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1)
- 2023(9287)
- 2022(7722)
- 2021(7272)
- 2020(5988)
- 2019(13950)
- 2018(13453)
- 2017(25519)
- 2016(13748)
- 2015(15502)
- 2014(15279)
- 2013(15160)
- 2012(14072)
- 2011(12868)
- 2010(12694)
- 2009(12208)
- 2008(12271)
- 2007(10863)
- 2006(9667)
- 2005(9246)
- 学科
- 济(61956)
- 经济(61855)
- 管理(46728)
- 业(42160)
- 企(36025)
- 企业(36025)
- 方法(28185)
- 数学(25670)
- 数学方法(25521)
- 财(20313)
- 中国(19113)
- 制(18207)
- 农(14330)
- 贸(13624)
- 贸易(13613)
- 易(13357)
- 务(12874)
- 财务(12853)
- 财务管理(12830)
- 体(12656)
- 业经(12570)
- 企业财务(12356)
- 融(12310)
- 金融(12308)
- 银(12249)
- 银行(12240)
- 行(11805)
- 体制(10965)
- 环境(9500)
- 学(9029)
- 机构
- 大学(205289)
- 学院(200652)
- 济(99250)
- 经济(97747)
- 管理(78322)
- 研究(72344)
- 理学(66923)
- 理学院(66256)
- 管理学(65583)
- 管理学院(65189)
- 中国(60006)
- 财(49093)
- 京(43027)
- 财经(38628)
- 科学(36805)
- 经(35428)
- 所(35181)
- 经济学(33074)
- 中心(32263)
- 研究所(31208)
- 经济学院(29640)
- 财经大学(29148)
- 江(28038)
- 北京(27925)
- 农(27164)
- 院(25893)
- 业大(23969)
- 商学(22845)
- 商学院(22637)
- 范(22483)
- 基金
- 项目(128492)
- 科学(104293)
- 基金(99762)
- 研究(95120)
- 家(86201)
- 国家(85627)
- 科学基金(74381)
- 社会(66464)
- 社会科(63422)
- 社会科学(63408)
- 基金项目(51729)
- 自然(45609)
- 自然科(44642)
- 自然科学(44629)
- 省(44480)
- 自然科学基金(43946)
- 教育(43056)
- 资助(41196)
- 划(38828)
- 编号(35043)
- 部(31819)
- 制(30368)
- 国家社会(29646)
- 成果(29227)
- 重点(29002)
- 教育部(28322)
- 中国(27617)
- 创(26932)
- 人文(26720)
- 发(26708)
共检索到314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璇
用资本配置效率表征股票市场制度有效性。使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从行业和地区视角,对中国实行发行核准制度期间股票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较低,资本配置功能的实现程度较低,股票市场制度低效。指出: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应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培育理性而成熟的投资者,从而更好地实现股票市场制度功能、提升制度有效性。
关键词:
股票市场 资本配置效率 制度有效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秀良 张婷 关云鹏
提高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既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核心议题,也是政府监管部门各项改革政策的初衷。鉴于资源配置效率是由定价效率来实现的,因此通过检验证券市场定价效率可以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价。针对我国证券监管部门推出的沪港通实施效果,我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采用股票价格对公司未来盈余的反应能力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较沪港通实施之前,沪股通标的股票价格对未来盈余信息的反应系数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反而有所下降。而进一步利用股价对未来现金流反应能力的检验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这表明沪港通的实施至少到目前为止远未达到提升内地股市定价效率的应有效果。不过,沪港通的开通对香港市场的定价效率提升、市场活跃度、股指上行却有着显著作用,但对沪港两地市场总体而言,还远没有达到帕累托改进的目的。
关键词:
沪港通 股票定价效率 未来盈余反应系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玉臣 马秋艳
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是使之走向完善的重要步骤。不过,很多制度建设的举措却事与愿违。本文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股发行与上市分离模式在当前最具有有效性、现实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制度建设 新股抑价 估值倒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悦
本文从中国股票市场正在被边缘化的现实出发,分别对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先天缺失和交易市场的功能变异是导致股票市场遭遇尴尬局面的制度原因。
关键词:
股票市场 边缘化 制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
在中国股票市场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 ,制度短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其制度变迁中 ,政府是中国股票市场制度供给的主体 ,而股票市场市场化和国际化则是制度需求的动力。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供给与创新 ,有助于我们探寻一种适合中国股票市场健康成长的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模型
