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9)
2023(9969)
2022(8473)
2021(8065)
2020(7003)
2019(16211)
2018(15950)
2017(30602)
2016(16619)
2015(18975)
2014(19132)
2013(19366)
2012(18321)
2011(16753)
2010(16661)
2009(15509)
2008(15550)
2007(13919)
2006(11766)
2005(10812)
作者
(49237)
(41576)
(41417)
(39872)
(26353)
(19952)
(19047)
(16178)
(15576)
(14662)
(14334)
(13849)
(13271)
(13167)
(13161)
(12926)
(12616)
(12270)
(12080)
(11850)
(10339)
(10208)
(10059)
(9453)
(9412)
(9364)
(9236)
(9023)
(8391)
(8361)
学科
(74912)
经济(74845)
管理(44331)
(43385)
方法(37727)
数学(34283)
数学方法(34003)
(33182)
企业(33182)
中国(21407)
(19348)
(18411)
(16928)
贸易(16923)
(16538)
(15380)
(13756)
业经(13111)
农业(12723)
(12193)
银行(12169)
(11687)
(11652)
金融(11650)
地方(11442)
(10919)
财务(10896)
财务管理(10866)
(10538)
环境(10448)
机构
大学(250883)
学院(246824)
(112047)
经济(110100)
管理(92213)
研究(90415)
理学(79895)
理学院(78950)
管理学(77586)
管理学院(77118)
中国(69432)
科学(54146)
(53299)
(49570)
(46780)
(43755)
研究所(42801)
中心(40631)
财经(40385)
(36884)
经济学(36555)
业大(36512)
农业(34827)
(34486)
北京(34284)
经济学院(33158)
(32105)
(31638)
师范(31317)
财经大学(30193)
基金
项目(164117)
科学(129451)
基金(122721)
研究(116591)
(108444)
国家(107644)
科学基金(90687)
社会(76196)
社会科(72398)
社会科学(72378)
基金项目(63904)
(59917)
自然(58426)
自然科(57126)
自然科学(57106)
自然科学基金(56145)
教育(53280)
(52472)
资助(51663)
编号(44624)
(38613)
重点(37539)
成果(36493)
(35213)
(33379)
国家社会(33066)
教育部(32934)
科研(32282)
中国(31904)
创新(31462)
期刊
(117399)
经济(117399)
研究(73964)
中国(45116)
学报(41071)
(38430)
科学(37722)
(37670)
管理(31813)
大学(30566)
学学(28871)
农业(26143)
(22530)
金融(22530)
经济研究(21470)
教育(20858)
财经(20465)
技术(19068)
(17645)
业经(17231)
问题(15856)
(15364)
(15232)
统计(13856)
世界(13264)
国际(13056)
技术经济(13012)
(11834)
(11825)
商业(11617)
共检索到361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柏  
基于协整、动态最小二乘法与误差修正模型,本文对1953年以来的中国能源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价格弹性系数与结构弹性系数进行了估计与分析。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均能对能源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但能源价格的影响相对微弱。GDP增长1个百分点将增加能源消费1833万吨标准煤,这与最近6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吻合地很好。工业在GDP中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将增加能源消费3136万吨标准煤,能源价格增长1个百分点将抑制能源需求813万吨标准煤。过去50年中,经济增长消费了约90%的能源,10%左右的能源被浪费。得到的主要政策思路是:政府要想更大地发挥能源价格对能源消费的调节作用,必须让市场主导能源价格机制的形成;...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辽  李京晓  杨成林  
基于石油资源需求在我国不同行业间呈现的特征,分别利用ADL和Dynamic Panel数据模型对七大行业部门石油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七大行业的石油需求价格弹性在长期与短期均较小,在短期各个行业的石油需求数量主要决定于经济增长水平,滞后1期石油需求对当期石油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冲击,从而表明各个行业部门的石油需求具有典型的"棘轮效应"。此外,从单一部门和多部门混合估计结果的比较来看,ADL方法下石油需求的短期价格弹性与长期价格弹性并无显著差异,但Dynamic Panel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却显示短期价格弹性系数明显低于长期价格价格弹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玫  吴天昊  
自2010年以来,美国先后两次对中国风电产品提起调查,认为其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冲击,中美贸易摩擦焦点已经转移到清洁能源领域。文章以风力发电机组为例,选取2002年到2011年的4组时间序列数据,对美国进口中国风电产品与美国国产品之间的Armington替代弹性进行了估计。通过运用估计得出的Armington弹性检验进口品与国产品的互替和互补关系,我们分析得出当前中国风电产品与美国国产品并不是互替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进口中国风电产品反而会给美国带来较大的进口福利;同时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风电产品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我国风电产品将会替代美国国产品,中美风电贸易关系将从互补性转向竞争替代。因此我国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卫东  仲伟周  石清  
中国对2020年能源消费规划为48亿t标准煤左右,此规划目标能否实现?为此,本文对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渐步入增速放缓、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也随之放缓,煤炭消费占比逐年下降。在此背景下,本文首次使用定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解决了能源弹性系数数据不平稳且无规律而不利于定量分析的问题,采用统计部门修正过的经济能源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协整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定基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对弹性系数有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的影响更大;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预测低、中、高方案为47.1亿t、48.2亿t、4...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喆  刘春红  
代际弹性系数表示父代对子代的持久影响程度,除能解释社会利益分化的代际传递现象外,还可反映子代在组织支持感分布上相对父代的变动情况。由于微观数据库无法提供持久性数据,利用临时性均值替代持久性组织支持感,易发生真分数理论、不同生命周期、内生性及样本选择性等偏误。为修正理论研究中的四种偏误,文章通过构建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模型,利用CHNS数据库和CHIP数据库,对代际组织支持感流动性进行应用研究。发现代际组织支持感的主要传递工具为教育,影响组织支持感强度变化因素为出生年代、教育、职业和城乡变量等,研究表明代际弹性系数估计偏误修正模型具有较强适用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施发启  
