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0)
- 2023(9173)
- 2022(7470)
- 2021(7053)
- 2020(5840)
- 2019(13179)
- 2018(12608)
- 2017(23321)
- 2016(12640)
- 2015(14056)
- 2014(13407)
- 2013(13450)
- 2012(12452)
- 2011(11540)
- 2010(11168)
- 2009(10334)
- 2008(10292)
- 2007(8687)
- 2006(7649)
- 2005(6766)
- 学科
- 济(54242)
- 经济(54170)
- 管理(33173)
- 业(31764)
- 方法(25884)
- 数学(23648)
- 企(23587)
- 企业(23587)
- 数学方法(23459)
- 中国(17358)
- 农(14630)
- 贸(14173)
- 贸易(14168)
- 易(13920)
- 财(12573)
- 学(12406)
- 业经(10358)
- 农业(9862)
- 制(9732)
- 环境(8990)
- 银(8583)
- 银行(8537)
- 融(8249)
- 金融(8248)
- 行(8219)
- 出(7723)
- 技术(7581)
- 关系(7370)
- 划(7192)
- 务(7102)
- 机构
- 大学(192923)
- 学院(186892)
- 济(85285)
- 经济(84173)
- 研究(73529)
- 管理(69149)
- 理学(61131)
- 理学院(60360)
- 管理学(59244)
- 管理学院(58926)
- 中国(54876)
- 科学(46012)
- 京(41279)
- 农(39832)
- 所(38448)
- 研究所(35888)
- 财(35437)
- 业大(32134)
- 农业(31984)
- 中心(31341)
- 财经(29751)
- 经济学(28276)
- 经(27562)
- 北京(26186)
- 院(26098)
- 经济学院(25742)
- 江(24683)
- 范(23659)
- 科学院(23477)
- 师范(23284)
- 基金
- 项目(134261)
- 科学(106393)
- 基金(102822)
- 家(94543)
- 国家(93858)
- 研究(89611)
- 科学基金(78156)
- 社会(61331)
- 社会科(58315)
- 社会科学(58302)
- 基金项目(53944)
- 自然(51855)
- 自然科(50753)
- 自然科学(50730)
- 自然科学基金(49913)
- 省(47483)
- 划(43137)
- 资助(41964)
- 教育(40048)
- 部(31354)
- 重点(31214)
- 编号(31116)
- 发(28513)
- 创(27873)
- 国家社会(27856)
- 中国(27104)
- 科研(26727)
- 计划(26456)
- 创新(26353)
- 教育部(26332)
共检索到265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军 王广州
文章利用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和2012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原始数据,对中国育龄人群目前的生育意愿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现有人口总量和结构估计若生育意愿得到满足可能对中国出生人口规模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2012年的平均意愿生育水平为1.86,其95%置信区间范围是[1.84,1.88]。从长期来看,随着城镇化和教育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将趋近于1.80左右。如果将生育意愿转化为实际生育行为,2010~2020年最多将导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规模增加510万人左右,其中城镇350万人,农村160万人。此外,意愿生育水平每提高0.10,中国每年出生人口规模将再增加100万人左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蕾 庄晓旭 傅上豪
中国台湾地区生育意愿长期低迷,对可负担的托育服务的需求普遍而迫切,但有关服务可负担性的测量及其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的讨论尚不充分。基于中国台湾地区“妇女婚育与就业调查”(WMFES)数据,构建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性指标,分析家庭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政策目标达成情况及个体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能力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台湾地区育龄女性中仅15.36%有(继续)生育意愿,家庭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政策目标达成比例约为两成;可负担政策目标设为15%时,达成家庭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政策目标对女性继续生育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女性与配偶个人托育机构服务可负担能力每提升1个单位,女性拥有继续生育意愿的概率分别提高51.02%和15.23%。上述实证结果和台湾地区的实践经验为祖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托育服务定价制度和落实定价监督与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文章根据中国最近的生育意愿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各种调查比较一致地显示,中国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大多是两个孩子。在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保障体制相对完善、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城市居民接近;即使在生育意愿最高的西部农村地区,也仅有少数妇女有多子女偏好。生育意愿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仅仅是一孩和二孩的差别。强烈的性别偏好已成为影响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性别偏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阿里米热·阿里木
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被视为一个常态化现象,但其偏离程度和家庭生育支持的影响机制尚未取得共识。利用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构造"偏向度""偏向类型""无偏层次"等概念,实证分析中国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现状及家庭生育支持的作用。研究发现,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向度平均约为0.14个孩子;生育意愿与行为无偏离的育龄女性在样本中所占比例高达85.45%;超过40%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符合调查时正在实施的全面两孩政策的数量要求。各类家庭生育支持均有助于显著提升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大于行为的可能性,尤其是有利于生育趋近完成态的育龄女性完成其未满足的生育意愿。建议全面加强家庭生育支持,从而提高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并降低其处于低意愿水平的可能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陈文琪
