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3)
- 2023(8485)
- 2022(7077)
- 2021(6939)
- 2020(5707)
- 2019(13009)
- 2018(12686)
- 2017(22685)
- 2016(12262)
- 2015(13880)
- 2014(13195)
- 2013(13336)
- 2012(12756)
- 2011(11834)
- 2010(11702)
- 2009(11399)
- 2008(11525)
- 2007(9888)
- 2006(8857)
- 2005(8370)
- 学科
- 济(57395)
- 经济(57336)
- 管理(38027)
- 业(36900)
- 企(31336)
- 企业(31336)
- 方法(23394)
- 数学(20600)
- 数学方法(20462)
- 中国(19850)
- 财(14641)
- 农(13472)
- 技术(12990)
- 制(12568)
- 贸(12441)
- 贸易(12429)
- 易(12129)
- 业经(11556)
- 地方(11149)
- 学(10442)
- 融(10094)
- 金融(10093)
- 银(9973)
- 银行(9965)
- 行(9709)
- 技术管理(9609)
- 务(8776)
- 财务(8766)
- 财务管理(8747)
- 体(8698)
- 机构
- 大学(181286)
- 学院(175911)
- 济(84446)
- 经济(83237)
- 研究(68234)
- 管理(65512)
- 理学(55215)
- 中国(55093)
- 理学院(54495)
- 管理学(53850)
- 管理学院(53468)
- 京(40267)
- 财(39251)
- 科学(37030)
- 所(33676)
- 财经(30850)
- 中心(30245)
- 研究所(30202)
- 经(28420)
- 经济学(27718)
- 北京(26545)
- 江(25567)
- 经济学院(24765)
- 范(24627)
- 师范(24493)
- 院(24164)
- 农(23273)
- 财经大学(23147)
- 州(20961)
- 师范大学(20411)
- 基金
- 项目(110977)
- 科学(89722)
- 基金(84196)
- 研究(83336)
- 家(73145)
- 国家(72583)
- 科学基金(62459)
- 社会(57164)
- 社会科(54378)
- 社会科学(54361)
- 基金项目(43603)
- 省(38195)
- 自然(37667)
- 教育(37570)
- 自然科(36883)
- 自然科学(36872)
- 自然科学基金(36279)
- 划(34484)
- 资助(33959)
- 编号(30671)
- 部(26803)
- 成果(26042)
- 创(25598)
- 重点(25366)
- 国家社会(25283)
- 中国(24416)
- 创新(24367)
- 发(24037)
- 教育部(23678)
- 课题(22249)
共检索到289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贺显南
中国证券市场新千年爆发的三次大辩论虽然在形式上具有比较激烈和精彩的特点,但由于对中国证券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致使获得的建设性成果相当有限。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政策导向应该建立在不断引入投资性资金基础之上,以使中国证券市场尽快步入比较成熟的健康发展阶段。
关键词:
中国股市 新千年 大辩论 透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戴园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刚
2001年资本市场的理论“大辩论”,从“股市大辩论”到“国有股减持”,再到“股市推倒重来”,不仅展示了90年代以来久违的理论争鸣气氛,而且争论的焦点为众所关注,争论的结果于规范资本市场大有俾益,争论的继续将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皮海洲
如果把中国股市的"百元股"称为"贵族股"的话,那么A股市场的"贵族股"明显表现为一种平民化的倾向。"贵族股"不仅不是"百年品牌"、"大央企"这些"高贵血统"的一统天下,相反,来自中小板、创业板的民营企业、家族制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而这些来自于民间的"贵族股"最终又将回归民间,这是这些"平民贵族股"的宿命。而这种现象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是忧大于喜。毕竟当前这种依靠高价发行造就出来的"贵族股"是对投资者利益的最大损害,成为中国股市诸多问题的百恶之首。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严莉 郑旭东
"学习与媒体大辩论"是整个世界教育技术学术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作者站在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这场大论战的因由与背景进行了新解读,在对这场大论战之来龙去脉的追溯中刻画了其间的一波三折,探讨了其后隐藏的深层意涵及其在教育技术思想史上的地位,认为它在实质上是一场对媒体比较研究的大批判和总清算,而背后隐藏着的则是"媒体派"与"学习派"两大阵营在斗争中走向融合的这一历史事实。
关键词:
学习与媒体大辩论 学习 媒体 思想史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方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梁娟
以一家上市公司年报公告、红利公告及股权分置方案实施的信息冲击当日,及前后各19个交易日共39天股票交易记录的高频数据为研究对象,将数据进行插值、延拓处理,对交易价格、交易金额及其交易金额的增量进行分析,直观信号图像说明了公司的信息披露具有信息含量;小波分析方法则可检测出突变信号、分离出微观市场结构噪音和有效价格信号,并检测出噪音为白噪声。小波分析详细刻画了信息披露的股市反应的信号特征。
关键词:
