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9)
2023(15940)
2022(13646)
2021(12985)
2020(10642)
2019(24781)
2018(24335)
2017(46980)
2016(25212)
2015(28491)
2014(28575)
2013(28523)
2012(26646)
2011(24330)
2010(24195)
2009(22219)
2008(21873)
2007(19316)
2006(17372)
2005(15904)
作者
(73419)
(60845)
(60510)
(57397)
(39182)
(29156)
(27571)
(23777)
(23367)
(21896)
(20901)
(20752)
(19486)
(19378)
(18950)
(18818)
(18059)
(17605)
(17578)
(17471)
(15229)
(14918)
(14631)
(13931)
(13717)
(13558)
(13522)
(13361)
(12329)
(11992)
学科
(110744)
经济(110630)
管理(69631)
(67994)
(55007)
企业(55007)
方法(45938)
数学(40064)
数学方法(39729)
中国(33791)
(29003)
地方(26429)
(25205)
(24530)
业经(23929)
(23459)
银行(23420)
(22343)
(21513)
贸易(21492)
(21374)
(20824)
(20425)
金融(20424)
农业(19272)
环境(16989)
(16430)
技术(15941)
(15705)
财务(15637)
机构
大学(362828)
学院(359156)
(152881)
经济(149765)
管理(141445)
研究(129236)
理学(120683)
理学院(119293)
管理学(117512)
管理学院(116853)
中国(103444)
(80137)
科学(76285)
(69861)
(65075)
研究所(58844)
中心(58438)
(57670)
财经(55553)
(52798)
北京(52232)
(50724)
业大(50232)
(47967)
师范(47555)
经济学(46654)
(46484)
农业(44875)
(43495)
经济学院(41968)
基金
项目(238079)
科学(187726)
研究(175931)
基金(173863)
(150925)
国家(149658)
科学基金(128423)
社会(111897)
社会科(106127)
社会科学(106101)
基金项目(91945)
(89391)
自然(82336)
自然科(80465)
自然科学(80444)
教育(79730)
自然科学基金(79011)
(76597)
资助(72406)
编号(71062)
成果(58145)
(53865)
(53720)
重点(53035)
课题(49116)
(49013)
教育部(46324)
国家社会(46169)
创新(45782)
科研(44939)
期刊
(173512)
经济(173512)
研究(116656)
中国(74833)
管理(53720)
学报(53582)
(53193)
科学(51889)
(51559)
(45714)
金融(45714)
大学(40916)
教育(39777)
学学(38266)
农业(36122)
技术(30042)
经济研究(28000)
财经(27999)
业经(27352)
(23899)
问题(22822)
(19184)
理论(18985)
(18900)
图书(18796)
技术经济(17696)
世界(17602)
国际(17378)
实践(17020)
(17020)
共检索到558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跃文  孙舒杨  
通过建立投资者选择模型,我们对于中国新股发行冲击市场的投资者行为提供了模型化的解释。利用2000~2007年中国A股市场上的新股数据,我们发现了"新股冲击"假说的某些支持性证据,以及新股发行影响二级市场的主要途径,但这种冲击性影响明显被高估了。我们还发现,不参与二级市场的风险厌恶投资者比参与二级市场的风险中性投资者有更强的愿望参与新股申购。减少新股发行负面影响的措施应包括适当提高新股发行价或者平抑新股上市交易价格,扩大投资者参与范围,降低新股发行实际收益率,以减少一、二级市场间的大规模资金流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君敏  邓斌  
热销市场问题已被各国的实证检验所证实,成为IPO研究的三大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关注于IPO新股发行的短期抑价和长期弱势,较少涉及热销市场。本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选取1990年1月—2004年8月的几乎所有沪深两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数据,分别进行单月期和半年期实证研究,检验了我国股票发行市场IPO热销市场现象的存在性。结果表明股票IPO热销市场现象在我国股市并不显著,最后分析了导致该结果的我国股市特有的原因。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曹广喜  
股市和汇市的动态关系研究对于宏观金融政策制定和微观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针对金融时间序列长记忆特征,改进Primiceri时变VAR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给出长记忆动态VAR模型。基于2005年8月1日至2011年10月20日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和美国标普500指数的日价格数据,利用长记忆动态VAR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汇市与中美股市间的动态冲击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股价收益率序列具有长记忆特征,美国股价收益率具有反持续性特征;存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股市波动的单向冲击影响关系,且汇市对股市的冲击持续期为7天左右,前3天的冲击影响具有一定的时变特征,但这种时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煜程  
本文采用2006年6月—2010年3月的数据,基于格兰杰因果随机波动率模型GC-MSV,利用募集资金和冻结资金对我国新股发行对股市波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冻结资金量和募集资金量均构成股指序列变化的G ranger原因,但募集资金量对股指波动的影响相对而言较为不显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丁度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制度背景,研究中国股市泡沫的着眼点应当是新股发行全过程,即新股从定价、发行至上市的完整过程。IPO泡沫是股市泡沫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研究IPO泡沫的核心问题是IPO估值方法的选择。本文通过剩余收益法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法对IPO样本公司进行估值,从理论和估值结果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剩余收益法比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更适合于中国股市IPO估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兴强   赖少娟   肖亮   翁健英  
科创板的设立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科创板成立的背景,以2017~2019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新股发行市场化对A股主板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科创板的设立促使在A股主板上市的行业与科创板所含行业相同的公司进行了更多的盈余管理,表明新股发行市场化会导致A股主板相关上市公司在短期内做出非理性决策。其次,审计师声誉和媒体关注削弱了新股发行市场化和主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此外,科创板的成立促使主板相关上市公司进行了更少的财务报告重述行为。最后,主板相关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经济后果具体表现为更高的股票换手率和更多的年末股东数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静梅  何欣  吴风云  
