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26)
- 2023(4904)
- 2022(4107)
- 2021(4068)
- 2020(3520)
- 2019(8417)
- 2018(8122)
- 2017(15102)
- 2016(8119)
- 2015(9489)
- 2014(9198)
- 2013(9228)
- 2012(8567)
- 2011(8069)
- 2010(7865)
- 2009(7364)
- 2008(7159)
- 2007(5861)
- 2006(5086)
- 2005(4657)
- 学科
- 济(42209)
- 经济(42181)
- 方法(23660)
- 数学(22540)
- 数学方法(22222)
- 管理(19765)
- 业(17860)
- 企(13691)
- 企业(13691)
- 中国(13205)
- 贸(9932)
- 贸易(9926)
- 易(9803)
- 农(8349)
- 财(6649)
- 学(6350)
- 环境(5902)
- 制(5834)
- 业经(5740)
- 出(5735)
- 关系(5668)
- 银(5657)
- 银行(5647)
- 行(5528)
- 融(5500)
- 金融(5500)
- 农业(5103)
- 发(4951)
- 策(4731)
- 和(4703)
- 机构
- 大学(122410)
- 学院(119152)
- 济(60250)
- 经济(59597)
- 研究(47061)
- 管理(45021)
- 理学(39591)
- 理学院(39164)
- 管理学(38300)
- 管理学院(38092)
- 中国(35967)
- 科学(26920)
- 京(26604)
- 所(23926)
- 财(23528)
- 研究所(22153)
- 经济学(20611)
- 农(20531)
- 中心(19981)
- 财经(19717)
- 经济学院(18605)
- 经(18399)
- 北京(17437)
- 业大(17332)
- 农业(16476)
- 院(16238)
- 科学院(15341)
- 财经大学(15038)
- 江(14305)
- 范(13925)
- 基金
- 项目(83422)
- 科学(66833)
- 基金(64698)
- 家(58034)
- 国家(57700)
- 研究(57559)
- 科学基金(48749)
- 社会(39655)
- 社会科(37886)
- 社会科学(37879)
- 基金项目(32656)
- 自然(31379)
- 自然科(30773)
- 自然科学(30767)
- 自然科学基金(30248)
- 省(28735)
- 资助(28683)
- 教育(26738)
- 划(25803)
- 部(20428)
- 编号(19970)
- 中国(19251)
- 重点(19228)
- 国家社会(18312)
- 发(17729)
- 教育部(17630)
- 创(17205)
- 创新(16284)
- 科研(16198)
- 成果(16114)
共检索到172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1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二系优质杂交种。春前苗期生长缓慢,春后随气温回升生长加快,初花期较迟,花期集中整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先群 马荣才 李丽 陈静 董颖苹
利用RAPD技术对65个贵州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78个引物中筛选出16个多态性和重复性好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标记分析。16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3个位点条带,其中137个表现出多态性,占89.5%;主要分布于150~1800 bp,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6条多态性条带。遗传距离的变化幅度为0.1431~0.9904,遗传相似性变异范围为0.3714~0.8667。65个参试品种中遗传距离最小的是凤冈花油菜(2)和麻江花油菜(2),为0.1431;遗传相似性为0.8667。结果表明:贵州白菜型油菜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性。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RAPD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北京科丰园艺育种场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繁育、经营各类蔬菜种子为主,集科研、繁育、经营为一体,新种子法实施后,被北京市批准为500万资质单位,可繁育、经营北京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场内现有农艺师及农艺师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13人,从事蔬菜品种的科研、生产、经营、服务工作,我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青轩 彭琦 刘春林 阮颖
通过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在白菜型油菜中克隆得到拟南芥中的1个花期调控基因SDG8的全长cDNA,命名为BraSDG8。BraSDG8全长4 963 bp,编码1 654个氨基酸,其中第867位至第1 060位氨基酸连续构成AWS domain、SET domain、Post SET domain 3个结构域,与拟南芥中的SDG8包含的功能活性位点相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raSDG8与SDG8同属于ASH1家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萍 聂亭亭 张腾国 郑晟 王娟 毛玉珊
【目的】克隆白菜型油菜‘陇油6号’MPK1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研究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MPK12基因在低温、盐、ABA和H_2O_2处理下的表达情况,以阐明MPK12基因在油菜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RACE技术克隆MPK12基因cDNA全长,并对其全长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其与相似序列的同源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MPK12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在低温、盐、ABA和H_2O_2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油菜MPK12基因cDNA全长1 395bp,包括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裴大妹 王龙 马茜茹 李华欣 肖麓
