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29)
2023(20295)
2022(17469)
2021(16489)
2020(14029)
2019(32708)
2018(32165)
2017(61892)
2016(33635)
2015(38231)
2014(38192)
2013(37909)
2012(34763)
2011(31388)
2010(31441)
2009(29416)
2008(29099)
2007(25745)
2006(22120)
2005(19787)
作者
(97682)
(81709)
(81082)
(77311)
(52003)
(39263)
(37103)
(32076)
(30859)
(29195)
(27676)
(27530)
(25902)
(25813)
(25390)
(25311)
(24388)
(24283)
(23559)
(23385)
(20171)
(20122)
(19963)
(18605)
(18360)
(18172)
(18170)
(17909)
(16502)
(16051)
学科
(137372)
经济(137222)
管理(97226)
(95155)
(78357)
企业(78357)
方法(67197)
数学(59272)
数学方法(58430)
中国(38037)
(37538)
(35752)
业经(29066)
(29057)
贸易(29040)
(28448)
(28270)
(26877)
地方(24737)
(24403)
财务(24310)
财务管理(24258)
农业(23519)
(23218)
理论(23184)
银行(23159)
企业财务(23020)
(22475)
金融(22471)
(22024)
机构
大学(485244)
学院(483039)
(198741)
经济(194635)
管理(189874)
理学(163959)
理学院(162183)
研究(161591)
管理学(159068)
管理学院(158218)
中国(126595)
(103105)
科学(99024)
(92566)
(81781)
(78661)
财经(74575)
研究所(74371)
中心(74124)
业大(71527)
(69801)
(67896)
北京(65666)
农业(61981)
经济学(61321)
(61173)
师范(60561)
(58170)
(56407)
财经大学(55719)
基金
项目(325585)
科学(255814)
基金(237930)
研究(234145)
(207942)
国家(206293)
科学基金(177285)
社会(147733)
社会科(140109)
社会科学(140072)
(125274)
基金项目(124888)
自然(116994)
自然科(114354)
自然科学(114323)
自然科学基金(112278)
教育(108711)
(106097)
资助(100781)
编号(94614)
成果(76341)
重点(72778)
(72532)
(67878)
(66988)
课题(64974)
科研(62917)
创新(62590)
教育部(62294)
大学(61264)
期刊
(210450)
经济(210450)
研究(142137)
中国(90474)
学报(77090)
(72097)
科学(70223)
(70217)
管理(68491)
大学(58228)
学学(54936)
教育(49115)
(48322)
金融(48322)
农业(48046)
技术(42622)
财经(36848)
经济研究(34973)
业经(32969)
(31499)
问题(27427)
(26287)
统计(24913)
(24732)
技术经济(24080)
理论(23101)
图书(23042)
(22539)
(22395)
科技(21417)
共检索到709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左月华  章茜  李东霞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剧烈波动和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上证50指数期、现货市场的5分钟高频数据构建高频MVMQ-CAViaR模型,分析股指期、现货市场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上证50指数现货市场对于期货市场有显著的下尾部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而上证50指数期货市场对于现货市场有显著的上尾部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此外,伪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上证50指数现货市场的收益冲击对期、现货市场体系的影响程度远远强于上证50指数期货市场,监管者为维护市场稳定需重点加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极端风险管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志坚  王永娟  陈皎  
构建MVMQ-CAViaR模型,结合金融市场内部极端风险事件和外部极端风险事件,考量股票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问题。结果表明,在金融市场内部极端风险事件下,股灾期间仅存在股票市场对公司债券市场单向的尾部风险溢出。公司债券违约潮期间,股票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之间存在双向不对称的尾部风险溢出,且公司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更强。在外部极端风险事件下,仅存在公司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单向的尾部风险溢出。当受到市场冲击时,股票市场的反应更强烈,但其恢复速度比公司债券市场更快。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淳伟德  朱航聪  
准确测度金融市场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仅以高频微观数据开展的研究会忽略宏观经济背景的影响,可能导致对风险溢出效应测量的不准确。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文章充分运用高频微观和低频宏观数据信息,结合混频时变Copula模型和Co Va R模型对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极端风险溢出效应,且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更为剧烈。研究结论有助于监管层对金融市场风险采取更加有效的防范举措。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玚  李政  刘浩杰  
为有效监测与预警中国金融市场间极端风险溢出的方向与程度,本文基于MVMQ-CAViaR方法,结合中国2013—2017年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相关数据,分析各金融市场间的极端风险传递过程。实证结果显示,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对银行间市场产生显著的单向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而银行间市场对另外两个市场无极端风险传递效果,这表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极端风险向银行间市场的传递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从风险传递的强度来看,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更加显著。因此,决策部门应重点关注债券市场的极端风险水平变化,缓释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对银行间市场的极端风险冲击,以有效防范和化解不同金融市场间极端风险的传染与暴露。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莉  
为了防范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间的风险联动,两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以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2014年10月17日—2015年1月9日内的1分钟高频数据为研究样本,选用EEMD对数据进行分解、重构,并结合CCF因果检验从三个不同的频域研究了股指期现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任何频域下股指期现货市场间的瞬时波动溢出效应显著,不同的频域不同的持续期波动溢出效应有差异,有时有双向溢出,有时只有现货对期指的单向溢出,现货市场领先时的波动率溢出更强烈,因为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化领先于期货市场,所以现阶段两市场间风险联动的防范应该更多地关注股票现货市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莉  高鹏  
