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72)
2023(17421)
2022(14964)
2021(14042)
2020(11849)
2019(27278)
2018(26813)
2017(51712)
2016(27518)
2015(30967)
2014(30622)
2013(30249)
2012(27756)
2011(24913)
2010(24465)
2009(22401)
2008(21562)
2007(18441)
2006(15811)
2005(13829)
作者
(77844)
(65008)
(64343)
(61398)
(41307)
(30928)
(29325)
(25575)
(24728)
(22894)
(22025)
(21964)
(20390)
(20344)
(20071)
(19884)
(19388)
(19112)
(18600)
(18581)
(15976)
(15894)
(15791)
(14758)
(14586)
(14384)
(14201)
(13877)
(12914)
(12728)
学科
(115561)
经济(115439)
管理(80403)
(77090)
(63426)
企业(63426)
方法(56796)
数学(50344)
数学方法(49771)
中国(30878)
(30027)
(28230)
业经(24210)
(23689)
(22893)
贸易(22884)
(22228)
技术(20647)
地方(20443)
农业(20234)
(19524)
环境(17660)
(17628)
财务(17554)
理论(17541)
财务管理(17518)
(17269)
企业财务(16647)
(16213)
金融(16211)
机构
大学(394286)
学院(391237)
(163997)
经济(160923)
管理(156945)
理学(137632)
理学院(136109)
管理学(133737)
管理学院(133040)
研究(131910)
中国(98246)
(83325)
科学(80639)
(71349)
(64930)
(60223)
研究所(59751)
财经(59128)
中心(59064)
业大(57770)
(54195)
(52990)
北京(52630)
(50972)
经济学(50716)
师范(50492)
(48457)
农业(47244)
经济学院(45915)
财经大学(44396)
基金
项目(276049)
科学(219091)
基金(203916)
研究(200359)
(178135)
国家(176754)
科学基金(152728)
社会(128753)
社会科(122173)
社会科学(122143)
基金项目(107587)
(104333)
自然(99598)
自然科(97372)
自然科学(97350)
自然科学基金(95634)
教育(92043)
(88895)
资助(84699)
编号(79853)
成果(62837)
(62159)
重点(61992)
(58131)
(57308)
课题(54326)
国家社会(54107)
教育部(53696)
创新(53574)
科研(53014)
期刊
(168586)
经济(168586)
研究(112946)
中国(67665)
学报(61018)
科学(57858)
管理(56160)
(52828)
(52423)
大学(46925)
学学(44329)
教育(39640)
农业(37318)
技术(35401)
(29840)
金融(29840)
经济研究(29235)
财经(28590)
业经(26791)
(24510)
问题(21605)
技术经济(20120)
(19972)
科技(19025)
统计(18469)
(18329)
图书(18194)
资源(17816)
理论(17813)
商业(17649)
共检索到552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守春  董秀成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1953—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Chow检验结果表明1978年的因果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长期内,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在短期内,只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志柏  
基于协整、误差修正模型与方差分解,分析我国1953年以来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源价格、产业结构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不是引起能源消费变化的原因,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能源浪费造成的;而能源消费是引起经济增长的原因,这验证了我国过去50年高投资、高消耗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再次反映了这一问题。能源消费与能源价格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方差分解结果再次肯定了能源价格的相对外生性,这预示着政府若要增强能源价格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必须放开对能源价格的管制,让市场主导能源价格的形成。产业结构是引起能源消费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从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闫笑非  杜秀芳  
为了探究影响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内在规律,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第一、二产业产值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与第三产业产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从短期波动角度看,能源消费量增长对中国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影响各不相同。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能源消费对中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同向拉动作用。通过这些分析结论,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中国能源供需失衡问题的方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源远  刘凤朝  
反弹效应是能源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消费反弹效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能源政策的实施效果。在新古典三要素生产函数的框架内,采用中国1985年~2005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非平稳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协整关系,运用索洛余数方法计算了考察期间中国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而依据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来估计由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消费减量、增量和反弹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存在下降趋势,说明提升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已成为能源有效利用和节约的重要手段;②1986年~2005年中国总体的平均反弹效应为53.68%,说明不能仅将技术进步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唯一手段来解决能源约束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松  贺灿飞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生产与消费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单位GDP的能耗却不断下降。理论上,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可以归因于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为了解释中国能源效率的这种变化过程,本文采用对数平均的LMDI方法将中国1994-2005年的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六大类产业结构变化、两位数产业结构变化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5年,能源强度降低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的贡献在2001年后不断降低,产业结构变动在1998年前降低了能源强度,1998年之后导致能源强度的上升。在技术效应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耗能产业部门及居民消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平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中国的进出口与技术进步的协整因果关系作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技术进步和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我国的技术进步促进了进口和出口的增长;出口和进口互为因果关系,但是出口和进口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显著。从短期来看,出口是技术进步的Granger原因,但技术进步不是出口的原因;进口不是技术进步的Granger原因,技术进步也不是进口的原因;进口是出口的原因,但出口不是进口的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朝阳  李雪松  
