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0)
2023(9662)
2022(8071)
2021(7655)
2020(6501)
2019(15446)
2018(14809)
2017(28741)
2016(15500)
2015(17862)
2014(17849)
2013(18102)
2012(17021)
2011(15571)
2010(15492)
2009(14649)
2008(14945)
2007(13369)
2006(11487)
2005(10577)
作者
(45686)
(38499)
(38430)
(36901)
(24522)
(18518)
(17525)
(14960)
(14464)
(13615)
(13225)
(12840)
(12353)
(12263)
(12142)
(12060)
(11404)
(11367)
(11228)
(11194)
(9511)
(9423)
(9385)
(8750)
(8742)
(8699)
(8529)
(8244)
(7738)
(7662)
学科
(74919)
经济(74850)
(44107)
管理(44026)
方法(37362)
(35209)
企业(35209)
数学(34186)
数学方法(34003)
中国(21035)
(20032)
(18501)
(16998)
贸易(16989)
(16584)
(14986)
业经(13262)
(12984)
(12810)
财务(12794)
财务管理(12768)
(12533)
金融(12531)
(12302)
银行(12281)
企业财务(12234)
(11804)
农业(11748)
地方(11047)
(10202)
机构
大学(239258)
学院(235195)
(112202)
经济(110372)
管理(90116)
研究(84382)
理学(77542)
理学院(76697)
管理学(75685)
管理学院(75227)
中国(67006)
(51052)
(50149)
科学(47465)
(42993)
财经(41518)
研究所(38873)
(38699)
中心(38103)
(38062)
经济学(37355)
经济学院(33988)
(33001)
北京(32394)
业大(32276)
财经大学(31225)
农业(30646)
(29439)
(28274)
师范(28024)
基金
项目(151810)
科学(120635)
基金(114923)
研究(109580)
(100262)
国家(99541)
科学基金(84960)
社会(73199)
社会科(69685)
社会科学(69664)
基金项目(60117)
(54483)
自然(53674)
自然科(52519)
自然科学(52500)
自然科学基金(51662)
教育(49825)
资助(48133)
(47406)
编号(41980)
(36461)
成果(34208)
重点(34145)
(32383)
国家社会(31968)
教育部(31642)
(31248)
中国(30784)
人文(29889)
科研(29523)
期刊
(117890)
经济(117890)
研究(73173)
中国(42605)
(40538)
学报(35721)
(34234)
科学(33511)
管理(31748)
大学(26968)
(26093)
金融(26093)
学学(25529)
农业(22940)
财经(22228)
经济研究(20881)
(19154)
技术(18008)
教育(17204)
业经(16731)
问题(16453)
(16277)
国际(14159)
世界(13657)
(13597)
技术经济(12953)
统计(12217)
理论(11749)
商业(10869)
(10528)
共检索到350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信忠  郑纯毅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实证分析,探索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现象的特点及原因。作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动量效应现象的确存在,但期限明显要短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大约为半年左右的时间,当超过半年时逐渐呈现收益的反转现象。对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原因从风险、规模、帐面价值与市值之比、流通股比例、换手率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析,发现风险、规模、帐面价值与市值之比、流通股比例、换手率对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动量效应均有一定程度的解释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文华  
股票市场上的动量效应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对于该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至今还没有定论。本文通过考察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分析师行为和动量交易策略的关系来研究信息有效性对动量效应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动量效应普遍存在,但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的是,动量效应在长期没有逆转。该现象排除了投资者过度自信导致动量效应的可能性,支持了Hong and Stein(1999)和Barberis,Shleifer and Vishny(1998)的信息非充分反应理论。另外,分析表明动量利润主要来自于失败者,说明对负面信息的反应更为不充分。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度的变化具有独立于分析师关注水平的解释能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卫华  
动量交易策略指的是事先针对股票收益及交易量设定过滤规则,一旦股票收益或者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规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交易策略。动量交易策略的理论基础是行为金融学。国外投资者已经成功地在实践中应用了该策略。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动量效应,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可用的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在中期条件下动量交易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并不支持存在动量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显光  易晓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欣,郭彩琴,郭璐  
本文选用上证所交易最活跃的10支股票近三年的数据,采用标准检验法以及通过ARMA-GARCH-M模型建立中国股市定价模型,对中国股市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最后对中国股票市场未达到弱式有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华  杜莉  
