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64)
2023(16047)
2022(13353)
2021(12650)
2020(10796)
2019(25010)
2018(24369)
2017(46686)
2016(24580)
2015(27893)
2014(27475)
2013(27297)
2012(25054)
2011(22374)
2010(22162)
2009(20874)
2008(19934)
2007(17335)
2006(14760)
2005(13320)
作者
(67890)
(56961)
(56625)
(54064)
(36120)
(27398)
(25929)
(22207)
(21712)
(20082)
(19234)
(19231)
(17984)
(17804)
(17704)
(17572)
(16843)
(16800)
(16456)
(16399)
(13817)
(13706)
(13651)
(13085)
(12854)
(12781)
(12561)
(12206)
(11292)
(11257)
学科
(104089)
经济(103978)
管理(71394)
(70351)
(58056)
企业(58056)
方法(50371)
数学(45317)
数学方法(44849)
中国(33305)
(30390)
(28822)
金融(28819)
(27574)
(27107)
银行(27082)
(26084)
(22671)
业经(21930)
(21549)
贸易(21532)
(21027)
地方(20731)
(20407)
财务(20356)
财务管理(20313)
企业财务(19420)
农业(18514)
(18249)
(14951)
机构
大学(346019)
学院(344808)
(151848)
经济(149114)
管理(137115)
理学(118970)
理学院(117740)
管理学(115860)
管理学院(115227)
研究(114234)
中国(94939)
(71900)
(69953)
科学(66276)
财经(56640)
中心(56244)
(55460)
(53373)
(51803)
研究所(50488)
(48624)
经济学(48564)
业大(48003)
北京(45234)
经济学院(44028)
财经大学(42573)
(42205)
农业(41857)
师范(41789)
(40971)
基金
项目(234522)
科学(187118)
基金(175516)
研究(170417)
(152205)
国家(150996)
科学基金(131504)
社会(112033)
社会科(106529)
社会科学(106500)
基金项目(92973)
(87809)
自然(84775)
自然科(82955)
自然科学(82930)
自然科学基金(81527)
教育(78180)
(75103)
资助(71971)
编号(67413)
(53819)
成果(53626)
重点(52353)
(49812)
(49347)
国家社会(47795)
教育部(46958)
创新(46227)
科研(45653)
人文(45445)
期刊
(155522)
经济(155522)
研究(99716)
中国(63760)
(55590)
学报(49764)
管理(48372)
科学(47772)
(47348)
(45211)
金融(45211)
大学(38693)
学学(36661)
农业(31609)
技术(28887)
教育(28796)
财经(28244)
经济研究(26656)
业经(24276)
(24260)
问题(20866)
(18762)
(17532)
统计(17508)
理论(16951)
技术经济(16900)
国际(16395)
世界(16123)
(15868)
(15390)
共检索到505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磊  刘亚清  
本文将账面市值比分解为反映公司基本面的有形收益和反映投资者主观预期的无形收益,以1994-2008年间在沪深两市交易的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投资者对账面市值比中不同元素的反应,结果显示,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主观预期过分乐观或者悲观引发市场过度反应,随着市场回归理性,股票收益发生反转导致账面市值比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振华  
本文以2002—2010年中国A股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股市的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中国股市存在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而且规模效应不具有显著性、账面市值比效应具有显著性。本文认为风险溢价和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综合作用是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杨淑娥  戴耀华  
本文对中国股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一方面,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受到收益率计算时间间隔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规模效应已经消失,而账面市值比效应只在2003年以后才变得显著。这些特征与中国资本市场特殊的制度背景和过度投机息息相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林煜恩  王柘君  
本文以1996~2015年在沪深两市交易的A股公司为样本,分析原始股利、股利发放、增发股利三种情况对股票异常报酬率的影响;检验上市公司类型纳入账面市值比与股利支付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账面市值比效应并非"金融异象",在企业发放股利的前提下,账面市值比效应存在且符合原有定价模型,净资产收益率与股票异常报酬率负相关。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莹  
本文以1995~2005年沪市和深市全部A股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股市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从有限套利的角度对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解释。本文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账面-市值比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对股票收益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从有限套利角度考虑的套利风险因素、套利成本因素对账面市值比效应有着较强的解释能力,从而支持账面-市值比效应是因为偏误定价所造成的观点。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铭山  叶建华  
