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1)
- 2023(7198)
- 2022(5772)
- 2021(5566)
- 2020(4588)
- 2019(10634)
- 2018(10070)
- 2017(18899)
- 2016(10025)
- 2015(11403)
- 2014(10697)
- 2013(10998)
- 2012(10424)
- 2011(9570)
- 2010(9155)
- 2009(8296)
- 2008(8351)
- 2007(6980)
- 2006(6171)
- 2005(5681)
- 学科
- 济(46984)
- 经济(46936)
- 管理(25722)
- 业(25487)
- 方法(21800)
- 数学(20337)
- 数学方法(20251)
- 企(19778)
- 企业(19778)
- 中国(14900)
- 财(12765)
- 农(11152)
- 贸(10926)
- 贸易(10919)
- 易(10696)
- 学(9437)
- 制(9356)
- 业经(8036)
- 务(8026)
- 财务(8024)
- 财务管理(8016)
- 企业财务(7828)
- 地方(7547)
- 环境(7452)
- 农业(7264)
- 融(7193)
- 金融(7193)
- 银(7181)
- 银行(7170)
- 行(6952)
- 机构
- 大学(148310)
- 学院(144419)
- 济(70343)
- 经济(69458)
- 研究(57570)
- 管理(52692)
- 中国(45824)
- 理学(45726)
- 理学院(45127)
- 管理学(44494)
- 管理学院(44229)
- 科学(33941)
- 京(32533)
- 财(31903)
- 所(29076)
- 研究所(26697)
- 财经(26170)
- 中心(25810)
- 农(24913)
- 经(24403)
- 经济学(24201)
- 经济学院(22036)
- 北京(21154)
- 院(20842)
- 业大(20264)
- 财经大学(20030)
- 农业(19695)
- 江(19039)
- 科学院(18037)
- 范(17922)
- 基金
- 项目(100964)
- 科学(81881)
- 基金(79678)
- 家(71496)
- 国家(71034)
- 研究(69523)
- 科学基金(60683)
- 社会(48109)
- 社会科(45954)
- 社会科学(45947)
- 基金项目(41970)
- 自然(39787)
- 自然科(38957)
- 自然科学(38946)
- 自然科学基金(38313)
- 省(33431)
- 资助(32495)
- 划(31304)
- 教育(30578)
- 部(24449)
- 编号(24099)
- 重点(23435)
- 中国(22751)
- 国家社会(22217)
- 发(21637)
- 教育部(20970)
- 创(20803)
- 科研(20105)
- 创新(19787)
- 人文(19166)
共检索到216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志强 王月盈 徐波 段谕
多数学术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股票市场不存在动量效应,而市场人士的直观感觉却正好相反。本文在归纳总结成熟股票市场中动量效应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根据股票的不同特征(价值型与成长型、大盘与小盘、高价与低价、高换手率与低换手率)分别考察中国股市中套利组合(Jegadeesh-Titm an相对强弱组合)的收益表现,结果发现了与成熟市场中显著不同的动量表现特征:相对于小盘、低价和高换手率的股票,大盘、高价和低换手率的股票具有较高的动量收益,而价值型与成长型股票几乎没有动量收益。进一步,基于大盘、高价和低换手率特征构建的套利组合具有非常显著的动量收益。
关键词:
动量效应 股票特征 套利组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高秋明 胡聪慧 燕翔
动量效应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热点,而且在实务上也有广泛的应用。长期以来,关于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动量效应一直存在争议,而且现有研究缺乏对动量效应的表现形式、利润来源和形成机理的深入剖析。基于此,文章利用我国A股市场1994-2011年股票收益率数据对动量效应进行了重新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A股市场不存在显著的月度频率上的动量效应,而当形成期为2-4周、持有期为1-3周时则存在稳定的动量收益;(2)规模、账面市值比和行业等因素可以解释约50%的动量收益;(3)现有行为金融理论并不能解释我国动量效应在不同规模、不同账面市值比和不同换手率股票间的显著差异,动量效应在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中具有不同的形成...
