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87)
- 2023(18636)
- 2022(16050)
- 2021(15062)
- 2020(12654)
- 2019(29407)
- 2018(28518)
- 2017(55276)
- 2016(29442)
- 2015(33348)
- 2014(32925)
- 2013(32710)
- 2012(30212)
- 2011(27194)
- 2010(26744)
- 2009(24519)
- 2008(24134)
- 2007(21015)
- 2006(18424)
- 2005(16416)
- 学科
- 济(121713)
- 经济(121579)
- 管理(83979)
- 业(80405)
- 企(66711)
- 企业(66711)
- 方法(58951)
- 数学(52407)
- 数学方法(51834)
- 中国(33573)
- 财(33062)
- 农(31132)
- 制(27671)
- 贸(26027)
- 贸易(26009)
- 银(25736)
- 银行(25588)
- 业经(25332)
- 易(25329)
- 学(24784)
- 行(24166)
- 地方(22304)
- 融(21843)
- 金融(21841)
- 务(20876)
- 财务(20803)
- 财务管理(20759)
- 农业(20433)
- 企业财务(19795)
- 环境(18074)
- 机构
- 大学(421132)
- 学院(415560)
- 济(175730)
- 经济(172373)
- 管理(164839)
- 理学(142644)
- 研究(142595)
- 理学院(141133)
- 管理学(138664)
- 管理学院(137944)
- 中国(114611)
- 京(90271)
- 科学(85764)
- 财(81392)
- 所(71065)
- 农(69027)
- 财经(65846)
- 中心(65781)
- 研究所(64525)
- 业大(61646)
- 经(60331)
- 江(59727)
- 北京(57393)
- 经济学(55166)
- 农业(54441)
- 院(51869)
- 范(51728)
- 师范(51149)
- 经济学院(49943)
- 财经大学(49640)
- 基金
- 项目(286274)
- 科学(225863)
- 基金(211866)
- 研究(204987)
- 家(185764)
- 国家(184329)
- 科学基金(158735)
- 社会(131717)
- 社会科(125074)
- 社会科学(125043)
- 基金项目(111350)
- 省(107557)
- 自然(104537)
- 自然科(102187)
- 自然科学(102156)
- 自然科学基金(100347)
- 教育(93848)
- 划(92207)
- 资助(89142)
- 编号(81007)
- 成果(64499)
- 部(64451)
- 重点(63865)
- 发(59797)
- 创(59055)
- 教育部(55607)
- 国家社会(55414)
- 科研(55389)
- 创新(55274)
- 课题(55169)
- 期刊
- 济(183622)
- 经济(183622)
- 研究(126610)
- 中国(80167)
- 学报(67211)
- 财(62428)
- 科学(62048)
- 农(60948)
- 管理(60254)
- 大学(51478)
- 融(49747)
- 金融(49747)
- 学学(48642)
- 农业(41020)
- 教育(39156)
- 技术(34628)
- 财经(33162)
- 经济研究(30992)
- 经(28321)
- 业经(27736)
- 问题(24274)
- 贸(22071)
- 业(22029)
- 理论(21123)
- 技术经济(20042)
- 统计(19559)
- 国际(19437)
- 图书(19334)
- 实践(18893)
- 践(18893)
共检索到620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璐 庞皓
由于我国股市和债市的相对分割,使得对其波动溢出关系的探讨对研究市场间资源配置、信息流动等有更深远的意义。在构建股市和债市DVA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Wald和LR检验发现,两市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整体溢出影响较低。通过VECM模型分析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与股市之间的内在波动关系,发现交易所市场较银行间市场对股市波动影响更大,而银行间市场受交易所市场波动更剧烈。总的来看,我国目前金融资源在两市配置效率较低,资本和投资主体未形成有效连动体系,市场风险难以释放分散,因此需构筑市场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茂军 李昊 南江霞 王国栋
用VAR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中国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的方向、水平和动态趋势及其原因。研究表明: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之间收益与波动溢出效应均呈现上升动态特征;在收益溢出效应中银行间是国债市场信息传导者,在波动溢出效应中交易所是国债市场信息传导者;利率变化和市场流动性显著负向影响收益总溢出和波动总溢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茵田 文志瑛
本文采用VAR模型研究了我国交易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笔者提出以往文献对两个国债市场信息溢出的结论过于简单化,实证验证了两个市场信息溢出时既具有差异性又具有同质性,哪种性质占主导取决于新信息的来源。笔者发现当新信息来源于国债市场内部,两个国债市场会表现出差异性,溢出效应为负向,即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上升预示着交易所国债市场的下降。当信息来源于国债市场外部,两个国债市场之间则先表现出同质性,溢出效应为正向;随后差异性占主导,两个国债市场之间发生信息负向溢出或资本的流动。
关键词:
国债市场 信息溢出 非流动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芝露 尹玉良
根据2015年8月12日—2018年3月30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益率、上证指数收益率以及企债指数收益率日数据对我国汇市、股市以及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详细研究。研究发现:汇市收益率和股市收益率都具有较强的ARCH、GARCH效应,即方差时变性和波动持久性,但债市收益率ARCH效应并不显著;汇市的前期异常冲击对股市的条件波动影响显著;股市和债市相互间有较强的波动溢出效应,且债市对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强于股市对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债市和汇市之间并无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基于此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监控国际资本流动;注重汇市预期引导,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参与者风险预判能力,改善信息沟通机制;协调金融监管和跨市场监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正德 谢敏
采用多变量EGARCH模型分别对中国利率与沪深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对利率收益率有着显著的短期动态影响;利率与沪深股市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除了利率对深圳市场的方向外,其他方向的波动溢出均存在着不对称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裕,梁婷
