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2)
2023(2000)
2022(1698)
2021(1663)
2020(1506)
2019(3527)
2018(3464)
2017(7081)
2016(3662)
2015(4165)
2014(4000)
2013(3957)
2012(3849)
2011(3561)
2010(3344)
2009(3041)
2008(2985)
2007(2376)
2006(2004)
2005(1878)
作者
(9233)
(7842)
(7825)
(7674)
(5207)
(3775)
(3597)
(3104)
(3079)
(2733)
(2627)
(2611)
(2581)
(2495)
(2467)
(2464)
(2349)
(2347)
(2272)
(2153)
(1923)
(1911)
(1843)
(1789)
(1787)
(1698)
(1680)
(1608)
(1586)
(1554)
学科
(19769)
经济(19751)
方法(11281)
数学(10944)
数学方法(10927)
管理(9840)
(9658)
(7622)
企业(7622)
中国(4921)
(4910)
贸易(4909)
(4873)
(4847)
(3832)
(3816)
(3250)
(3208)
财务(3207)
财务管理(3207)
企业财务(3144)
(2910)
环境(2786)
出口(2712)
出口贸易(2712)
(2712)
体制(2524)
业经(2470)
地方(2426)
(2367)
机构
大学(53514)
学院(51658)
(28964)
经济(28719)
管理(20611)
研究(18350)
理学(18156)
理学院(17997)
管理学(17834)
管理学院(17748)
中国(14832)
(12508)
(11210)
经济学(10715)
财经(10552)
(9901)
经济学院(9874)
科学(8988)
(8437)
中心(8415)
财经大学(8196)
研究所(7682)
北京(7154)
(6484)
(6464)
商学(6330)
商学院(6286)
业大(6019)
(6014)
研究中心(5989)
基金
项目(36349)
科学(29781)
基金(29419)
研究(26426)
(25420)
国家(25282)
科学基金(22108)
社会(19288)
社会科(18486)
社会科学(18484)
基金项目(15576)
自然(13633)
自然科(13370)
自然科学(13367)
自然科学基金(13171)
资助(12472)
教育(12088)
(11106)
(10543)
(9953)
中国(9189)
编号(9049)
国家社会(9005)
教育部(8961)
人文(8278)
重点(8138)
(7609)
(7596)
(7588)
大学(7541)
期刊
(27376)
经济(27376)
研究(16457)
(9744)
中国(8137)
管理(7242)
科学(6643)
学报(6237)
财经(6005)
(5389)
金融(5389)
(5373)
大学(5266)
(5234)
经济研究(5171)
学学(5125)
(4480)
问题(4269)
世界(3902)
农业(3706)
国际(3573)
技术(3436)
业经(3053)
技术经济(2882)
经济问题(2548)
资源(2513)
统计(2495)
财经大学(2351)
(2320)
(2159)
共检索到72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瑞祺   张兵   薛冰  
T+1交易制度限制卖出权利造成股票折价。本文利用期权分解出T+1折价对收益率的边际影响,指出其引致隔夜日内反转的补偿效应,进而使得日内波动加剧。T+1折价越大,补偿效应越强,日内波动越大。利用高频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T+1交易制度会引发补偿效应、造成日内波动增加,T+1折价越大日内波动越大,且在牛熊市下、控制隔夜新闻和投资者情绪后依然稳健;在卖空约束更强、异质信念更强、振幅更大时,上述关系更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亚琼  王新军  
本文选取2006年1月2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上证综合指数的日度数据作为样本,考察隔夜信息对中国股市波动率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对隔夜信息根据时间进行界定,并将能够公开获取的隔夜信息分为三类:宏观政策指标类信息、海外市场交易类信息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经典的股市波动率模型——GARCH类模型和HAR类模型进行改进,具体研究隔夜信息是否能够优化股市波动率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结果表明,两个交易日之间的隔夜信息会对后一个交易日的股市波动率产生影响,不同类别的隔夜信息在波动率模型中表现出了对股市波动率不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亚琼  王新军  
本文选取2006年1月2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上证综合指数的日度数据作为样本,考察隔夜信息对中国股市波动率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对隔夜信息根据时间进行界定,并将能够公开获取的隔夜信息分为三类:宏观政策指标类信息、海外市场交易类信息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对经典的股市波动率模型——GARCH类模型和HAR类模型进行改进,具体研究隔夜信息是否能够优化股市波动率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结果表明,两个交易日之间的隔夜信息会对后一个交易日的股市波动率产生影响,不同类别的隔夜信息在波动率模型中表现出了对股市波动率不同的影响趋势。更进一步,在GARCH类和HAR类模型中考虑隔夜信息可以提高股市波动率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皮海洲  
虽然自5月下旬以来,股票市场上推出T+0交易的呼声强烈,但中国股市推出T+0交易的条件并不成熟。股指期货T+0交易并不是股票市场推出T+0交易的理由,国外成熟股市T+0交易同样也不是国内股市推出T+0的理由,毕竟中国股市缺什么都不缺少投机,中国股市没有必要推出T+0来助长投机。推出T+0不仅不利于中国股市走向成熟,而且也将进一步加剧投资者的投资损失,现阶段的中国股市有必要远离T+0交易。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兵  薛冰  
本文通过对T+1交易制度下交易行为的理论分析以及对A股市场收益的实证检验,发现隔夜收益率与T+1交易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T+1交易制度下,中国沪深A股市场整体隔夜收益率为负的现象十分稳定、显著,并且低隔夜收益率的股票在未来往往会带来更高的收益;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基础上,建立的由市场投资组合、规模因子和隔夜收益率因子组成的三因子模型对于中国A股市场收益的解释力更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梁丽珍  孔东民  
本文从日内收益的持续和反转入手,对上证综指的日交易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了一个具有联立特征的多元回归对隔夜收益和昨日收益、市场升降以及是否处于周一或周五纳入模型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整体而言,中国股市的日内特征表现为反转。依赖于不同市场状态以及是否处于周五,惯性特征也同时存在。(2)昨日收益与隔夜收益对随后市场的日内行为存在显著影响。最后基于out-of-sample效率检验则说明本文的收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Mincer-Zarnowitz效率,并且在交易期间市场存在特定的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谈勇贤  郭颂  
