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0)
- 2023(13941)
- 2022(11589)
- 2021(10958)
- 2020(9239)
- 2019(21068)
- 2018(20437)
- 2017(38420)
- 2016(20070)
- 2015(22603)
- 2014(21911)
- 2013(21328)
- 2012(19146)
- 2011(17119)
- 2010(16668)
- 2009(15045)
- 2008(14182)
- 2007(11871)
- 2006(9987)
- 2005(8408)
- 学科
- 济(85283)
- 经济(85208)
- 管理(57731)
- 业(56074)
- 企(45899)
- 企业(45899)
- 方法(44176)
- 数学(40112)
- 数学方法(39519)
- 中国(23654)
- 农(21937)
- 财(18992)
- 技术(17565)
- 贸(17348)
- 贸易(17340)
- 业经(17292)
- 易(17011)
- 学(15247)
- 农业(14809)
- 制(12914)
- 环境(12860)
- 理论(12749)
- 地方(12308)
- 务(11889)
- 财务(11841)
- 财务管理(11816)
- 和(11731)
- 银(11357)
- 银行(11330)
- 划(11251)
- 机构
- 大学(282121)
- 学院(280963)
- 济(122881)
- 经济(120946)
- 管理(113342)
- 理学(100086)
- 理学院(99053)
- 管理学(97161)
- 管理学院(96620)
- 研究(93308)
- 中国(69823)
- 京(58416)
- 科学(55577)
- 财(50554)
- 所(44416)
- 农(43488)
- 中心(43045)
- 财经(42390)
- 业大(42171)
- 研究所(41122)
- 经(39186)
- 经济学(39021)
- 江(37158)
- 北京(36329)
- 经济学院(35410)
- 范(35351)
- 师范(34989)
- 农业(34192)
- 院(34038)
- 财经大学(32120)
- 基金
- 项目(203123)
- 科学(163061)
- 基金(152375)
- 研究(147099)
- 家(133781)
- 国家(132769)
- 科学基金(115338)
- 社会(97024)
- 社会科(92336)
- 社会科学(92311)
- 基金项目(79792)
- 省(76455)
- 自然(74614)
- 自然科(73041)
- 自然科学(73026)
- 自然科学基金(71761)
- 教育(68624)
- 划(65463)
- 资助(62355)
- 编号(57099)
- 部(46205)
- 重点(45977)
- 成果(44113)
- 创(43621)
- 发(43153)
- 国家社会(42237)
- 创新(40823)
- 教育部(40372)
- 科研(39231)
- 人文(38851)
共检索到389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圣 黄先海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国、三商品、三部门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有"要素价格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目前中国出现背离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现象,其中原因正是因为负的技术进步效应削弱了贸易开放对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本文利用1987—2015年29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由于正负作用互相抵消,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作用不显著,但是剔除了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比重的负向影响之后,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变为显著为正。除此之外,近年来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作用减小了,其原因是出口结构的改变导致出口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作用减小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圣 黄先海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国、三商品、三部门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有"要素价格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目前中国出现背离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现象,其中原因正是因为负的技术进步效应削弱了贸易开放对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本文利用1987—2015年29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由于正负作用互相抵消,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作用不显著,但是剔除了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比重的负向影响之后,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变为显著为正。除此之外,近年来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作用减小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江建军
针对斯托尔珀———萨缪尔森的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作者认为其定理包含着若干缺陷和矛盾。并通过分析认为,如果按照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进行产业调整和贸易,不但不能达到要素价格国际均等化,反而会使这种差异不断扩大。本文力图解决这些矛盾,真实地反映各种要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劳动力价格差异的实际情况和原因,以及如何缩小劳动力价格差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勇 房洁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斯托伯—萨缪尔森定理主要讲述了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问题。毫无疑问,该理论对人们认识贸易政策的制定有着非常有益的启示。文章将介绍该理论的三种学习方法,以提高我们对该理论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德宝 苏基溶
本文以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Balassa-Samuelson Hypothesis,BSH)为分析框架,采用1995-2011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中国整体及各区域层面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通过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传导作用,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中国的FDI流入通过提高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促进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区域的结果发现,FDI对人民币汇率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FDI对人民币汇率具有反向作用,而在中西部,FDI则会使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实证结果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维国 关大宇