本文对我国股市上的谣言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发现市场上流传的大多为利好谣言,涉谣公司多以规模较大、业绩变化不确定或者业绩连续变好的公司为主;传谣者既有一般商业性媒体,也有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在谣言对股价的冲击方面,第一,传谣对股价造成了显著的异常冲击。第二,在面对谣言时,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谣言,投资者都宁愿信其有,这导致辟谣并不能快速、完全地回复股价,辟谣澄清了消息,但却拉不回股价。第三,传谣和辟谣显著增加了涉谣股票的关注度,导致涉谣股票的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出现了短暂的显著提升。第四,在面对谣言时,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表现出了基本一致的市场反应,没有证据显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策略比散户投资者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燕  武康平  
新股发行抑价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承销商托市不仅是新股发行抑价的重要原因 ,还是使资本市场健康运作 ,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个关键。建立中国股市的收益率偏度模型 ,证实了上海股市上承销商托市的存在 ,发现了托市的行为模式、主要托市对象 ,分析了托市对股市的影响 ,为更全面、准确的了解新股抑价原因和中国股市的情况建立了基础。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海燕  化冰  张涛  
利率的变动将会对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资金流产生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内股指将受到较大的向下冲击,二级市场的资金也将会有所分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竹薇  康晨阳  
本文立足于行业与市场的交叉层面,通过构造国际金融风险指标,并采用事件分析方法和多因子GED-EGARCH-M模型,考察了我国股市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冲击的能力。结果表明:(1)能源行业对国际金融风险冲击方向的敏感性最强,抗风险能力最弱,无论国际环境朝何种方向变动,能源行业均会遭受损失。(2)随着材料、工业、可选、消费、信息行业对国际环境依赖程度的减弱,这5个行业呈现出依次增强的抗风险能力。(3)医药、电信和公用行业对国际金融风险冲击方向的敏感性最弱,在双向风险冲击下均可获利,抗风险能力最强。(4)由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规模结构以及市盈率等市场特征不同,呈现出沪市的抗风险能力略好于深市的现象,且全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年华   黄佳耿   徐浩宇  
基于网络分析法原理,本文构建国际原油市场对股市的风险溢出强度指数,并在突发事件冲击下,系统考察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对股市的风险溢出规律及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突发新冠病毒感染会显著强化国际原油市场对股市的风险溢出,所在国感染风险上升会增强本土股市的脆弱性并加剧国际原油市场风险溢入。从风险溢出源头看,WTI和Brent原油期货市场是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中心,这表明海外成熟度高、影响力大的原油市场波动更容易加剧系统性风险传染。从各股市受到的风险冲击强度看,尽管中国股市在病毒感染期间受到来自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冲击强度低于美股和英国股市,但中国股市仍持续面临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冲击。根据影响机理分析,在面对突发事件冲击时,优化金融市场环境、维持汇率稳定、降低股市投机氛围等均是有效应对手段。基于此,本文为有效监测国际原油市场风险输入,以及维持中国股市稳定和防范股市系统性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乔智  干杏娣  
现有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内,较少分析世界其他经济体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美国股市冲击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1)美国股市收益率下降会拉低中国A股上市公司投资水平,而波动率提高将降低投资水平,且投资对波动率的反应较收益率更加敏感。(2)美国股市冲击影响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的主要渠道是需求冲击,融资渠道影响不显著。(3)美国股市冲击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4)融资约束降低能够显著增强上市公司对美国股市冲击的抵抗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由需求引致的冲击而非金融渠道的传导是美国股市冲击影响中国A股上市公司投资的主要途径。本文对理解跨国股市冲击影响下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一  刘艳辉  徐山鹰  汪寿阳  
本文运用“事件分析法”来研究中国股市的一些热点板块是否受到SARS疫情的冲击以及这种冲击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除了个别板块外,该次疫情对中国股市的冲击是有限的,其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波  刘亦文  
货币反替代是指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在本币坚挺且存在升值趋势下,普遍看好本币的币值或在本币货币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外国货币资产收益率时,改变原来对外币的偏好,从而抛售外币资产,持有本币资产,使外币过分集中于中央银行的行为和现象。在对"热钱"的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货币反替代的目的和渠道,并对1990~2007年货币反替代率进行测度,进而实证检验货币反替代对中国股市的冲击。研究发现:货币反替代规模较大、流动速度加快、反转性强;货币反替代与国内股票价格正相关,即货币反替代会推动国内股价上涨;当货币反替代出现反转时,则会引起国内股价下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郝项超  李政  
基于近期我国三次股市暴跌事件,本文实证研究了国际股市风险和人民币汇率风险对我国股市变动的动态影响。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国内外股市和人民币汇率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采用日频交易数据估计了模型的参数。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历史分解方法测度了国际股市和人民币汇率在三次股市暴跌期间对我国股市变动的动态影响。本文发现国际股市风险和人民币汇率风险在不同股市暴跌事件中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国际股市风险是2015年8月和2016年1月股市暴跌的重要因素,也是使这两次暴跌后我国股市持续低迷的最重要力量,但国际股市风险对2015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