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7)
- 2023(13185)
- 2022(11540)
- 2021(11163)
- 2020(9331)
- 2019(21873)
- 2018(21568)
- 2017(41788)
- 2016(22332)
- 2015(25061)
- 2014(24842)
- 2013(24878)
- 2012(22898)
- 2011(20655)
- 2010(20297)
- 2009(18706)
- 2008(18315)
- 2007(15676)
- 2006(13708)
- 2005(12307)
- 学科
- 济(93364)
- 经济(93259)
- 管理(66693)
- 业(64720)
- 企(53491)
- 企业(53491)
- 方法(44998)
- 数学(39656)
- 数学方法(39320)
- 中国(24880)
- 财(24844)
- 农(24820)
- 业经(19310)
- 学(18330)
- 贸(18120)
- 贸易(18109)
- 易(17661)
- 制(17657)
- 务(16974)
- 财务(16915)
- 地方(16905)
- 财务管理(16892)
- 农业(16813)
- 企业财务(16228)
- 环境(14301)
- 银(14145)
- 银行(14112)
- 和(14078)
- 融(13885)
- 金融(13884)
- 机构
- 大学(321400)
- 学院(315398)
- 济(134530)
- 经济(132012)
- 管理(131604)
- 理学(114740)
- 理学院(113529)
- 管理学(111880)
- 管理学院(111308)
- 研究(107189)
- 中国(82711)
- 京(69226)
- 科学(63328)
- 财(59776)
- 所(52578)
- 财经(49013)
- 中心(48787)
- 农(48257)
- 研究所(47921)
- 业大(45834)
- 经(44990)
- 北京(44518)
- 江(42687)
- 经济学(40307)
- 范(39986)
- 师范(39678)
- 院(38623)
- 农业(37526)
- 财经大学(36915)
- 经济学院(36413)
- 基金
- 项目(218722)
- 科学(173849)
- 基金(163353)
- 研究(159637)
- 家(141944)
- 国家(140826)
- 科学基金(122168)
- 社会(102779)
- 社会科(97497)
- 社会科学(97472)
- 基金项目(87364)
- 自然(80261)
- 省(79880)
- 自然科(78486)
- 自然科学(78466)
- 自然科学基金(77110)
- 教育(72124)
- 划(69106)
- 资助(67597)
- 编号(64200)
- 成果(51293)
- 部(50202)
- 重点(47820)
- 创(45029)
- 发(45021)
- 教育部(43527)
- 国家社会(42797)
- 课题(42251)
- 人文(42211)
- 创新(42010)
- 期刊
- 济(141440)
- 经济(141440)
- 研究(94587)
- 中国(57362)
- 学报(47338)
- 管理(47075)
- 科学(45619)
- 财(44896)
- 农(42776)
- 大学(36527)
- 学学(34352)
- 农业(29992)
- 教育(29677)
- 融(29127)
- 金融(29127)
- 技术(25322)
- 财经(24144)
- 经济研究(22958)
- 业经(21022)
- 经(20515)
- 问题(18785)
- 图书(16276)
- 理论(16094)
- 业(15968)
- 技术经济(15836)
- 贸(15618)
- 世界(14538)
- 实践(14478)
- 践(14478)
- 科技(14461)
共检索到457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龙炳
多账户交易行为是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典型特征,是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有现象。限于交易数据的可获得性,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从交易数据中将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记录分离出来的方法。据此,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证券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对应关系,证实了多账户交易行为的存在,发现采用多账户交易的机构投资者具有集中投资、日内多次交易、利用不同证券账户进行建仓、对敲、拉升股价、出货等基本特征。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并结合实例,本文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多账户交易的动机是隐蔽交易、拉升股价和申购新股。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多账户 股价操纵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志娟 马长峰 林苍祥
文章以中国台湾股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文章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在此基础上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台湾股票市场中以外资和投信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投资者表现为正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较高;一般法人的交易表现为负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不足;而自营商由于交易动机复杂,交易的信息含量不明确。可见不同的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并不相同。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交易策略 收益预测 信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光伟 蒋军 王擎
本文基于独特的证券公司信用账户数据研究了信用账户杠杆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融资机制对股市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信用账户杠杆的升高,融资交易者的行为更容易受到股票近期表现的影响:近期股价上涨后增加融资买入,近期股价下跌后增加平仓卖出。进一步研究发现:一方面,高杠杆下追涨买入的股票在短期内的超额回报显著为负;另一方面,仅有微弱的证据表明高杠杆下的杀跌卖出规避了损失。这些发现说明投资者在高杠杆下的交易存在非理性行为。最后,本文发现融资机制对股市稳定的影响会随市场杠杆变化:在市场杠杆较低时,融资交易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在市场杠杆较高时,融资交易显著增大了股价波动率和股价暴跌风险。
关键词:
信用账户杠杆 正反馈交易 股市稳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斌卿 王强松
本文以2007年2月27日和5月30日两次股市大跌为研究对象,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高质量的账户交易数据对不同类型投资者大跌当日及其前后几日的买卖交易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方法对各类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及其影响股市大跌的研究发现,D类机构(主要是公募基金)和散户中的大户对市场有重要影响力,其交易行为不仅会影响随后的股价涨跌,也会影响到中小散户的交易策略,他们是上海股市中的知情交易者,且两类投资者在交易策略上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小散户扮演了噪音交易者角色,其大量交易为大户提供了流动性;B类机构(主要是法人机构)和D类机构在交易行为上有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论文研究也...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利用A股市场的日内高频数据,研究我国股市涨跌停板制度是否存在“磁吸效应”,从而判断涨跌停板的存在是否会影响投资者在面临个股较大涨跌幅时的交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一,我国A股市场涨跌停板的设定并不会导致投资者流动性风险的增加;二、投资者观察到股价大幅波动时会比较谨慎,涨跌停板的存在抑制了股价波动的进一步增大;三,临近收盘时,如果股价已下跌了较大的幅度,投资者的损失规避交易会造成股价的继续下跌。
关键词:
高频数据 涨跌停 磁吸效应 投资者行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娟 郑振龙 马长峰 林苍祥
