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3)
- 2023(14434)
- 2022(12409)
- 2021(11998)
- 2020(9864)
- 2019(23103)
- 2018(22633)
- 2017(43969)
- 2016(23735)
- 2015(26472)
- 2014(26439)
- 2013(26291)
- 2012(24184)
- 2011(21955)
- 2010(21466)
- 2009(19695)
- 2008(19282)
- 2007(16758)
- 2006(14423)
- 2005(12926)
- 学科
- 济(97164)
- 经济(97054)
- 管理(68123)
- 业(65403)
- 企(54827)
- 企业(54827)
- 方法(47104)
- 数学(41573)
- 数学方法(41201)
- 中国(26855)
- 财(25130)
- 农(23948)
- 学(20248)
- 业经(20038)
- 贸(19807)
- 贸易(19793)
- 易(19320)
- 制(18916)
- 务(16799)
- 财务(16735)
- 财务管理(16712)
- 企业财务(16034)
- 融(16030)
- 金融(16029)
- 银(15998)
- 银行(15958)
- 地方(15809)
- 农业(15396)
- 行(15300)
- 理论(15126)
- 机构
- 大学(342065)
- 学院(336453)
- 济(143347)
- 经济(140649)
- 管理(134690)
- 理学(117159)
- 研究(116874)
- 理学院(115890)
- 管理学(114047)
- 管理学院(113444)
- 中国(90363)
- 京(72858)
- 科学(69753)
- 财(64984)
- 所(58555)
- 研究所(53477)
- 财经(53283)
- 农(52578)
- 中心(51933)
- 经(48885)
- 业大(48657)
- 北京(46655)
- 江(45947)
- 经济学(44615)
- 范(42352)
- 院(41958)
- 师范(41953)
- 农业(41391)
- 财经大学(40285)
- 经济学院(40269)
- 基金
- 项目(230938)
- 科学(182768)
- 基金(171996)
- 研究(166799)
- 家(150574)
- 国家(149414)
- 科学基金(128472)
- 社会(107389)
- 社会科(101923)
- 社会科学(101899)
- 基金项目(90952)
- 省(85132)
- 自然(84290)
- 自然科(82436)
- 自然科学(82414)
- 自然科学基金(80993)
- 教育(75789)
- 划(73416)
- 资助(71902)
- 编号(65709)
- 成果(53238)
- 部(52758)
- 重点(51075)
- 发(47694)
- 创(47692)
- 教育部(45601)
- 国家社会(45154)
- 创新(44556)
- 科研(44443)
- 课题(44338)
- 期刊
- 济(150062)
- 经济(150062)
- 研究(102422)
- 中国(62041)
- 学报(53701)
- 科学(50319)
- 管理(49689)
- 财(48774)
- 农(46765)
- 大学(40806)
- 学学(38531)
- 融(34122)
- 金融(34122)
- 农业(32605)
- 教育(31929)
- 财经(27259)
- 技术(26435)
- 经济研究(25431)
- 经(23282)
- 业经(22112)
- 问题(19704)
- 业(17645)
- 理论(17305)
- 贸(17289)
- 技术经济(16223)
- 图书(16089)
- 世界(15606)
- 实践(15452)
- 践(15452)
- 科技(15291)
共检索到491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明涛 孙西明 陈云
本文以非参数化方法为理论基础,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2010年到2015年的5分钟高频数据,分离出已实现波动率中的连续波动和跳跃幅度及跳跃次数时间序列,分别检验两种波动成分的统计性质、相互影响以及收益率对各种波动成分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股指期货市场连续性波动存在显著的日、周、月效应;跳跃次数具有显著的日效应,滞后3阶的跳跃幅度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当日和上一日跳跃幅度与次数分别显著增加和降低连续性波动,但其在牛熊市表现不同;跳跃次数对连续波动的解释能力大于跳跃幅度。当日和上一日连续波动分别显著增加和降低当日跳跃次数,在牛熊市中,当日连续波动对跳跃次数和幅度都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收益率对连续性波动的影响存在规模效应,对跳跃幅度的影响在牛市中存在杠杆效应和综合效应,在熊市中,存在规模效应和综合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明涛 孙西明 陈云
本文以非参数化方法为理论基础,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2010年到2015年的5分钟高频数据,分离出已实现波动率中的连续波动和跳跃幅度及跳跃次数时间序列,分别检验两种波动成分的统计性质、相互影响以及收益率对各种波动成分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股指期货市场连续性波动存在显著的日、周、月效应;跳跃次数具有显著的日效应,滞后3阶的跳跃幅度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当日和上一日跳跃幅度与次数分别显著增加和降低连续性波动,但其在牛熊市表现不同;跳跃次数对连续波动的解释能力大于跳跃幅度。当日和上一日连续波动分别显著增加和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华 黄梨梨
