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9)
- 2023(8098)
- 2022(6932)
- 2021(6581)
- 2020(5754)
- 2019(13616)
- 2018(13400)
- 2017(25790)
- 2016(14071)
- 2015(16489)
- 2014(16552)
- 2013(16890)
- 2012(16247)
- 2011(14867)
- 2010(14847)
- 2009(13890)
- 2008(14076)
- 2007(12698)
- 2006(10880)
- 2005(9894)
- 学科
- 济(66505)
- 经济(66372)
- 管理(35890)
- 业(34413)
- 方法(31841)
- 数学(28748)
- 数学方法(28564)
- 企(25833)
- 企业(25833)
- 中国(20142)
- 农(18003)
- 贸(15602)
- 贸易(15596)
- 易(15249)
- 财(14965)
- 学(12525)
- 制(12391)
- 业经(11504)
- 农业(11264)
- 地方(10932)
- 银(10321)
- 银行(10299)
- 行(9912)
- 融(9876)
- 金融(9874)
- 和(9709)
- 环境(9263)
- 出(8599)
- 务(8113)
- 财务(8061)
- 机构
- 大学(214876)
- 学院(210485)
- 济(98936)
- 经济(97192)
- 研究(80040)
- 管理(78200)
- 理学(66941)
- 理学院(66117)
- 管理学(65141)
- 管理学院(64738)
- 中国(61335)
- 京(46515)
- 科学(46175)
- 财(42947)
- 所(41404)
- 研究所(37628)
- 农(36590)
- 中心(35806)
- 财经(34418)
- 经济学(32332)
- 经(31433)
- 北京(30369)
- 江(30130)
- 业大(30064)
- 经济学院(29323)
- 农业(29039)
- 院(28059)
- 范(27714)
- 师范(27487)
- 财经大学(25554)
- 基金
- 项目(135669)
- 科学(106557)
- 基金(100453)
- 研究(99473)
- 家(87807)
- 国家(87159)
- 科学基金(73027)
- 社会(64859)
- 社会科(61430)
- 社会科学(61412)
- 基金项目(52465)
- 省(49283)
- 教育(45350)
- 自然(45159)
- 自然科(44102)
- 自然科学(44084)
- 自然科学基金(43347)
- 划(43086)
- 资助(42181)
- 编号(39092)
- 成果(33044)
- 部(32487)
- 重点(31110)
- 发(29894)
- 中国(28103)
- 国家社会(27987)
- 教育部(27813)
- 创(27377)
- 课题(27120)
- 科研(26202)
共检索到318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蔡国田 张雷
国家能源保障目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指满足国家人口发展正常需求的能源供应保障的稳定程度;第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指能源消费及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构成任何威胁。本文从影响能源保障的能源资源基础、生产与消费、运输、生产与消费对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能源保障的基本形势,总体来说中国目前能源保障重点集中在能源供应保障层面上,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基础及生产与消费空间高度分离的特点建立起了庞大的能源保障体系,对能源使用安全尽管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但是由于现实经济的压力和认识上的不足实质性的措施还很少。未来我国应该立足能源保障基本形势,从供应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出发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义强 葛全胜 郑景云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形势下,能源保障风险日益凸现。全国能源保障分区研究不仅是能源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发展对能源产业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阐述了全国能源资源的基础形势,并对1996年~2005年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由能源储量比、对外依存度、库存增减量、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运输线路长度6个指标组成的能源保障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根据灰色聚类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十五"期间的能源保障能力进行了评估与分区。结果表明: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具有南低北高、东低西高的特点;能源低保障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能源中等保障区主要涵盖华北、华东、...
关键词:
能源风险 能源保障 灰色聚类 分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鹏 顾晓薇 刘敬智 王青
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同能源储量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能源危机时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全面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使用效率低,近几年不少地区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三荒”(电荒、煤荒和油荒)正是这一矛盾的体现。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本文运用分解模型把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计算结果显示:1978年~2003年间能源效率年均增长率为4·76%,能源消耗总量没有随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脱钩;研究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效应共使能源消耗量增加约22·8×108t标准煤,而能源...
