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79)
- 2023(12433)
- 2022(10539)
- 2021(10074)
- 2020(8579)
- 2019(19986)
- 2018(19687)
- 2017(37207)
- 2016(19883)
- 2015(22925)
- 2014(22294)
- 2013(22014)
- 2012(19963)
- 2011(17893)
- 2010(17517)
- 2009(16088)
- 2008(15398)
- 2007(12939)
- 2006(11140)
- 2005(9666)
- 学科
- 济(84262)
- 经济(84175)
- 管理(55282)
- 业(51447)
- 方法(43960)
- 企(42666)
- 企业(42666)
- 数学(39598)
- 数学方法(38906)
- 中国(23468)
- 农(20109)
- 财(19542)
- 贸(17092)
- 贸易(17081)
- 学(16804)
- 易(16649)
- 业经(16090)
- 制(13722)
- 理论(13090)
- 农业(13072)
- 地方(12296)
- 环境(12273)
- 和(12268)
- 务(12146)
- 财务(12089)
- 技术(12056)
- 财务管理(12054)
- 银(11580)
- 银行(11553)
- 企业财务(11371)
- 机构
- 大学(281133)
- 学院(278212)
- 济(119951)
- 经济(117883)
- 管理(108966)
- 研究(96887)
- 理学(95249)
- 理学院(94243)
- 管理学(92221)
- 管理学院(91735)
- 中国(73805)
- 京(59986)
- 科学(59181)
- 财(51312)
- 所(48234)
- 农(46498)
- 研究所(44375)
- 中心(44097)
- 业大(42580)
- 财经(41931)
- 经(38618)
- 江(38426)
- 经济学(37963)
- 北京(37859)
- 农业(36998)
- 院(35562)
- 经济学院(34230)
- 范(34139)
- 师范(33680)
- 财经大学(31644)
- 基金
- 项目(196651)
- 科学(156186)
- 基金(146958)
- 研究(138789)
- 家(130768)
- 国家(129838)
- 科学基金(111316)
- 社会(89481)
- 社会科(85037)
- 社会科学(85016)
- 基金项目(76041)
- 自然(74106)
- 省(73387)
- 自然科(72536)
- 自然科学(72513)
- 自然科学基金(71220)
- 教育(64916)
- 划(64073)
- 资助(62350)
- 编号(53420)
- 重点(44877)
- 部(44795)
- 成果(42031)
- 发(41766)
- 创(41333)
- 创新(38787)
- 国家社会(38729)
- 科研(38595)
- 教育部(38441)
- 大学(37061)
共检索到399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邹沛江 张大永
通过区分能源部门与非能源部门,扩展了核算模型,在传统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极限边界分析法对能源部门TFP进行解释。研究发现,能源部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2%,表现出显著的逆周期特征;能源部门TFP增长率平均为13.24%,进出口、交通基础设施等对能源部门TFP有稳健影响。
关键词:
能源核算 两部门模型 能源部门 极限边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仁祥 喻平
本文通过部门间的外溢效应来研究引进外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外资与内资的两部门模型,并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两部门间相互存在外溢效应。对中国经济外资与内资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两部门模型的回归分析以及外溢效应分析后,发现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增强,但对内资的外溢效应正趋于减弱。与此相适应,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应该由依靠政策优惠为主向依靠增强内资实力为主转变。
关键词:
外资 两部门模型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江山 张旭昆
近些年来,能源回弹效应已成为能源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既有研究仅从局部均衡视角关注行业或部门层面的能源效率与回弹效应,缺乏一般均衡视角的整体分析。本文通过构建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对能源回弹效应进行了重新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层面的短期和长期能源回弹效应具有差异:短期会出现逆反效应,长期回弹效应的类型取决于非能源产品和能源生产过程中能源效率弹性与劳动效率弹性之比。本文克服了传统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节约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政策制定者制定能源政策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回弹效应 能源效率 一般均衡 弹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智华 杨秀云
本文构建了反映我国"土地财政"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研究"土地财政"与房地产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高房价是造成高地价的重要原因;住房偏好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能够解释37%的房价波动;普通商品生产部门技术冲击以及家庭住房偏好冲击引起的投机性住房需求是我国财政收入过度波动的主要原因。较低的房地产投机交易成本强化了地方政府对"土地"的依赖,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对经济结构的不利影响,在增加投机性住房交易成本的同时,应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并通过对住房需求的严格监管实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钊 李国平 王舒健
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的研究侧重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微观经济基础和关联机制,通过两部门模型揭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方式:外部性和边际生产力差异。中国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M2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与经济长期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两部门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云清 朱启贵 谈正达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商业和房地产两个部门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运用贝叶斯估计模型的参数,考察了中国房地产价格和产量(数量)波动的机制。结果显示:(1)货币政策、房地产需求偏好、房地产部门技术、房地产部门工资加成的冲击能够解释大部分房价波动,其中,货币政策冲击能够解释约60%,可见货币政策是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主要来源;(2)房地产部门技术、房地产部门工资加成、货币政策的冲击能够解释约95%房地产产量波动;(3)证明了中国最优货币政策的制定可以采用温和地盯住房地产价格波动的方式。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货币政策 贝叶斯估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灿
