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57)
- 2023(19183)
- 2022(16645)
- 2021(15637)
- 2020(13311)
- 2019(31300)
- 2018(30851)
- 2017(59203)
- 2016(32072)
- 2015(36580)
- 2014(36403)
- 2013(36226)
- 2012(33255)
- 2011(29936)
- 2010(30054)
- 2009(27887)
- 2008(27411)
- 2007(24056)
- 2006(20644)
- 2005(18172)
- 学科
- 济(132804)
- 经济(132664)
- 管理(90921)
- 业(86384)
- 企(71474)
- 企业(71474)
- 方法(64898)
- 数学(57220)
- 数学方法(56353)
- 中国(35307)
- 农(34555)
- 财(33089)
- 学(28363)
- 业经(27625)
- 贸(25787)
- 贸易(25774)
- 易(25042)
- 地方(24692)
- 制(22924)
- 农业(22854)
- 理论(21931)
- 务(21008)
- 财务(20913)
- 财务管理(20866)
- 和(20225)
- 企业财务(19746)
- 环境(19631)
- 技术(19448)
- 银(19239)
- 银行(19183)
- 机构
- 大学(460995)
- 学院(458640)
- 济(186513)
- 经济(182680)
- 管理(180117)
- 理学(156806)
- 理学院(155072)
- 研究(153911)
- 管理学(151949)
- 管理学院(151138)
- 中国(115199)
- 京(98235)
- 科学(96101)
- 财(83523)
- 所(77787)
- 农(75330)
- 研究所(71124)
- 中心(70037)
- 业大(69457)
- 财经(67944)
- 江(65448)
- 北京(62357)
- 经(61841)
- 范(59906)
- 农业(59343)
- 师范(59312)
- 经济学(57074)
- 院(55807)
- 州(52949)
- 经济学院(51649)
- 基金
- 项目(314408)
- 科学(246957)
- 基金(228950)
- 研究(226302)
- 家(200417)
- 国家(198832)
- 科学基金(170507)
- 社会(142018)
- 社会科(134658)
- 社会科学(134620)
- 省(121614)
- 基金项目(120307)
- 自然(112532)
- 自然科(109973)
- 自然科学(109943)
- 自然科学基金(107946)
- 教育(105508)
- 划(103001)
- 资助(96662)
- 编号(91635)
- 成果(74022)
- 重点(70666)
- 部(69814)
- 发(66172)
- 创(64690)
- 课题(63379)
- 科研(60625)
- 创新(60418)
- 教育部(59836)
- 大学(59061)
- 期刊
- 济(194965)
- 经济(194965)
- 研究(131190)
- 中国(84356)
- 学报(74475)
- 科学(67800)
- 农(67241)
- 管理(64379)
- 财(63799)
- 大学(56314)
- 学学(52903)
- 教育(50202)
- 农业(46593)
- 技术(41584)
- 融(36552)
- 金融(36552)
- 经济研究(32945)
- 财经(32631)
- 业经(31093)
- 经(27915)
- 业(25676)
- 问题(25294)
- 统计(24196)
- 图书(23004)
- 技术经济(22915)
- 版(21763)
- 策(21696)
- 贸(21646)
- 理论(21193)
- 科技(21098)
共检索到660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师博
应用Refined 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导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内部尤其是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下降是1980~2005年总能源强度显著改进的主因,但是由于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特征,产业结构变动无法从整体上对能源强度改进产生积极的影响。计量检验结果也显示,重工业比重的上升对分解模型所分析的强度效应以及总能源强度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2001~2004年能源强度出现反弹的诱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玉环 李倩 陈婷
本文根据我国三次经济普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行业差异的基础上,利用LMDI分解法与完全分解法,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将能源消费强度分解为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率因素逐渐超越结构因素成为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主要因素,以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效率因素的提高,对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发挥积极作用;工业部门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最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能源消费强度降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
能源消费强度 LMDI分解法 完全分解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巧生
本文利用费雪指数分解模型从产业层面考察了我国能源强度指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诸因素中效率份额的贡献占绝对主导,结构份额的影响较少,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累计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从时间演变的角度看,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呈现明显逐年放缓趋势,产业部门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逐年减低。(2)1981—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水平(ΔTFP)每提高1%,能源消耗强度(ΔI)相应地降低约0.33%。作为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能源强度不断降低现象的发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对1978—2007年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改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及科技投入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并且能源价格存在明显的"逆向"非对称效应。短期内,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和重工业产值比重、提高科技费用支出比重都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能源消耗强度有间接的滞后影响。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科技费用支出比重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贡献程度最大,而能源价格的贡献程度又显著高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文章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耗强度进行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消耗强度仍然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相对于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也少得多,除了少数年份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作用是负面的。
关键词:
中国 能源消耗强度 分解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国璋 王双
中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能源消费也存在差异,分析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能够在区域层面上进一步理解总体能源强度的变动。文章利用对数平均D氏指数技术(LMDI)对1995-2005年中国能源强度变动进行区域因素分解,发现由区域内能源强度所显示的区域内技术进步因素是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决定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丽娜 赵涛 刘广为 孙金帅
能源强度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以及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可以由能源结构来表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VAR),分析1990-2010年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据。基于SVAR模型构建的所需条件,对3组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构建SVAR模型。通过S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应用方差分解技术,探究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能源强度变化中的贡献度。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磊
