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2)
2023(7019)
2022(5624)
2021(5496)
2020(4506)
2019(10581)
2018(10047)
2017(19199)
2016(10021)
2015(11274)
2014(10661)
2013(10863)
2012(10254)
2011(9431)
2010(9035)
2009(8336)
2008(8325)
2007(7024)
2006(6182)
2005(5839)
作者
(27289)
(23060)
(23027)
(22083)
(14899)
(11084)
(10371)
(8916)
(8881)
(8132)
(8007)
(7742)
(7431)
(7398)
(7238)
(7226)
(6916)
(6812)
(6703)
(6225)
(5770)
(5498)
(5458)
(5282)
(5205)
(5106)
(5037)
(4677)
(4603)
(4601)
学科
(50042)
经济(49995)
管理(27448)
(26768)
方法(24008)
数学(22466)
数学方法(22387)
(20711)
企业(20711)
中国(15764)
(13530)
(11603)
(11477)
贸易(11469)
(11252)
(9716)
业经(8539)
(8212)
财务(8208)
财务管理(8197)
地方(7976)
企业财务(7964)
(7723)
金融(7723)
农业(7665)
(7558)
银行(7554)
环境(7428)
(7336)
(7026)
机构
大学(147282)
学院(143064)
(73579)
经济(72719)
管理(54582)
研究(54054)
理学(47394)
理学院(46867)
管理学(46243)
管理学院(45970)
中国(43884)
(33113)
(32050)
科学(29093)
财经(27121)
(26161)
经济学(25689)
(25292)
中心(24475)
研究所(23791)
经济学院(23417)
北京(20961)
财经大学(20777)
(20690)
(19362)
(18365)
业大(18012)
(17050)
师范(16924)
科学院(16503)
基金
项目(97854)
科学(79279)
基金(77028)
研究(69864)
(67745)
国家(67298)
科学基金(58179)
社会(49940)
社会科(47786)
社会科学(47779)
基金项目(40065)
自然(36104)
自然科(35402)
自然科学(35392)
自然科学基金(34851)
资助(32298)
(31671)
教育(31037)
(29191)
编号(24568)
(24379)
国家社会(23221)
中国(22301)
重点(21783)
教育部(21506)
(20671)
(20010)
人文(19991)
成果(19370)
大学(18992)
期刊
(73819)
经济(73819)
研究(46842)
中国(27545)
(25433)
学报(21521)
科学(20885)
管理(20142)
(18200)
大学(17150)
学学(16141)
(16049)
金融(16049)
财经(14600)
经济研究(14274)
农业(12822)
(12666)
(11409)
问题(10602)
世界(10082)
国际(10048)
技术(9631)
业经(9102)
教育(8524)
(7967)
统计(7943)
技术经济(7226)
资源(6793)
(6754)
理论(6331)
共检索到216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莹  
本文以1995~2005年沪市和深市全部A股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股市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从有限套利的角度对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解释。本文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账面-市值比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对股票收益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从有限套利角度考虑的套利风险因素、套利成本因素对账面市值比效应有着较强的解释能力,从而支持账面-市值比效应是因为偏误定价所造成的观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杨淑娥  戴耀华  
本文对中国股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一方面,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受到收益率计算时间间隔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规模效应已经消失,而账面市值比效应只在2003年以后才变得显著。这些特征与中国资本市场特殊的制度背景和过度投机息息相关。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振华  
本文以2002—2010年中国A股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股市的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中国股市存在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而且规模效应不具有显著性、账面市值比效应具有显著性。本文认为风险溢价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综合作用是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磊  刘亚清  
本文将账面市值比分解为反映公司基本面的有形收益和反映投资者主观预期的无形收益,以1994-2008年间在沪深两市交易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投资者对账面市值比中不同元素的反应,结果显示,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主观预期过分乐观或者悲观引发市场过度反应,随着市场回归理性,股票收益发生反转导致账面市值比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段军山  
关于股市财富效应的解释很多,本文从传统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以及实证检验角度对此进行了多重解释,并分析了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弱化的行为金融解释。如股市上的套利限制造成了投资者交易的滞后和财富效应的削减,获得性偏误使得他们的财富效应有结构上和时间上的改变,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林煜恩  王柘君  
