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0)
- 2023(13422)
- 2022(11242)
- 2021(10223)
- 2020(8706)
- 2019(19813)
- 2018(19079)
- 2017(35694)
- 2016(19663)
- 2015(22148)
- 2014(21946)
- 2013(21945)
- 2012(20568)
- 2011(18858)
- 2010(18555)
- 2009(17300)
- 2008(17152)
- 2007(15266)
- 2006(13146)
- 2005(11718)
- 学科
- 济(88062)
- 经济(87981)
- 管理(52672)
- 业(49989)
- 方法(40656)
- 企(37998)
- 企业(37998)
- 数学(36843)
- 数学方法(36588)
- 中国(24708)
- 农(23242)
- 财(20194)
- 贸(19557)
- 贸易(19552)
- 易(19051)
- 学(18626)
- 地方(17730)
- 业经(16852)
- 农业(15761)
- 制(14614)
- 环境(13751)
- 银(13000)
- 银行(12938)
- 融(12762)
- 金融(12760)
- 行(12403)
- 和(12157)
- 务(11633)
- 财务(11618)
- 财务管理(11590)
- 机构
- 大学(295393)
- 学院(292359)
- 济(127912)
- 经济(125722)
- 管理(108170)
- 研究(107366)
- 理学(94519)
- 理学院(93339)
- 管理学(91839)
- 管理学院(91306)
- 中国(79896)
- 科学(68027)
- 京(62275)
- 农(59068)
- 所(56253)
- 财(53963)
- 研究所(52033)
- 业大(48617)
- 中心(47888)
- 农业(47407)
- 财经(44439)
- 江(41327)
- 经济学(41033)
- 经(40629)
- 北京(39024)
- 院(37972)
- 范(37634)
- 经济学院(37332)
- 师范(37135)
- 科学院(33875)
- 基金
- 项目(202608)
- 科学(159055)
- 基金(149884)
- 研究(139583)
- 家(134769)
- 国家(133722)
- 科学基金(112097)
- 社会(91726)
- 社会科(87053)
- 社会科学(87025)
- 基金项目(79375)
- 省(76927)
- 自然(73573)
- 自然科(71926)
- 自然科学(71897)
- 自然科学基金(70681)
- 划(66775)
- 教育(63295)
- 资助(60844)
- 编号(53092)
- 重点(46801)
- 部(45657)
- 发(44557)
- 创(42044)
- 成果(42035)
- 科研(39879)
- 创新(39598)
- 国家社会(39554)
- 计划(39108)
- 教育部(38337)
- 期刊
- 济(132511)
- 经济(132511)
- 研究(81975)
- 学报(55567)
- 中国(52310)
- 农(52206)
- 科学(48584)
- 大学(40201)
- 财(39889)
- 学学(38372)
- 管理(36190)
- 农业(35599)
- 融(23932)
- 金融(23932)
- 教育(23764)
- 经济研究(23739)
- 财经(22149)
- 技术(21494)
- 业经(20450)
- 业(20285)
- 经(19143)
- 问题(17970)
- 贸(16941)
- 版(15415)
- 技术经济(14698)
- 国际(14593)
- 世界(14505)
- 商业(14031)
- 业大(14006)
- 资源(13940)
共检索到417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晓钰 李强谊
分别以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强度作为能源消费指标,对2000~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且实证研究了不同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要明显大于人均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三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划分标准下,能源消费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及人均收入是造成能源消费水平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晓平
能源消费强度反映国民经济发展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其变动方向及影响因素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但研究中大多以我国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为对象,对地域差异关注不足。本文选取多项指标,构建能源消费规模份额指数、能耗强度指数、增长速度指数、综合消费指数,从不同角度刻画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法,定量研究了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与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工业化程度、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存在直接关系,尤其是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的提高将会显著增加地区经济能耗强度。现阶段,控制高耗能重化工业的重复建设与盲目投资,对于减小能源消耗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玉环 李倩 陈婷
本文根据我国三次经济普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行业差异的基础上,利用LMDI分解法与完全分解法,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将能源消费强度分解为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率因素逐渐超越结构因素成为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主要因素,以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效率因素的提高,对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发挥积极作用;工业部门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最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能源消费强度降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
能源消费强度 LMDI分解法 完全分解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国璋 王双
中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能源消费也存在差异,分析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能够在区域层面上进一步理解总体能源强度的变动。文章利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技术(LMDI)对1995-2005年中国能源强度变动进行区域因素分解,发现由区域内能源强度所显示的区域内技术进步因素是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决定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觅 吕斌 张纯 黄斌
本文采用1998—2007年30个省份的能源消耗、工业产业、交通和生活数据,从省域层面上分析了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和变动情况,并分阶段分类型对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作了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碳排放总量还是单位GDP碳排放量来看,其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变动情况来看,高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有向南部内陆省份扩大趋势。不同水平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差异大,高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影响因素以工业行业结构为主,低于全国平均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省份影响因素以交通和生活为主,且制造业产业结构对单位GDP碳排放量开始起抑制作用。
关键词:
碳排放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琦 孙根年 韩亚芬
节能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实施有赖于能源消费水平的准确度量。能源足迹的引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准确测算能源消费水平的计量手段。文章着眼于能源足迹的空间分布差异,利用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截面数据,测算出我国30个省区的能源消费足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出能源足迹与其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
关键词:
能源足迹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灵 申玉铭 任旺兵 严婷婷