作为中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产生了显著的生产外部性,能有效推动非保险部门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并将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总量的增长。基于两部门Panel Data模型的实证表明,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会显著影响非保险部门的产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经测算,对非保险部门每增加1%的保险要素投入,会带来国民经济增长0.1142%的保险生产外溢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慧鑫 冯宗宪 郭根龙
本文采用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细分12个行业的数据,通过构建两部门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来自区域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从发达贸易伙伴国进口的服务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从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进口的服务对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文化距离越近,效应越显著,国家间的文化距离越近就越能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加入人均收入和贸易伙伴国的服务进口交互之后,发现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进口共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少波 冯丹
文章探讨了人力资源在应用技术部门和基础研究部门的资源配置问题,揭示了两技术和消费的增长率与生产弹性之间的正比关系。人力资源在应用技术研究部门的投资份额大于基础研究部门的投资份额,人力资源配置在基础研究部门的份额正比两要素在各个部门的生产弹性,配置在应用技术部门份额正比于应用技术各个部门的生产弹性,而在商品生产部门的配置份额与这些弹性负相关。
关键词:
应用技术 基础研究 人力资源 资源配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小丽 姜奇平
本文针对当前数据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中成本法、收益法存在短板的问题,以及市场法不成熟的问题,基于梯若尔双边市场理论拓展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首次引入双边市场作为市场法定价的基础,从数字生态系统现有两部收费的实践出发,构建成本法与收益法相结合、单边市场与双边市场相结合、时间贴现与空间贴现相结合的数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DCAPM),用于标准化数据资本资产定价。这一模型创新性地将现有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从时间特例发展为时空通则。本文基于均衡分析建模,建立了按照实际销售收入、符合现有会计准则的数据资本资产定价方法。研究的一般意义在于,发现反科斯型市场的作用,尤其是明晰了将外部性加以内部化这一双边市场机制在数据资本资产定价中的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刚 潘祺志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六大产业1989—2005年能源消费的综列协整模型和综列误差校正模型,实证分析了各产业能源消费与产业增长、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六大产业的能源消费、产业增长和能源效率指标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短期调整效应显著,据此提出了"提高技术进步和加快进行产业调整"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综列协整 PVECM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阳小晓 包群 赖明勇
通过对Feder(1983)模型引入适应性预期过程并考虑了双向外部效应,文章采用银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动态两部门模型,针对中国1978~2000年期间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银行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实际部门对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大于银行部门对实际部门的外部效应,说明我国银行发展基本处于"需求带动型"阶段,进一步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银行部门的外部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本形成效应,而银行发展对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鸣鸣 刘澄 王军
本文基于两部门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部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均衡增长路径,并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特别是二元结构转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部门产出的持续增长可以促进经济二元结构的转化,而提高金融部门效率也可以推进二元结构的转换。
关键词:
两部门模型 二元经济 均衡增长路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继明 高宏 陈臣
本文使用几何平均的方式引入标准生产力矩阵与合成机会成本概念,将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广义价值论两部门分工交换模型扩展为多部门模型,在坚持比较利益率均等原则的基础上,给出了多部门模型下相对生产力系数、平均比较生产力、均衡交换比率、产品价值等概念的表达式,证明了当部门数量从两个变为多个时,多部门模型的相对生产力系数、均衡交换比例、平均比较利益率等变量的表达式与两部门广义价值论模型是一致的,是两部门广义价值论模型的一种合乎逻辑的扩展。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五六
本文在一般化两部门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运用门限理论,建立了两部门生产函数门限模型。该模型在存在门限效应时,更能够表达生产要素对产出的非线性机制的内涵。在以两部门生产函数门限模型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为例的实证分析中发现,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1988年前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关系不显著,在1988年后其关系才显著,且对非能源部门存在显著的外溢作用。
关键词:
门限效应 两部门模型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