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3)
2023(13403)
2022(11163)
2021(10173)
2020(8683)
2019(19743)
2018(19211)
2017(36164)
2016(19560)
2015(22222)
2014(22051)
2013(22208)
2012(21020)
2011(19428)
2010(19275)
2009(18148)
2008(17777)
2007(15925)
2006(13958)
2005(12626)
作者
(60785)
(51125)
(51084)
(48640)
(32370)
(24563)
(23107)
(20071)
(19199)
(17840)
(17805)
(16730)
(16324)
(16110)
(16096)
(15836)
(15426)
(15235)
(14688)
(14598)
(12860)
(12625)
(12312)
(11779)
(11605)
(11405)
(11092)
(10984)
(10279)
(10156)
学科
(104009)
经济(103918)
管理(54408)
(50569)
方法(42382)
(38864)
企业(38864)
数学(38232)
数学方法(38003)
中国(26021)
(23730)
(21333)
地方(20952)
(20523)
(20081)
贸易(20074)
(19503)
业经(18686)
(16164)
农业(16034)
环境(14783)
(14028)
(13992)
金融(13990)
银行(13977)
地方经济(13773)
(13410)
(13351)
(12129)
财务(12112)
机构
大学(301559)
学院(298400)
(140346)
经济(138037)
研究(110883)
管理(110882)
理学(96040)
理学院(94907)
管理学(93522)
管理学院(92978)
中国(83432)
科学(66918)
(63041)
(59474)
(57700)
(56767)
研究所(52847)
中心(48913)
财经(48450)
业大(46777)
经济学(45449)
农业(45224)
(44111)
(42562)
经济学院(40989)
北京(40050)
(38703)
(36687)
师范(36223)
财经大学(35891)
基金
项目(198353)
科学(155678)
基金(147552)
研究(137634)
(131506)
国家(130472)
科学基金(109721)
社会(92089)
社会科(87476)
社会科学(87449)
基金项目(77830)
(74437)
自然(70717)
自然科(69131)
自然科学(69102)
自然科学基金(67944)
(64022)
教育(61379)
资助(60329)
编号(51626)
重点(45342)
(45070)
(43885)
成果(41152)
(40915)
国家社会(39893)
科研(38740)
创新(38567)
教育部(38298)
计划(37199)
期刊
(154130)
经济(154130)
研究(89095)
中国(53205)
学报(52896)
(50656)
科学(46956)
(44896)
管理(39141)
大学(38634)
学学(37041)
农业(34074)
经济研究(27515)
(26547)
金融(26547)
财经(25102)
技术(22597)
业经(22237)
(21734)
问题(20484)
教育(19874)
(19229)
(18606)
技术经济(16724)
世界(16664)
国际(16424)
统计(15442)
商业(14697)
(14538)
(13604)
共检索到441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宏杰  
文章对1978—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以及煤、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对物价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结论表明,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对物价变动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从能源消费结构与物价变动的分析来看,煤、石油资源消费对物价上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且石油资源消费量对物价变动的影响较大,而天然气资源消费量与物价变动之间则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林伯强  
Based on modern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nergy consump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terminants of energy demand in China,builds Chinese energy demand model,examines the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aggregat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main economic variables such as GDP using the Johansen multivariate approach.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unique long\|run relationship among the variables in the model over the sample period.An error correction model provides an appropriate framework for forecasting the short\|run fluctuations in the aggregate demand of china.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忠富  谢品杰  侯建朝  
利用ARCH类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的波动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不具备自我稳定机制,其波动性存在非对称现象,正向冲击能够增加能源消费增长率的波动性,而负向冲击则能降低能源消费的波动性,且波动性对增长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凯  汤新云  
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将能源消费量纳入生产函数,并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讨论了资源的人均消费、人力资本存量在经济的长期增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模型的稳态增长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  齐晔  
本文从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增量分解双向入手,兼顾产业部门、行业部门结构,剖析1996-2011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减缓了产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重点耗能行业经济增速下降使行业部门结构变化转向节能。我国目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出口依赖型经济、地方政府经济利益的追求都使重化工业化趋势愈加明显,严重制约经济结构的调整。"十一五"期间,加快服务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成效显著,但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短期内拉动了重点耗能行业的增长,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应当控制经济增速,构建消费主导模式,加快...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洪涛  丁云龙  