股票价格包括连续和跳跃两个部分,本文基于股市高频数据将中国股市的已实现波动分解为连续性波动和跳跃性波动,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了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政策对不同类型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信息发布对连续性波动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跳跃性波动存在显著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实际调整对连续性波动、跳跃性波动均存在显著影响,但跳跃性波动更多地受到了信息发布时的影响;利率政策的调整对连续性波动和跳跃性波动存在显著影响,中国股市对利率政策变化提前作出反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高频数据 跳跃性波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振文 侯丹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导致金融产品的风险增大,波动行为也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加深对我国股指期货波动特征及风险的认识、加快完善股指期货市场体系尤为重要。运用成分GARCH模型对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收益率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检验,并通过下行风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下行风险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收益率波动存在非对称性,即负面冲击会增加收益率波动,而正面冲击会降低收益率波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下行风险可解释部分收益率的变化,投资者会因为承担下行风险而获得额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文炜 陈云
本文在对沪深300和S&P500股指期货的当月连续合约进行展期处理的基础上,基于条件收益分别服从正态、学生t、GED和skewed-t分布的假设,运用GJR GARCH模型对波动非对称性建模,并对模型设定偏误进行严格诊断检验。研究发现:GJR GARCH模型能很好地捕捉股指期货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基于skewed-t分布的波动模型的准确性明显优于其他分布下的相同模型;与S&P500股指期货市场相比,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较弱。
关键词:
股指期货 非对称性 skewed-t分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扬 孙便霞
流动性、波动率及交易活跃度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研究中的三个热点问题,在实际的金融市场上也得到了极大关注。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高频数据,检测出股指期货价格发生跳跃的交易日,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了跳跃发生日和无跳跃发生日中,市场流动性、波动率及交易活跃度这三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无论价格是否发生跳跃,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上的流动性与波动率及流动性与成交量指标之间均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衡量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度的另一重要指标——持仓量,在无跳跃发生时可引导流动性和波动率指标,但在有跳跃发生时这些因果关系消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文文 秦博
文章采用国债期货股与指期货高频数据,基于非对称GARCH-BEKK模型,分析国债期货推出前后对股指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波动溢出及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国债期货推出后降低了股指期货波动性与流动性,提高了股指期货对新信息反应速度。国债期货与股指期货之间存在显著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股指期货表现出较强的溢出效应。国债期货与股指期货市场本身均存在非对称效应,股指期货市场对国债期货市场上的"坏消息"做出反应且降低股指期货市场波动。
关键词:
国债期货 股指期货 波动溢出 非对称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强龙 朱燕建 贾璐熙
本文借助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高频交易数据,采用基于非参数估计的VPIN方法对股指期货市场的知情交易概率水平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考察了市场知情交易概率与未来流动性水平和波动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绝大多数时候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知情交易概率值都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市场运行总体有序。(2)不论是在日内高频还是在日间低频的环境下,市场知情交易概率对流动性水平和波动状况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与未来的市场流动性水平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而与波动状况则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市场知情交易概率的升高会对流动性交易者发生逆向选择并对市场质量产生负面影响。(3)对某些特定时点和事件前后的知情交易概率和...
