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54)
2023(6272)
2022(5329)
2021(5240)
2020(4188)
2019(9904)
2018(9815)
2017(17947)
2016(9784)
2015(11504)
2014(11444)
2013(11245)
2012(10567)
2011(9799)
2010(9774)
2009(8793)
2008(8864)
2007(8044)
2006(7096)
2005(6593)
作者
(26490)
(21962)
(21682)
(20911)
(14184)
(10499)
(10000)
(8531)
(8431)
(8031)
(7614)
(7251)
(7145)
(7117)
(7060)
(6771)
(6567)
(6288)
(6244)
(6237)
(5653)
(5240)
(5222)
(5033)
(4955)
(4950)
(4870)
(4849)
(4440)
(4366)
学科
(41851)
经济(41809)
管理(27784)
(25651)
(21179)
企业(21179)
方法(16976)
中国(15629)
数学(14742)
数学方法(14629)
(11548)
贸易(11539)
(11375)
(10913)
(9267)
(8977)
业经(8637)
(7630)
银行(7627)
(7375)
(7120)
农业(6868)
地方(6689)
关系(6623)
环境(6602)
(6599)
(6401)
理论(6390)
(6355)
金融(6354)
机构
学院(139675)
大学(139180)
(65448)
经济(64297)
研究(51548)
管理(50531)
理学(42385)
中国(41998)
理学院(41878)
管理学(41385)
管理学院(41089)
(30628)
(28888)
科学(27339)
(25388)
财经(22992)
研究所(22699)
中心(22524)
经济学(21351)
(21040)
(20739)
北京(20383)
经济学院(19164)
(18770)
师范(18642)
(18602)
(17242)
财经大学(17028)
(16744)
科学院(15430)
基金
项目(84465)
科学(66897)
研究(66445)
基金(62040)
(53249)
国家(52835)
科学基金(44837)
社会(43048)
社会科(40887)
社会科学(40879)
基金项目(31327)
教育(31327)
(29716)
编号(27169)
资助(26425)
自然(26273)
(25927)
自然科(25684)
自然科学(25679)
自然科学基金(25268)
成果(22982)
(20465)
中国(19995)
课题(19537)
重点(19284)
(18982)
国家社会(18644)
教育部(18129)
(17672)
(17506)
期刊
(75198)
经济(75198)
研究(47403)
中国(31725)
(22482)
管理(21448)
教育(19211)
科学(17959)
学报(16685)
(16300)
(14061)
金融(14061)
大学(13386)
技术(13015)
经济研究(12946)
学学(12129)
财经(11914)
(11302)
农业(11289)
业经(10841)
(10465)
国际(10172)
问题(9900)
世界(9656)
图书(7632)
(7350)
论坛(7350)
(7240)
技术经济(7193)
现代(6681)
共检索到223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匡梅  江可申  米传民  
本文从介绍中国能源资源现状入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根据这一关系提出了粗放型经济条件下中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最后给出了在“十一五”规划新的指导思想下的中国的能源新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与生产国之一,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是国家持续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和基本任务。鉴于迅速变化的消费结构、有限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基础, 21世纪中国能源安全的基本任务是:在不断扩大资源国际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进口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及早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巧生  王华  成金华  
全球化和加入WTO ,有助于中国从更大范围内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从中国能源战略评价的角度来讲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实施石油安全战略 ;能源工业作为竞争性行业 ,必将融入到开放型经济体系中 ,市场化是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未来能源政策的走向是国际化 ,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调整能源结构 ,协调全球和本国发展与能源及环境之间的矛盾 ,恰当地处理多种社会集团和人群利益主体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使之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运行和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秀成  皮光林  
随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分析了世界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演变历程,分别从中东、中亚—俄罗斯、亚太、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区阐述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博弈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战略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卫斌  吴嘉仪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最终构建近零碳排放能源体系。本文从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对满足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的中国能源转型进行情景分析,探讨中国能源转型框架路线图。研究结果表明:在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50亿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80%的低能耗-高比重情境下,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减少到20亿吨左右;在2050年能源消费总量55亿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75%的高能耗-低比重情境下,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减少到30亿吨左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在全面分析国情世情新趋势和世界能源新格局的基础上,提炼出应对全球变化的中国能源战略——"五指合拳",即"节能、绿色、结构、安全、改革"。五个子战略都服从国际博弈的需要,都服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本身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五指"能"合拳",可以协调。能源总战略与子战略,均是以中长期为考虑的基点,但总战略更强调通盘布局的大思路;而子战略重在以解决能源的重大实际问题为目标来设计;总体战略中含有战略目的内容,而子战略中多突出的是战略手段。总战略力求要明确对手,有"打仗"和博弈准备,要立足博斗;力求明确博弈前的关键配置,如能源战略的管理,战略科学家、战略企业家和战略管理者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金东  
中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缺油少气;另一方面能源消费却在快速增长,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迫在眉睫。作为能源消费大户的交通运输部门,近年来其能源消费增长较快,而能源效率偏低,须实施交通节能战略。可选择从促进技术进步、调整运输结构、促使制度变迁等三重路径来实施交通节能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石定寰  
90年代至下世纪初,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能源需求将持续上升。中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平低并以煤炭为主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能源科技发展战略必须以提高能源开发与利用效率为重点,同时加强环境无害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 一、现状和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婷  鲁成军  
作为能源消费第二大国,中国能源的国际安全问题给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自由制度主义无法解释强者往往选择"背叛"战略的现象,无力面对安全领域缺乏合作的挑战。而现实主义对博弈最优合作给予了最悲观的认识,因而无法解释日益增多的合作现象,这就决定了寻求建立适合的博弈模型来解决能源安全困境的迫切性。为了解除中国能源国际安全的现实困境,基于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视角,建立博弈模型,得出中国能源的国际安全战略应是冲突与合作共存。博弈最终的结果取决于博弈方采取的策略选择和博弈阶段的变化。建议加快中俄能源合作、加强同中东国家的能源产业一体化、应突出周边甚至大周边外交、参与和构建多边合作机制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艳梅  张雷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能源消费迅猛增长,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分析近年来能源消费增长原因,可为未来寻找节能途径提供参考。论文在构建能源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将促使能源消费增长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节能技术变化4个因素。并以1997~2002年为样本期,定量测度了各因素变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值及贡献率。结果表明:促使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中,贡献率最大的是经济规模的增加,其次是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变化。而减少能源消费的因素只有节能技术变化,但由于其贡献值的绝对值小于前3个因素的贡献值之和,因此能源消费总量仍呈增加趋势。可见,技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一君  林映光  孙岚  
产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衰退产业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产业形态,企业为了摆脱衰退困境,应该树立危机意识,正确识别衰退,认识到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的战略创新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笔者试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产业演化逻辑入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选择科学的战略创新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庚申  
苏联的解体和中亚里海地区新独立国家的出现,使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使中亚里海地区成为新的“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基于国内能源安全和全球霸权的需要,美国及时制定了中亚里海能源战略,并采取各种措施推进落实其能源战略。鉴于未来能源供应的短缺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美国的中亚里海能源战略对中国能源战略的突出影响主要是刺激中国加快以中亚里海能源开发为重点的能源战略规划,在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机制的同时,从地区油气连接方面处理好与日本、韩国关系,积极推动建立东北亚地区能源和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齐中英,杨忠,林园  
本文基于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压力,分析了能源科技发展在解决我国能源问题中的战略意义,探了伴随未来能源技术体系的替代演变,我国能源科技发展战略的定位及实施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