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7)
- 2023(12722)
- 2022(10688)
- 2021(10248)
- 2020(8728)
- 2019(20135)
- 2018(19425)
- 2017(37399)
- 2016(19507)
- 2015(21959)
- 2014(21421)
- 2013(21133)
- 2012(19257)
- 2011(17153)
- 2010(16592)
- 2009(15266)
- 2008(14632)
- 2007(12191)
- 2006(10314)
- 2005(9184)
- 学科
- 济(84780)
- 经济(84693)
- 业(55172)
- 管理(53959)
- 企(42993)
- 企业(42993)
- 方法(41759)
- 数学(38433)
- 数学方法(38058)
- 中国(25564)
- 财(23342)
- 农(21685)
- 贸(20413)
- 贸易(20405)
- 易(20013)
- 制(16414)
- 地方(16129)
- 业经(16109)
- 务(14571)
- 财务(14539)
- 财务管理(14507)
- 农业(14352)
- 银(14197)
- 银行(14190)
- 融(13992)
- 金融(13990)
- 企业财务(13847)
- 行(13558)
- 出(13132)
- 学(12158)
- 机构
- 大学(270013)
- 学院(266875)
- 济(123075)
- 经济(121239)
- 管理(108723)
- 理学(94398)
- 理学院(93449)
- 管理学(92081)
- 管理学院(91580)
- 研究(88611)
- 中国(73331)
- 财(56524)
- 京(56035)
- 科学(48679)
- 财经(46123)
- 经(42582)
- 中心(42413)
- 所(41193)
- 经济学(40237)
- 研究所(37470)
- 经济学院(36608)
- 农(36314)
- 江(35710)
- 北京(35286)
- 财经大学(35167)
- 业大(34599)
- 范(32332)
- 院(32236)
- 师范(32059)
- 商学(29543)
- 基金
- 项目(186714)
- 科学(150586)
- 基金(142599)
- 研究(137303)
- 家(123150)
- 国家(122234)
- 科学基金(107222)
- 社会(92734)
- 社会科(88204)
- 社会科学(88183)
- 基金项目(75428)
- 自然(68253)
- 自然科(66796)
- 自然科学(66779)
- 省(66599)
- 自然科学基金(65631)
- 教育(62628)
- 资助(58380)
- 划(58304)
- 编号(52887)
- 部(44131)
- 重点(41489)
- 成果(41282)
- 国家社会(40518)
- 发(39433)
- 创(39138)
- 教育部(39060)
- 人文(37654)
- 创新(36753)
- 科研(36343)
- 期刊
- 济(122724)
- 经济(122724)
- 研究(81574)
- 中国(47346)
- 财(43376)
- 管理(38490)
- 科学(35577)
- 学报(34711)
- 农(31942)
- 融(30062)
- 金融(30062)
- 大学(28320)
- 学学(26877)
- 财经(22808)
- 农业(22176)
- 技术(22103)
- 经济研究(21294)
- 教育(20413)
- 经(19543)
- 业经(17793)
- 问题(17038)
- 贸(16859)
- 国际(14959)
- 世界(14289)
- 统计(13292)
- 技术经济(12807)
- 业(12785)
- 理论(12676)
- 资源(12030)
- 策(11904)
共检索到388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魏思峣 粟良莹 蒋坤良 宋加山
国际油价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但对亚太和中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还有待拓展。鉴于冲击类型不同,本文将日度频率的油价波动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风险冲击,并基于基准回归模型与动态GARCH-Copula-CoVaR模型考察三类冲击对亚太和中国股市的影响与风险溢出。回归结果表明,需求冲击和风险冲击引起的油价上涨能显著提高两地区股市的平均收益,而供给冲击对此几乎无影响。从风险溢出视角看,中国股市在亚太地区主要扮演被动接受风险传染的角色:从需求冲击看,中国股市更易受到影响,呈现出风险净溢入的角色;但从风险冲击看,中国股市并不是联动亚太股市整体波动的源头,角色较为独立。结合上下行风险视角发现,两地区股市的上行风险总是显著大于下行风险,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征。但与亚太股市相比,中国股市风险值的波动更为剧烈。本文认为,辨析不同成因、来源的油价冲击,前瞻性预警亚太地区的油价波动风险,对于稳定我国股市、防范金融风险以及夯实我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治理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毅 桂鹏
本文从长期关系、短期作用和方差分解方面,分析了次级贷危机前后亚太股市的联动程度。首先,协整检验表明,亚太股市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在次级贷危机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结构转变。其次,Granger非因果检验表明,亚太股市在次级贷危机后,市场间短期作用大大加强。再次,我们定义了单个市场联动程度判断准则,并且结合方差分解发现,亚太地区股市在次级贷危机后单个市场独立性显著降低。总体而言,亚太地区股市在次级贷危机之后联动程度进一步加强,支持弱分割市场理论;美国股市是地区股市领导者;日本股市变化最大,次级贷危机后,市场独立性变得最弱;中国大陆股市也不断融入区域市场。建议政府和投资者对于本国(本地区)之外的...
