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99)
- 2023(7488)
- 2022(6206)
- 2021(5912)
- 2020(4749)
- 2019(10905)
- 2018(10384)
- 2017(18944)
- 2016(10157)
- 2015(11651)
- 2014(10851)
- 2013(11035)
- 2012(10502)
- 2011(9915)
- 2010(9502)
- 2009(8734)
- 2008(8531)
- 2007(7270)
- 2006(6577)
- 2005(6080)
- 学科
- 济(45337)
- 经济(45290)
- 管理(23454)
- 业(22389)
- 方法(19623)
- 数学(17942)
- 数学方法(17812)
- 中国(15458)
- 企(15106)
- 企业(15106)
- 农(13411)
- 贸(11894)
- 贸易(11888)
- 易(11717)
- 学(10449)
- 业经(8651)
- 农业(8574)
- 财(8515)
- 制(7870)
- 环境(7149)
- 关系(7024)
- 发(6834)
- 融(6827)
- 金融(6827)
- 银(6778)
- 银行(6742)
- 行(6616)
- 出(6529)
- 体(5853)
- 和(5667)
- 机构
- 大学(152242)
- 学院(148938)
- 济(71194)
- 经济(70235)
- 研究(66265)
- 管理(49986)
- 中国(49919)
- 理学(42898)
- 理学院(42352)
- 管理学(41641)
- 管理学院(41395)
- 科学(40580)
- 所(35443)
- 农(35375)
- 京(34740)
- 研究所(32795)
- 农业(28525)
- 财(28426)
- 中心(27503)
- 业大(25868)
- 院(23915)
- 经济学(23706)
- 财经(23092)
- 北京(22566)
- 科学院(21859)
- 经(21540)
- 经济学院(21314)
- 江(20708)
- 研究院(18712)
- 范(18620)
- 基金
- 项目(103839)
- 科学(81076)
- 基金(78020)
- 家(73135)
- 国家(72658)
- 研究(70232)
- 科学基金(58907)
- 社会(46488)
- 社会科(44206)
- 社会科学(44196)
- 基金项目(39623)
- 自然(38712)
- 自然科(37820)
- 自然科学(37804)
- 自然科学基金(37181)
- 省(36291)
- 划(33289)
- 资助(33187)
- 教育(30853)
- 重点(24818)
- 编号(24597)
- 部(24213)
- 发(23564)
- 中国(23195)
- 国家社会(21584)
- 创(21279)
- 科研(20531)
- 计划(20509)
- 创新(20244)
- 教育部(19972)
共检索到230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自新
中国能否养活自己──对世界和中国粮食生产前景的不同观点林自新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该所出版的《1994年世界状况》与《1995年世界状况》以及去冬今春其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文章、报告,认为食物安全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特别是中国于203...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佩民
通过对耕地的粮食产量潜力、提高粮食单产的可能性和科技进步的作用三个方面的分析,表明: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仍有较大潜力,最高粮食潜力产量可达8000亿公斤以上,但以人口高限16亿计算,只能维持人均粮食500公斤左右较低标准的食物消费水平。从当前主客观条件分析,“九五”再增产500亿公斤,即到2000年实现5000亿公斤粮食产量目标,应该是有可能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的力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潘石
粮食,中国最大的问题———序胡岳岷著《21世纪:中国能否养活自己?》潘石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2%的世界公民拥挤在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3的耕地上找饭吃。吃饭问题,就毫无疑义地成了最大的问题。由于耕地不仅不是一个可以无限扩大的增量,而且随着经济发展,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钟粟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等人,今年初就中国的粮食前景问题提出报告.认为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耕地不断转用于非农用途,人口迅速增加,收入以创记录速度提高,到2030年至少缺粮2亿吨.即使它有足够的外汇进口所需粮食,但谁也无法提供如此巨大数量的谷物.这个冲击波将在全世界经济生活中回荡.对此,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解振华提出了相反的见解.他认为虽然中国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人口也在以每年净增1400万的速度增加,耕地面积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但中国正在努力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国政府还通过大力增加农业投入来提高粮食单产,并且正努力加强生物技术的开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红
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供给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1995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对中国粮食供给前景做出悲观的估计之后,粮食问题更成为国内外学者和政界所关注的焦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时冷时热,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反复。而粮食每一次出现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毅夫 陈锡文 梅方权 胡鞍钢 陈锡康
中国粮食供需前景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粮食生产前天今后中国人口将以每年1500万的数量增长,到2030年预计会达到16亿。同时,中国的经济将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改善,吃肉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随之增加。而因人口和经济增长,住房、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希柏 李菊梅
应用中国各地区1990~2000年化肥总施用量、粮食总产量及播种面积等统计数据,以粮食生产为主要对象,研究了中国不同地区化肥的最大施用量、施用量增长空间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等。结果表明,中国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最大施用量为225~375 kgha-1;其中高施肥量地区最大施肥量为300~375 kgha-1,平均达306.8 kgha-1;而施肥量225~300 kgha-1的县主要分布在中施肥量地区,平均达262.4 kgha-1;此外施肥量150~225 kgha-1的县则主要分布在低施肥量地区,平均为217.2 kgha-1。这3类施肥区通过施肥所能获得的单位面积粮食最高产量分别为6 0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翔 孙文华