文章基于联动性与传染性的视角,考虑到股市结构的时变与非线性特征,运用动态时变Copula技术刻画股票市场相关结构,通过秩相关与尾相关研究了中国股市的中国市场一体化以及世界一体化程度。研究表明:当前中国股市的世界一体化程度比中国市场一体化程度要低,与其他成熟股市相比,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的联动性最低,但同时股市传染也较低。成熟股市的世界一体化程度普遍要比中国股市的高,成熟股市与世界股市的联动性在金融危机期间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传染性也得到显著提高,随着股市世界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股市间的传染并不再是某一时间或时点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茹婷  李文奇  黄诒蓉  
中美贸易摩擦备受各界关注,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金融市场波动率的冲击具有时代意义。本文基于HAR-RV事件拓展模型及日内跳跃Logistic模型,量化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对中国沪深300指数及受加增关税影响的行业指数(农产品、通信设备、专用设备、医疗器械、铁路运输、航天装备)造成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对这些指数均会产生迅速且短暂的冲击;美国制裁公告比中国制裁公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更大;通信设备与医疗器械行业受美国制裁公告影响程度最大;引入贸易摩擦事件会加强波动率预测模型样本内外的预测效果。本文实证结果可为政策制定者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建坤  
中国股票市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为人共知。作者认为该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微观基础,要使中国股市稳健发展,首先要改变这种微观机制。作者在本文中,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来分析中国股票市场上交易所、庄家、散户和政府之间的博弈,并以1996 年和1997 年上半年的实例说明这些博弈怎样导致了中国股市的泡沫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白颢睿  吴辉航  柯岩  
月频动量效应作为海外资本市场最强劲的因子之一,被广泛用于资产配置;但动量效应在中国A股市场上却表现不佳,被称为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月频动量效应消失之谜"。文章从微观市场交易制度的角度出发对A股市场"月频动量消失之谜"给出了理论解释,基于2000-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日内与隔夜收益率拆解的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A股市场存在日内动量、隔夜动量以及由T+1制度导致的日内与隔夜动量的强反转关系;而日内收益动量、隔夜收益动量的相反作用则抵消了总体收益的动量效应。(2)在将动量形成期收益率拆解为日内和隔夜两个部分后,在T+1制度下,高风险股票的隔夜收益率低,而低风险股票的隔夜收益率高,从而表现出日内隔夜之间的强反转效应。(3)当市场波动率较高(低)时,T+1约束更强(弱),日内与隔夜反转更强(弱),此时动量策略表现更差(好)。文章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动量效应成因及其背后的经济学机制的理解,也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加了解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的潜在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林  
中国股市实际波动率实证研究表明:(1)经实际波动率标准化的收益率序列接近于正态分布;(2)对数实际波动率序列的分布近于正态;(3)实际相关系数序列接近于正态分布;(4)实际波动率序列、对数实际波动率及相关系数序列均具有显著的长记忆特征;(5)不同股票的对数波动率序列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革平  
一、中国股票市场的主要特点及政策环境中国证券市场仍处于不断成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效率有待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信息披露机制、监管机制等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不同,中国股市在股权结构上具有自己的特点。耿志民(2007)认为"由于中国证券市场效率缺失及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扭曲的根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鲁万波  王卫东  
基于高频数据度量日内交易活动的风险是目前日内金融数据与风险管理中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实时交易的角度,使用中国股市分笔交易数据,基于价格持续时间的自回归条件持续时间(ACD)模型,研究日内不规则交易数据的风险测度,利用日内不等间隔波动模型估计了日内交易的即时条件波动率,对日内不等间隔风险价值进行了预测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日内不等间隔风险价值模型能够比较好的刻画日内交易风险,股票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可以基于该工具对日内风险做出合理的预测,达到止损避险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高宇  
股市作为一种融资制度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股市制度通过改变市场参与者的选择空间及其行为影响股票估值水平、市场预期、市场资金供给等,进而导致股市波动。我国股市发展时间较短,还处于成长阶段,存在一系列制度缺陷(如分红制度、发行制度、退市制度、交易制度以及监管制度等)。制度缺陷导致上市公司、投资者和中介机构行为的异化,制约股市投资功能的顺利发挥,使股市偏离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必须尽快推进我国股市制度创新,推行强制分红制度,完善发行、退市、交易以及监管等制度安排,为我国股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西村友作  孙便霞  
现有研究文献表明,中日市场之间存在由中国股市到日本股市的信息传递。本文则从日内收益与波动溢出的角度,研究了信息从中国市场向日本市场进行传递的渠道。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社(Nikkei)对日本市场上中国关联股的定义,我们利用日内分笔数据编制了中国关联股价格指数,并比较分析了该指数与东证股价指数对上证综合指数变化的反应程度。结果表明,日本股市的确受到中国股市的显著影响,且中国关联股的反应程度显著大于市场平均水平,说明中日股市之间的日内信息传递是经由中国关联股这一渠道发生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