关键词:
亚太地区 股票市场 联动 次级贷危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袁梦怡 胡迪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股市风险溢出网络,测度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溢出强度,研究各国股市风险的传递方向及溢出机制;通过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横向比较以及全样本纵向分析,探究不同阶段全球股市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1)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总溢出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其强度明显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与全样本均值。(2)不同时期全球股市风险溢出中心存在差异,中国是全球股市的主要风险接受国。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是全球股市单一的风险溢出中心;疫情期间,疫情严重的欧洲国家成为全球股市的风险溢出中心。
关键词:
疫情冲击 股市风险 溢出网络 溢出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年华 黄佳耿 徐浩宇
基于网络分析法原理,本文构建国际原油市场对股市的风险溢出强度指数,并在突发事件冲击下,系统考察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对股市的风险溢出规律及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突发新冠病毒感染会显著强化国际原油市场对股市的风险溢出,所在国感染风险上升会增强本土股市的脆弱性并加剧国际原油市场风险溢入。从风险溢出源头看,WTI和Brent原油期货市场是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中心,这表明海外成熟度高、影响力大的原油市场波动更容易加剧系统性风险传染。从各股市受到的风险冲击强度看,尽管中国股市在病毒感染期间受到来自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冲击强度低于美股和英国股市,但中国股市仍持续面临国际原油市场的风险溢出冲击。根据影响机理分析,在面对突发事件冲击时,优化金融市场环境、维持汇率稳定、降低股市投机氛围等均是有效应对手段。基于此,本文为有效监测国际原油市场风险输入,以及维持中国股市稳定和防范股市系统性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莫国莉 于学增 谭春枝
自2018至2023年,中国—东盟区域经贸合作遭遇了疫情冲击,但同时获得了贸易规模升级、RCEP协议生效的发展成果,经济金融的“同频”效应加强。文章从流动性风险视角运用Vine-Copula类模型来研究该区域流动性风险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采用R-Vine-Copula模型及设计的流动性风险指标,较好地刻画了该区域2018—2023年期间流动性风险溢出状况,还揭示了影响风险变动的主要因素;(2)2018—2020年初疫情发生前、疫情发生后至2022年初RCEP协议生效前、RCEP生效后这三个阶段的流动性风险状况各不相同:疫情发生前区域的整体流动性风险值在三个阶段中最低;疫情期间整体溢出效率最低且整体流动性风险值处于最高位,2022年后整体流动性风险值由于俄乌冲突与疫情反扑等内外部因素冲击未能回落到2018—2020年初状态,而整体溢出效应却达历史新高;(3) RCEP协议在带来更加紧密经济金融合作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该区域流动性风险整体溢出效应,但各国间的溢出关系从负向溢出更多地变为正向溢出,中国—东盟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在逐渐代替竞争关系。论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东盟区域流动性风险溢出问题的研究成果,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提出的“流动性竞争”理论概念为研究金融风险溢出问题开辟了新视角。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志洋 孟祥璐
本文以中国上市金融机构为代表,运用KMV模型和GARCH-MIDAS模型分别计算出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倒闭概率和信用衍生产品指数短期波动率,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反应函数构建风险传染指数,研究发现:第一,澳大利亚信用风险对中国证券业、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影响显著;第二,欧洲高波动率指数信用风险对中国证券业、信托业和控股公司影响显著;第三,新兴市场国家信用风险和北美债券信用风险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较高;第四,日本对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影响很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陆建人
自从1999年WTO西雅图谈判失败后,全球多边主义进程便处于停滞状态,但地区主义却异常活跃。各种双边、多边的区域贸易协定争先恐后地在全球各地兴起。最近,刚结束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宣布在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其幅员涵盖除古巴外的整个西半球。如能如期建成,其将成为拥有8亿人口、34个成员国、占全球产值38%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巴曙松 蔡泽栋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入探究贸易部门之间的金融风险交互特征、及时预警风险并做出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投入产出表测度结果,本文从关联网络和市场冲击两个视角出发,对中国产业贸易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型和外向型部门展开金融风险溢出与预警研究。本文研究发现:中心型部门大多位于产业链中后端,而外向型部门大多处于中游制造行业,两类部门的波动溢出与市场有强相似性,容易受到国内外市场震荡的影响;市场对于两类部门整体风险的冲击具有持续性,且宏观经济景气度提升有助于化解风险,而股市波动则会加剧风险集聚;以上述变量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呈现两类部门金融风险的时变性。该结论对产业贸易风险防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青 周文龙
