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1)
- 2023(8932)
- 2022(7726)
- 2021(7260)
- 2020(6247)
- 2019(15035)
- 2018(14632)
- 2017(27847)
- 2016(15200)
- 2015(17644)
- 2014(17490)
- 2013(17791)
- 2012(16972)
- 2011(15578)
- 2010(15372)
- 2009(14534)
- 2008(14603)
- 2007(13102)
- 2006(11140)
- 2005(10133)
- 学科
- 济(73287)
- 经济(73227)
- 管理(40046)
- 业(38986)
- 方法(35209)
- 数学(31984)
- 数学方法(31783)
- 企(29516)
- 企业(29516)
- 中国(20919)
- 农(19406)
- 财(16702)
- 贸(16056)
- 贸易(16046)
- 易(15650)
- 地方(14688)
- 学(13526)
- 业经(13016)
- 农业(12859)
- 制(12556)
- 环境(10993)
- 银(10670)
- 银行(10645)
- 融(10353)
- 金融(10350)
- 和(10343)
- 行(10231)
- 务(9450)
- 财务(9435)
- 财务管理(9411)
- 机构
- 大学(230844)
- 学院(227111)
- 济(106106)
- 经济(104372)
- 管理(85577)
- 研究(84410)
- 理学(73912)
- 理学院(73020)
- 管理学(71976)
- 管理学院(71545)
- 中国(64612)
- 科学(50172)
- 京(49425)
- 财(45142)
- 所(43510)
- 农(40281)
- 研究所(39856)
- 中心(37949)
- 财经(36683)
- 经济学(34856)
- 经(33518)
- 业大(33410)
- 江(32118)
- 农业(32024)
- 北京(31779)
- 经济学院(31668)
- 院(29730)
- 范(29549)
- 师范(29286)
- 财经大学(27330)
- 基金
- 项目(151366)
- 科学(119310)
- 基金(112664)
- 研究(109143)
- 家(99042)
- 国家(98321)
- 科学基金(82752)
- 社会(71821)
- 社会科(68236)
- 社会科学(68213)
- 基金项目(59495)
- 省(55624)
- 自然(52006)
- 自然科(50816)
- 自然科学(50798)
- 自然科学基金(49952)
- 教育(49354)
- 划(48380)
- 资助(46705)
- 编号(42144)
- 部(35689)
- 重点(34816)
- 成果(34488)
- 发(33800)
- 国家社会(31183)
- 创(30898)
- 教育部(30479)
- 中国(30419)
- 科研(29458)
- 创新(29130)
共检索到334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
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别与国际差别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是当前的技术经济水平下通过采取措施可能实现的节能潜力。以国内最高能源效率为比较标准计算中国的节能潜力不仅比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准更符合实际,而且还可以做到能源资源公平合理地配置。中国能源效率较高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能源效率最低的地区主要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内陆省区。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需要改变目前地区自我平衡的能源配置方式,使能源流向效率高的地区。各地区在制定节能措施时既要考虑影响能源效率的一般性因素,也要考虑本地区的特殊因素,另外,中国也不能不分地区地实行同一节能降耗的目标。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地区差异 节能潜力 效率趋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能源利用形成的环境效应替代变量纳入全要素能效研究体系,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CCR-DEA模型,测算了包含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地区2000-2007年的节能减排潜力,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潜力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全要素能效整体水平偏低,各地区、三大区域的能效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促进各地区节能减排有显著作用,而市场化水平、能源价格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尚不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建翠 朱承亮
本文基于生产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地区能源效率,分析了各地区节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整体全要素能源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呈现先升后降随后平稳态势;(2)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只有中部区域存在σ收敛;(3)大部分省域的节能潜力较大。为提高地区能源效率、实现节能目标,应该提高研发投入,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建立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促进能源的合理流动;实行一地一策,制定差异化的节能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注重不同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红亮 史丹 肖洁
本文认为对地区能效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既可能是经济社会因素,比如说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均GDP等,也可能是自然环境因素,比如说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温、日照时间等。经济社会因素内生于人类社会本身,其对能效造成的影响最终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改变人们的能源消费方式等手段来加以改变。与此不同,自然环境因素外生于人类社会,其对能效造成的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根本上讲,经济社会因素对能效造成的影响部分才是可以真正实现的节能潜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文提出了"理论节能潜力"和"实际节能潜力"的概念,并且首创了把环境变量纳入全要素能效考察的方法和经济学模型。根据2005年我国各地区的数据,本文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本文采用全要素方法,将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作为能源利用经济产出的环境成本纳入研究框架,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CCR-DEA模型,测算了中国29个省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并度量了其环境绩效,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的效率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及其环境绩效整体水平都偏低,尚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效及其环境绩效发展都显著不平衡,节能减排潜力巨大;(3)经济发展水平对一个地区的节能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兵 杨雨石 赖培浩 於露瑾