关键词:
知情交易概率 流动性 波动性 股指期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东明 魏先华
自2010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股指交易成为国内关注的又一热点。本文通过引入保证金流动性成本概念,构建描述市场保证金与市场波动性关系的数理分析模型,从而首先从理论角度得出保证金与市场波动性及流动性关系的一般性结论;继而运用S&P500股指期货的真实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结论的有效性。本研究分析并验证了如下结论:股指期货保证金水平对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有反向的影响,而对市场波动性则有着正向影响。
关键词:
股指期货 保证金 流动性 波动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磊 王业成
本文选取1984年1月13日至2008年9月10日香港恒生股指期货的日收盘价作为原始数据,建立了GARCH模型与EGARCH模型就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香港恒生股指期货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等结论。
关键词:
股指期货 股票市场波动性 GARCH模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项歌德 沈开艳
本文以中国沪深300股票指数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真实交易日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构建的EC-EGARCH模型,通过本文设定的5个假设检验,对两个市场之间价格发现功能与波动溢出效应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国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市以来,其短期价格发现以及长期价格预测功能均较为显著,但短期价格发现功能呈现对称性。两个市场之间的"波动集聚"效应也非常显著。通过将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波动溢出效应区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在实证分析中发现两种效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短期波动溢出效应表现出非对称性,而长期波动溢出效应表现出对称性。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宫晓莉 熊熊 庄新田
金融期货市场既存在平常信息引起的连续性波动,又存在突发冲击造成的跳跃式波动,金融市场波动同时具有扩散性和跳跃性特点。同时,金融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的跳跃和波动行为存在着风险溢出效应和羊群效应等。并且,金融资产收益在跳跃过程中呈现出非高斯属性,正态分布假设不能刻画跳跃和波动中的程式化现象,如噪音分布的尖峰厚尾、有偏特征等。考虑到金融期货序列分布的尖峰厚尾、有偏、非对称现象,采用非对称、有偏的广义双指数分布刻画收益率非高斯特征;同时考虑到金融波动序列的时变性、集聚性和异方差性以及收益与波动之间存在着杠杆效应,将有偏的广义双指数分布引入到收益序列和波动序列均存在跳跃且跳跃相关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构建广义双指数分布驱动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模型的优越性。根据模型的似然函数估计式,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迭代求解广义双指数分布驱动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参数,将构建的模型应用到中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中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各自的跳跃和波动行为特征以及市场间跳跃和波动的风险关联性,包括对两类市场跳跃形态的非高斯特征分析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指数的波动协同性描述,以及股指期货与现货间的跳跃溢出行为、跳跃强度和跳跃大小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广义双指数分布驱动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较好地捕获了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特征;股指期货收益和股指现货收益上涨与下跌概率呈现非对称性;股指期货波动强度高于股指现货波动,而股指期货波动的持久性低于股指现货;股指现货的杠杆效应表现更强;股指期货和股指现货市场存在双向跳跃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有利于理解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跳跃风险传染机制,对于深入认识期货和现货市场的风险溢出关系、促使投资者规避风险和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朝晖 李路垚 聂蓉 李安文
股指期货上市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是国内外关注和争议的重要问题。本文选取沪深300股指期货及对应指数的日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探寻"期-现"货波动规律及相关性,比较分析不同限制程度下,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强弱与股指期货市场的限制程度直接相关。受中金所对股指期货交易限制的调整,交易活跃的股指期货市场能更有效地发挥期指对股指的价格引导作用,减缓股市的波动,稳定市场。
关键词:
限制交易 沪深300股指期货 波动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立坚 熊熊 车宏利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在上市运行近两年后,需要根据市场运行质量对最小报价单位等交易制度进行优化设计。在已有模型仅通过流动性或波动性等单一指标分析基础上,扩展为流动性与波动性相结合的分析模型,并采用股指期货市场高频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降低最小报价单位能够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减少市场波动性,但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更大。有鉴于此,决策者需要综合权衡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来优化最小报价单位的设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孝岩 沈中华
本文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高频数据,研究了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指期货合约交割日,总体上不存在到期日效应;在中长期,股指期货推出则确实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在减小。另外,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起到引导作用,其冲击持续的时间更长、强度更大。本文政策含义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股指期货开始平稳有效运行,对现货市场起到重要引导和价格发现的作用,但由于股指期货的高投机性,加强对其监管仍然十分必要。
关键词:
股指期货 股票市场 波动性 到期日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