论文采用分层聚类法对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地域划分,并运用Theil系数探讨能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而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研究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十五"时期,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省际差异显著,从空间上可划分为高效区、中效区和低效区,能源高效区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2001~2005年,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差异、三大地域间差异和地域内差异均呈上升趋势;能源结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价格水平和投资水平是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的显著因素;以煤炭消费比重所表示的能源结构对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以全员劳动生产率所表示的技术水平对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勤 彭希哲 陆志明 吴开亚
本文综合考量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应用该模型对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分析,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量化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效应对我国该阶段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52.73%,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大小依次是:能源强度效应为-79.93%,人口规模效应为20.20%,产业结构效应为7.78%,能源结构效应为-0.77%。研究认为,产业结构整体变化对该阶段碳排放增长未能表现出负效应,其主要原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永哲 马立平 徐宪红
本文建立我国主要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综合分析产业能源结构、产业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等因素对我国主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并量化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讨论了各影响因素的变动对碳排放增长所具有的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主要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程度最高,人口城市化、产业结构和产业能源结构居次,产业能源强度最低。最后,本文提出了节能减排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永哲 马立平 徐宪红
本文建立我国主要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综合分析产业能源结构、产业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等因素对我国主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并量化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讨论了各影响因素的变动对碳排放增长所具有的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主要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程度最高,人口城市化、产业结构和产业能源结构居次,产业能源强度最低。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鹏 顾晓薇 刘敬智 王青
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同能源储量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能源危机时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全面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使用效率低,近几年不少地区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三荒”(电荒、煤荒和油荒)正是这一矛盾的体现。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本文运用分解模型把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计算结果显示:1978年~2003年间能源效率年均增长率为4·76%,能源消耗总量没有随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脱钩;研究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效应共使能源消耗量增加约22·8×108t标准煤,而能源...
关键词:
中国 能源消费 分解 能源使用效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芝 刘贤贤 陈梦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从全国和省际层面将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生活能源强度效应、消费倾向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各效应逐年和累积效应贡献度以及区域间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收入、生活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均促进城镇能耗增长,其中收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抑制了生活能耗增长;各地区收入、人口规模、生活能源强度累积效应均为正值,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倾向累积效应有正有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对遏制中国城镇生活能耗增长、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芝 刘贤贤 陈梦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从全国和省际层面将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生活能源强度效应、消费倾向效应、收入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各效应逐年和累积效应贡献度以及区域间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收入、生活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均促进城镇能耗增长,其中收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抑制了生活能耗增长;各地区收入、人口规模、生活能源强度累积效应均为正值,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倾向累积效应有正有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对遏制中国城镇生活能耗增长、实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镭 刘立涛
该文在明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能源足量、可持续、合理供给;能源与水、土地、森林等资源配套能力;国家可持续能源政策与地区规划的融合,减缓环境资源的损耗;环境可持续性四个目标出发,构建了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刻画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解析影响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能源政策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制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能源与森林、土地资源的配套能力是重要基础;能源供应能力是核心所在;从中国东、中、西部来看,西部地区是中国能源可持续性最强的地区,中部次之,东部能源可持续性最弱;从中国八大区域来看,能源可持续性沿海地区最弱,东北和长江...
关键词:
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康晓娟 杨冬民
中国各区域的能源消费及其变动趋势存在很大差异,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的研究大多采用极差、变异系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方法,很少有采用泰尔指数方法。本文用泰尔指数来测度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差异,对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进行分解,并将以GDP为权重的泰尔指数与以工业增加值为权重的泰尔指数相比较,研究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对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总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地区省际差异所引起;自1995年以来我国区域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和东、中、西部内部差异均呈不断缩小趋势,但东中西部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