本文通过考察我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中小股民等发挥重要作用的主体行为并建立博弈模型 ,力求从新的角度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 ,并提出促进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薛继锐  顾岚  
本文以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为代表 ,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收益率和交易量的均值及方差的日历特征 ;收益率日历特征的相关分析 ;收益率周内各日的转移概率特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苏林  王岩  
利用Var方法界定出股票市场的异常时期后,可对股票市场异常下跌时期的日历效应进行分析。实证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在异常下跌时期具有明显的"五月份效应"、"周初效应"和"周末效应"。"五月份效应"的产生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时间以及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公布时间有关,而"周初效应"和"周末效应"与大多数学者已证实的股票市场正常时期的周内效应是一致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马丽  
羊群效应不利于市场发现其公允的价格,导致市场异常波动,影响市场良性稳定发展。本文基于羊群效应测度模型,对2013—2015年的上证180指数及构成上证180指数样本股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在下跌时期,出现羊群效应。针对该现象,我们建议:监管机构应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市场透明度,降低信息获得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与此同时,通过开展投资教育等方式,教育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提高投资者专业素质;当市场出现非理性崩盘时,政府也应适当救市,以保持股票市场良性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陆建军  汪浩  
1月效应是全球股市的普遍现象,中国股市是否存在1月效应,对投资决策举足轻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琳杰  
本文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选取深沪两市 1 995-2 0 0 0年的股票交易数据 ,考察中国股市动量策略的赢利性特征。研究发现 ,在卖空机制存在的假定下 ,动量组合的形成和持有期限与其收益呈负相关关系 ;期限为一个月的动量策略的超额收益明显好于其他期限的策略。另外 ,股票组成比例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量策略的投资收益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家敏  严雄  
本文以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数为研究对象,用ARMA-GARCH模型就换月效应在我国沪深两市的存在性及其成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换月效应在样本研究期间的沪深两个市场普遍存在,采用滚动样本检验进行的稳健性分析也支持这一结论。为了研究换月效应的成因,本文根据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特征构造了相关的假设检验,结果发现我国股市的换月效应在证券投资基金出现之后显著增强,而在之后基金业较为规范的一个时期换月效应又有所减弱,表明窗饰假说对我国股票市场换月效应具有相当大的解释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天德  张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发达国家股市之间的联动性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中国与国际主要股市之间是否存在这种联动效应?针对此问题,文章使用相关性分析,协整检验、脉冲分析方法,分三个阶段来测度。结果发现: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效应是从2003年开始出现的;国际主要股市的波动会对中国股市造成冲击,但冲击效应不大,目前中国股市的波动主要还是受其自身的影响。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德宏  宋建波  
现有文献对于我国股票市场是否普遍存在动量效应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以2010-2015年间我国股票市场为背景,对动量效应的存在性进行再检验,并研究投资组合的期间因素(评估期和持有期)对动量效应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多数现有文献的结论不同,我国股票市场不仅存在反转效应,同时也存在动量效应。(2)动量(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和市场表现受到投资组合中的期间因素的显著影响。评估期越短,或者持有期越长,动量(反转)效应的市场表现就越强。现有文献尚未得出类似的结论。(3)借助期间因素,研究还发现,我国各个细分股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德宏  宋建波  
现有文献对于我国股票市场是否普遍存在动量效应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以2010-2015年间我国股票市场为背景,对动量效应的存在性进行再检验,并研究投资组合的期间因素(评估期和持有期)对动量效应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多数现有文献的结论不同,我国股票市场不仅存在反转效应,同时也存在动量效应。(2)动量(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和市场表现受到投资组合中的期间因素的显著影响。评估期越短,或者持有期越长,动量(反转)效应的市场表现就越强。现有文献尚未得出类似的结论。(3)借助期间因素,研究还发现,我国各个细分股票市场在动量(反转)效应的市场表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动量(反转)效应在创业板的市场表现最强;中小板最弱,中小板的动量效应低于创业板60.7%,其反转效应低于创业板15.5%。本文结论为:基于动量(反转)效应的投资策略在我国股票市场均有意义;投资者制定这些策略时需要考虑期间因素和细分市场差异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