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04)
2023(14668)
2022(12042)
2021(11470)
2020(9595)
2019(22179)
2018(21868)
2017(42189)
2016(22396)
2015(25645)
2014(25213)
2013(24466)
2012(22029)
2011(19623)
2010(19483)
2009(18020)
2008(17428)
2007(14808)
2006(12918)
2005(11629)
作者
(61134)
(51003)
(50771)
(48383)
(32703)
(24216)
(23299)
(19883)
(19611)
(18050)
(17323)
(17151)
(16101)
(15960)
(15872)
(15647)
(15209)
(14850)
(14808)
(14521)
(12664)
(12367)
(12206)
(11789)
(11567)
(11331)
(11164)
(10955)
(10236)
(9942)
学科
(97186)
经济(97090)
管理(65678)
(63466)
(52845)
企业(52845)
方法(47912)
数学(42871)
数学方法(42218)
中国(27661)
(25014)
(24345)
业经(20757)
(20269)
贸易(20254)
(19822)
(17711)
(16784)
财务(16714)
财务管理(16683)
企业财务(15957)
(15905)
金融(15904)
(15795)
农业(15665)
理论(15448)
(15025)
银行(15016)
地方(14645)
(14378)
机构
大学(317564)
学院(315295)
(138200)
经济(135899)
管理(126974)
理学(109803)
理学院(108743)
管理学(106745)
管理学院(106145)
研究(103614)
中国(82210)
(66231)
(62485)
科学(58832)
财经(51011)
(49867)
中心(48410)
(46812)
(45208)
研究所(45159)
经济学(43936)
(43404)
业大(42570)
北京(41696)
经济学院(39667)
财经大学(38435)
(38330)
师范(37972)
(37168)
农业(35302)
基金
项目(213825)
科学(171204)
基金(160412)
研究(156441)
(139330)
国家(138308)
科学基金(120752)
社会(102583)
社会科(97561)
社会科学(97538)
基金项目(83530)
(79363)
自然(77672)
自然科(76063)
自然科学(76049)
自然科学基金(74740)
教育(72787)
(67915)
资助(66896)
编号(62553)
成果(50290)
(48758)
重点(47609)
(44880)
(44824)
国家社会(44219)
教育部(42822)
创新(42050)
课题(41576)
大学(41263)
期刊
(141272)
经济(141272)
研究(91372)
中国(57726)
(49076)
管理(47637)
学报(44735)
科学(42755)
(40258)
大学(35218)
学学(32810)
(30887)
金融(30887)
教育(30001)
技术(29129)
农业(27852)
财经(25656)
经济研究(24749)
(22086)
业经(21544)
问题(19084)
(18202)
统计(17504)
国际(17425)
图书(17043)
(16426)
世界(15936)
技术经济(15856)
(15619)
理论(15519)
共检索到461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碧琼  
本文运用EG A R CH模型,检验纽约、伦敦、东京、香港、上海、深圳股票市场之间日收益波动溢出的流星雨假定。结果表明,来自香港、纽约、伦敦的流星雨对上海、深圳市场日收益波动具有显著性影响。上海和深圳之间,上海和深圳分别与香港市场之间存在显著性双向日收益波动溢出效应。对1997年前后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显示,跨市场波动溢出的流星雨现象在危机之后有所减弱,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资本市场管制呈现加强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红霞  邸鸿喜  李琰  吕靖烨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一个简单的广义CAPM模型,并利用多元GARCH模型来计算出市场组合和单个股票的收益率和方差,从而构造了一个动态的CAPM模型。在此基础上,用中国的实际数据来检验它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昊  王皓月  李汉东  
文章首先在已实现波动和多重分形波动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波动率测度,即已实现多分形波动率测度。其次,以上证综指2008年1月2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一分钟高频数据为样本,构造了7种常用的基于高频金融序列的波动率测度,并分别采用ARMA和ARFIMA模型对波动率进行建模和预测。最后通过使用统计自举方法与模型置信度设定(MCS)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波动率模型预测效果进行了检验。检测的结果证实已实现多重分形波动率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冰  杨光艺  冯永昌  景亮  
本文以1994年7月至2015年8月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五因子模型在中国股市不同时期的应用。主要结论有:(1)全样本下规模、账面市值比效应显著,经三因子模型调整后盈利能力及投资风格效应仍显著,但不存在显著的动量或反转效应;(2)五因子模型有非常强的解释能力,比CAPM、三因子及Carhart四因子模型表现更好;(3)股改前市场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盈利能力、投资风格及动量因子"冗余",股改后这三个因子的风险溢价显著;(4)股改后存在经五因子模型调整后仍显著的反转效应;(5)股改后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冰  杨光艺  冯永昌  景亮  
本文以1994年7月至2015年8月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五因子模型在中国股市不同时期的应用。主要结论有:(1)全样本下规模、账面市值比效应显著,经三因子模型调整后盈利能力及投资风格效应仍显著,但不存在显著的动量或反转效应;(2)五因子模型有非常强的解释能力,比CAPM、三因子及Carhart四因子模型表现更好;(3)股改前市场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盈利能力、投资风格及动量因子"冗余",股改后这三个因子的风险溢价显著;(4)股改后存在经五因子模型调整后仍显著的反转效应;(5)股改后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差异更接近于0,市场趋于"有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魏宇  余怒涛  
本文以上证综指的高频数据样本为例,全面探讨了各类历史波动率模型以及实现波动率模型的构建方法,同时采用滚动时间窗的样本外预测法,实证计算了不同模型假定下的指数波动率预测值,并运用基于自举法的SPA检验,评估了各种波动率模型对上证综指波动的预测精度。结果显示,基于ARFIMA的实现波动率模型以及随机波动模型(SV)具有最高的波动率预测精度,但在加入实现波动率作为附加解释变量以后,并未显著提升标准SV和GARCH模型的预测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虎  邹媛媛  