基于非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本文将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从单纯的线性影响关系推广到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技术进步达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才会显著改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推进型的产业结构升级才是能源效率提升的关键。同时,本文根据各地区技术进步水平所处区间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技术推动型、中间型和要素推动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多数省份仍处于中间型产业结构升级阶段。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多数地区产业升级仍有较大"政策调整空间",建议政府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锋  谭清美  周德群  李晓晖  
中国能源消费量除与GDP有关外,还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有关,本文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变量选择,通过计算各变量与中国能源消费量的灰色综合关联度,选择政府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表征技术进步,第三产业比重表征产业结构,外贸依存度表征对外开放程度。然后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本文对中国能源消费量、GDP、技术进步等五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和第三产业比对中国能源消费量起到负向作用,外贸依存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起到正向作用,能源消费量的技术进步弹性为-0.007 2,产业结构弹性为-7.724 5,对外开放程度弹性为0.579 1,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许广月  
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异质面板协整检验和面板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中国30个省市区1986—2006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结论表明:(1)从长期来看,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中部和东北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2)从短期来看,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东北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该结论为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费长期战略与短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艳芬  
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能源使用的巨大环境影响使能源消耗的生态占用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法(EFA)的理念,计算了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生态足迹,并利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方法将广义技术进步分解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个部分,然后采用时间序列法实证分析了这3个部分和能源专有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确实能够降低能源生态足迹,但各因素的相对作用和作用周期有一定的差异;比较而言,广义技术进步的作用要大于能源专有技术的作用;规模效率的滞后性最明显;技术效率的相对作用较大,科技进步的贡献相对低些,但随着时间推移,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巧生  陈亮  张炎涛  成金华  
本文选取中国各省1986~2005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异质面板协整和基于面板的误差修正模型重新检验中国能源消费和GDP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总体存在能源消费与GDP的双向因果关系,同时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只存在从能源消费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而中西部地区则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就短期而言,中国总体及东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与GDP无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则存在能源消费和GDP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白秋菊  陈建  
文章对日本能源消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带动经济增长的是技术进步而非能源消费。因此,为了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增大技术进步投入的力度,还需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能源效率、研发新能源,以适应经济和社会持续不断对能源的需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白秋菊  陈建  
文章对日本能源消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带动经济增长的是技术进步而非能源消费。因此,为了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增大技术进步投入的力度,还需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能源效率、研发新能源,以适应经济和社会持续不断对能源的需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龙如银  李仲贵  
文章通过R&D投入经费测算出代表中国技术进步的知识存量,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中国能源强度,对两者进行了长期和短期的实证关系研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琪林  李富有  
本文在构建1999—2010年中国29个省区市能源产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应用Malmquist-DEA方法,对中国能源产业的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能源产业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是生产率提高的决定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技术进步的依赖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中国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而不是技术效率。此外,各地区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但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技术进步既存在条件收敛,也存在着绝对发散。因此,我国各省份能源产业的生产率将不能实现最终趋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