关键词:
中国 能源消费 分解 能源使用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枫 王丽丽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95年-2009年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面板数据,使用费雪理想指数分解法对我国能源强度的变动趋势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1995年-200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来自于能源效率的提高,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较为有限。从省际层面来看,1995年-2009年各地区的能源强度都普遍降低,但各省市区之间的能源强度的绝对水平与变动幅度差距在扩大。在这一时期,由地区间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强度变化分化明显,并与部门内能源效率的作用相互加强,造成了地区间能源强度分布趋于分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项潇智 贾绍凤
论文研究了我国能源产业的用水现状和各类能源产出的发展趋势,并评估预测了2012、2020、2030年我国能源产业的需水情况。分析表明:2020、2030年我国能源产业需水总量将分别达到655×108和677×108m3,比2012年有所增加,但增量不超过20%。火力发电仍为能源产业中用水量最大的行业,风力发电、核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在高速发展进程中并未大规模用水。页岩气开采需水不多,但开采初期的大量用水在缺水地区会造成用水紧张。能源作物种植需水量将大幅增加,2012—2020、2020—2030年其需水增长量分别为30×108和18×108m3,是造成未来能源产业需水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能源产业 需水 中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洪涛 丁云龙
利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95—2006年能源消费密度的变动趋势进行分解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共同促进了能源消费密度的下降。2000年之后,受结构效应由负转正和技术效应影响减缓的双重影响,能源消费密度近几年出现了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的重工业化趋势,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逐渐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不足及其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等是造成这一趋势的深层原因。扭转这一趋势的政策取向在于促进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逐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发挥节能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雷 蔡国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之一,中国的能源消费及其增长趋势不仅决定着本国能源生产和供应格局的变化,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全球能源生产和供应格局的变化。增长趋势分析表明,中国能源消费行为总体上保持着与其他国家相一致的特征。然而,最近10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费行为出现某种失常。究其原因,最大可能在于统计数据的失真。
关键词:
中国能源消费 结构多元化 统计失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光奇
目前,我国能源安全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石油供应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难度大;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装备技术水平落后;环境压力大;替代能源发展较慢。应从战略上确定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和完善政府政策,保障能源安全,调整石油、煤炭产业发展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和鼓励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
能源安全 政策保障 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央党校"能源安全问题研究"课题组 曹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会军 范如国 罗明
利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测度中国能源效率演化中的时空局域特征,并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估算中国能源反弹效应情况,探讨其对能源效率演化的复杂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效率演化过程受到各因素的共同驱动,但在局部区域和阶段上存在异质性。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负面作用源于能源反弹效应的冲击。只有充分考虑能源效率演化路径的时空差异,同时结合节能政策来减缓能源反弹的冲击,才能实现区域能源效率提高和能源消费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
能源效率 异质性 反弹效应 时空加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雄年 冯永忠 任广鑫 丁瑞霞 杨改河
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当前我国能源的供需矛盾主要表现为煤炭供大于求,油气资源严重不足,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加剧,但当前我国各项能源发展战略措施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未来能源领域内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能源 能源供需结构 能源供需矛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中国能源集团500强研究"课题组 解树江
作为国内首次开展中国能源集团500强调查研究的机构,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致力于将"中国能源集团500强"打造成反映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并通过对中国能源集团500强的分析明确我国能源集团的市场格局,树立我国能源集团的前进标杆,进而促进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本文从规模、行业、地域、资本性质以及上市公司经营能力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能源集团500强的发展现状。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总结出中国能源集团500强主要呈现以下发展特色:产融结合、双轮驱动,有效填补资金缺口;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日渐凸显;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集团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将履行社会责任有效融入集团管理机制中,不断提升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国浩 杨毅 朱莉莉
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构建异质性双边随机模型,从內外部融资、温室气体减排等角度测度和分析中国能源投资效率。结果表明,能源工业內部融资约束和金融机构外部融资支持对能源投资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显著影响,两者的综合影响为负,这将导致能源投资往往低于最优水平。山西、陕西等资源型地区的能源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不强,未来应以传统能源建设为主;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能源自给率偏低,应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
关键词:
能源投资 环境保护 内外部融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邱寿丰
为了解各类区域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具体影响,本文运用完全分解模型,从省级区域、东中西部和经济发展不同组别等三类区域角度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解分析。结果发现:(1)在1997~2002年,对我国能源强度下降起最大正作用的是辽宁、黑龙江、江苏、四川、湖北5个省份、中部以及经济发展中组;(2)在2002~2005年,对我国能源强度下降起最大负作用的是内蒙古、河北、江苏、山东、湖南5个省级区域、东部以及经济发展高组;(3)要促使我国能源强度下降,首要监控对象应该是江苏、河北和湖南3个省份、东部以及经济发展高组。
关键词:
能源强度变化 完全分解模型 区域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志柏
基于协整、误差修正模型与方差分解,分析我国1953年以来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源价格、产业结构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不是引起能源消费变化的原因,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能源浪费造成的;而能源消费是引起经济增长的原因,这验证了我国过去50年高投资、高消耗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再次反映了这一问题。能源消费与能源价格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方差分解结果再次肯定了能源价格的相对外生性,这预示着政府若要增强能源价格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必须放开对能源价格的管制,让市场主导能源价格的形成。产业结构是引起能源消费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从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