本文基于VAR模型从投资者情绪视角研究中美股市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股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美股对中国股市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可能存在信息溢出和投资者情绪这两个传导机制;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美股对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而中国股市极端风险并不能显著影响美股极端风险;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美股对中国股市依然存在显著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中国股市对美股也存在显著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此外,"次贷危机"前后,美股对中国股市风险益出机制亦有所扩展,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机制亦发挥了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洪永淼 成思危 刘艳辉 汪寿阳
本文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A股、B股和H股之间,中国股市与世界其他股票市场之间的极端风险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A股与B股之间存在着强烈的风险溢出效应,B股大幅下跌的信息可用来预测未来A股大幅下跌的可能性;A股和H股之间,尤其是B股和H股之间也存在着强烈的风险溢出效应;B股,尤其是H股,与世界其他股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与此相反,A股虽然与韩国、新加坡股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溢出效应,但它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股市之间不存在任何风险溢出效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柏
为了振兴经济,国际协定成为克服语言和文化等障碍促进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希望通过放宽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约束促进双边或多边的合作和商务。不同国际协议成员之间的交错使得亚太地区国家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竞争和牵制,格局形势日趋复杂化,TPP的产生使得错综复杂的亚太地区国家关系中增加了新的选择。面对TPP形成的压力与挑战,中国应架构自身的国际经济政治战略部署,在不同方向延伸和拓展,通过战略性经济带扩充贸易发展空间,增强区域的国际领导力。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开拓和加宽国际交往和合作的同时,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自身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才是根本。国强民富的经济实力最终必将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名媛 王娜
21世纪初期,原油价格经历了暴涨暴跌的巨幅波动,中国原油消费量同时逐年上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了关注热点。基础工业是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六大基础工业的发展与原油价格息息相关,研究原油价格对中国基础工业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采用CARR模型和CCF检验法,研究了2005年1月4日至2014年7月31日期间油价冲击与中国六大基础工业的信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电力及公用事业、钢铁、机械、基础化工、煤炭、石油石化六大基础工业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名媛 王娜
21世纪初期,原油价格经历了暴涨暴跌的巨幅波动,中国原油消费量同时逐年上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了关注热点。基础工业是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六大基础工业的发展与原油价格息息相关,研究原油价格对中国基础工业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采用CARR模型和CCF检验法,研究了2005年1月4日至2014年7月31日期间油价冲击与中国六大基础工业的信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电力及公用事业、钢铁、机械、基础化工、煤炭、石油石化六大基础工业均显著地受到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2)中国电力及公用事业、钢铁、机械、基础化工与原油价格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和方差溢出效应;(3)对于煤炭行业,存在由原油市场到煤炭行业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和单向方差溢出效应;(4)对于石油石化行业,存在由原油市场到石油石化行业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和双向方差溢出效应;(5)从10个滞后阶数的显著性水平分析,中国基础工业与原油市场之间的信息溢出效应并不是十分稳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代敏 田乐蒙 刘震
本文首先建立NAGARCHSK模型,推算市场收益率的条件高阶矩序列,在此基础上建立引入高阶矩风险的收益-风险时变四因子状态空间模型,并基于2000—2016年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率数据,实证探究不同时期市场高阶矩风险对投资收益的冲击。结果显示:我国股票市场收益受到高阶矩风险的影响,并且条件高阶矩序列表现出时变和波动聚集的特征,大规模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的重大风险事件均会使股市收益的条件高阶矩序列出现持续的异常波动。在未出现极端金融危机的稳定时期,市场收益率的条件方差会趋于对投资收益产生正向影响,条件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悦 张学峰 刘毅博
在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背景下考证了不同地区间资本市场是否存在联动效应,对投资者优化投资策略和监管当局制定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以股市为例,构建了上证指数、恒生指数、道琼斯指数和日经指数的四元VAR模型,并进行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美国和日本资本市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与联动关系,美国和中国香港先行于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变化而变化,美国远大于中国香港和日本对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
关键词:
资本市场 联动效应 VAR模型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