关键词:
动量效应 行为金融 股票收益预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富军 姜富伟 杨桦
动量效应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一直是金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利用经典金融学以外的方法来对动量效应进行研究。本文从行为金融的视角出发,对投资者理性特征影响动量效应的机制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着短期动量效应。投资者异质信念加剧了动量效应并延长了其持续时间。处置效应对动量效应的大小和久期具有抑制作用。投资者过度自信会加剧动量效应,但是本文没有发现过度自信影响动量效应持续时间的证据。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投资者理性特征对动量效应的影响提供了实证支持,并对投资领域动量策略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动量效应 投资者理性 行为金融 中国市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德宏 宋建波
现有文献对于我国股票市场是否普遍存在动量效应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以2010-2015年间我国股票市场为背景,对动量效应的存在性进行再检验,并研究投资组合的期间因素(评估期和持有期)对动量效应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多数现有文献的结论不同,我国股票市场不仅存在反转效应,同时也存在动量效应。(2)动量(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和市场表现受到投资组合中的期间因素的显著影响。评估期越短,或者持有期越长,动量(反转)效应的市场表现就越强。现有文献尚未得出类似的结论。(3)借助期间因素,研究还发现,我国各个细分股票
关键词:
动量效应 期间因素 市场差异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德宏 宋建波
现有文献对于我国股票市场是否普遍存在动量效应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以2010-2015年间我国股票市场为背景,对动量效应的存在性进行再检验,并研究投资组合的期间因素(评估期和持有期)对动量效应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多数现有文献的结论不同,我国股票市场不仅存在反转效应,同时也存在动量效应。(2)动量(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和市场表现受到投资组合中的期间因素的显著影响。评估期越短,或者持有期越长,动量(反转)效应的市场表现就越强。现有文献尚未得出类似的结论。(3)借助期间因素,研究还发现,我国各个细分股票市场在动量(反转)效应的市场表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动量(反转)效应在创业板的市场表现最强;中小板最弱,中小板的动量效应低于创业板60.7%,其反转效应低于创业板15.5%。本文结论为:基于动量(反转)效应的投资策略在我国股票市场均有意义;投资者制定这些策略时需要考虑期间因素和细分市场差异的影响。
关键词:
动量效应 期间因素 市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荣武 何丽娟 聂慧丽
针对中国股市的特殊性,文章在HS模型基础上将投资者划分为消息观察者、动量交易者和套利惯性投资者,从他们对股票基本面和技术面关注点的不同出发,分段研究了三类投资者不同决策对股价的影响。分析表明:股价波动以消息传播为始点,动量交易者与套利惯性投资者加剧了动量效应,套利惯性投资者还会引发股价反转效应;股价产生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程度受到股票市场环境、投资者规模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动量效应 反转效应 套利惯性投资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谊浩
本文对中国股市的“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短期性“反应效应”和中期性“动量效应”。依据本文的分析,造成中国股市存在这两种效应的基本原因在于:股市存在对上市公司特质性信息的过度反应;股票收益中存在“带头—滞后结构效应”。而这两个基本因素又内生于中国股市的特质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苏生 李志超 舒建平 兰召华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是两种重要的金融异象,质疑了有效市场假说。本文以2000~200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不同的形成期搭配不同的持有期下的投资策略考察了中国股市跨行业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在沪深A股市场,按下游行业收益率排序的零投资策略主要表现为动量效应,按上游行业收益率排序的零投资策略主要表现为反转效应。从短期来看,跨行业动量或反转效应普遍不显著。持有期中长时,结果的显著性明显提高。跨行业动量或反转效应通过CAPM、Fama-French、Carhart模型调整后仍然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栋桢
上市公司股价波动作为经营情况的反映,经营业绩变动理当成为股价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也是在证券市场交易中价值投资存在的基石,但是价值投资理念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有效性却得到了诸多质疑。正是在此背景下,按照当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分别针对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并不是引起股价变动的Granger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峻 王宇熹 陈伟忠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股市风格动量。结果表明,以规模、益本比率及净市值比率进行风格划分,国内股市存在显著的中期风格动量,风格动量策略对于大型机构投资者具备实际可操作性。传统风险因子对风格动量缺乏解释力,风格动量反映了股价的可预测性。结果与Barberis和Shleifer(2003)风格水平正反馈交易模型预测基本一致。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雪阳
文以线性多因子定价模型为基础,对动量收益进行分解,通过构造两种不同的动量策略——基于历史总收益的动量策略和基于历史公司特定收益的动量策略,来考察不同因子对动量效应的影响。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股市存在统计显著的动量效应;股价对公司特定信息的反应不足是该效应存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动量效应 公司特定收益 风险因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科 董新春
以中国股市于2000年和2001年间进行新股增发的33支A股股票为样本研究发现,增发后SEO股票无论是在投资收益方面还是在公司业绩方面,长期内都表现出显著的弱势现象。在进一步研究弱势表现的原因时发现,SEO前发行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导致了发行后经营业绩的长期弱势表现;SEO前,投资者对即将增发的股票存在着系统性高估,SEO后的长期股票收益弱势是投资者根据发行后公司的实际业绩对原本过度乐观的预期逐步进行理性调整的结果。
关键词:
新股增发 股票收益率 经营业绩 盈余管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强 郑旭 潘志远
本文通过Lee and Mykland(2008)的跳检验统计量和GMM估计方法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跳跃行为,并基于所估计的(跳跃)扩散模型对我国股指期货的定价表现进行分析与评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跳跃风险,特别是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股市存在较大的跳跃性。另外,考虑跳的样本内模型定价表现都明显的优于未考虑跳的样本内模型定价表现,而考虑跳的样本外模型定价预测能力只略优于未考虑跳的样本外模型定价预测能力。跳跃强度绝对水平特征比相对水平特征具有更好的样本内拟合性,而跳跃强度相对水平特征比绝对水平特征具有更好的样本外预测性。
关键词:
股指期货 跳跃行为 扩散模型 定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啸波
动量效应作为一种金融异象,广泛存在于各个市场。然而在丰厚收益的背后却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学术界称之为"动量崩盘"。本文在确定中国A股证券市场动量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动量组合的风险性质。结果表明:A股市场存在周度的动量效应;且该周度效应无法被CAPM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所解释;A股的周度动量效应没有出现普遍存在于其他动量市场的"动量崩盘"现象,表明在A股市场实施动量策略,不仅收益比美国市场更丰厚,而且风险更小;而动量组合在牛熊市中不对称的收益表现,使得动量收益可以和股票期权一样被市场预计波动率所解释。
关键词:
动量效应 动量崩盘 预计波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