当前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与行为存在偏离,但少有研究关注生育性别维度和时间维度的意愿满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低生育率背景下育龄家庭的生育机制与生育支持研究”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从数量、性别和时间3个维度分析育龄夫妇生育意愿的满足情况及家庭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超过半数育龄夫妇想生但未满足生育数量意愿,四成未满足生育性别意愿,八成未满足生育时间意愿且主要表现为实际初育时间晚于意愿初育时间;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生育能力对育龄夫妇生育数量意愿的满足具有重要作用,家庭生育文化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偏好未满足的育龄夫妇有多生以实现生育性别意愿的倾向。建议针对不同类型育龄夫妇精准施策以助其实现生育意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卓 李梦鹤
在少子化背景下,为深入探究生育支持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制,以生育行为为分界,将生育支持政策细分为孕育支持政策和养育支持政策,并基于2021年成都市“人口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效果评价”专项调查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孕育支持政策与生育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养育支持政策与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则未得到实证支持;进一步探究生育成本观和生育偏好观在孕育支持政策对生育意愿影响中的差异化作用机制,可将育龄群体分为“敢生不愿生”型、“不敢生不愿生”型、“敢生愿生”型和“愿生不敢生”型4类,适用于不同类型育龄群体的政策指向不同。因此,构建长效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需要科学识别目标群体,精准施策,以提高政策效能,有效提升生育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凤鸿 伊文君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不可避免地会随之变化。本文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太原市的总体生育现状以及不同群体的生育意愿做出回答,并对影响当前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育龄人口 生育意愿 调查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屈锡华
据全国23个贫困县人口与经济状况抽样调查中的生育意愿调查(1990年,每县1000户),当前贫困地区绝大部分育龄夫妇的理想生育子女数趋于2或3。在被调查总体中,只有15%左右的育龄夫妇想生育4个或更多的孩子,只生一个孩子的比例不足5%。以四川大巴山区百万人口的宣汉县(抽样调查贫困县之一)为例,在被调查的976名男性中,有486名想要2个孩子,269名想要3个孩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映梅 瞿凌云
文章基于2 421位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的调查数据,对18~45岁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生活压力大及抚养成本高是制约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采用logit模型对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家庭、观念和政策是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 生育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振燕 王中汉
基于妇女福利的视角,通过对生育福利,劳动就业保障,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以及儿童福利等现有妇女福利政策进行梳理,对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到以下结论:生育津贴和产假、求职中的性别偏见、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儿童照料和学前教育是阻碍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加在妇女福利设施和服务上的投入,促进家庭养育成本社会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乔雅君
本文旨在通过对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育龄群体的家庭状况、社会认知对其生育二孩意愿的影响。得出结论:已经有子女数、住房面积与二孩生育意愿具有正相关关系,企业男性与女性育龄群体对已经有子女数和住房面积因素相对更加敏感;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高抑制了育龄群体的二孩生育意愿,且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育龄群体中更为显著;预计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促进生育二孩,且在企业的男性与女性育龄群体中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韩振燕 王中汉
基于妇女福利的视角,通过对生育福利,劳动就业保障,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以及儿童福利等现有妇女福利政策进行梳理,对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得到以下结论:生育津贴和产假、求职中的性别偏见、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妇幼保健医疗水平、儿童照料和学前教育是阻碍城市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加在妇女福利设施和服务上的投入,促进家庭养育成本社会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汤梦君
利用苏南、皖北的调查资料,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农村育龄人群对未来养老问题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论是,在不同的社区环境下,影响育龄群众对未来养老态度的因素有很大差异。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农村,养老保险和收入等因素对农民对未来养老的态度有显著影响。而在经济不发达的皖北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仍根深蒂固,子女性别构成等因素对育龄人群养老态度的影响是显著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何云艳,王志成,段成荣
本研究构造了人口流动强度和城镇化指数分布法对全国漏报的 5 38 65万多 0岁人口进行地区 (省、直辖市、自治区 )分配 ,将漏报出生回填后 ,估计得出各地区 2 0 0 0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估计结果显示通过漏报回填可以基本展现各地区妇女真实生育水平 ;各地区生育水平差异较大 ,还有1 3个省区超过更替水平。
关键词:
出生漏报 生育模式 总和生育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辜子寅
文章基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通过构建总和生育率与一般生育率的统计模型,重新估计了我国2000~2012年总和生育率。结果表明,我国总和生育率经历了先大幅下降后小幅上升的变化过程,2012年达到1.43。通过进一步的指数分解,发现2000~2006年生育率对出生人数变动的影响较大,2006~2012年育龄妇女规模与结构对出生人数变动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 指数体系 队列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