本文以1996~2015年在沪深两市交易的A股公司为样本,分析原始股利、股利发放、增发股利三种情况对股票异常报酬率的影响;检验上市公司类型纳入账面市值比与股利支付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账面市值比效应并非"金融异象",在企业发放股利的前提下,账面市值比效应存在且符合原有定价模型,净资产收益率与股票异常报酬率负相关。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铭山  叶建华  
基于成熟资本市场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公司最优资本支出提高了市场价值,降低了账面市值比,账面市值比对收益率的预测作用可以通过公司的最优投资行为来解释。基于这一机制,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规模、资本支出及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第一,按照Fama-French(1992,1993)方法构建投资组合的潜在条件同样是公司前期的资本支出,本期资本支出在提高公司市场价值的同时,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小规模组公司期末账面市值比;第二,控制规模的情况下,资本支出较显著降低了公司的预期收益,在大规模公司中表现最明显;第三,本期资本支出对规模效应具有一定解释力,但对账面市值比效应并不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兵  
本文运用了滚动样本检验方法研究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并且充分考虑到收益率的统计特征,采用了基于广义误差分布的GARCH模型。创新性的方法可以准确反映出日历效应的时变特征,得出稳健性最强的结论。中国股市的星期五效应从1998年开始逐渐消失,星期二效应只是出现在市场的早期,星期一的波动最大;总体不具有明显的月份效应,小公司一月效应较为显著,但风险最大。某种日历效应一旦被提出,该效应从此后就不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峰  宋逢明  
理性预期假设在经济金融研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它是否真的与人们的决策行为相一致 ,仍然是并不十分清楚的问题。本文利用中国股市的调查数据 ,对机构的短期预期行为进行了直接的检验。由于数据的分类性质 ,我们发展了解释变量包含离散数据的模型的估计方法。研究中我们没有找到支持理性预期假说的证据。文章对分类调查数据的检验给出了创新性的方法 ,文章的结论有助于人们对中国股民投资和预期行为的认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登跃  
本文用基于方差的方法、Ro的修正R/S检验、标准GPH法以及tapered GPH法对沪深股市指数收益率及其波动性进行了长记忆性检验。结果表明沪市收益率序列不存在长记忆性,深市收益率序列存在一定的长记忆性;沪深股市的波动性均表现出显著的长记忆性,并且我国股市不存在趋势或结构突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琼豪  应益荣  
文章通过运用分类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前三个主成分,并将最平稳主成分作为预测变量。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将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通货膨胀因子作为预测变量,以滞后一期的通货膨胀因子作为预测变量,进行样本内预测。得出通货膨胀因子对股市收益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有负向影响。采用OOS检验和MSE_F检验方法将通货膨胀对股市收益影响进行样本外预测检验并通过样本外检验。通过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结果具有稳健性。结果显示,通货膨胀因子对股市收益预测效果较好且对股市收益具有稳定的负面影响。建议维持较低通货膨胀水平,实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健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赤橙  刘建江  
通过消费的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的分析,可从不同侧面体现股市财富效应的作用,而把理性预期理论、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综合起来的现代消费函数,则对此进行更为全面的诠释:即持续繁荣的股市,既增加公众财富,也增强了市场信心,扩大短期MPC,促进消费增长,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当然,持续萧条的股市所形成的负财富效应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财富效应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周少甫  陈千里  
与以往日历异常现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股市收益率上不同,本文对上海股市波动的周日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无条件波动的修正Levene检验和条件波动的GARCH模型被应用。结果显示上海股市存在显著的星期一高波动现象,利用混合分布模型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周末信息的积累对星期一交易的影响可能是其高波动的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桢,刘燕武,张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光艺  
本文利用2006年3月到2017年9月的数据,使用IVX-WALD方法研究了中国股市的可预测性,研究发现:(1)股息率、通货膨胀率、M2未预期增长率和资金成本相关的到期收益率变量对未来股票超额收益率具有预测能力;(2)样本外的检验发现股息率、股票方差和第一主成分相比历史均值模型具有更强的预测效果;(3)熊市中,包含预测变量的预测模型能够提高经济意义上的表现,而牛市中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统计检验效果;(4)包含情绪信息的指标在牛市中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