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94)
2023(14300)
2022(12365)
2021(11596)
2020(9796)
2019(22757)
2018(22332)
2017(43748)
2016(23377)
2015(26213)
2014(25940)
2013(26195)
2012(24276)
2011(21974)
2010(21678)
2009(19939)
2008(19314)
2007(16642)
2006(14383)
2005(12771)
作者
(67151)
(55925)
(55463)
(53019)
(35614)
(26671)
(25283)
(22017)
(21246)
(19848)
(19077)
(18989)
(17727)
(17579)
(17256)
(17240)
(16679)
(16275)
(15902)
(15865)
(13814)
(13775)
(13559)
(12593)
(12544)
(12376)
(12277)
(11955)
(11122)
(10995)
学科
(103840)
经济(103729)
管理(65639)
(63552)
(51659)
企业(51659)
方法(49330)
数学(43604)
数学方法(43257)
中国(27512)
(26468)
(23537)
业经(21898)
(20994)
(20635)
贸易(20627)
(19990)
地方(19594)
(17682)
农业(17599)
环境(15370)
(15290)
技术(15072)
(14396)
金融(14395)
(14330)
理论(14289)
银行(14278)
(14182)
财务(14123)
机构
大学(340549)
学院(336650)
(145590)
经济(142982)
管理(135036)
理学(118208)
研究(117413)
理学院(116883)
管理学(115104)
管理学院(114522)
中国(87361)
(72824)
科学(71059)
(62919)
(58571)
研究所(53816)
(52033)
财经(51982)
中心(51180)
业大(49085)
(47546)
北京(46486)
(45510)
经济学(45308)
(43551)
师范(43179)
(42827)
经济学院(41038)
农业(40905)
财经大学(38972)
基金
项目(234962)
科学(186312)
基金(173938)
研究(170906)
(151791)
国家(150635)
科学基金(129545)
社会(110349)
社会科(104798)
社会科学(104774)
基金项目(92167)
(87896)
自然(83823)
自然科(81904)
自然科学(81886)
自然科学基金(80473)
教育(76828)
(74941)
资助(72398)
编号(67508)
成果(53705)
(53246)
重点(52561)
(50367)
(48476)
国家社会(46305)
课题(45953)
教育部(45880)
创新(45275)
科研(44842)
期刊
(153428)
经济(153428)
研究(100911)
中国(57898)
学报(52434)
科学(49920)
管理(48569)
(45971)
(44379)
大学(39796)
学学(37576)
农业(32409)
教育(31343)
(27106)
金融(27106)
技术(26742)
经济研究(26717)
财经(25507)
业经(24116)
(21898)
问题(19968)
(17403)
(16982)
技术经济(16849)
理论(16022)
科技(15790)
商业(15781)
图书(15700)
世界(15638)
资源(15343)
共检索到480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闫笑非  杜秀芳  
为了探究影响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内在规律,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第一、二产业产值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与第三产业产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从短期波动角度看,能源消费量增长对中国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影响各不相同。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能源消费对中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同向拉动作用。通过这些分析结论,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中国能源供需失衡问题的方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芳  江可申  
依据IPCC中的碳排放系数和不变价GDP计算了1978—2010年中国的碳强度,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碳强度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碳强度与煤炭消费比重以及第三产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煤炭消费比重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并具有持久的冲击作用;第三产业比重与碳强度负相关,短期内其影响稍弱。因此,降低煤炭消费比率和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有利于降低碳强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守春  董秀成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1953—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Chow检验结果表明1978年的因果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长期内,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在短期内,只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尹硕  张耀辉  燕景  
在结构转型和节能减排双重背景下,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的动态关系值得关注。文章基于我国1952-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VECM)来研究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正向关系,表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增加影响显著,且具有粗放特征;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的变动呈现反向变动特征,说明能源效率的提升在长期对能源消费的减少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能源消费的变动幅度明显小于能源效率的变动幅度,我国的能源消费存在基于能效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静敏  李惠娟  李煜华  王双燕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能源消费现状,并基于产业经济结构理论,探讨了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的机制,以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最后,基于误差修正模型(VECM)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影响能源消费,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彬  郭海华  
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正进入快速发展期,这势必带动能源供应及消费结构的变动。本文通过协整、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研究我国能源消费与城镇化、产业结构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产业结构、能源消费三者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二者对能源消费均具有正向效应,其中第二产业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小,城镇化居于二者之间;能源消费与城镇化、产业结构的长期均衡对短期波动存在一定的调整力度,且误差修正系数较小;城镇化、产业结构是能源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说明我国城镇化及产业结构调整,仍表现出较强的能源依赖性,降低能耗大的第二产业比重对推动我国节...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优智  
采用E-G两步法对1978年~2010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和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能源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两者间存在着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即能源费的增长可以直接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传国  陈蔚娟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分别对中国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因果、动态以及定量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从出口贸易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出口贸易波动将对能源消费产生持续较大的影响,出口贸易对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力春  
文章基于1978—2015年能源统计数据,使用VAR模型方法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样本期内协整关系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三者之间成立,依据长期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均显著高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拉动作用,实施节能减排政策,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会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力春  
文章基于1978—2015年能源统计数据,使用VAR模型方法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样本期内协整关系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三者之间成立,依据长期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均显著高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拉动作用,实施节能减排政策,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会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肇涵  
本文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方法,将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从能源消耗强度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能耗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是中国能耗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更加关注其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传平  高伟  赵亚楠  
文章基于1980-2012年统计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也有单向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均大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鞠可一  周德群  王群伟  吴君民  
能源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是能源安全的两大组成部分。我国能源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的。本文将能源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作为衡量能源安全的目标,从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能源消费结构出发,对1980年-2007年以来的各项指标展开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①单位新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能源安全的贡献能力远大于传统能源;②自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安全整体上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③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能源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的负面影响。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勤  彭希哲  陆志明  吴开亚  
本文综合考量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应用该模型对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分析,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量化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效应对我国该阶段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52.73%,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大小依次是:能源强度效应为-79.93%,人口规模效应为20.20%,产业结构效应为7.78%,能源结构效应为-0.77%。研究认为,产业结构整体变化对该阶段碳排放增长未能表现出负效应,其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锋  谭清美  周德群  李晓晖  
中国能源消费量除与GDP有关外,还与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有关,本文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变量选择,通过计算各变量与中国能源消费量的灰色综合关联度,选择政府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表征技术进步,第三产业比重表征产业结构,外贸依存度表征对外开放程度。然后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本文对中国能源消费量、GDP、技术进步等五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和第三产业比对中国能源消费量起到负向作用,外贸依存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起到正向作用,能源消费量的技术进步弹性为-0.007 2,产业结构弹性为-7.724 5,对外开放程度弹性为0.579 1,误差修正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