基于成熟资本市场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公司最优资本支出提高了市场价值,降低了账面市值比,账面市值比对收益率的预测作用可以通过公司的最优投资行为来解释。基于这一机制,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规模、资本支出及账面市值比效应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第一,按照Fama-French(1992,1993)方法构建投资组合的潜在条件同样是公司前期的资本支出,本期资本支出在提高公司市场价值的同时,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小规模组公司期末账面市值比;第二,控制规模的情况下,资本支出较显著降低了公司的预期收益,在大规模公司中表现最明显;第三,本期资本支出对规模效应具有一定解释力,但对账面市值比效应并不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慧娟  
通过分析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数据,研究上市公司总体会计盈余和账面市值比能否有效预测GDP增长。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总体季度会计盈余增长率与未来一至四季度GDP增长率有显著相关性,而上市公司总体账面市值比与未来GDP增长率的相关性较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将两者纳入同一理论模型后,能够明显提高两者对未来GDP增长的预测能力。总体而言,与总体会计盈余相比账面市值比预测GDP增长的功能要弱很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煜恩  陈宜群  池祥萱  王柘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冀婷  周子元  
根据关于账面市值比效应的财务风险论和过度反应论分别推导了账面市值比与盈余-回报相关性的关系,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做了分组研究。实证结果支持过度反应论,没有证据支持财务风险论。对高BM值和低BM值的公司,当前期的过度反应在本期得到纠正时,盈余-回报相关性强,否则盈余-回报相关性弱;对期初BM值居中的公司,如果本期没有发生过度反应,那么盈余-回报相关性强,否则盈余-回报相关性弱。在短期内,账面市值比效应并不普遍存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自愿  陈维娜  徐珊  
采用事件研究法,运用大样本数据考察论证我国存在着与国外市场相似的新股长期弱势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发现IPO长期价格表现不受规模效应影响,但存在账面市值比效应,可持续增长率是影响长期价格收益的主要因素,投资者过度乐观情绪及市场特征也对长期弱势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向阳  韩卫东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动量效应来自于对风险的补偿,但是缺乏实证方面的证据,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动量效应来自投资者行为,跟投资者的心理及行为因素有关。文章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总体特征,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结构以及各自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对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短期动量效应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姜圆  
尽管多因素定价模型为学术界广泛接受,但其因子有效性源于公司基本面风险差异还是投资者预期差,依然存在分歧。选取账面—市值比B/M测度价值溢价,将其分解为账面—价值比(B/V)和价值—市值比(V/M),研究已有记载的7种风险假说是否能够充分呈现价值溢价的因果逻辑。结果发现,B/M对预期收益率的解释力与V/M相当,而B/V的差异则不能解释预期收益率差异。进一步地,财务困境风险假说、个股现金流风险假说,既不能一致地解释B/M之间的差异,亦不能解释V/M之间的差异;股权隐含违约风险假说、系统性风险敏感性假说、市场现金流风险假说、营运杠杆风险假说、股权久期风险假说这五类理论,虽可解释B/V的差异,但无法解释V/M的差异。基于线性外推偏差假说和套利风险理论,讨论了V/M在市场上产生和持续存在的原因。研究支持行为金融学中价值溢价成因的预期差假说,对以Fama and French(1993)为代表的多因素模型在中国A股市场上是否可由风险理论所解释提出质疑,由此基于“价值溢价消失之谜”这一前沿学术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辉  孔亮  
本文以条件相关系数和CH统计量来研究中国股市的非对称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市总体上表现出负向非对称相关,但在熊市阶段则表现为正向非对称相关。我国股市的非对称相关效应主要表现在牛市中,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不同。本文最后从投资者的过度预期、市场交易机制等方面解释了中国股市非对称相关效应产生的原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雪阳  
文以线性多因子定价模型为基础,对动量收益进行分解,通过构造两种不同的动量策略——基于历史总收益的动量策略和基于历史公司特定收益的动量策略,来考察不同因子对动量效应的影响。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股市存在统计显著的动量效应;股价对公司特定信息的反应不足是该效应存在的主要原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石予友  仲伟周  马骏  陈燕  
最近20年来一些学者对CAPM理论模型检验的结果大都表明,股票的投资风险(或其收益)并非像该模型描述的那样由β系数唯一决定,还存在其他因素在股票投资风险中起影响作用。国内学者借助于横截面法的回归模型研究指出,股票的权益比率(D/E)、账面/市值价值比(BV/MV)与公司规模是决定股票投资风险除β系数外的三个主要经济变量。为了验证他们理论的正确性与精确性,该文率先运用模糊数学的聚类分析法,对上证市场随机选取10只样本股票的D/E、BV/MV、公司规模与股票投资风险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与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的β指数与风险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经研究进一步证实,股票投资风险并非唯一由β系数决定,股票的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