利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95—2006年能源消费密度的变动趋势进行分解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共同促进了能源消费密度的下降。2000年之后,受结构效应由负转正和技术效应影响减缓的双重影响,能源消费密度近几年出现了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的重工业化趋势,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逐渐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不足及其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等是造成这一趋势的深层原因。扭转这一趋势的政策取向在于促进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逐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发挥节能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先明  傅智宏  
对中国能源国际贸易的直接经济效率进行分析,并在测算全要素能源经济效率基础上,研究中国能源国际贸易对全要素能源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能源国际贸易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受制于包含技术、管理、制度等因素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而导致规模效率下降,主要表现在20082011年。中国人均能源进口量与全要素能源经济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显著负相关,单位GDP能源净进口量与纯技术效率显著负相关,煤炭占能源消费比值与规模效率显著正相关。中国应改善外部能源输入使用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提升外部能源使用的技术能力,并加大煤炭清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对1978—2007年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改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及科技投入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并且能源价格存在明显的"逆向"非对称效应。短期内,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和重工业产值比重、提高科技费用支出比重都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能源消耗强度有间接的滞后影响。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科技费用支出比重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贡献程度最大,而能源价格的贡献程度又显著高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湘莲  李岩岩  陆敏  
以空间地理视角,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探索了我国31个省市(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并建立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劳动力、资本存量与第二产业产值的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部分省市间具有正向相关性,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下降,能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下降。此外,研究还发现空间误差模型弥补了普通回归分析可能存在的缺陷,更适合进行分析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穆献中  宗玉生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石油天然气矿物能源紧缺的现状,系统分析了我国矿物能源节约利用的潜力以及世界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从能源结构的合理性、消费利用的经济性等不同角度来分析我国不可再生矿物能源消费利用的途径,并以技术、经济、环境的大量实际数据资料为依据对我国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矿物能源不同消费用途进行定量比较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资源作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替代利用,乙醇汽油替代常规汽油,煤炭液化和石油化工,煤炭、天然气发电以及天然气化工等不同消费途径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比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矿物能源资源的消费结构、替代措施、矿物能源的深加工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晶  王涛  
文章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变化关系为研究基础,以我国省份为研究对象,用半参数部分线性模型拟合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曲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全国能源消费和产出拟合线作为参照标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曲线关系相对稳定,西部地区曲线变化比较复杂;对曲线的凹凸性进行分析,发现二阶导数在动态时点下有不同的正负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动态性、非同步性和周期性三个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思捷  
文章使用趋势外推框架中的Compertz曲线方法对2012~2021年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状况进行拟合预测,并采取改进系数进行数据修正;并在预测基础上,对未来10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GM(1,2)分析,确定了两者间相互贡献的正负方向并与历史结果对比,以期对我国的能源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晶  王涛  
文章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变化关系为研究基础,以我国省份为研究对象,用半参数部分线性模型拟合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曲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全国能源消费和产出拟合线作为参照标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曲线关系相对稳定,西部地区曲线变化比较复杂;对曲线的凹凸性进行分析,发现二阶导数在动态时点下有不同的正负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动态性、非同步性和周期性三个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远新  林振山  
该文采用重心模型探究中国能源消费重心变化规律及其与经济重心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费重心和经济重心位置都偏离几何中心,偏于东南部地区。但能源消费重心有向西、向南偏移趋势,而中国经济重心偏东偏北的运动趋势,二者呈相反方向运动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小娥  袁晓玲  
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本,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大于能源利用效率。因此,未来经济发展在注重物质资本投入的同时,必须注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