关键词:
制度短缺 制度供给 制度需求 股票市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唐静武
股票市场透明性直接决定着交易者观测交易信息的能力,影响交易价格的形成和变化。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透明性和流动性、波动性以及信息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然后考察了透明性的提高对中国股市运行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透明性的提高显著地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市场的波动性和交易成本,信息的扩散和反映效率也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从而提高了市场整体运行效率。
关键词:
透明性 流动性 波动性 有效性 运行效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娴 余建林
我国股市的流动性、波动性受制度、政策变化等外生国素的影响较大,一方面中国股市“政策市”的特征较为明显,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股市内在稳定性差,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方青军
中国股市与生俱来的高波动性是不争的事实,股指暴涨暴跌、个股换手频繁表明股价的波动幅度和交易的频率都远远超过了基本面变动的速度,是过度噪声的直观证据,其内在本质在于中国股市的制度缺陷,尤其是股权集中和股权分置。笔者借鉴Mishkin(1983)和Sloan(1996)的做法,采用理性预期定价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尽管从样本期间(1995 ̄2001)整体来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有效的,但是个别年份却是无效的。这说明中国的制度缺陷确实损害了资源的配置功能。提出制度的缺陷还必须由制度创新来弥补,非流通股的自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德仁 王振山
股份制度与股票是股票市场生存、发展和运行的基础,二者又具有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依赖关系.发展股份经济,推进股票市场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目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改善企业经营机制,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经.这一讲,我们首先系统地认识股份制度和股票的产生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和特征. 一、股份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所谓股份制度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建立股份公司进行生产和经营的企业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谢朝华 朱洪甲
股票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追求是股票市场演化的原动力,竞争压力引发股票市场参与主体的适应性学习,技术和制度的适应性创新是股票市场演化的主动力,参与主体之间的动态博弈实现对创新技术与制度的选择,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触发股票市场演化的结构—功能—效率的传动,五大机制逻辑展开,循环嵌套,共同维系股票市场的演化发展。改革发行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可为投资者提供价值投资选择对象;构建学习环境,加强投资者教育,可落实投资者角色功能;完善创新选择机制,促进技术与制度适应性变迁,可夯实股票市场演化的主动力。三者奠定中国股票市场拉马克演化的基础。
关键词:
股票市场 演化机制 演化指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显光 易晓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欣,郭彩琴,郭璐
本文选用上证所交易最活跃的10支股票近三年的数据,采用标准检验法以及通过ARMA-GARCH-M模型建立中国股市定价模型,对中国股市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最后对中国股票市场未达到弱式有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市场效率 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振全 丁志国 周佰成
我国股票市场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 ,是一种行政政策催化的“人造市场” ,是不完全意义上的市场 ,存在着许多制度性缺陷。集中表现为 :国有股“一股独大”、类别分股、国有股东缺位等。国有股流通可以解决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明显制度性缺陷。本文针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缺陷、国有股流通解决制度缺陷、流通中的财富再分配和流通的价格确定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廖静池 李平 曾勇
本文使用深圳A股市场2006年的停复牌和交易数据,构造了"停牌日"样本和与之对应的"非停牌日"样本,并通过计算"异常观察值"对中国股票市场停牌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了控制部分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还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停牌制度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例行停牌还是警示性停牌,停牌股票在复牌时刻的交易量都显著低于非停牌日的平均交易量,其价格变化率大于非停牌日的平均价格变化率;在复牌后的1小时内,其交易量和波动性均显著大于非停牌日的平均水平。总体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目前采用的停牌是缺乏效率的,停牌制度的实施并没有实现监管层提高市场效率的既定目标。
关键词:
停牌 复牌 交易量 波动性 中国股票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