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是我国国债二级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个市场由于在交易主体、交易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价格和收益率的一定差别。本文以有代表性的2002年15期国债为例,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两个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发现其相互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但主要是交易所价格领先于银行间价格,交易所价格对银行间价格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期刊] 预测
[作者]
汪冬华 雷曼 阮永平 汪辰
本文按照上证综合指数的走势将2005年6月6日至2008年10月28日的整个样本区间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样本子区间,采用样本子区间内的上证综合指数和中债总指数的对数收益率日数据,通过VAR(p)-BVGJR-GARCH(1,1)-BEKK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市态下中国股市和债市间溢出效应的异化现象。结果显示,在牛熊市中,我国股市债市间不存在均值溢出效应,但两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牛市时期,两市场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但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不存在非对称效应。而熊市时期,两市场间只存在股市对债市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且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均存在非对称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宋琴 方文 甘珂
本文选取2007年3月—2020年6月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人民币三个月LIBOR-OIS和SHIBOR-OIS数据,运用VARMA-AGARCH模型,采用网络拓扑分析法,研究美国、欧元区、英国、中国以及日本银行间市场波动性溢出效应,并构建波动性溢出指数。研究发现:国际银行间市场存在显著的波动性溢出效应,条件波动率不仅受到自身市场前期冲击和波动影响,还会受到其他市场干扰;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国际银行间市场波动性溢出效应均显著增强,并呈现动态特征;美国对其他经济体银行间市场波动性溢出最大,且在危机时期急剧上升,因此,中国银行间市场监管要防范境外市场风险跨区域传递,尤其是美国市场波动的输入性冲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纳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各金融市场的自身波动性越来越大,且相互之间有价格和波动溢出趋势。本文对股市、债市、汇市三个金融市场的价格和波动溢出现状进行介绍,并利用三元VAR-BEKK-GARCH模型、三元滞后回归模型等实证分析了三个市场间短期、长期及特殊"节点"下的价格和波动溢出效应,并在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董兵兵
既往研究认为,债市与股市间的波动溢出主要是由股市主导的,波动溢出的方向通常是从股市到债市,而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两市间的波动溢出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利用BEKK模型实证研究了希腊国债和股票市场波动溢出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不同以往的结论,即危机后两市的波动溢出完全被债市主导,溢出方向仅限于从债市到股市,进而详细分析了国债向股票市场风险传导的三大渠道,并揭示了波动溢出模式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债市 股市 波动溢出 新特征 希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璐
研究股市和债市溢出效应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两市的相互波动特征。由于影响两市波动的因素复杂,提出了根据信息来源渠道将其溢出影响因素分解为共变和互变因素的新观点。共变因素研究表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和债市溢出影响的有限有效性。特别是在研究互变因素时,考虑了投资者情绪这一主观因素对两市的波动影响,并且对不同类型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的行为进行了深入对比研究:个人投资者缺乏理性,往往是市场剧烈波动的始作俑者;而机构投资者能在市场间采取合理的反向操作策略,间接表明他们在稳定市场发展、化解风险扩散中的作用。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 溢出效应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潘婉彬 缪柏其 靳韬
我国的国债市场被人为的分成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不同的国债投资主体被限制在不同的国债流通市场进行交易。本文将G ranger线性因果关系模型应用于分析同一国债价格和交易量在两个不同市场的关系。对跨市场发行的2002年记账式(十五期)国债在银行间国债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净价和交易量进行了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对于价格,交易所市场对银行间市场具有引导作用,反之结论不成立;而对于交易量,银行间市场对交易所市场具有引导作用,反之结论不成立。一个统一的国债市场有利于构建基准利率体系,完善收益率曲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袁东
债券市场的波动性主要是通过债券价格的波动性体现出来 ,它是指债券价格上升或下降幅度的决定机制。不同组织方式下债券在不同交易场所的波动性不尽相同。本文选用了基点价格值、久期与凸性等指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国债价格的波动性进行测度。计量结果表明 ,交易所市场的功能和效率更强一些 ,同时也反映了两个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国债市场波动性较大、投机性较强等现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泓 杨之曙
本文选择同一支债券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同时交易的5支债券,分别利用VAR模型与Hasbrouck(1995)信息份额模型,实证研究了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价格发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VAR模型表明,交易所市场在债券价格发现中起领先作用;信息份额模型表明,所有国债交易都是交易所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大。因此,交易所市场在债券的价格发现中起着主要作用。
关键词:
国债 交易所市场 银行间市场 价格发现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锐刚 杨如彦
金融子市场间系统风险的联动是决定目前监管政策趋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中国银行间债市面向非金融机构开放为例,基于我国金融市场分业监管的现状,对两个股市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之间的波动联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基于分析结果对金融子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现状做出分析和判断。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风险联动 协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