针对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差异同汇率的关系,结合巴拉萨-萨缪尔森(Balassa-Samuelson)假说,本文使用状态空间表示的变参数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分析,从长期和短期来相互印证两者间的关系。定量分析的结论表明,短期内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不存在,但长期中名义汇率的逐步升值将最终使得实际汇率升值。这很可能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中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可贸易品部门的购买力平价成立但有时滞所致,这为杨长江(2002)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祖伟
国内编写的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教科书中 ,在论证萨缪尔森和琼斯提出的特定要素贸易理论时 ,为了简化问题 ,都作了一个欠妥的假定 :贸易后 ,一国出口品的价格上升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笔者指出了该假定的不妥之处 ,并给出了特定要素贸易定理 (贸易对一国要素实际收入的影响 )的一个较为严谨的表述和论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惠好 李蔚 苏振天
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理论框架下对一国经济增长影响实际汇率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拓展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政府支出以及相对货币供给量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劳动生产率是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最重要因素;政府支出增加推动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再勇
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对实际汇率波动的解释能力远小于可贸易品偏离一价定律因素,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变动主要受可贸易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进一步放松一价定律假设并在传统的巴萨效应检验模型中加入一价定律偏离因素后,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一价定律偏离因素是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仅在1994年以后的样本区间才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相对一价定律偏离因素,巴萨效应对实际汇率波动的影响是次要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侯天宇 申童童
均衡实际汇率的测算对探究实际汇率偏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重要。“巴拉-萨缪尔森效应”(巴萨效应)通过采用相对生产率测算均衡实际汇率,本文将ICP数据支出项目进行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划分并构建内部实际汇率,通过“巴萨效应”测算出均衡内部实际汇率并探究内部实际汇率偏离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宾大效应”替代“巴萨效应”会放大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经“宾大效应”调整的实际汇率偏离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具有解释力。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实际汇率升值能够促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贬值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雪阳
本文通过对中国1985-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是存在的,但与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不同的是,伴随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不是实际汇率升值,而是实际汇率贬值。本文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不仅仅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因为第二、三产业劳动者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曹伟 周俊仰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重要假设前提之一是本国与外国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分割,劳动力可在两部门间自由套利,故长期来看两部门工资趋于相等。这一假设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非常不符,由于存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平衡、行业保护、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也因此存在分割。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本文修正了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一个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两部门工资未必均等,通过统计学两样本均值的检验,验证了新的假定,本文在新的假设下重新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本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比)与相对工资(即工资比)都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实际汇率与两部门劳动生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彦
20世纪下半叶,恐怕没人比保罗·塞缪尔森更能代表主流经济学了。作为最成功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的作者,保罗·萨缪尔森被公认为经济学理论"权威"的化身绝非毫无根据,也正因为如此,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捷
1997年底,当出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学术精品自选集》的工程刚刚启动时,我与我的同事每天到办公室后的第—件事,就是查看是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真件。那些日子,读信成了一种享受,因为每一封信不仅意味着我们离追求的目标又接近了一步,而且还能够在其中品味出获奖者严肃的治学精神,谦和的为人品质。 1998年1月,我收到了萨缪尔森先生的第一封信。他在信中首先对我社拟出版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钟世川 毛艳华
本文基于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构建了中性技术进步、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框架,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非公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劳动-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公共资本-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90-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小于1;劳动的生产效率是提高的,而公共资本与非公共资本的生产效率是下降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并且偏向非公共资本的程度大于公共资本,这是导致中国全要素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