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赵勇 杨冬民
灰色模型CM(1,3)很好体现了资本使用量和劳动投入量对下期工业产出值增加率的影响。通过对2003-2005年劳动生产力和灰色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能源类工业部门产出的增加更多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化纤和石油等工业生产率提高呈现出较高趋势,其劳动力对产出值增加的影响度在下降。
关键词:
工业结构 灰色模型 劳动生产率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