The autho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hange of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relevant causes of China since 1978, especially the negative coefficient from 1997 to 1999 and the coefficient larger than one from 2002 to 2004.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姚愉芳  
一、弹性系数在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分析中,弹性系数(或为弹性)是指一变量的微小增长率对另一变量的微小增长率之比。如有X、Y两个变量,弹性系数即为(ΔY/Y)/(ΔX/X)。在经济系统分析中,常用的有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前者反应价格变动对需求的作用和收入变动对需求的作用,后者反应价格变动对供给的作用。在经济系统中利用弹性这个概念可进行有关变量间的关系分析,如在上述几种弹性系数中,可分析价格变动对各种商品需求的影响,居民收入的变动对各类商品需求的影响,以及价格的变动对商品供应的影响(如劳动力价格对劳动力供应的关系)等。用弹性系数进行变量间的关系分析,还是有用处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课题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天胜  
市场上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若干个消费群体购买一种商品,且各个消费群体的需求弹性各不相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佟苍松  
反映国内商品与进口商品之间替代程度的Armington弹性,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参数,常常被政策制定者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甚至定性分析。本文在制造业整体水平上,对美国进口中国商品与美国生产的商品之间的Armington替代弹性进行了估计,通过对美国在进口中国商品中所获得福利变动的计算估计,我们认为,Armington替代弹性的大小对美国使用关税贸易政策的工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丽佳  
近年来,油料成为了我国第一大类的进口农产品,为了衡量油料进口对国内生产和整体福利的影响,本文以大豆和油菜籽为例,选取1991-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其Armington替代弹性和进口福利波动值。从短期来看,大豆和油菜籽进口对国内生产的冲击不大,进口福利的减少主要是由进口价格上涨引起的;而长期替代弹性则较大,如果不重视发展国内生产,提高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掌握进口定价权,进口就会对国内生产造成较大冲击,降低整体福利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闵师  项诚  赵启然  王晓兵  
本文利用1984—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小麦、玉米、粳稻、大豆、棉花和油菜籽6种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函数与效率方程,并着重比较分析了不同农产品的机械劳动力替代弹性。研究表明,直接替代弹性与Allen替代弹性方法低估了农产品生产的机械劳动力替代弹性,而Morishima替代弹性可以较好地反映机械劳动力替代弹性。在6种主要农产品生产中,机械对劳动力都有显著的替代性;其中,小麦生产作业中机械最大程度地替代了劳动力投入,而其他农产品尤其是棉花与粳稻生产的机械化有较大发展潜力。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证参考,而且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雅楠  
伴随着新增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老龄化趋势加剧,未来劳动力将会出现供给不足的现象,研究如何进一步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认识劳动力供给潜力的核心是准确地估计出劳动供给弹性。本文在总结和评述国内外劳动供给弹性估计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选用离散选择模型分别估计2001、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外来女性、外来男性、本地女性和本地男性的劳动供给弹性。研究发现,2001年以来,不管是男性或女性,外来劳动力还是本地劳动力,工作时间弹性和劳动参与弹性都有下降的趋势;但女性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参与弹性显著大于男性,本地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和参与弹性大于外来劳动力;此外,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弹性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郝枫  盛卫燕  
要素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对经济增长和要素分配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替代弹性时间序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替代弹性明显小于1(0.23~0.55),改革时期基本呈上升趋势;目前劳动增强型技术表现出资本偏向,构成近期我国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最后,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永友  杨春飞  
扩大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提高财政政策应对各种不确定冲击的能力,稳定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当今各国面临的共同议题。本文基于Heller(2005)等经典定义,通过构建一个简化经济增长模型,立足中国经济和财政治理实践,估计了中国及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结果显示,由于多年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中国的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自2016年就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到2022年,已降至6%以下。脆弱的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使得财政应对外生冲击的能力变得非常有限,如果未来五年全球再次遭遇类似新冠肺炎疫情强度的外生冲击,中国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不到2036年就会被完全耗尽,进入刚性支付危机。虽然在全国层面,中国目前还有一定的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但在地区层面,如吉林、重庆、湖北等部分地区,即使在2023年之后不再实施进一步减税降费和支出扩张,其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也已趋近于0。防范刚性支付危机在局部地区爆发是中国财政治理应有的底线思维。本文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除了转移支付、债务限额管理等激励地方政府突破预算约束实施财政扩张的制度性安排,超目标增长冲动和晋升激励也是侵蚀财政可自主抉择空间的重要因素,面对不确定的内外部冲击,在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力的同时始终保持财政有一定可自主抉择空间,除了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更重要的是持续提高支出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