高频数据 上市公司 信息含量 小波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露茜
"学校大辩论"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发表以来,由美国的一些"教育政治家"以著书立说的形式展开的一场关于公共教育改革的论战。对"学校大辩论"的研究几乎是和"学校大辩论"同时展开的,囊括了史学保守派、史学激进派、重建主义教育学派和批判教育学派四大流派,形成了阐释性与批判性两条研究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熊俊
去年底台湾“经研院”调查结论:“台商第二次投资大陆热不可逆转。”目前在大陆投资的台商估计超过8000家,投资金额约为115亿美元,投资项目有3800多项,占台湾对外投资第一位。1993年,台商投资大陆再掀热潮。元月台核准龙头厂商赴大陆投资案为26件,总金额为6800万美元;而去年也核准26件,总金额只有1000万美元。这样台商赴大陆投资金额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延慧 周建中
自2004年以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我国中央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鼓励股市发展,抑制房市泡沫,但股市总体还是持续下跌,房价却一路“高歌猛进”,两市对政策的敏感性大大降低。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扭曲我国房市与股市的因素:一是制度设计的缺陷;二是利益集团的联手造势;三是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最后分析了我国房市与股市被扭曲的深层原因。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朱宝清 高岭 王艺明
20世纪西方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为资本主义带来了繁荣,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对国家问题的重新审视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密利本德—普兰查斯之争拉开序幕,直接影响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辩论。这场辩论为我们透视资本主义国家在处理“积累”与“合法化”之间的两难境地提供了理论棱镜。辩论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0—1975年,该时期主要聚焦于新李嘉图主义与原教旨主义关于国家支出危机的异见,以高夫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者认为国家支出主要是生产性的,危机发生在分配领域;以亚菲、布洛克、法因和哈里斯等为代表的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国家支出是非生产性的,危机主要发生在生产领域,尤其是利润率下降趋势。第二阶段是1975年后,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分析核心的新进路,以霍洛威、皮乔托、克拉克等为代表,并将其运用于对工人阶级与福利国家之间矛盾和斗争的案例和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回顾英国CSE辩论”有助于理论界深入思考今后如何重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超 郄海霞
本文认为,20世纪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迅速崛起并非单纯的自然演变过程,而是在联邦政府财政干预和危机干预之下的突变过程,它是与联邦政府的有效干预密不可分的。本文以联邦政府的三次重大干预为脉络,系统研究联邦政府干预大学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为我们分析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因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鹏程 李东旭
2018年以来,在发生了多起令人注目的公司丑闻之后,一场围绕审计行业的大辩论在英国轰轰烈烈上演。在这场辩论中,英国政府委托开展了三次独立审查,即约翰·金曼爵士(Sir John Kingman)对财务报告委员会(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以下简称FRC)的独立审查,竞争与市场管理局(The 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以下简称CMA)开展的法定审计服务市场研究和布莱登爵士(Sir Donald Brydon)对审计质量和有效性的独立审查,发布了三份重量级报告。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
审计行业 高质量审计 大辩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弛
朴槿惠执政的四年是中韩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随着双边交往从"蜜月"陷入低潮,两国关系正处在建交25年以来的重大转折点上。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朴槿惠时代中韩关系的发展历程认为,当前理论界就如何处理中韩关系存在着"经中安美""平衡中美"和"亲美疏中"三派观点的激烈争论,而这一争论的发展轨迹与朴槿惠时代中韩关系的跌宕起伏息息相关。同时,理论之争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韩关系面临着经济交流难以开启安保合作,"中国红利"的副作用显现,中韩、美韩关系零和性凸显,中韩、中朝关系呈现"双向受阻"等四大亟待解决的难题。反思
关键词:
朴槿惠时代 经中 友中 疏中 战略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