如何降低能源强度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课题。中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地加快,而市场化对能源强度的调节机制作用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能源强度空间分布与能源资源禀赋分布十分类似。空间自相关检验揭示了省域能源强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本文通过引入市场化变量作为调节变量建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资源越丰沛,能源强度越高"的命题得到了证实;重工业与能源强度成正比关系,技术进步是降低能源强度的有效因素;在市场化调节机制的作用下,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开放明显地改善了能源效率,由于我国能源价格受政府管制,并非真实地反映市场调节行为,因此能源价格未能有效地降低能源强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静华 贾仁安 涂国平
本文基于能源消费强度的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LMD),建立中国三大产业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7年间,能源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的变化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并研究了煤、石油、电力三种能源消费强度的两因素分解贡献值比较和三大产业间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的贡献份额比较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效率因素是影响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煤的消费强度与中国能源的消费强度变化一致,提出了降低第二产业重点耗能产业的能源效率、技术进步和优化经济结构三大管理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分解为结构份额变动和效率份额变动。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间呈现下降趋势,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经济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除了少数年份外,各区产能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效率份额,我国各经济区钢铁行业结构份额调整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较小。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应该发挥各经济区产能调整的作用;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降低要特别注意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3大经济区的调整作用。
关键词:
能耗强度 分解模型 结构调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芳 江可申
依据IPCC中的碳排放系数和不变价GDP计算了1978—2010年中国的碳强度,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碳强度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碳强度与煤炭消费比重以及第三产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煤炭消费比重对碳强度的贡献度较大,并具有持久的冲击作用;第三产业比重与碳强度负相关,短期内其影响稍弱。因此,降低煤炭消费比率和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有利于降低碳强度。
关键词:
碳强度 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青 罗志红 花明
能源强度是体现一国经济结构合理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能源强度变化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构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的函数关系,利用1990—2012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结果显示,整体来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间存在协整关系;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影响系数为-10.46367,能源结构的影响次于产业结构,影响系数为5.489905;短期来看,能源结构的波动对能源强度的冲击大于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的累积效应较为明显。
关键词:
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 能源强度 VEC模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姜磊 柏玲
区域间的空间溢出和技术溢出效应日益显著,在进行能源强度收敛研究时不可忽略空间依赖性和时间动态性。在考虑空间维度的地理邻近性和时间维度的动态性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中国29个省区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趋势以及收敛情况,研究表明:从中国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来看,呈现东低西高的格局,并且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从动态趋势看,能源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指数在2005年之后趋于稳定,东、中、西部的能源强度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总体趋势来看,能源强度存在绝对σ收敛,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瑞 丁日佳
运用LMDI乘法分解模型,将能源强度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部门结构变动效应与能源替代效应;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驱动能源强度变动三种效应的价格与经济原因。基于我国19802014年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能源价格上涨、经济增长对于降低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技术进步效应、部门结构变动效应与能源替代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能源价格对技术进步效应影响效果最显著,对部门结构变动效应影响较小,对能源替代效应无显著影响。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不是通过引发经济结构调整或能源消费结构改变推动能源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查建平 唐方方 傅浩
工业能源碳排放在中国总碳排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中国低碳减排工作关注的重点。文章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构建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1998~2007年间,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以及产出等五因素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在工业系统内部各产业间的变化特性,从而为中国工业能源碳减排路径提供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终端能源消费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基于Laspeyres指数分解技术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中国能源强度演变的实证检验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区域差异的动态关系比较研究——基于省(市)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基于价格指数的中国能源强度分解方法研究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就业效应研究
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测算、效率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与Tobit模型运用
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分解——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演变——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分析
信息化对中国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基于空间杜宾误差模型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中国省域能源强度差异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