本文基于台湾股市数据,主要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参照Kaniel et al.(2008)构建了个人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以反映投资者股票交易的强度。采用这种交易不平衡性指标来构建投资组合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首先研究个人投资者交易和股票的收益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分析投资者的交易策略,然后研究个人投资者净交易的收益预测能力从而分析个人投资者交易的信息含量。本文研究发现:台湾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采用负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表现出很强的处置效应;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的信息含量不足;个人投资者交易中的盈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过度反应和价格冲击。文章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焦瑞新 孙学举
价格涨跌停限制作为防止证券市场过度波动、定价偏差,促进证券市场稳定的一种交易制度,对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改进GARCH族模型,利用高频数据考察中国股市涨跌停限制的磁吸效应。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涨跌停限制的磁吸效应具有非对称性,即存在涨幅的磁吸效应,而跌幅的磁吸效应却不甚明显。这说明涨跌停限制并非具有完全的减小波动性、稳定市场的效用。中国证券市场涨跌停限制磁吸效应的非对称性与中国证券市场限制卖空的交易制度以及投资者特有的交易行为存在一定联系。
关键词:
涨跌停限制 磁吸效应 改进GARCH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卓思 高峰 祁斌
本文通过研究股票收益变化和机构持股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高机构持股股票,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会吸引机构增加持仓,且机构增持的股票相对减持的股票的后续表现又更好,而低机构持股股票则不然。这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上是采用正反馈即惯性交易策略的,而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则较为随机。对于缺乏投资经验的个体投资者而言,论文结果意味着他们应当委托机构进行理财如投资于基金。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交易行为 惯性交易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帆 熊海斌
基于熊市中的账户交易数据,对个体投资者的择股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股价连续上涨时,投资者的买入倾向随上涨时间的延长先逐步减小后逐步增大。在股价连续下跌时,投资者的买入倾向伴随股价下跌时间的延长先逐步增大后逐步减小。本文的研究表明,热手效应和赌徒谬误共同影响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同时,本文的结论证明了,当市场股价持续下跌时,个体投资者中确实存在着一种支持股价回升的行为方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峰 杨朝军
基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需求,结合对15家机构投资者的调研,通过实证数据发现:我国股市的流动性水平高于美国NYSE等世界其他主要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一般对国内股市整体流动性水平比较满意。但是我国股市流动性波动率高,并且和市场回报率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当前我国股市主要的流动性问题不是流动性水平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而是流动性风险过高并难以和价格风险相分散。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流动性 流动性风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丹枫
本文采用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中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季度交易数据分析了机构交易与股票价格波动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并非总是具有稳定股市的功能。机构交易对股价波动的影响随着投资者类型、股票市值和流动性水平、市场结构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后股改"时代,市场将面临非流通股股本减持的巨大压力,政策制定部门应将机构与中小股东利益集合起来,针对不同市场情况机构买卖单产生的不同影响,制定公平有效的政策和监管机制。
关键词:
机构交易 价格波动 中国股票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杏盈 程振煌
本文以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对数、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收益率、代理成本、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比、费用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比率为匹配变量,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出与机构投资者重仓"相似"的,但未被机构投资者重仓的股票,采用Shu (2008年)的动量交易模型来衡量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是否为动量交易及其动量交易程度,对机构投资者重仓组和机构投资者未重仓组分别建立模型,分析机构投资者对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净影响",发现机构投资者有稳定股市的作用,但目前机构投投资者在中国并没有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茹华杰
由于机构投资者的高频交易对稳定市场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从投资者行为的微观视角实证探索了机构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在构建高频交易行为动机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专业投资人员进行问卷调研获取了一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及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权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成本收益因素、能力因素和文化因素对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都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监管机构从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化、高效化的调控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沈冰 冉光和 盛嘉帆
本文利用EKOP模型,从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在信息公告前后知情交易行为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知情交易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公告期间普遍存在,在信息公告前期最为严重。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的变化对知情交易概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超额收益与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向对知情交易概率和超额收益都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揭示了机构投资者是知情交易行为主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茹华杰
由于机构投资者的高频交易对稳定市场具有积极作用,文章从投资者行为的微观视角实证探索了机构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在构建高频交易行为动机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专业投资人员进行问卷调研获取了一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高频交易的行为动机及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权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成本收益因素、能力因素和文化因素对投资者采取高频交易都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监管机构从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化、高效化的调控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