在考虑自然环境差异的情况下,运用四阶段SBM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区2000-2010年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碳排放效率和自然效应(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区的理论节能减排潜力与实际节能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节能减排潜力和空间巨大;地形地貌、荒漠化沙化程度和年降水量等自然环境因素对能源效率和碳排放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调整前的理论能效和理论碳效的排名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后的实际能效和实际碳效的排名则是中部、西部、东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应 杨红强
本文利用2005~2010年中国39个工业行业数据,运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了工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发现,"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行业整体能源利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偏低;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资本密集型产业能源利用纯技术效率平均水平最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利用的规模效率已接近最优水平,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能源利用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平均水平最低,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产业;不同工业行业节能潜力差异较大,资本密集型产业节能潜力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节能潜力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工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安岗 郁培丽 石俊国
能源利用效率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工业部门2003年至2010年3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各行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各行业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最低。各行业能源效率都有提高的趋势,节能潜力因行业而异。针对不同行业的节能潜力,政府应采取不同的节能激励政策。本研究可以为识别行业节能潜力差异性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能源利用技术效率提高和经济的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向其凤 王文举
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能源结构的调整受到能源内部替代性和能源供给结构的制约。本文建立内部替代约束和供给约束下的能源结构优化模型,给出碳排放量最优化的部门能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预测的能源供给下,经济增长的速度越低,碳强度下降的幅度越大;以2010年的能源结构为基础进行优化,在2020年可节能16.16亿~18.50亿吨标煤,减排50.31亿~51.99亿吨CO_2,使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1.73%~37.88%,比2005年下降46.21%~51.05%,完全可以实现预定的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并可在经济中低速增长的情形下实现能源总量控制目...
关键词:
能源结构 内部替代 供给约束 节能减排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孔庆宝 张燕江
通过建立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本文对福建三大产业能源效率、节能潜力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国企产值在第一产业中比重越大,该产业能源效率越低;对于二、三产业而言,国企反而能源效率更高;对外开放程度能够改善第一、二产业的能源效率,而不利于第三产业的能源效率提高;第三产业的可行能源效率提高潜力最大,第一产业次之,最差是第二产业,但是第二产业依然是福建省节能的关键着力点。
关键词:
能源效率 节能 随机前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冰 张磊
本文采用DEA方法分析了山东传统产业的能源效率,测算了各行业的节能潜力,并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能源利用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能源效率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山东的传统产业能源效率呈上升态势,但相对于先进省份仍然较低,且已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存在着较大的节能潜力,需要通过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壮大企业实力等手段,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能源效率 节能潜力 传统产业 影响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文化 樊桦 李连成 杨洪年
交通运输是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领域。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要求下,加快交通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优化结构、提高技术和加强管理,全面提高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低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传旺 林伯强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部门3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2000~2009年工业能源要素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并估算要素重置带来的节能潜力。结果表明,能源要素市场的扭曲会导致能源要素向高耗能行业流动;而约束性的能源强度目标与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能够改善能源要素配置效率;通过要素的重置,在2009年可以实现2.5亿吨标煤的节能潜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培振 张亚斌 李激扬
本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利用1995~2007年中国与10个OECD国家的要素投入、经济产出数据,分别测算出各国在该时期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结果表明:(1)如果采用能源强度指标,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可能会被低估,而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可以更全面、合理地反映出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水平变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2)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逐年提高,节能潜力逐年降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趋于缩小。(3)知识投入对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张超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本文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及减少CO2排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