文章选取了沪市A股的643只股票从2003—2013年的月收益率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50组,借用Eviews软件采用BJS和Fama-Macbeth方法对收益率进行了时间序列检验和横截面检验,得出CAPM模型无法完全解释股票收益率这一结论,即CAPM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上海股票市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善君  高海燕  
以往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检验聚焦在弱式有效性检验,并且结论不一致,说明检验方法或者理论本身有进一步修正的地方。本文总结现有的研究文献发现EMH对弱式有效性假设存在理论难题,同时弱式有效性检验方法本身也有局限。本文按照EMH规定的半强式有效性检验规范,采用事件分析法检验了实际案例中的市场行为。研究发现虽然由于信息集的分解和市场制度导致股价逐步而非迅速反映信息集价值,但市场能够传递和理解事件的信息集。因此,结论是中国股票市场具有半强式有效性。在案例分析基础上,本文还建立了一般性事件分析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梁琪  李政  郝项超  
在全球股市的框架内,本文采用有向无环图和溢出指数方法,基于多维信息溢出的视角,对1994—2013年间全球17个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市场的联动以及中国股市的国际一体化及其风险传导进行了研究,测度了中国股市信息溢出的方向、水平和动态趋势。研究发现:一方面,无论是样本股市间的总体溢出还是中国股市的方向性溢出,收益率和波动率溢出的动态特征都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在样本期内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后者更多地受到金融危机等极端事件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股市的国际化在2005年后得到逐步提升,且具有显著的唯一性、阶段性、不对称性和区域性等特征。研究结论对政府政策制定以及跨国投资者决策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倩如  
本文使用一种非对称波动模型—EGARCH模型来检验中国股市的周内效应,基于上证综合指数的实证分析表明,在2006-2010年的样本期内,沪市存在显著为正的周一效应和周三效应,笔者对这一回报异象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舟  楼百均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从上海A股市场随机抽取100支股票,计算它们的收益率,选择上证综合指数为市场组合的市场指数,并利用双层回归分析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的100支股票进行实证检验。虽然很多国外研究表明,CAPM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市场收益,并在资产估价、资本预算、投资风险分析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构建最优的证券投资组合,但本文实证研究结果发现,CAPM模型并不适合中国的股票市场,股票预期收益率和系统风险之间不仅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且也不存在线性关系,除了系统风险外,非系统风险在解释股票收益上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辉  陈海龙  
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尾市价格偏离模型探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持股对股票市场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QFII持股与市场操纵显著负相关,在使用工具变量、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替换等方法检验后,结论稳健。机制分析表明,QFII持股可通过提升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提高股票流动性来抑制市场操纵。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单一大股东、低独立董事占比、低市场化水平等弱监督环境下QFII对市场操纵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本文从市场公正的角度证明了我国循序渐进引入QFII以稳定和规范A股市场的政策是正确且成功的。同时,本文建议通过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加大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完善市场操纵监控体系等措施推动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惺惟  
当前防风险攻坚战的重点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其中就包括防范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可能引致的金融风险。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的房市和股市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两个市场是相互分割的。但通过非线性模型的构建,发现中国的房市和股市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尽管二者之间的均值回归关系是微弱的,且房地产价格均值回归的速度较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存绪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 ,从而大大改变了各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方式和运行环境 ,市场之间的波动日益变得“同步化”。显而易见 ,中国股票市场融入其间 ,既可共享国际资本资源、市场管理资源、信息传播资源 ,寻求股票市场获得超常规发展的能量 ,又要受诸如“金融风波”、“黑色星期一”多米诺骨牌联动效应的冲击 ,这就注定要求中国股票市场在这一场“智慧者的角逐”中趋利避害 ,找到最大的发展机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安仲  
自本兹提出股票市场规模效应之后,许多研究者对于规模效应是否存在进行了不同方法的检验。目前研究的基本结论是,规模效应可能存与,但在时间序列上却呈现出明显的不确定,即在有的月份、年份表现得很明显,而在有的月份、年份则不明显。那么,规模效应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吗?本文使用门槛自回归(Threshold Auto regres-sion,TAR)方法检验中国股票市场的规模效应,探讨规模效应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分布情况,以期窥测规模效应与行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股票市场的规模效应与行业存在显著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