加入 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 ,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 ,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 ,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关键词:
WTO 粮食生产 粮食贸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杰
本文用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影响因素 回归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锦英 韩晓娜 方行明
2004~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七连增",但随着粮食需求不断增长,供给缺口仍然巨大,而以化肥、农药等生产性资源高投入所推动的粮食产量增长则具有明显的粗放性,不利于粮食产量的可持续增长。更为严峻的是,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本文基于Malmquist-DEA模型,利用面板数据来计算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对其要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在粮食产量"七连增"年间,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下降了0.7%,而技术进步年均指数的大幅度下降则成为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DEA方法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冗余(即要素投入的粗放性)问题突出。因此,中...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建寨 张建华 孔繁涛
近年来,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供需区域性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基于重心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移动方向、速度、距离等演变特征,阐述了两者的空间耦合关系,并探讨了应对政策选择。结果表明,1995—2012年,中国粮食生产、消费重心皆位于地理重心偏东方向,粮食供需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粮食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明显大于消费重心,生产空间格局相对更加不稳定;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重心距离以2000年为界表现为先降后升,供需空间匹配性总体下降;无论是移动距离还是移动方向,两者变化与阶段性的国家经济发展、粮食生产促进、食物消费引导等管理政策基本吻合。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消费 空间格局 中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爱锄 杨改河 黑亮
当前 ,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人口数量增加、食物消费结构转变、耕地面积减少和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四大问题的困扰。加入 WTO在关税减让、关税配额增加及限制国内支持三方面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将带来极大的机遇。控制人口增长 ,保护农业资源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 ,降低粮食自给率 ,可使我国粮食生产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对策 WTO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峭
中国粮食生产周期性波动是其增长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本文在阐述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考察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历史过程和变化特征,探讨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形成机制,建立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分析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友孝
中国粮食生产条件变化趋势的有利方面表现在需求压力增大 ,市场前景看好 ;激励机制日臻完善 ,种粮积极性得以恢复 ;粮食增长的资源潜力尚可挖掘 ,技术潜力不可低估。不利方面表现在人均耕地递减 ,后备资源不足 ;灌溉用水日益短缺 ,环境恶化 ,生态失衡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粮食生产受到的冲击会加大。粮食生产结构的变化趋势在其组成结构上表现为谷物的绝对优势地位不会变 ,薯类和豆类比重略有上升 ;粗粮比重上升 ,细粮比重下降。在其地域结构上表现为尽管粮食增长中心北移的趋势不可逆转 ,但东部地区仍然是粮食增长的主体。
关键词:
粮食生产条件 粮食生产结构 变化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茂 张洪业
我国耕地面积自 1 95 7年以来持续减少。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基本保证粮食自给 ,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并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根据 5 0a来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食产量等统计资料 ,分析我国省际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差异 ,提出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的概念 ,定量分析各省耕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 ,为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和粮食产量变化具明显的省际差异 ,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示生产力较高的耕地在减少 ,生产力较低的耕地在增加。从东南向西北我国耕地粮食生产力逐渐下降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力最高 ,这些省市耕地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 ,东南部耕地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