先使用EEMD降噪方法对股指期现货高频时间序列进行降噪,然后把降噪后数据应用于GARCH族模型和CCF检验,避免了因为高频数据极度尖峰后尾现象给模型带来的适用性的问题,加上CCF检验对波动溢出很敏感,所以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股票市场间呈现了较强的波动溢出效应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但是随着领先滞后效应逐渐减弱,总体上看现货市场领先对期货市场的影响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莉  
利用高频数据进行股指期现货市场波动溢出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但是高频数据易受噪音污染,基于此,文章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一是提出新的降噪方法,EEMD+小波软阈值降噪法,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二是把降噪后高频数据应用于BEKK-GARCH模型研究波动溢出。经验证,降低微观结构噪音影响后,两个市场均存在较大的波动率聚集效应,我国现货市场的冲击在短期、长期均会对期货市场产生影响,期货则仅在短期对现货市场波动有影响,但短期内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大于现货对期货市场的影响。总体上看,我国股指现货市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乔高秀  刘强  
本文全面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用成分股的实时交易数据构造指数价格,采用1分钟高频数据分三段估计VECM-GARCH-BEKK(ECM)模型。结果表明: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短期波动溢出效应以现货市场为主;持久性波动溢出效应在不同时段的表现不同:上市初期以期货市场为主,其后现货市场较大,2011年期货市场的持久性波动溢出明显增强;误差修正项对市场波动性有显著影响,且在不同时段的表现存在差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章永哲  钱敏  
本文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的当月连续合约及同期的沪深300指数5分钟价格高频数据,建立GARCH、BEKK-MGARCH等模型,对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是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存在显著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且无论是短期波动溢出效应强度还是波动溢出效应的持久性,现货市场都处于相对略微强势地位。在此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跨市场风险监控和防范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创练  黄跃  
本文运用BEKK-MGARCH-VAR和DCC-MGARCH模型分别实证分析了中国、美国、日本及香港等地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收益率均值和波动的溢出效应以及两市相关系数的动态(时变)特征,研究发现:四个国家(地区)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收益率间均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四个国家(地区)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均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新兴经济体的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动态相关系数波动较小,而发达国家指数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动态相关系数波动较为明显。最后,对当前中国政策当局规范股指期货市场,警惕期现两市之间的波动传导效应,以确保股指期货和现货两市的稳定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任仙玲  孙文岳  
为了揭示中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风险溢出效应的非对称特征,本文利用已实现半方差将中国股指期现货市场的风险区分为下跌风险和上涨风险,并运用均值Granger因果检验和分位数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两市场之间下跌风险溢出效应和上涨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不仅存在显著的下跌风险溢出,还存在显著的上涨风险溢出,而且溢出效应随着分位数区间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特征。一方面,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下跌风险溢出在全部分位数区间均显著,而上涨风险溢出仅在分布的中间位置和上尾显著。另一方面,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下跌风险溢出主要集中在尾部极端分位数区间,而上涨风险溢出主要集中在分布的中间位置和低分位数区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保林  阿布都瓦力·艾百  
本文以我国沪深300股指期现货为研究对象,采用2012年4月16日—2014年3月20日的1分钟高频交易数据,通过构建多元DCC-VARMA-GARCH模型检验了我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大于期货市场,而均值溢出效应仅表现为期货市场向现货市场的单向传递。这说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已具备基本的价格发现功能,发挥了稳定股票现货市场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翔  蒋翔林  
文章选取全球范围内七对典型的股票指数及其指数期货自2007年10月8日国际股票市场大跌至2008年11月14日的日度数据,运用基于GED分布的GARCH模型估计了这些市场5%和10%风险水平下的指数下跌的条件VaR,并利用Hong(2001)提出的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相对应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期货市场是股票指数主要的信息来源,起着重要的价格决定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赵树然  袁东  任培民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波动溢出问题的研究对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基于高频数据,利用异质金融市场驱动的HAR-CAW模型研究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及其自身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波动溢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整体上存在着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是溢出效应不对称,期货对现货的溢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在相互间各期溢出研究上,两市场间的各期溢出表现各不相同;在自身溢出效应上,各期整体而言现货市场存在溢出,而期货市场不存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左浩苗  刘振涛  曾海为  
本文利用沪深300指数和当月股指期货连续合约的高频数据,采用非参数方法估计日度股票指数和股指期货的整体波动、连续性波动和跳跃,发现两个市场波动成分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期货市场的跳跃并不会影响后续股票市场的跳跃。此外,已实现相关系数在股指期货上市初期表现出了较大的变动,整体表现出了较强的联动趋势。最后,日内高频价格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两个市场存在双向的信息传导,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