IGT是调控植物分枝角度的关键基因家族,且对植物的产量、生物量以及观赏效果都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基因组序列信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IGT基因家族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染色体定位、亚细胞定位预测、进化关系、顺式元件预测、共线性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在白菜型油菜中共鉴定到11个IGT基因;系统进化关系将其分为7个分枝,每个分枝均由相似的保守基序组成;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分析表明,在杂交和多倍化的过程中,该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且片段复制和同源拷贝可能是其扩张的主要方式。在多数IGT启动子中发现光响应元件占主导地位,脱落酸、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次之,表明IGT启动子可能为诱导型启动子。转录组分析发现,白菜型油菜的IGT基因在不同组织(愈伤组织、花、叶、根、角果、茎)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模式,尤其是TAC1基因(BraIGT-11)在花中有着较高的表达水平,叶和茎则次之,表明TAC1在调控分枝角度和花发育等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后续BraIGT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白菜型油菜理想株型的选育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倩倩 武剑 程锋 王晓武 梁建丽 申书兴
【目的】研究白菜型油菜的自交亲和性、角果及种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为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品种、优良自交系的选育及其产量和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自交亲和性较差的菜薹L58和自交亲和性较好的白菜型油菜R-O-18构建的包含117个株系的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已构建的包括372个In DeL标记的分子遗传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IM)对花期亲和指数、结角率、角果长度、角果喙长度、角果长宽比、角果喙长度/角果长度、每角果种子数、千粒重及种子颜色9个性状分别进行QTL分析。【结果】RIL群体在自交亲和性、角果及种子相关的9个性状上表现为连续变异,并且变异幅度较大,均呈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顺琪 董振生
利用甘蓝型油菜(B.napus)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白菜型油菜(B.campestris)优良自交系进行种间杂交、轮回杂交、回交及多代选育,育成了白菜型油菜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800A、2818-2等。经观察,育性基本稳定。通过两年的测交,已找到7个不同来源的恢复源,初步实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配套。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异源胞质 雄性不育 轮回选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史敏 吴慧仪 罗建 刘雯
首先对植物新品种价值的形成机制进行剖析,植物新品种价值形成路径包括实验室、中间试验、生产和销售4个环节,衍生出内在价值与外在经济价值,且内在价值对外在经济价值具有驱动作用。然后基于植物新品种价值构建了基于修正市场法的植物新品种价值评估模型。最后基于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平台的已有交易数据,以油菜新品种“宁杂127”为例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能够科学合理地支撑面向市场的新品种估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冰 闻凤英 王玉龙 宋连久 刘晓晖 张斌
对影响青麻叶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体植株的基因型与小孢子胚胎发生密切相关;33℃,24h高温处理有助于小孢子转化成胚状体,每蕾成胚数比25℃恒温培养提高4 5倍;在培养基中加入外源激素和多种氨基酸可以提高胚状体的诱导效率,平均比对照增加59.64%;培养基的琼脂含量增加到12g/L能显著提高小孢子胚的成苗率,比含琼脂8g/L的高出40.5个百分点。通过对青麻叶大白菜小孢子胚的培养,获得二倍性的双单倍体植株,从中选出性状优良的纯系进行杂交组合的选配,培育出青麻叶大白菜的新品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喜林 曹寿椿 张蜀宁 张增翠 王建军 孙红霞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获得矮脚黄自交不亲和系,以其为母本,苏州青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暑绿。其特点为:(1)优质:叶片与叶柄质量比为0.67,高于对照品种;维生素C含量211.4~219.0mg·kg-1,干物质6.18~6.64g·100g-1(鲜重),可溶性蛋白质0.39~0.41g·100g-1(鲜重),可溶性糖19.95~21.41g·100g-1(干重),均优于对照;粗纤维7.52~8.04g·100g-1(干重),低于对照。(2)抗病:对炭疽病、TuMV、霜霉病和黑斑病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5.98(HR)、17.20(R)、16.06(R)和13.96...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优质 杂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行寿 夏
利用本地自选的高产、早熟非优质品系,与省外引进的双低品系进行常规杂交和多代定向选择,将田间的农艺性状选择与室内的品质测试选择相结合,育成产量高、品质优、熟期适中、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的甘兰型双低油菜新品种川油18。该品种品质性状达到国家标准,芥酸含量0.6%,硫代葡萄糖甙含量15.66μmol/g,油酸60.47%,亚油酸24.04%。
关键词:
川油18,高产,优质,选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社员 官春云 王国槐 李栒 刘忠松
为适应优质油菜发展的需要,以湘油11号为母本,湘油10号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经多年选育,育成了高产高抗菌核病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湖南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1878.9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5.7%,增产效果极显著.育成品种油中芥酸含量为0.52%,饼中硫苷含量为20.29μmol/g,种子含油量41%左右.该品种为目前推广的双低油菜品种中综合性状特别优良的品种之一.
关键词:
油菜 湘油15号 育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万仓 武军艳 曾军 朱慧霞 刘雅丽 张亚宏
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与越冬率、植物学特征、生长发育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超强抗寒性品种、强抗寒品种、抗寒性品种和一般抗寒品种.抗寒性强的品种MXW-1,DQW-1冬前生长发育较缓慢,匍匐生长,叶色浓绿,叶脉微紫,越冬期叶片数偏少,平均为8~9片,较早进入枯叶期.根系发达,根冠比大.返青晚,成熟期晚,生育期较长.
关键词:
冬油菜 抗寒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